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配电网线损量和线损率是电力营销业务中的重要指标,对配电网线损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及提出改善措施是提高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通过研究分析线损率不仅能发现电能损耗问题所在,更能针对性地完善对应的工作,在电网规划、生产运维、经营管理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目前配电网出现线损情况的主要原因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对此提出一些降低线损的策略,希望能为日后的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配电网;线损;降损措施
配电网线损是指电能从送电端通过配电网向用户端传送的过程中出现的损耗,包括供电设备、线路本身的热能损耗和一些客观存在的管理损耗。分析研究配电网线损影响因素对提出降低线损策略起到关键的作用,对未来线路规划建设方面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其对于提高电力企业的经营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1.造成配电线损的主要影响因素
造成配电网线损的影响因素有很多种,主要存在于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下文结合理论与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分别从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对造成配电网线损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归纳总结出具体要素,并对应提出降损的具体策略措施。
1.1技术层面上的影响因素
从技术的层面上来看,首要的影响因素是配电线路布局设计不够科学合理。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用电需求和对电能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所以对于配电网线路的要求更加严格。但由于目前配电网线路的布局设计不合理,很多情况下配电线路的运行情况恶劣,或长期处在高负荷情况或长期处在低负荷情况,长此以往则造成线损变大。其次,配电网及其相关设备的维护情况也存在较大问题。当配电线路经过长时间的连续使用后,其内部会发生很多变化,线路和相关设备都会出现老化的情况,具体而言就是感抗值逐渐减小,而出现感抗值低于真实电阻值的情况,其将造成更多的无功损耗。第三,在一些区域中,很多变压器都存在一些缺陷,这些缺陷不仅集中在变压器的运行阶段,也可能在安装阶段就出现,缺陷的存在对于变压器的正常运行造成负面影响,这样在无形中线损又会有所提升。
1.2管理层面上的影响因素
除了上文提到的技术层面上的影响因素以外,造成配电网线损的影响因素还有管理层面上的原因。与技术层面引起的损耗不同,管理层面引起的损耗存在不确定性,其可能存在于配电网设备从出厂到投运及运行过程中任一环节。对设备投产前的验收把关不严、设备运行中的异常处理不及时、用户异常用电情况的督查不到位等都可能引起配电网线损的增大,具体表现为电表计量异常、用户违规用电、用户非法窃电、电量核算错误等。很多老旧城区目前仍使用较为落后的配电设备,而且缺少必要的保养与维护,这种情况下该地区的用户使用到的电不仅仅在能效上比不上其它的地区,该地区的线损也会高于其它地区。造成以上情况发生的都是因为管理层面上的不足,其直接或间接导致了该地区的线损率高。
2.降低配电线损的具体措施
上文分别从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两个方面分析了配电线损产生的影响因素,下文从这两个方面来提出针对性的具体解决策略。
2.1降低配电线损的技术层面措施
降低配电网线损首先要对现有的线路结构重新分析并进行合理的规划。通过数据对比,掌握当前配电网络的线损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配电网络结构,合理布局线路,科学使用接线方式,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配电网线路的经济性,减少线路的供电半径,从而改善损耗情况。
降低配电网线损需要改造高损耗设备。随着用电需求的增加和设备的逐步老化,部分老旧设备已无法满足相应台区的要求,其产生的大量电能损耗极大影响了电能传输效益。同时,对于导线的选择,应充分考虑经济性。在保证载流量且电压达到标准的情况下,导线截面的选择应考虑经济电流密度等方面的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下我国配电网通常采用LGJ线作为供电导线,其材料、长度是固定的,但是在截面的选择上却有着一定的选择空间,根据导线电阻公式,在材料、长度不变情况下,导线电阻随着截面面积的增大而减少。但是考虑到工程成本方面的问题,截面面积大的线路其成本也更高。所以必须综合考虑两者,不能仅仅是为了节约成本,就忽略了配电线损方面的问题,要在二者之间寻找一个相对平衡的点,只有保证了充足的输送流量,才能够有比较稳定的经济电流密度。
保持配电网中三相负荷平衡,也是降低配电网线损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在低压网络中有单相负荷的存在,各相负荷大小不均,因此会出现三相符合不平衡的情况,从而造成线损增大,不仅如此,在零线上损失也会增多。实际运行工况中,真正完美的平衡是不存在的,但也应尽可能追求三相负荷之间的相互平衡,尽可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合理调整峰谷负荷对于降低配电网线损也相当重要。在城市中,早晚是用电的高峰期,在这些高峰期要合理地进行让电,进行合理安排,调整好填谷负荷的时间。在电价的设定上,也要根据不同时间段进行差异化管理,从而在最大的程度上使得峰值和谷值之间的用电差距在可控范围内。这样在达到了降低线损的目的的同时,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也会更加顺畅。
2.2降低配电线损的管理层面措施
完善用户档案数据收集,保证基础信息可靠性。用户档案数据是后续业务进行的核心元素,在基础资料存不够准确的情况下,通过不准确的资料所计算出来的线损存在一定的误差。因而在业扩报装时,必须重视档案建立的准确性,强化管理流程,为后续的线损分析奠定基础。
完善计量管理,重视设备的管理流程,加强计量管理的精细化程度。通过全过程管理,根据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不断改善计量工作的业务流程,提高计量设备的准确程度,保证装置稳定可靠运行,使计量设备误差在可控范围内。优化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控,抓好设备的前端工作。设备采购时应重点考虑实用性,优先采购精确度高、抗干扰能力强、损耗小且具备防窃电功能的计量装置,严格控制校验和安装质量,不仅可使装置高效节能运行,还能延长装置设备,提高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
完善配电设备、线路运行维护管理。做好各台区的维护工作,通过日常定期巡视,掌握配电设备、线路的运行情况,及时地发现设备、线路缺陷,快速、准确处理故障,保障设备、线路在良好工况下运行,以减少由于缺陷带来更大的线损量。同时,应合理安排停电检修时间,抓好检修质量。设备在正常工况下运行时安全性和经济效率高,一旦需要停电检修,正常运行方式改变将带来线损的增加。因此需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做好停电计划,提高检修工作的效率,缩短检修用时,尽可能避免临时检修。
完善人员培训体系,提高专业技术技能培训成效。配电网线损率管理离不开一支专业的技术队伍,专业的工作人员在设备管理、维护、故障处理等各个流程中都能发挥巨大作用。做好人才的培养、完善人员培训体系,应结合理论与实际,扩大培训场景,以提高培训效率。
结语
降低配电网线损是提高电力营销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做好配电网线损管理工作,应综合采用技术手段与管理手段,进行针对性的分析研究,确定行之有效的降损措施并实施,以实现提高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健,段璟靓. 配电网极限线损分析及降损措施优化[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3,41(12):27-35.
[2]段璟靓. 配电网极限线损分析及降损措施优化[D].西安科技大学,2012.
[3]钱啸. 配电网理论线损分析评估及降损措施研究[J]. 中国电业(技术版),2016(05):28-31.
作者简介:
杨远俊,1992年8月30日出生,男,大学本科学历,于中国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宝安供电局沙井供电分局从事线损管理员工作。
论文作者:杨远俊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4
标签:线损论文; 配电网论文; 设备论文; 线路论文; 情况论文; 因素论文; 措施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