现代汉语中形容词意动用法研究论文

现代汉语中形容词意动用法研究

杜广慧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摘 要: 通过对安汝磬、赵玉玲编著的《新编汉语形容词词典》中的2 268个形容词词条进行穷尽性的统计,以及对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北京语言大学语料库、国家语委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以及部分造句网站所进行的逐一词条的语料调查,共整理出在现代汉语中仍然残留有形容词意动用法的词条148个。然后从音节情况考察及分类、词性情况考察及分类、词法/句法情况考察及分类等三个方面,对现代汉语中仍然有意动用法的形容词进行了分析,并试图对其成因进行解释。

关键词: 现代汉语;形容词;意动

古代汉语中形容词有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两种特殊的用法,根据王力的定义:使动用法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状态,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状态”;意动用法是“不是说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状态,而是主观上认为它具有这种性质或状态”[1]347。关于形容词意动用法,前人研究多集中在古代汉语中此类用法上面,如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及其他为动、因动用法的对比研究(斯尔螽[2]、王占馥[3]、杨尚贵[4]、刘忠华[5-6]、欧清华[7]等),但也有部分学者早已注意到在现代汉语中仍有此类用法的残留。赵元任在讨论形容词的跨类问题时就曾提到过“意谓意义”,即我们所说的形容词意动用法,并认为现代汉语中存在少数这类情况[8]308;吕冀平在讨论现代汉语的意动句式“我可讨厌死你了”时认为,“原来压倒语序而在确定句意时起关键作用的,是‘讨厌’这一类词在特定的句式中所表现出来的语法意义”,将这类由具有意动意义的词充当谓语主要成分的句子称之为意动句式,并将意动句式中的形容词称为“意动词”[9];近来沈阳、黄新骏蓉[10]也注意到现代汉语中有大量的使动结构和意动结构。由此可见,现代汉语中仍然残留有形容词意动用法是确定无疑的事实,因而笔者拟对安汝磬、赵玉玲编著的《新编汉语形容词词典》[11]中2 268个形容词词条进行穷尽性的统计,共整理出形容词意动用法的词条148个,并从三个方面对现代汉语中的形容词意动用法进行讨论。本文语料来源为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北京语言大学语料库、国家语委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以及造句网。

为了与原方案对比,仍采用原来的刀盘网格模型,用原先的单元尺寸对异形刀片重新划分网格,并和刀盘网格模型组合后形成优化方案3的CFD模型。设置相同的边界条件,待流场稳定后测得一个旋转周期内刀片上的扭矩,如图14所示。

7、空垅覆膜,夹肥后蔓长到40厘米长进行撤膜,撤膜时把棚膜进行2次利用,将撤下的棚膜铺入空垅内,空垅铺膜有利于土壤增温保湿,西瓜提前成熟5~7天。

一、形容词意动用法的确定

形容词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划界仍然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杨尚贵认为,形容词在使动、意动用法中的共同点是带宾语,而不同点在于使动关系表现出动词所特有的变化性,意动关系除了构成“认为/觉得……”的语义关系外别无其他作用[4]。刘忠华也持类似看法,认为“形容词使动用法的句子里,主语导致宾语发生客观变化,从而使宾语所指的对象具备某种性质状态,动宾结构隐含着动态变化的意义;形容词意动用法的句子里,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有某种性质状态,宾语在实际上并未发生变化,动宾结构不含有动态变化的意义”[5]。二者本质上仍是以语义条件为标准。沈阳、黄新骏蓉提出了“NP1+A+NP2”结构为形容词意动结构[10],对此笔者也持同样的看法。

综上,笔者提出了用来确定形容词意动用法的三条标准:一是形式标准,即“NP1+A+NP2”,其中“NP1”表示主语、“NP2”表示宾语,二者均为名词性成分,“A”表示形容词。二是功能标准,“A”在整个结构中作谓语中心而非修饰性成分,后带宾语。三是意义标准,从语义上理解,形容词意动用法应对译为“认为……怎么样”或“对……感到怎么样”。这一条使其区别于名词意动用法,译为“以……为……或”“把……当做……”,以及区别于形容词使动用法,译为“使……”。

其中第二条的功能标准和第三条的意义标准是相辅相成的,当形容词作谓语时也可能会有形容词使动用法的情况发生,如:

(1)充足——当你内心充足能量后,其他思想从更高的角度进入你的脑海。

(2)红——正当他们吵得很厉害的时候,地球赶来了:“喂,太阳公公,月亮姑娘,我们和睦相处这么多年,可从没红过脸呀,今天是怎么啦?”

