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与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主义国家论文,成就论文,民主政治建设论文,苏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187-(2013)05-0005-05
一、民主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创造了政治和经济的根本前提。没有社会主义的胜利就没有社会主义民主,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没有民主,同样也没有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题中之义。
第一,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产物和继承者,民主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成果之一,抛开民主阶级性的一面,社会主义在继承资本主义积极成果时,不应该舍弃任何有价值的成分,这是人类进步的客观要求。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中公开打出了民主的旗帜。在革命胜利后,它废除专制独裁统治,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并在19世纪中叶以后逐步推行普选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的民主要求,并相应地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管理体制和管理理念,促进了社会发展。在资本主义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民主机制不断完善,民主观念深入人心。资产阶级民主所创造的民主共和制度以及一系列可操作的政治规范已被证明是有效的社会管理方法。对于资产阶级民主的积极方面,马克思主义历来都是持肯定态度的。社会主义既然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形态,它便不仅应当是民主的,而且理应当较之资本主义制度更民主。作为资本主义的否定形态,社会主义不仅应当站在资本主义发展积累起来的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之上,而且也应当站在资产阶级所创造出来的民主制度之上,并且把它推向更高的阶段。
第二,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民主政治是当代世界的潮流,也是当代世界政治的通则,任何国家都不能够逆历史潮流而动,也不可能置世界的通则于不顾,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也不例外。在当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竞争共存的时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不仅是实力竞争,而且也是制度较量。在当今时代,制度的民主化程度是制度优胜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民主是社会主义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第三,社会主义的国家政权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自己的政权,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政权,是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求福祉的政权,这就要求这个政权必须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有最广泛的参与权、管理权。唯有实行民主,并且是最高类型的民主,社会主义才能够实现政权所追求的目标。
第四,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事业,要完成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事业,仅靠少数人是没有办法实现的。只有人民群众广泛自觉地参与到这一事业中来,社会主义的事业才有希望。社会主义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最可靠的保证。
第五,民主政治是防止社会主义政权蜕变的最有效途径。不受监督与制约的权力必然会走向腐败,这是政治学的一个基本原理。社会主义政权是人民的政权,而人民的政权一旦与人民疏离甚至背弃人民的利益,就会走向反面。它也理所当然地会为人民所抛弃。为了防止社会主义政权发生蜕变,就需要让人民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来监督它。
第六,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角度来看,没有民主也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一方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身就包括着民主化的内容。另一方面,民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这是指,只有依靠民主,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只有依靠民主,才能保证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和实施;只有依靠民主,才能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列宁曾经说过,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这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1)无产阶级如果不通过争取民主的斗争为社会主义革命做准备,它就不能实现这个革命;(2)胜利了的社会主义如果不实行充分的民主,就不能保持它所取得的胜利,并引导人类走向国家的消亡。”[1]实践表明,社会主义国家在完成第一个任务方面做得都比较好,但要完成第二个任务却远比完成第一个任务要艰辛得多、复杂得多。
二、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第一,建立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权,吸收广大劳动者群众直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大大扩展了民主的范围和基础。正如卡达尔在答美国《时代》周刊记者问时所说:匈牙利人民“享受着匈牙利有史以来无可比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享受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广泛的权利、自由和民主。”[2]在社会主义民主之前,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虽然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改革,但是民主的范围仍然相当狭窄。以英国为例,它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它先后经过1832、1867、1884、1918、1928、1948等多次选举法改革,公民选举权才由最初具有寡头性质的选举制度逐渐演化为对选举资格限制比较少的普选制。而在实际政治生活中,普选权在英国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最终确立起来。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选举权范围的扩大经历了大致相同的轨迹,只不过在这一过程中各个国家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罢了。除却这一漫长的演进过程不谈,即使在完全确立了普选权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下,选举资格的限制也总是把许多无财产的劳动者拒之门外。再退一步说,即便财产资格不再成为选举人和被选举人的限制,即便理论上每个人都有竞选的权利,但在实际选举过程中,在一个被称为“金钱是政治活动的乳母”的社会里,没有足够强大的支柱,是几乎不可能成功的。社会主义民主在建立伊始,除了出于稳定政权的需要而剥夺了少数剥削阶级分子的政治权利外,就已废除对选举资格的种种限制,从而把民主权利扩大到了社会最大多数的劳动者阶级。在剥削阶级消灭以后,1936年苏联宪法即规定了普遍、平等、直接的选举原则。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都有类似规定。社会主义国家在民主制度建立不久或建立之初即确立了没有资格限制的选举权,把民主权利扩大到处于社会最低层的劳动阶级,其广泛程度是资产阶级国家的普选制所不可比拟的,从而把选举权这个“历来是欺骗的手段”真正变成了广大人民群众“解放的手段”。[3]
