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与资源配置_市场经济论文

论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与资源配置_市场经济论文

试论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与资源配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源配置论文,市场经济论文,试论论文,利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已被大部分国家所认可。在人类面临巨大挑战的今天,资源与利益是紧密相联的。市场作为一种连接主体经济利益与实现资源配置的纽带,不仅解决了生产力发展的驱动力,而且对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一、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是人类自身发展的要求

资源的稀缺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客观现实。所谓稀缺是指各种自然资源、各种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物化资源以及劳动力资源相对于人类需要来说是有限的。在人类自身发展对资源量需求越来越大的今天,如何处理好有限资源与人类需求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如何以最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要求,这也是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

无一例外,任何社会都存在着资源配置问题,然而由于社会经济活动方式不同,资源配置的方式也不相同:与原始社会相联系的资源配置依据天然财富和饥饿信号的驱使。自然经济条件下由于交换的偶然性,资源的配置采取自然配置,这种方式具有简单性与直接性。在这两种资源配置方式中,人的需求的无限发展与资源有限性的矛盾尚未展开,资源的有限性并未成为束缚社会经济发展,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威胁。

商品经济的发展,大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刺激了人们需求量的增长。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者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他人需要,由于利益主体之间各自经济利益的驱动,使商品生产者只有在实现了商品的价值,即商品满足了他人后才能实现各种经济利益主体的自我利益。那么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如何使各个生产者在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实现社会整体及生产者自身资源的合理配置呢?这个问题不仅仅关系到生产与经济的发展,而且也是人类社会自身发展的要求,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关系到我们人类生存的好与坏。

二、价值主体利益的多元化促使资源配置趋于最优化

1.自然配置与计划配置在目前都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的驱动力是为了生存,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人们的大部分需求限于维持生存的需要,资源的配置只能采取自然配置方式,主要是小农生产者和小手工业者在以家庭为单位的微观经济活动中,根据自身积累以及祖辈遗传下来的生产经验来进行资源配置,生产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产品,其目的是为了满足自身生存的需要或生存领域内某些方面发展的需要。此时,资源配置虽然重要,但尚未成为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大部分的生产资源只是在个体需要的角度与范围内得到配置,生产资料的转化形式是为了满足生产者的自需,资源配置的意义仅限于个别生产中,尚不是一个整体性与社会性的问题。

计划经济虽然能体现或实现对资源最优化配置,但它要求:第一,物质财富极大地丰富与经济主体间不存在利益差别为条件;第二,以人类对经济规律的充分认识为基础。就今天而言,商品经济的存在不可能消除经济主体间的利益差别,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局限无法实现按需提供物质财富。而且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局限性,人们对于经济规律的认识也有待于深化,在这个阶段,人为地拔高资源的配给方式,不仅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资源的合理有效的利用,反而由于资源的配给与需求的脱钩,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以我国传统的计划体制而言,对于生产资料的配给,指标的下达,产品的调拨,不仅没有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反而使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与需求之间矛盾加深,本意想实行整体社会生产的有序性,反而造成了社会生产的无序性,使大量资源无效化,使大量劳动无效化,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资源配置机制自身并不是主观随意改变的,它必须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2.市场经济是商品生产、商品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佳选择。商品经济的发展冲破了一家一户的自然经济,商品生产者的产品要满足他人的需要。有商品就有市场,市场反映的是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的客观经济关系,也就是说,在生产力发展还没有达到使物质资源丰实到各经济主体间不存在利益差别的情况下,它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只能以货币为尺度,以等价交换为原则,以商品交换的方式来实现,这就必须形成市场和市场关系。在发达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实现了高度专业化、社会化,企业规模日益扩大。企业之间、部门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牵一发而动全身,同时每个经济单位都有着独立的经济利益,经营活动具有自主性,只有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配置社会资源,才能适应生产力的性质和要求。

