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技术产业在美国新一轮循环中的作用_经济周期论文

论信息技术产业在美国新周期中的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技术论文,周期论文,在美国论文,作用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国经济自1991年3月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期之后,连续9年多保持持续增长,出现了高增长、低失业、低通胀“一高两低”的现象,创造了美国历史上最长的经济扩张期纪录。而自2000年下半年开始,美国经济的增速明显放缓,GDP增长率从2000年第2季度的5.6%降到了第3、4季度的2.2%和1%,在2001年3月则进入了衰退阶段。目前美国经济则处于一种态势不太明朗的复苏状态。我们应该把上述美国这次周期变动理解为新经济条件下的新周期。决定和影响经济周期的因素很多,如产业结构、企业组织、技术革命、国际经济环境、宏观财政和货币政策等等。其中,产业结构构成了经济运行的框架,在经济周期的演变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按照美联储的解释,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的新经济和新周期是以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的。那么,在本文中,我们就重点探讨在美国上述新经济周期的发展、演变和调整过程中,信息技术产业所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

一、主导产业在经济周期中的作用:历史经验与理论说明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每一个阶段经济周期的演变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导产业的发展变化。始于18世纪70年代的产业革命,蒸汽机发明并应用于纺织等制造业和水陆交通运输业。这次产业革命实际上是轻工业化,因此在这一阶段直至19世纪70年代,产业结构的最大特点是以轻工业为主导产业,反映在经济周期上则表现为轻工业的波动幅度大于重工业。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其对世界经济“一国垄断”地位的取得实际上主要依靠的是轻工业。从图1和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英国在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轻工业的波动幅度明显大于重工业的波动幅度,这主要表现在高涨阶段轻工业比重工业的上升幅度大,峰点的位置高,而下降阶段轻工业的下降幅度也比重工业的下降幅度大,谷底的位置低。这种波动模式可以称之为古典周期Ⅰ型。(注:参见薛敬孝、黄名坤、吴忱:“论经济周期类型与制度演变”,《南开学报》,1999年第6期,第16~26页。)

图1 英国重工业和轻工业的波动(1770年~1935年)

资料来源:薛敬孝:《产业结构分析的理论基础》,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82~84页。

表1 英国重工业和轻工业在经济周期中的波动变化(1770年~1935年)单位:%

注: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变化率分别用生产资料生产部门和消费资料生产部门的数值近似代表。

资料来源:根据薛敬孝:《产业结构分析的理论基础》,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82~84页的数据整理计算而得。

图2 英国重工业和轻工业的波动(1890年~1945年)

资料来源:根据薛敬孝:《产业结构分析的理论基础》,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88页和Historical Statistics of the United States:Colonial Times to 1970,699~701页的数据整理计算而得。

注: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变化率分别用制造业中耐用品部门和非耐用品部门的数值近似代表。

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产业革命,电力和内燃机问世,带动了钢铁业、电气工业、内燃机车业以及化学工业的发展。这次产业革命实际上是重工业化,相应地从19世纪70年代直至20世纪前半叶,产业结构的最大特征是以重工业为主导,重工业的波动幅度大于轻工业。在这一时期,世界经济由英国“一国垄断”的局面为“数国垄断”所代替,出现了美、德、英、法诸强林立的局面,其中美国逐渐成为世界经济中心和工业国的典型代表。由图1和表1可以看出,19世纪70年代后,随着第二次产业革命的进行和重工业化的推进,英国产业结构中重工业的波动幅度明显超过了轻工业:在上升阶段,重工业的上升幅度比轻工业的上升幅度大,峰点的位置比轻工业的峰点位置高;而在下降阶段,重工业的下降幅度也比轻工业的下降幅度大,谷底的位置也比轻工业的谷底位置低。同样,从图2和表2中的数据也可以看出,作为工业国典型代表的美国在这一阶段的产业结构也表现出了同样的特点,重工业的波动幅度要比轻工业大得多。这种波动模式可以称之为古典周期Ⅱ型。(注:参见薛敬孝、黄名坤、吴忱:“论经济周期类型与制度演变”,《南开学报》,1999年第6期,第16~26页。)相应地,这一时期经济周期的演变也就主要取决于重工业的发展变化,而且由于重工业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的产业链较长,因而造成经济周期在这一阶段的波动幅度要大于前一阶段由轻工业主导的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

