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班级管理教育中,对犯错的学生,“赏识”教育和“惩罚”应当并行,尤其要大胆、科学地使用“惩罚”的手段教育学生。正确的看待惩罚教育,师生应明确其必要性,采用合理惩罚方式,把握尺度,按照一定的合理程序进行惩罚。
关键词:惩罚教育 体罚 班级管理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面对的是不懂事的少年儿童,在学习生活中当然免不了犯错误。那么面对孩子的错误,我们该怎么办呢?有人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我认为对于成长中的少年儿童适当、适度的惩罚也是必须的、必要的,尤其是作为一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合理的使用惩罚,能强化班级管理的力度,培养良好的班规班风!
一、正确的认识惩罚教育我们首先要认识到: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你觉得难堪,打击你的自信心。体罚是对学生给予身体上感到痛苦或极度疲劳的惩罚,并造成学生身心健康损害的侵权行为。它包括体罚和变相体罚。体罚是我国现行法律中明令禁止的行为。《义务教育法》及其实施细则、《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不仅明确规定了禁止体罚,而且对教师体罚学生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都作了规定。因此,体罚是违法的,不仅不应当提倡,而且应该严格禁止。而惩戒是指“施罚使犯过者身心感觉痛苦,但不以损害受罚者身心健康”为原则的一种惩罚方式。它在目的、手段、方式和产生后果上都与体罚有本质区别,其中最关键的在于,体罚损害了受罚者的身心健康。
我们要惩罚的学生,一般都是调皮的学生,是一些犯了错误却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或者知错不改的学生。美籍华人、诺贝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说:“一对夫妻,如果有个调皮的孩子,那是你们最伟大的财富;对于一个班主任来说,如果班级中有十多个调皮的孩子,那是你从教生涯中,最伟大的财富。”把学生的调皮、过错当作财富来认识,并不是放任自流,并不是说我们应该支持学生的过错。而是让孩子在过错中走向成功,发展起来。
1、惩罚可以使学生懂规矩、辨是非。要想让学生懂规矩、辨是非,可以通过说教、示范等方式。但不可否认纪律和惩罚也是达到行为目的的途径,惩罚可以让他们更加主动地了解行为界限、明确是非观念及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2、惩罚有促使改过和激励作用。只有承认错误并接受惩罚,才有助于学生了解道德责任并进一步发展道德意识。
3、惩罚有教育和警戒作用。惩罚可以起到一般教育方法所不能达到的效果。比如,当你告诫孩子火不可随便触摸时,他或许不信、或许因抵挡不住跳动火苗的诱惑而偷偷地去触摸,结果带来的必然是灼烧之痛。这种痛会使孩子刻骨铭心,使他不会再随意触摸火。这就是惩罚产生的教育效果。通过惩罚违规者,还可以对其他学生起到警戒作用。
二、讲究惩罚的艺术性“惩罚”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惩罚应是在关爱的前提下对儿童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矫治的强制措施。这个措施首先必须确实必要,其次要有一个“度”,应该行之有效的。在这个强制过程中,“罚”是为了爱,要“让爱做主”。我们在惩罚学生是更应该“路留一步,味减三分”,给学生留有改正错误的余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惩罚之中讲策略教师在教育惩罚中讲究一些策略,让学生诚心理解接受并且感激,教育惩罚的目的就可以实现。具体的惩罚策略如下:1、实施时间。像治病一样,早治不如晚治。对儿童而言,延迟几小时的惩罚基本已不能防止同类错误的发生。
2、强度。对孩子惩罚,过轻的会让孩子萌生满不在乎的“油 条”心态,过重则容易引发其不良焦虑及憎恨、远离的反应。
3、连贯性。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不能有时候毫不留情的惩罚,有时候又熟视无睹,这会让孩子无所适从,错误行为也难以消除。
非连贯性惩罚不会给孩子留下“记忆”,反而使孩子的错误行为得到“强化”,甚至使这些行为变成习惯,以导致极端“反抗”以后的惩罚。
4、说理性。只有说明道理才能达到治标又治本的彻底效果,原因是说理不仅能使孩子清楚他们为什么不能做某事,同时还能使孩子知道违规受惩罚,完全是自己造成的,从而萌生自我教育,自我控制的自觉性。
(二)惩罚之中讲绿色惩罚的出发点和终结点都是出于爱。我认为惩罚中要讲究“绿色”惩罚,首先,“罚”要立足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绿色的惩罚在内容上表现为:罚以爱为中心,指出学生的不足,给予学生以希望,应该避免说这样的话:你太让我失望了,我对你缺少信心……这些话犹如利剑,会刺伤学生的信心。罚中要多这样的勉励和期望:努力一下,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你能改正,老师信任你……
(三)惩罚注意实效性及时的惩罚能使学生的不安、内疚等体验更深,能使他们更清楚地看到错误造成的后果。延迟的惩罚处理会因时过境迁而使学生忘记、淡化错误行为,惩罚意义也不大。教是对学生的一些错误行为不能听之认之,等到学生的错误行为造成危害后,再来“揭伤疤”、“算总帐”,这样易使学生产生情绪上的反感和对立,不利于学生从思想上认识错误和改正错误。
三、在班级管理中实施“惩罚教育”的必要性我个人认为做好班主任工作,抓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必须把“惩罚教育”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例如:在课堂上违犯纪律,把同学的作业本撕烂,要求赔偿等等,这种“惩罚”会使学生体会到我错了,同时也明白这样的“惩罚”是“公平、公正”的。
俗话说“宠鸡上灶,宠子不孝”,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所接触的学生家长,有的面对学生的错误没有正确地去引导,而是为孩子开脱,充当孩子的“保护伞”,使孩子产生唯我独尊的心里。这样,只能把孩子一步步地引向歧途。其实,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应该明白自己犯错时,要有接受惩罚的准备。对孩子,此时此刻,教师对他进行适当的“惩罚教育”是符合孩子心理需要的,孩子也一定会接受的。反之,教师采用包容的态度,视而不见,可能就会造成我们所不愿看到的“宠鸡上灶”的不良后果。所以,在班级管理中合理的使用惩罚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总之,在班级管理中合理的使用惩罚教育有利于形成正确的班级舆论,有效地抵制学生中的歪风邪气;有利于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学生具备应用的荣誉感和羞耻心;有利于学生明辨是非,改正错误,找准努力的方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作为辛勤的园丁,我要精心浇灌、剪裁、呵护我们的幼苗,让我们携起手来,为祖国“花朵”的健康成长而努力吧!
论文作者:韦士政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3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8
标签:学生论文; 孩子论文; 错误论文; 班级管理论文; 目的论文; 能使论文; 调皮论文; 《新疆教育》2013年第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