第二,激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了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一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把民主扩展到广大劳动群众,促进了长期被压抑的劳动群众政治意识的觉醒,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政治热情,使他们从社会管理的受众变成社会管理的主动参与者。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把民主扩展到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使之成为人民群众进行自我教育的方法和建立起人与人之间平等关系和个人与社会之间正确关系的基本原则,把劳动群众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民主制度的建立、民主机制的运转、民主原则的贯彻、民主作风的树立、民主精神的培育,所有这些都极大地激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他们在自己所参与的各个领域都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热情,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各所在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第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冲击了长期占据支配地位的资产阶级民主理念,动摇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理论的根基——自觉不自觉的精英政治理论,同时也促进了劳动者阶级政治意识的觉醒。原苏联东欧建立起社会主义民主政权的国家大都是历史上相对落后的国家,民主传统相对较弱或者没有多少民主传统。按照传统的资产阶级民主观,落后国家的人民都未曾开化,他们没有能力治理好自己的社会。然而正是这些被自认为是文明的、充满民主和自由理念的优等民族所瞧不起的落后国家中最没有教养的阶级和阶层起来夺取了政权,建立起自己管理自己事务的民主制度。这一方面用事实戳破了下层劳动者群众没有能力管理社会事务的谎言,另一方面也用事实教育了广大人民群众:他们并不是命中注定的被统治者和受压迫者;虽然他们不一定能够胜任所有的社会管理事务,但他们确实能够胜任某种社会管理事务。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积极成果,它的出现及其初步发展,以放大的形式展示了革命民主、人民民主的理念和实践形态。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各国人民自己的创造。在这种制度下,劳动群众以各种可能的形式直接参与社会组织和政权建设,参与社会管理工作,破天荒第一次感觉到了自己的命运确实能够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实践切切实实地证明了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即管理并不神秘,并不必然是某些特殊人物的私有物。尽管实践也同样证明了它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但人民群众通过学习和训练完全有能力管理好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通过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践,人民群众中间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人才,而这些人先前都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通过社会主义民主的各种组织形式,每一个村镇,一个城区的人民都进行着自我管理的伟大实验。这种现象的出现,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对于从来是被压迫者阶级尤其是专制制度下被压迫的劳动阶级来说,给予无论多么高的评价都是不算过分的,因为它促发了这个阶级主体意识的觉醒。
社会主义民主是对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的一种直接的和有力的挑战。这种挑战对于19世纪开始普遍确立起来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原则绝不是无足轻重的。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立之前,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度至多视无产阶级的呼声为一种思想的异端,视无产阶级的斗争为一种潜在的威胁,巴黎公社昙花一现的实践也并没有带来足以摇撼旧制度基础的影响力。而当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等切切实实地矗立在旧制度面前时,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便再也无法回避这一挑战了。一方面,作为一种异己力量的存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现实的威胁和挑战。另一方面,也许更为重要和更为意义深远的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显示,扩大社会的权力基础是完全可能的,人民完全有能力参与社会管理,即便是被资产阶级视为最卑贱的下层群众也不例外。这一事实从社会制度内部,从资产阶级民主的根基上起着瓦解作用。也就是说,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要存在下去,它必须进行改革,必须给予人民群众更多的权利。如果说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前,资产阶级议会民主的改革仅仅是对工人阶级斗争的消极的、不情愿的微小让步的话,那么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则无疑敲响了警钟,它开始意识到它的存在并不具有永恒的意义和坚不可摧的基础。正像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一样,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在20世纪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它开始从本阶级的实际利益出发比较理性地看待自己,开始不断地、“自觉”地进行各种制度革新和修补来应付一次又一次的危机。如由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进步及迫于广大人民群众越来越大的压力,也为了适应现代条件下从“小政府”向“大政府”的过渡,各国相继进行了扩大公民权利的变革;如伴随着政党政治的日臻成熟,为保证议会政体在政党政治下的正常运转而出现的政党活动的制度化和法律化;又如为缓解政党政治引发的频繁的政治动荡,文官制度日益完善化,等等。这些都给资产阶级民主制注入了新内容。社会主义民主毁灭了资产阶级民主的神圣性和不可替代的神话,不管人们赞成不赞成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赞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原则,但它毕竟给人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启示,即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并不具有唯一性。一个国家采取哪一种民主制度以及民主运行机制,是由各个国家的具体历史条件决定的。一个国家的人民有权选择属于它自己的民主政治形式。
如果把社会主义民主放到更长的历史过程中去考察,不难发现,它所展示的原则和体现的精神,实质上是古老的民主形态在现代条件下的再现,即列宁所称的“原始民主制的”复活。它与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的分歧,就民主的形式而言,则不过是直接治理与间接治理这一古老矛盾的现代化。撇开对直接民主表面的、肤浅的甚至是歪曲的解释,就其实质而言,它不过是人民群众要求参与国家管理的一种呼声。在民主机制上,社会主义民主所展示出来的主观意向就是要把直接民主的长处和议会民主制的长处结合起来,也就说它并不认为任何事情都有必要由每个人亲自去处理;它只是说,劳动者群众有能力、有权利管理自己的国家。撇开资产阶级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各自所反映的阶级内容,仅就它所反映的民主理念和民主原则而言,社会主义民主对资产阶级民主的否定,实际上是两种理念和原则的碰撞,而不仅仅是某些具体措施上表现出来的差异。具体的措施可能并没有真实地反映或者偏离了它要反映的原则和精神,但正是这些原则和精神才具有更深刻、更长久的历史意义。社会主义民主的永恒的意义也在这里。