例(1)中“充足”为形容词使动用法,意为“使能量充足”;例(2)中“红”同样为使动用法,即“使脸红”。类似的形容词使动用法还有很多,且双音节多于单音节,笔者在此不打算多做讨论。

二、现代汉语形容词意动用法考察

(一)音节情况考察及其解释

笔者所整理出的148个意动词中,属于构词法的词有12个,以单音节为主,占比约8.0%;属于句法的词有136个,以双音节为主,占比约92.0%,具体见表3。

以上古类意动词数量明显多于今类意动词。徐丹曾指出汉语里的一些动词经历了由典型动词变化为非典型动词或者说是形容词的变化[20]。笔者认为古类意动词多于今类意动词的原因也在于此,通过对113个古类意动词的逐一考察,发现其无一例外地在古代汉语中都有动词用法存在,到了现代汉语中各个词条的词性变化不一,但上文曾提及还是以形容词性居多,正好印证了徐丹的结论。综上,古类意动词产生时间早,其积累过程要长于今类意动词,其数量也必然居多。

显而易见,双音节意动词的数量要明显高于单音节意动词,这与汉语双音化的趋势密不可分。关于汉语双音化的动因研究目前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其一,基于表意明确的目的,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新事物新思想的出现,单音节已无法满足表意的精确化要求;其二,“韵律征服句法”[12]71,双音部韵律词决定着汉语复合词的构造;其三,民族文化心理;其四,人类主观上的认知机制,组块的心理过程。

表 1现代汉语意动形容词音节分类

在此,笔者认为吴小晶关于“语义复制”的理论似乎具有更强的解释力[13]。吴小晶认为:所谓语义复制就是作为交际主体的人主观上对语义进行处理的心理过程[13]。简单来说,假设某一形式X的全部或部分语义内容为M,就可以采用另一个语言形式Y来表达X的语义内容M,那么输出的语义表达式可能为XY或YX。这个结构具有两个特征:一是X的语义不因Y的出现而变化;二是XY/YX=X,即输出的XY或YX结构在语义上仍然等于X的语义内容X的语义内容,具体见图1②[14]

图 1语义复制

根据笔者对现代汉语形容词中意动词的考察,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如伤/痛/怨+哀——哀伤/哀痛/哀怨;急/虑/躁+焦——焦急/焦虑/焦躁;愕/恐/奇+惊——惊愕/惊恐/惊奇;怜/惜/笑/以+可——可怜/可惜/可笑/可以。由此发现,还有同时存在单音节意动词“熟”以及双音节意动词“熟练”的这种用例,为本研究提供了更加有力的证据,说明现代汉语中“语义复制”是双音节意动词远高于单音节意动词的主要原因。

(二)词性考察及其解释

在笔者整理出的148个意动词中,单纯为形容词性的有94个,占比约63.5%;单纯为动词性的有6个,占比约4.0%;形容词和动词兼类的有29个,占比约19.6%;形容词和名词兼类的有4个,占比约2.7%;形容词和副词兼类的有3个,占比约2.0%;动词和连词兼类的有1个,占比约0.7%;形容词、动词、名词兼类的有4个,占比约2.7%;形容词、动词、副词兼类的有3个,占比约2.0%;形容词、动词、连词兼类的有1个,占比约0.7%;形容词、动词、副词、名词兼类的有2个,占比约1.4%;形容词、动词、数词、代词兼类的有1个,占比约0.7%。这里的词性是依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但在本文所穷尽的《新编汉语形容词词典》中均以形容词出现,具体见表2。

表 2现代汉语意动形容词词性分类

(3)他们来慰问我,因为作为你的父母,世上没有人比我们更加哀痛你的死亡。

综上,在现代汉语意动词中,以形容词为最多,形容词和动词兼类词次之,再次为动词,三者共占意动词总比例的87.1%。关于这一点,沈阳、黄新骏蓉也持类似看法,认为“不管是古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用作意动的名词都少于形容词,也就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更为普遍”[10]。这与本文的结论不谋而合,也就是说形容词性和动词性的意动词相对于其他名词性、副词性等更容易出现意动用法。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因为形容词和动词作为谓词性词语既与说话者主观想法相联系,又与宾语NP2的语义距离更加接近。如:

2018年1月,美国花样滑冰锦标赛在加州圣何塞SAP中心持续进行。在1月3日进行的新晋女子单人花滑比赛中,来自洛杉矶,就读高中一年级的华裔小将朱易颇为引人注目。她的自由滑曲目是美国著名作曲家格什温的《F大调钢琴协奏曲》,开场完成得很好,各项技术动作都完成得很漂亮,获得了较高的技术加分。节目结束,全场掌声雷动,几乎所有的电视解说员都发出了惊叹,坐在场下的父亲也为朱易的表现而激动得落泪。

(5)我哀痛得落下泪来,我这受了伤千疮万孔的心满地铺撒着零星的碎末。

根据陆丙甫所提到的“语义靠近象似性”(也称为距离象似原则),“意义上关系密切的成分在结构上也靠近”[15],可以看出以上三例中,例(3)“哀痛”为意动用法,可以对译为“我们对你的死亡感到哀痛”,由于语义上的靠近,体现在空间距离上也更为接近;而例(4)和例(5)中“哀痛”仅为修饰性成分,在语义距离上要远于例(3)中的“哀痛”,体现在空间距离上也间隔着其他成分。

(三)词法词/句法词情况考察及其解释

通过对《新编汉语形容词词典》的考察,笔者共整理出单音节意动词17个,占比约11.5%;双音节意动词131个,占比约88.5%,具体情况见表1。

(4)床后他的母亲悲戚难言,女儿哀痛地扑倒在奶奶身上。

西王接手山东高速男篮后,虽然直到现在还没有正式更名,但是这家民营企业胆子大,强硬地与塞尔维亚人凯撒解约,赶走了凯撒带来的录像分析师托米,也让跟随球队十几年的老翻译杨林走人。在这之前,球队核心丁彦雨航、外援劳森和队长睢冉的离开已经让球队伤筋动骨,教练班子的连锅端,更是让西王错过了重建和从头再来的极佳准备期。

表 3现代汉语意动形容词词法/句法分类

在整理出的148个意动词中,部分意动词是古已有之,部分是后产生的,本文并不对其何时成词进行讨论,仅从古今二分对其进行分类讨论,解释其原因。本文采取吕叔湘的切分方法,以晚唐五代为界:之前划为“古”类,之后的近代汉语时期由于白话程度较高划为“今”类。根据笔者考察,古类意动词有113个,占比约76.0%;今类意动词有35个,占比约24.0%,具体见表4。

三、现代汉语中意动形容词的古今分类

从表3可以看出,在现代汉语意动词中,句法词占据绝大部分比重。汉语词法与句法结构内部具有很大一致性,这一点以往学者都曾清楚指出(吕叔湘、朱德熙[16]6,李行健[17],朱德熙[18]25等);Givon也曾指出“today's morphology is yesterday's syntax”即“今天的词法是昨天的句法”[19],那么不言而喻,词汇化程度低的句法词就一定多于词汇化程度高的词法词,由此看来就不难理解句法词的异军突起。一方面,汉语是一种极其言简意赅的语言,词法词中大部分的单音节词就能体现出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另一方面,出于表意精确性的要求以及词汇化的趋势,大量的句法词兴起,但这些句法词内部也存在着不平衡性,其中以“动+动”组合为强势性的组合,词汇化程度明显高于“动+名”组合。

表 4现代汉语意动形容词古今分类

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授课之前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及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的再三斟酌的过程。而现在小说教学的设计基本停留在对小说三要素的分析或是具体对小说某一段落的分析,教师的阅读教学理念还没有更新。这既不能使学生得到个性的发展,也使得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堂单一化,毫无新意。例如对小说教学分为“三段式”——总分总的教学理念,或者是根据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步走”。小说教学对学生没有发挥任何的启发作用,不仅打消学生阅读学习小说的兴趣,教学效率也很低。