实际上,在上述两次产业革命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动的同时,都伴随着对主导产业大规模的投资浪潮。18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一次产业革命带来了对纺织业等占主导地位的轻工业部门的投资热潮,如英国纺织工业中投入的纺锭1787年为200万枚,1835年增加为1200万枚,1868年进一步增加到3200万枚;美国棉纺织业中投入的纱锭1801年为2000枚,1825年增加到80万枚,1870年则增加为713.2万枚。(注:[苏]门德尔逊:《经济危机和周期的理论与历史》:第二卷, 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6年版,第685、764页。)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产业革命则使得钢铁、汽车等起主导作用的重工业部门的投资迅猛增长,如美国在重工业生产中投入的生铁1870年为169.2万吨,1890年增加到934.8万吨,到1900年则增加为1400.8万吨;同样,英国在生产中投入的生铁也由1870年的597.2万吨,增加为1890年的803.1万吨,进而在1900年增加到910.4万吨。(注:[苏]门德尔逊:《经济危机和周期的理论与历史》(第二卷,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6年版,第712~714、648~650页。)对主导产业投资的大规模增长和变动则是上述两个阶段轻工业和重工业波动幅度出现差异和经济周期演变的关键因素。这一点可通过希克斯在乘数—加速数模型基础上所提出的经济周期理论加以解释。每一次产业革命的发生都是经济创新的“集聚”,希克斯认为在经济创新的带动下,与现期实际国民收入及其变动无关的“自主投资”会大规模增长,根据乘数原理,这使得实际国民收入Q上升,(MULT为乘数);而根据加速数原理,实际国民收入Q的上升又会导致“引致投资”的增加,(w为加速数),这会进一步推动实际国民收入Q上升。在乘数和加速数的共同作用下,实际产量的增长率会超过生产力极限(充分就业)下的最大产量增长率。而一旦最终国民收入水平达到充分就业的上限后,由于资源已经得到了充分利用,因而实际产量的增长速度必然会下降,随后将出现实际产量的下降。当实际产量Q下降时,根据加速数原理,引致投资会减少;-而根据乘数原理,引致投资的减少又会进一步使实际产量下降,。如果自主投资仍保持原来的增长率不变,则当引致投资下降到0时,实际产量会下降到最低水平,此时投资不会再进一步下降,加速数也就失去了作用。如果自主投资在实际产量下降时也发生下降,那么固定资产折旧则会成为抑制经济下降的最终力量。随着资本的折旧、资本更新和自主投资的出现,加速数和乘数会重新起作用,经济也会重新向上运动,从而开始一个新的周期循环。(注:有关这一理论更为具体的论述可参见魏埙、蔡继明、刘骏民、柳欣:《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程(下)》,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99~302页和胡永刚:《当代西方经济周期理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92~101页。)由此可见,投资的增加,在经济体系自身乘数和加速数的相互作用下,会导致经济出现周期波动和调整。由产业革命所带来的主导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对主导产业投资的增长,构成了经济周期演变的重要条件。正是由于上述两次产业革命中对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投资不同,导致了轻工业和重工业在两个阶段的波动幅度不同,进而引起经济周期在两个阶段的演变表现出了不同的特征。

表2 美国重工业和轻工业在经济周期中的波动变化(1890年~1945年)单位:%

注: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变化率分别用制造业中耐用品部门和非耐用品部门的数值近似代表。