市场是近代以来人类优化资源配置方式的最佳选择。这种资源配置方式在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起了巨大的作用。其原因在于这种资源配置方式是建立在利益主体多元化基础上,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积极捕捉市场信息,并根据市场信号及时进行经营决策,以灵敏地适应市场需求。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强制着所有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并使那些效率低的企业被淘汰、被兼并,使稀缺资源流向能够创造最佳效益的环节和企业中去,使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在现代生产力水平下,在发达商品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是人类智慧能作出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最佳选择。其具体表现在:(1)市场在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市场机制通过利益刺激生产者和消费者做出趋利避害的选择,调节生产和需求,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商品生产中,生产者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增殖价值,要实现商品生产者的目的,就要求商品生产者降低自己产品的单位劳动时间使其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然而只是降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并不意味着生产者就能实现其最大利润。原因在于商品自身并不是为了满足生产者之需,而是要实现它的它用性,只有实现了商品满足他人需要的归途,商品生产者才可能获利。因此,商品生产者总是先把眼光放在社会的需求信号上,并以此来决定自己的生产方向。这中间存在着一个供给与需求量的吻合度。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的供给与需求也就实现了资源配置的最优化选择。因为在需要与供给的整个循环过程中,生产者与消费者都在做趋利避害的选择,消费者的需求最终变为市场的需求信号(即对某种资源的需求信号)。资源(原料)的配给在这里以价值的方式表现出来,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生产者对某种资源的需求度,根据趋利避害的选择,资源最终流向最需资源、效益最好同时又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生产者手中,由此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2)市场在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市场机制通过优胜劣汰的法则,鞭策着企业采用效率更高的生产方法。商品生产的目的决定商品生产者在其产品满足社会需要的前提下,想方设法要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价格,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因此,价格对于生产同种商品的生产者来说是竞争致胜的法宝,在质量相同,规格一样的前提条件下,谁的商品价格便宜,谁就能够吸引到更多的消费者,就能够在市场上占据更大的销售份额。而商品价格的降低必须以成本的降低为前提,只有当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低于同类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消耗时,才能在较低廉的价格水平下,获得同其它商品相同乃至更多的盈利。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降低成本的关键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即以小的投入得到更大的产出。这就意味着同一行业中劳动生产率高的生产者能够有效地使用人与物的因素,较好地利用资源,而劳动效率低的生产者不仅无法实现对资源的有效利用,而且也无法很好地实现利润。这样资源的供给者必须在同一行业中选择劳动生产率高的、经营好的企业和环节提供资源,从而实现了企业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3)市场在产品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生产某种产品要消耗多种资源,这些资源的组合比例不仅取决于技术上的要求,还要受资源的价格影响。生产者在生产某种产品时,不仅仅考虑消费者的要求,而且更重要的是考虑自身利益的实现问题。因此,在同一种产品具有不同技术组合的情况下,生产者的选择必然根据节约原则确定既满足自身又满足消费者的合理组合比例。例如一辆汽车,钢与塑料的价格比差大,作为汽车制造商必然在生产技术条件允许的前提和消费者能够接受的条件下,尽可能的以塑代钢。一方面满足消费者对产品低价需求,更有利于生产者为竞争降低成本之需。从而使昂价的资源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对资源的合理配置源于对生产者的利益驱动,它以价格为中心,合理分配资源的流向,在资源配置中是人类目前智慧所能达到的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对于资源的配置,仅考虑市场自身法则是无法达到最优化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到资源匮乏的同时,加强宏观调控,以期实现全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微观利益追求与宏观资源配置的矛盾表现与解决方法

1.微观利益追求与宏观资源配置的矛盾表现。

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是从价值主体利益驱动入手的,然而资源配置是一个全社会性的问题。由于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者自身生存的需要,很少去考虑社会整体利益,这就会给整个社会资源配置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①由于市场信号的滞后性,很可能造成企业生产的滞后性,使资源的需求在时间上分离,从而形成资源配置的低效性甚至于无效性。②由于生产者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使宏观资源遭到破坏或是不被有效利用。例如有的药厂、化工厂为了降低自己的产品成本,使有毒有害物排至河流造成流水流域的环境污染,破坏了生态平衡同时也破坏了资源的再生与再利用。③企业不愿投入资金和人力从事宏观社会效益好,而微观效益低的工作。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往往从事见效快而又热门的产业生产,而许多投入量大,资金周转周期长,对社会有益而效益低的产业往往被企业冷淡,这样造成某些资源结构性闲置或低效配置。④企业为了短期利益,不顾条件是否具备,在社会所需的生产资料与劳务尚未提供的情况下从事生产,掠夺或配置资源,造成人、才、物资源的大量浪费。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现象极为严重,如果不采取正确措施在鼓励生产者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注意对资源的合理配置,那么在未来经济发展中,资源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桎梏!我国在拥有资源总量的同时,也拥有人均量,资源最终将用于人类发展。在我国12亿之众的国度里,资源配置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它要求我们理智地去探寻一条既合理配置资源又兼顾企业利益的道路。

2.供求平衡标志着对资源的有效配置。我国市场体制要解决好两大难题:一是如何利用利益驱动机制(中心是价格机制)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这就要求使社会整体利益转化为生产者自身的利益选择,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化配置,但这仅仅靠市场自身的作用是无法实现的,它要求宏观控制对资源配置进行有效的调节。

前面我们提到,供求的平衡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实现了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宏观调控资源有效配置的关键首先是保持供给与需求总量的平衡。供给与需求总量失衡,对于资源有效配置具有很大的副作用,总供给大于总需求会造成大量的无效资源而白白浪费资源,总需要大于总供给会造成对资源掠夺式的开采,最终导致资源的极大破坏。我国供需失衡的主要形式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所以宏观控制要保证资源的有效配置,就必需在短期内把抑制总需求膨胀作为主要调节任务,除了调节需要总量在结构上的平衡外,还应注意主观方面的原因:①企业自身利益行为造成的固定投资和消费基金的失控,使有限的资源免遭掠夺性开采,为此国家应利用财政、信贷、价格的政策合理控制企业的扩张冲动和消费欲望。②宏观上盲目追求高速度而引起需求膨胀,最终导致企业利益行为使资源破坏和浪费,这种破坏一方面表现在价值资源上浪费有限的积累基金,另一方面从物质资源的使用上违背资源使用的内在规律,造成了整个物质资源供应紧张,形成经济上的大起大落,最终由于经济运行的大起大落造成对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宏观上要制定合理的发展速度,防止由于盲目高速而带来的不良后果。

除了保持供求总量平衡外,还要保持结构平衡,从而避免对人、财、物的大量浪费而达不到合理配置资源的目的。

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考虑到合理配置资源,又要顾全企业的经济利益,以市场经济内在机制作为推动企业的动力达到资源配置与企业需求的相吻合。

标签:;  ;  ;  ;  ;  ;  

论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与资源配置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