本文水、气体渗透实验的理论依据为Darcy定律。采用图4所示水(气体)渗透试验装置,利用稳定渗流法测定混凝土试件的水(气体)渗透系数[17-18]。

本文通过对《新编现代汉语形容词词典》的考察,共整理出意动词词条148个,文章首先对形容词意动用法的标准进行了界定,然后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这148个词条进行了分类并就其规律做出解释:首先,在音节方面,双音节意动词多于单音节意动词,原因在于语义复制;其次,在词性方面,形容词>动词>形动兼类>其他,原因在与谓词性词语与宾语语义距离更加接近;最后,在词法和句法方面,句法词多于词法词,因为词法词词汇化程度更高。通过对现代汉语中意动形容词的考察还发现,其中古类词要多于今类词,原因在于古类词经历由动词到形容词的发展过程,其积累要多于今类词。

注释: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随时观察预留孔洞、预埋件的情况,如果发现变形、位移等情况应立即处理;如果不得已而留设施工缝,施工缝应留设在受剪力较小的部位;后浇带则需要按设计要求保留一段时间方可浇筑,如果设计上对此无要求,则至少应28 d后再浇筑。

①出于行文方便的考虑,本文选用吕冀平先生所提出的“意动词”这一概念,但其内涵与吕冀平先生所提到的并不完全一致。

②参考李瑞2014《汉语词汇双音化动因综论》,作部分修改。

③稀罕=希罕,稀奇=希奇。

参考文献:

[1]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2.

[2]斯尔螽.古汉语形容词的使动和意动两用[J].语文学习,1982(6):56-57.

[3]王占馥.现代汉语也有“使动”“意动”“为动”用法[J].语文学习,1983(12):47.

[4]杨尚贵.古汉语形容词在使动、意动时活用的程度及原因[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2(1):88-89.

[5]刘忠华.古代汉语中“为动用法”与使动、意动用法的区别[J].阴山学刊,2004,17(1):70-73.

[6]刘忠华.古代汉语形容词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区别问题[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4):52-55.

[7]欧清华.古汉语使动意动为动因动用法例释[J].语文学刊,2012(2):57-58.

[8]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9]吕冀平.现代汉语的意动句式[J].求是学刊,1984(1):20-25.

[10]沈阳,黄新骏蓉.现代汉语的新型使动结构和意动结构:兼谈汉语综合性句法类型的复苏[J].阅江学刊,2017(4):20-32.

[11]安汝磬,赵玉玲.新编汉语形容词词典[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12]冯胜利.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13]吴小晶.语义复制:一个处理语义的心理过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25(4):126-128.

[14]李瑞.汉语词汇双音化动因综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增刊1):11-16.

[15]陆丙甫,刘小川.语法分析的第二个初始起点及语言象似性[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5(4):33-48.

[16]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2.

[17]李行健.汉语构词法研究中的一个问题:关于“养病”“救火”“打抱不平”等词语的结构[J].语文研究,1982(2):61-68.

[18]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9]Givon T.Historical syntax and synchronic morphology:An archeologist’s field trip[J].Chicago:Linguistic Society,1971:394-415.

[20]徐丹.谈“破”:汉语某些动词的类型转变[J].中国语文,2005(4):333-340.

The Conative Function of Adjectives in Modern Chinese

DU Guanghui

(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rbin 150080,China)

Abstract :Through a corpus survey conducted by the Modern Chinese Corpus of Peking University,the Corpus of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the Modern Chinese Balanced Corpus of the State Language Commission and some sentence-making websites,the 2 268 adjectives in the newly compiled Chinese Adjectives Dictionary compiled by An Ruqing and Zhao Yuling,it is concluded that there are still some leftovers in modern Chinese of which148 words with adjective meanings.Then from the syllable situation and classification,the part of speech situation and classification,the lexical/syntactic situation and classification,the adjectives which still have intentional usage in modern Chinese are analyzed and tries to explain its causes.

Key words :modern Chinese;adjective;conative function

中图分类号: H14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6060( 2019) 09-0047-05

doi: 10.3969/j.issn.1673-6060.2019.09.009

收稿日期: 2019-04-29

基金项目: 2019年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V自’和‘V自于’的共时与历时考察”(YJSCX2019-038HLJU),主持人:杜广慧

作者简介: 杜广慧(1994―),女,黑龙江友谊人,文学院2017级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语法和词汇研究。

标签:;  ;  ;  ;  

现代汉语中形容词意动用法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