资料来源:根据薛敬孝:《产业结构分析的理论基础》,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88页和Historical Statistics of the United States:Colonial Times to 1970,699~701页的数据整理计算而得。

表3 美国各产业在GDP中所占份额(单位:%)

年份

1977 1980

1985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纺织业 - - - 0.40.40.40.4

0.4

0.4

建筑业 - - - 4.64.64.54.3

3.9

3.7

汽车业 - - - 1.21.21 0.8

0.8

0.9

钢铁业 - - - 0.70.80.80.7

0.7

0.6

信息技术产业

4.2

4.54.9

- - - 6.1

6.1

6.3

年份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纺织业 0.4

0.40.3

0.30.30.30.3

0.3

0.2

建筑业 3.7

3.93.9

4 4.14.34.6

4.7

4.8

汽车业 1.2

1.31.3

1.21.21.31.3

1.2

1.1

钢铁业 0.6

0.70.7

0.70.60.60.5

0.5

0.4

信息技术产业

6.4

6.87.2

7.57.98.29.1

9.5

8.3

资料来源:U.S.Bureau of Economic Analvsis.Industry Accounts Data,http://www.bea.gov.and U.S.Department of Commerce,The Emerging Digital Economy,p72,http://www.ecommerce.gov.以及根据Federal Reserve Statistical Release,G.17(419)2002 Historical and Annual Revision,Table 5.中的相关数据计算而得。

二、信息技术产业上升为美国经济的主导产业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以信息技术产业迅猛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新的产业革命蓬勃兴起。按照美国《商业周刊》的分类,信息技术产业包括四个基本行业:硬件业、软件和软件服务业、通信设备业、通信服务业。随着电脑、激光、微电子、电信和因特网等信息技术在经济中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产业已经逐渐成为了美国经济的主导产业。这一点可通过以下两方面进行说明。

一方面,信息技术产业在美国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如表3所示,信息技术产业在美国GDP中的份额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中期一直在4%~5%之间徘徊,仅与80年代末期建筑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所占的份额相当。随着PC机在商业和家庭中的普及和应用,从1985~1990年信息技术产业占经济的份额提高了1.2个百分点,达到6.1%。90年代后伴随着互联网的商业化,该份额再次开始上升,从1990年的6.1%上升到1998年的8.2%,进而在2000年达到9.5%。从图3中可以看出,20世纪90年代之后,信息技术产业在经济中所占的份额比过去美国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钢铁、汽车和建筑业)加在一起的份额还要大。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信息技术产业已取代传统的支柱产业而成为了美国经济名副其实的主导产业。

表4 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单位:%)

注:贡献率指标是将所有产业的贡献率作为100%计算的。其中“对实际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指信息技术产业对国内总收入(Gross Domestic Income、GDI)的贡献率。

资料来源:U.S.Department of Commerce,The Emerging DigitalEconomy,p72,http://www.ecommerce.gov.

表5 美国通胀率的变化(单位:%)

年份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包括信息技术产业的通胀率

4.0 2.8

2.6

2.4

2.6

1.5

2.0 1.2

不包括信息技术产业的通胀率 4.3 2.9

2.9

2.6

3.3

2.4

3.1 1.8

资料来源:U.S.Department of Commerce,The Emerging Digital Economy,A133,http://www.ecommerce.gov.

图3 美国各产业在经济中的份额

资料来源:根据表3中的数据绘制而得。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产业在美国经济增长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日益提高。如表3和表4所示,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信息技术产业对名义GDP增长的贡献率与信息技术产业在经济中的份额大体相当。例如,1991年信息技术产业占经济的份额为6.1%,对整个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24%。但从90年代中期互联网商业化以后,信息技术产业对名义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迅速提高,其提高的幅度超过了信息技术产业在经济中份额的增加幅度。如1994~1998年间,信息技术产业对名义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1%~15%,而同期信息技术产业占经济的份额却在6.8%~8.2%之间。信息技术产业的贡献率相对于其份额较大幅度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信息技术产业对经济的影响在不断加深。

