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新课程;历史教材;整合
引言:新课程理念下的新一轮改革中,对高中历史教材的编排进行了大规模的变动,淡化了历史现象的时序性和整体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困惑,不能全面、准确地分析历史现象。与此同时,新课标下的高考命题更加趋向突出历史现象间的联系和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这就更加突显出模块专题式的不足。针对存在的矛盾,为更好地实现新课程的真正目标,笔者就高中历史教材的整合问题进行了相关的思考和尝试,并在下文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实践。
1需要努力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的高低。正如国际21世纪委员会指出:我们无论怎样强调教师质量的重要性都不过分。可见,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教师素质对整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都有着关键的作用。那么我们又怎样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呢?
首先,要不断提高思想素质。一位教师只有他的师德素养提高了,他才会产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学生的热爱和关心,才能在教书育人这个行业中坚守。其次转变观念,大胆创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绝不是换一套教科书,也不是课程内容的调整,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秉承这样的理念,在对高中历史教材进行整合时,我们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学生间的差异,寻找最适合学生的“整合点”。最后教师还要不断自主学习,及时更新老化知识,尽量缩短与学生的心理差距,让学生觉得历史就在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和兴趣。
2需要对相同版本教材间进行整合
新教材的编排以“模块+专题”的形式出现,就是为了更加突出主题,但缺乏时序性和整体性,这样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上课时要以某个主题为主线,使知识结构严密,逻辑顺序符合要求,让学生根据主题有针对性地学习,明确学习的方向。如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的单元主题“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根据这个主题可以下分几个小的主题。如“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面对侵略,代表不同阶层的中国人是如何反侵略的”“在反侵略、求民主的过程中中国人又学习了西方的哪些东西?”等。要把这些主题梳理透彻,就需要整合不同课时、不同单元甚至必修和选修之间也需要进行必要的互补和衔接,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都能达到理想的程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需要对不同版本教材间进行整合
新教材实行“一纲多本”,现行的有四个不同的版本,尽管不同版本间的教材在内容编排的先后、详略上有很大的不同,但不管哪种版本的教材,它的编排都是根据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来进行的。所以,虽然我们会看到在不同版本的教材上对同一知识点的叙述不同,但就教材内容来看还是有很多知识重合点,而这些重合点往往就是高考的考点。因此,教师在整合这些教材的时候,着重找出重合点,这样既有利于优化主干知识,突出重点,还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
传统教学注重历史知识的传授,教材基本上使用叙述性的语言直接呈现知识,比较重视知识的迁移价值,而忽视认知价值和情意价值。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如:《从计划经济及到市场》一课在讲到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电视剧《改革开中的邓小平》中一个片段,将当时中国人的思想被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束缚的现状表现的淋漓尽致,使学生客观上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
4需要对初高中历史教材进行整合
初中历史新教材内容的编排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虽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但有一定的趣味性,适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因此,我们在对高中历史教材进行整合时,结合初中历史教材的内容和要求,可以对学生已经了解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少讲或不讲,或是可以用学生已知的历史知识来引入到某个主题,这样一来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历史课时不足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增添历史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升整个历史教学的效果。
5需要把本土资源和历史教材进行整合
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只有让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体现才能显现知识的魅力。历史课堂如果能让学生觉得跟自己的生活原来如此接近,那么学生就会主动汲取知识也很容易记住相关的知识点。我们身边有很多可以用的素材,如图书馆、纪念馆、传统建筑、传统手艺、历史名人等,这些都是我在教材整合时经常会用到的东西。
高中历史教材的内容容量大,只有对教材原有的组织形式进行有效、合理的整合和取舍,才能提高课堂效率,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理解和运用,才能系统地培养学生从不同层面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并且生成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这正是我们开展历史教学的真正目的。
结束语
新课标教材观认为,教材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素材。“课程内容和意义在本质上不是对所有人都相同的,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老师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对给定内容的意义都有自身的解读,这就会对给定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和创新,以使给定的内容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因此教师教学应服务于学生,要“授之以渔”,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不是“授之以鱼”,不但要使学生学会,并且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会学,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持久发展。所以在教学中就要研究教材,创新性地使用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学生发展的服务者,促进者。
参考文献
[1]葛东华.对高中历史新授课引入的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8(14).
论文作者:陈图强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5期3批
论文发表时间:2020/1/9
标签:教材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历史论文; 知识论文; 高中历史论文; 主题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5期3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