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政党政治的新变化_政治论文

当代世界政党政治的新变化_政治论文

当代世界政党政治的新变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党论文,新变化论文,当代世界论文,政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代世界政党政治的新变化,首先表现在各国政党数量的急剧增加,以及在此背景下政党政治的日益区域化、国际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代表着各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政党也随之建立起来。尤其是在冷战结束之后,新增的政党多种多样,诸如民族主义政党、社会民主主义政党、新自由主义政党、保守主义政党、绿党等。有的国家还出现了极端民族主义或带有很强宗教色彩的政党。据不完全统计,当今世界的5000多个政党约有35%是冷战结束以后建立的。在前苏东地区,冷战后曾一度出现了上千个政党;在非洲,20世纪80 年代末时总共只有130个政党,而到了90年代中期,政党数量便急剧增长到了1800多个。这些政党的产生和发展,打破了世界政党政治原有的格局,使世界政党政治变得丰富多彩。

在世界政党数量急剧增加的同时,政党政治还日益呈现出区域化和国际化的特点。虽然各国政党主要仍立足于本国国内,但任何一个有抱负的政党又决不会把自己的眼光局限在一国范围内,都会有视野广阔的对外战略考量。因此,一些意识形态相同或相近的政党,组成了区域性或国际性的跨国政党组织。从地区来看,政党的区域化趋势在各大洲都有表现,其中又以欧洲最为典型。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化,西欧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决策权正逐步向欧盟各机构转移,西欧各类政党日益感到加强内部协调、统一参与欧盟决策过程的必要性。欧洲各类政党为加强合作,先后成立了“欧共体自由党和民主党联盟”、“欧洲社会党”、“欧洲人民党”等跨国党际合作组织。在拉美、亚洲等地区,政党的地区性和国际性组织的活动也日趋活跃。目前,拉美有4个地区性政党组织和1个由相对固定的政党参加的政治性“论坛”,绝大部分政党根据自身政治倾向分别加入了不同的组织。在亚洲,各国政党也不断加强合作,进入新世纪以后召开的亚洲国家政党国际会议就是很好的证明。从整个国际范围看,目前世界性的政党组织有社会党国际、基民党国际、自由党国际、保守党国际等四大政党国际,国际化趋势十分明显。

其次,世界政党政治的格局正由原来的相对单一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有利于全球范围内生产效率的提高和世界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也引发了许多传统政治发展中未曾遇到的问题,如全球经济安全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国界软化问题、主权让渡问题等。这些都是传统的以左右来划分的政治理论模式所无法解释的。与此同时,在原先的政党格局之外,又涌现出大量新兴的思潮、运动或政党。它们虽然规模较小,但都在试图解决这些新问题,其活动能量和影响力都相当可观。反观另外一些传统的大党、老党,在过去执政的岁月中,或是由于没有把本国经济搞好,或是由于自身腐化堕落,党内纷争不断,使人们对其治国安邦的能力失去了信心,从而对社会主流势力和传统政党政治构成了直接的冲击和挑战。其中,有些国家的传统政党被冲垮;有些则为了适应新的形势而改变了原有的宗旨和组织结构;还有相当一部分国家的政党体制由原来的一党制或一党独大制,逐渐演变成多党制或多党合作制。这种趋势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得最为明显。在非洲,上世纪60年代时有70%的国家实行一党制;在拉丁美洲,则是由代表大庄园主和大买办利益的右派政党执政,军人执政为主的寡头政治长期占支配地位,有的国家政党甚至被禁止。这种态势自70年代开始发生了变化。70年代后期起, 拉丁美洲有10多个国家的军政府交权于文人,实行了多党制。90年代以来,非洲大陆有40多个国家引进了多党议会制。东欧各国在剧变后也改变了之前的政党模式和格局,实行多党制;原共产党改建而成的新社会党或社民党成为与右翼抗衡的主要政治力量。

再次,许多政党的阶级基础逐渐“中间化”,一些国家的政党呈现“全民化”趋势。执政党是实现国家与社会有机联系的中介,它通过利益调节和整合机制,把分散、异质、多元化的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整合为统一的有机整体,并通过国家政权实现社会公众的整体利益。因此,政党的存在与发展是和社会结构及其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20世纪中叶以来, 一场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展开,引起了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社会关系、阶级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深刻变化。在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里,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崛起,涌现出大量的“中产阶级”或“中产阶层”,而传统的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人数则大大减少,从而使各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不断分化组合,使社会结构呈现多元化、复杂化和剧烈变动的特征。这种变化使政党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随之改变,许多政党为扩大党的阶级基础,赢得尽可能多的社会力量的支持,都注重向中产阶级靠拢,更加照顾中间阶层的利益、愿望和要求。有些资产阶级政党甚至把代表和体现社会中间阶层的利益,作为自己参加竞选、赢得或巩固执政地位的基本政治主张。工人阶级政党则通过在组织上扩大中间阶层出身的党员成分、提高党员素质来吸引更多的选民。在有些国家,原有的社会分层被打破后,政党广泛吸纳社会公众,趋向于“全民化”。比如,西欧社会党上世纪90年代以来所奉行的“人民党主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政党成员十分复杂,没有固定的社会分层,过去鲜明的阶级特色正逐渐消退。波兰有一个党的名称叫“波兰王国党”,其党章声称“每一个波兰人都是本党党员”,但实际成员不过区区上百人而已。由此可见,政党的“全民化”趋势不过是传统政党试图迎合新时期社会多元化发展的一种表现,也是为了争取国民支持,扩大阶级基础,从而确保本党影响力的一种策略转变。

还有,世界各国的政党在政策纲领、意识形态等方面表现出“求同存异”的愿望。政策纲领和意识形态向来都是政党用来凝聚人心、整合社会的重要工具。不同的政党之所以存在,是以不同的意识形态、纲领和政策为基础的。[1]357 政党利益存在差别,各政党所代表的阶级、阶层或集团也有不同的利益诉求,这些都会反映到政党的意识形态、纲领和政策上。在长期的竞选执政过程中,各党都形成了自己相对稳定的选民阵地,为了保持和不断扩大这支队伍,各党的纲领和政策也必须存在差别。比如,法国的保卫共和联盟、民主联盟同社会党等政党之间,德国的基民盟一基社盟同社会党等政党之间,英国的保守党同工党之间,美国的民主党同共和党之间,在意识形态、纲领和具体政策上都有互不相同的一面。然而,除了差异之外,现在在许多国家,主要政党的意识形态、竞选纲领和施政措施又都有明显的趋同现象,开始了在“求同存异”中的相互靠拢。这是因为,垄断资产阶级政党在根本利益和政治基础上总是一致的,比如美国的共和党与民主党。另外,为了维护政局的稳定,也需要在政策上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因此,新上台的政党往往不会完全排斥和否定上届执政党的基本政策和议案。比如,英国两党的议会团就经常讨论、采纳对方的议案。二战以后,美苏两国曾长期借意识形态斗争在世界范围内争夺霸权,这种做法让世界各国深感失望,也使人们对传统的意识形态观念产生了怀疑和批判。于是,西方的各主要政党纷纷改弦易辙,淡化自己的意识形态色彩,以求适应这种社会心理和政治气候的变化。其中,最著名的就要算英国首相布莱尔和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提出的号称超越“左”与“右”的“第三条道路”了。这些“求同存异”的方式,是一种相互补充、互相防止极端化的机制,起到了稳定现实政党政治的作用。

标签:;  ;  ;  ;  

当代世界政党政治的新变化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