但是,仅仅用信息技术产业对名义经济增长的贡献这一指标还不足以衡量信息技术产业对经济的全面影响。因为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信息技术产品的质量大幅提高,但同时其成本和价格却在以其它传统产业部门所无法比拟的速度和幅度下降。而且由于信息技术渗透到其它传统产业,又使传统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成本降低,进而导致价格下降。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带来的这种宏观外部效应对整个经济的通胀都起到了较大的抑制作用。如表5所示,1991~1998年,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使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平均下降了大约0.5个百分点,甚至在1997年曾使通胀率下降了1.1%。

因此,综合考虑到以上因素,我们应该通过信息技术产业对实际经济增长的贡献这一指标来更准确地衡量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对美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表4中“信息技术产业对实际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这一指标是美国经济分析局(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BEA)利用“链式指数”的方法(注:该方法在美国经济分析局(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BEA)于1997年5月在“Survey of Current Business”上发表的“BEA's Chain Indexes,Time Series,and Measures of Long-Time Economic Growth”一文中有详细介绍。)计算出的信息技术产业对美国实际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1992~1999年,尽管信息技术产业对实际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年与年之间差别很大,但总的来看其贡献超过了25%,甚至在1995年曾高达41%。信息技术产业对美国实际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远远超过了传统的支柱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如1996~1998年3年中,建筑业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为14%,而汽车业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仅为7%。(注:张彬、李获:“90年代美国政府信息产业发展政策导向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世界经济研究》,2000年第6期,第50页。)因此,这充分说明信息技术革命已经极大地改变了美国的产业结构,信息技术产业已经无可争辩地取代了传统的支柱产业而上升成为了美国经济的主导产业。

表6 美国新周期中各产业的波动(单位:%)

资料来源: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Federal Reserve Bulletin,Monthly;and Industrial Production Capacity Utilization,Statistical Release G.17,monthly;and Federal Reserve Statistical Release,G.17(419)2002 Historical and Annual Revision,Table 5.http://www.federalreserve .gov/releases/和根据U.S.Department of Commerce,The Emerging Digital Economy,A124,http://www.ecommerce.gov的数据计算。其中1998年之后数据的统计口径有所变化。

表7 美国对信息处理设备及软件的投资累计额(单位:亿美元)

年份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投资额 1761 1814 1975 2150 2337 2620 2873 3252 3634 3997 4665

资料来源:U.S.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National Income and Product Accounts Tables,Table 5.4.http://www.bea.doc.gov.

三、新周期的产业波动模式:信息技术产业主导型

如上所述,信息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了美国经济的主导产业。按照历史经验进行推论,信息技术产业应当在美国经济周期的演变中起主导作用。事实正如我们所推测的那样,信息技术产业确实已经成为了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新周期变动和调整的主导力量。而且由表6中的数据和图4也可以看出,在美国20世纪90年代后的新周期中,信息技术产业在上升期和下降期的波动幅度均超过了重工业和轻工业的波动幅度,因而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变化必然会主导着美国新周期的发展和演变。

1.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为新周期的上升期提供了原动力

首先,美国经济之所以在20世纪90年代后连续9年多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创造了美国历史上最长的经济周期扩张期的纪录,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信息技术产业投资的大幅增长。在信息革命和经济创新的带动下,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了对信息技术产业的三次投资高潮:第一次是对计算机硬件制造业的投资高潮;第二次是对计算机软件开发业的投资高潮;第三次则是对互联网产业与电子商务的投资高潮。三次投资高潮使得美国对信息基础设施的投资大幅增长。如表6所示,美国对信息处理设备及软件的投资累计额在1990年为1761亿美元,到2000年则增加为4665亿美元,年均增长16.5%。另据统计,1990年美国对信息产业部门的投资总额首次超过对其他行业的所有投资;1994年美国企业对信息技术设备的投资第一次超过对其他厂房设备的投资。(注:芮锋、臧武芳:“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周期的影响”,《世界经济研究》,2001年第2期,第16页。)从表7中信息技术密度的两个指标也可以看出,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对信息技术产业的大量投资导致信息技术产业净资本存量(IT Net Capital Stock)占全部非农私人企业资本存量的份额以及人均信息技术投资额都有了大幅增长。如前面希克斯的经济周期理论所述,对信息技术产业投资的大幅增加,在乘数作用下,会导致美国国民收入大幅提高,而国民收入的增加又会通过加速数引起投资的增长,这会进一步推动美国经济增长。因此,可以说,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后新周期中超长上升期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信息技术产业投资的大幅增加所推动的。