三、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自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来,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是应当肯定的。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社会主义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还很短,经验还不多。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影响了社会主义民主的质量,失去了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
第一,在相当长时期里,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在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存在着教条式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个别词句的倾向,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影响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质量。其具体表现:一是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批判资产阶级民主、设想未来社会主义民主的个别结论甚至是个别字句神圣化、教条化,在对待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民主、社会主义民主关系问题上产生了某种类似于“社会主义民主天然优越”的认识或倾向,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从它建立那天起就理所当然地优越于资产阶级民主,从而造成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长期无所作为或者所为甚少,极大地妨碍了民主政治建设的实际效果。二是混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使用的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与非国家制度民主的概念,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定位不准,量化不够,过高估计社会主义国家民主化程度,对社会主义国家基本国情缺乏清醒的认识和把握,从而造成了社会主义国家民主政治建设在理论上无限拔高、严重超越社会发展阶段,而在实践上又时常出现践踏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矛盾现象。三是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新变化认识不足或根本无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建设中发生的新变化,用僵化的、关门主义的态度对待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不敢于或不善于吸收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建设中的积极成果。
第二,忽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制度化建设。由于存在上述民主理论认识问题上的缺憾,人们一谈到社会主义民主,往往在两个极端上陷入误区:其一是认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已经建立起来,这是人类历史上迄今最高类型的民主,同时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又是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和国家制度,是不可动摇的根本,这样,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一经建立便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完善的制度。其二是把一切非国家制度意义上的民主政治建设一概归结为干部作风和工作方法上的问题,于是一谈发扬民主,便强调加强干部的作风建设。其实,在介于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制度与作为工作方法的民主作风之间,还存在着许多具体的民主制度,这些制度属于运行机制的层面,它既不是一般的工作方法,但也上升不到具有阶级性的国家制度的高度。但这一类型的民主制度恰恰是一种民主制度之为民主制度的重要保证。以此为视角,就民主产生的历史过程而言,民主是专制的对立物。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就是在反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国家中曾经出现过的各种反民主倾向,严重者甚至形成法西斯专政,归根结底都是旧的封建专制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复活或复辟。而资产阶级民主之所以在造成资本主义社会的相对稳定和发展方面起了很大作用,恰恰是与它逐渐建立起来的一整套比较行之有效的制度分不开的。这一套民主制度是防止专制主义的安全网和保险阀。而每一次专制主义的抬头以至暂时得势的结果,都会促使资产阶级在其民主政治的制度建设上寻找缺口,以便及时堵塞那些可能导致专制主义得势的漏洞。社会主义民主与资产阶级民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民主,但说到底,社会主义民主同样是针对形形色色的专制主义的,不铲除形形色色的专制主义,社会主义民主也难以健康发展。然而,在相当长的时期里,社会主义国家都没有注意或者没有足够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中的制度化问题。结果,由于没有制度化的保证,没有健全的、良性的民主运行机制,一些正确的东西往往不能坚持下去,而一些错误的东西也不能及时纠正,甚至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社会主义民主因为缺少制度保障而常常停留于一纸空文或空洞的口号上面。这样,就使得社会主义国家民主制度方面的建设很不完备,以至事无大小,往往无章可循,整个社会的运行全靠经常变动的政策和领导人的一些讲话、指示来维护,其稳定性极差。
第三,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政治体制改革。所谓政治体制,是指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各种政治组织、政治力量发挥作用以及它们彼此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机制。它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不同时期的具体化状态。与政治制度相比,它更多涉及具体的制度、机构及其具体运行规则,所以它具有更大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可塑性。长期以来,由于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没有把属于根本政治制度的东西与属于体制层面的具体制度区分开来,也就很难在维护根本政治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如果说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没能取得预期效果的话,那么,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就更难令人满意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大多数国家在政治体制领域的改革要么是浅尝辄止,要么是尽量避开、不予触及。由于没能进行及时而有效的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实行的过程中便常常出现“中梗阻”或“偏离轨道”的现象。其结果,一是虽然依靠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制度唤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建设热情和积极性,但由于没有一个良好的体制保障,一些领导人往往滥用了人民群众的热情与信任,没能珍惜和有效地利用这种热情和信任,从而极大地挫伤了人民的积极性。二是由于体制的不健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不能够很好地调动起来,从而在相当程度上压抑了人民群众能量的发挥,造成了社会无形资源的巨大浪费。
标签:政治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历史政治论文; 民主制度论文; 社会主义制度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人民民主论文; 国家社会主义论文; 苏东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资产阶级革命论文; 社会阶级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经济论文; 政治社会学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