图4 美国新周期中各产业的波动

资料来源:根据表6中的数据绘制。

表8 美国信息技术密度

资料来源:U.S.Department of Commerce.The Emerging Digital Economy,A1-35,36,http://www.ecommerce.gov.

其次,由于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强化了生产分工,形成了新的生产门类和部门,提高了生产的“迂回化”程度,从而不断创造更多的新的就业机会。根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在1994~1998年,美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就业增加了28%,而同期美国全部非农就业仅增长了11%。(注:U.S.Department of Commerce,Digital Economy 2000,p43,http://www.ecommerce.gov.)而且,信息技术产业是软化和高级化的新兴产业,据统计,从1992年起,美国所有私营部门的人均年工资增长率为3.6%,信息技术产业的人均年工资增长率则为5.8%;1998年,信息技术产业的人均年工资为5.8万美元,而同期全社会私营部门的平均年工资为3.14万美元,前者比后者高85%。(注:U.S.Department of Commerce,Digital Economy 2000,p45,http://www.ecommerce.gov.)因此,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拓宽了深层次的就业空间,改变了就业结构,不断吸引高层次、高技能的人力资本流入,从而优化了劳动力资源的配置。这也为美国新周期上升期的强劲扩展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最后,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改善了资源的配置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为经济周期的上升期提供了源泉和动力。按照美联储的统计,战后美国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分为三个阶段:1947~1973年为美国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美国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为3%;1973~1995年美国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降为1.5%;1996年至今美国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又上升为3%,其中一半以上的功劳归于IT革命的出现和其在各个产业的渗透。美国总统经济报告中也指出,1995~1999年与1973~1995年相比,美国劳动生产率上升了1.47个百分点,其中信息技术产业贡献了0.7个百分点,贡献率为47.6%。(注:U.S.Department of Commerce,Digital Economy 2000,p38,http://www.ecommerce.gov.)信息技术产业之所以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中发挥了如此巨大的作用,是因为信息技术产业本身多为高科技行业,劳动生产率很高;同时,信息技术在其它部门的广泛应用,促使其它部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优化了资源的配置,从而又提高了传统产业的生产率。例如,美国制造业生产率在20世纪80年代为3.2%,而由于计算机的大量使用,到90年代则提高为5.7%。(注:芮锋、臧武芳:“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周期的影响”,《世界经济研究》,2001年第2期,第16页。)因此,可以说,由于信息革命所带来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使得美国经济在产业结构、要素组合和资源配置上出现了质的变化,提高了整个经济的劳动生产率,从而为经济的长时间持续扩张提供了源泉和动力,推动了新周期中超长上升期的出现和发展。

2.信息技术产业也是新周期中经济波动的引导力量

根据历史经验,主导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极大地促进经济增长,强劲地推动经济周期上升期,同时也可以严重地影响经济滑坡,引起经济衰退。这一点在上述两次产业革命后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发展所引起的经济周期演变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美国经济自2000年下半年起增长速度开始放慢,进入了经济周期的下降期,对信息技术产业的过度投资进而引起的投资下降则是美国新经济周期出现波动和经济下滑的根本原因。

如前所述,在信息革命和经济创新的带动下,美国对信息技术产业的投资大幅增长。这在一方面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新周期中上升期的出现和发展,但另一方面却使得投资过度,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库存积压。例如,全球最大的网络设备供应商思科系统公司(CISCO)在正常情况下库存为6亿美元,但由于连续进行大量投资,库存一下子积压了26亿美元。(注:陈宝森:“当前的美国经济形势和前景”,《国际问题研究》,2001年第5期,第38页。)信息技术产业投资过度,使供应和最终需求相脱节,导致生产过剩。当人们意识到库存积压和生产过剩后,必然会缩减对信息技术产业的投资。美国对信息处理设备及软件的投资累计额在2001年的第1季度开始下降,由2000年第4季度的4865亿美元下降为4604亿美元,既而在2001年的第2、3和4季度又分别下降为4311亿美元、4129亿美元和4042亿美元。(注:U.S.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National Income and Product Accounts Tables.Table 5.4,http://www.bea.doe.gov.)根据前述希克斯的经济周期理论,对信息技术产业投资的减少会在乘数和加速数的共同作用下使经济增长下降,甚至出现衰退,从而导致经济周期下降期的到来。另外,为消除生产过剩而减少对信息技术产业的投资,会使得向其它关联产业的购买需求下降,其它关联产业将会产生需求不足,生产过剩,进而会逐步缩减投资,最终会导致“信息技术产业生产过剩——缩减投资——其它行业需求不足……”的恶性循环,从而使经济陷入衰退。

另一方面,历史经验也表明,每次产业革命后主导产业的发展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经济泡沫。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罗伯特·希勒在其专著《非理性亢奋》中对美国标准普尔500种工业股票的市盈率进行了长期跟踪,发现每次重大的技术进步和创新都会引起股价的急涨,随后又会出现股价的大幅回调,如铁路、电力以及汽车的发明和应用等都是如此。(注:郭万达:“不要低估美国经济泡沫破裂的负面影响”,《开放导报》,2001年第6期,第17页。)美国信息技术产业也不例外,它的高速发展使人们对高科技产业未来回报的预期日益膨胀,从而给美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网络泡沫。但是,信息技术产业不是一个永远暴利的行业,随着行业的发展变化以及竞争对手的增加,它的资本边际收益率和利润率势必会逐渐下降,从而无法达到投资者日益高涨的预期,进而会导致泡沫破裂。反映高科技股走势的美国纳斯达克指数在2000年3月10日创造了5048.62点的历史最高纪录,但在2001年3月13日则跌破了2000点,在一年时间内跌幅高达62%。目前纳斯达克指数则一直在1300点左右徘徊。(注:http://www.nasdaq.com.)正是由于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出现高预期与低效益的反差,导致美国经济网络泡沫的破裂,而美国网络经济和网络股的泡沫破裂则成为导致美国经济增长放慢和出现经济衰退的原因之一。因为美国经济泡沫破裂使得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心理预期下降,从而导致了实体经济下滑。

总之,信息技术产业已经成为美国经济的主导产业,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变化也已经成为美国新周期运行的主导力量,新周期所出现的演变、调整和表现出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都直接和间接地与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变动相关联。在新周期中,占主导地位的信息技术产业的波动幅度超过了其它产业的波动幅度,但这并不意味着新周期的波动幅度比古典周期和战后的现代周期的波动幅度更大。因为新周期中制造业所占比重已大大下降,而且由于信息的发达,经济会进行及时的调整,再加上国家适当的宏观政策调控,这些都会使得新周期的波动幅度减小、波动强度减弱,其周期的谷底有可能只表现为增长率的下降而不是负增长。当然,由于我们进入新经济的时间太短、数据太少,新周期的这些特点尚需根据今后经济周期的实际进程做出正确的总结。

标签:;  ;  ;  ;  ;  ;  ;  ;  ;  ;  ;  

论信息技术产业在美国新一轮循环中的作用_经济周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