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 丹
武警吉林省总队检验科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问题的影响因素和管理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期间采集的1520份血液标本进行研究分析,分为观察组(加强临床检验质量管理后)784份和对照组(加强临床检验质量管理前)736份,比较两组血液标本的临床检验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率(2.67%<7.20%)相对更低(P<0.05)。而在74份不合格血液标本中,9.46%受到标本采集不规范的影响,13.51%受到送检不及时的影响,10.81%受到标本污染的影响,47.30%受到凝血的影响,10.81%受到溶血的影响,8.11%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结论:针对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管理对策,提高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参考。
关键词:血液标本;临床检验;合格率;影响因素
在疾病的临床诊断中,经常应用到血液标本检验方法,根据其检验结果,判断感染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以及肝肾疾病的发生与进展情况。在检验过程中,能够检出血液中的病原微生物,根据各项血液学指标的变化,判断其组织器官功能障碍,同时可以反映出机体的代谢、内分泌等情况。血液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疾病诊疗的效果。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问题的出现,往往会妨碍到后续诊疗工作的开展,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严重则会出现医疗事故。为了保障血液标本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加强对检验过程的管理,加强对各类干扰因素的防控,及时筛除不合格标本,进而为诊疗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1]。本研究选取1520份血液标本进行分析,了解临床检验过程中的干扰因素,探讨有效的管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期间采集的1520份血液标本进行研究分析,根据加强临床检验管理的前后,分为观察组(加强临床检验质量管理后)784份和对照组(加强临床检验质量管理前)736份。观察组血液标本来自于402例男性患者和382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19~71岁,平均年龄(42.85±4.69)岁。对照组血液标本来自于393例男性患者和343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21~73岁,平均年龄(43.34±4.52)岁。两组血液标本的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2018年1月,我院开始在血液标本临床检验工作中,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①问题分析:选取既往工作中筛查出的不合格血液标本,在采血、储存、送检以及检验的过程中找寻问题,具体分析其标本的采集操作、容器选择、储存环境、送检时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采血环节,经常会出现操作不规范的问题。采血前,未能认真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护患之间缺乏沟通,患者处于紧张、焦虑的情绪状态。检验人员在采血过程中出现失误和差错,导致采血量低。一旦出现抽血时间过长、血液注入顺序错误、试管摇匀方式不当等情况,则会出现凝血。标本容器的清洁、消毒工作不到位,同时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容易出现标本污染的情况。血液样本保存时间过长,未能及时送检,血液成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改变,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偏差。
②质量管理:针对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影响因素,深入到血液标本临床检验的全过程中,加强质量管理。在采血之前,检验人员需要向患者说明血液检验的目的,强调采血前的要求以及采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严格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在采血过程中,检验人员能够正确、规范进行采血操作,血液标本采集量符合临床检验标准。检验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水平,能够娴熟的进行采血操作,把握好采血时间,应用正确的摇匀方式,适量使用抗凝剂。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送检。根据临床检验的实际需求,妥善储存样本。一般情况下,血液样本需要在4℃的环境下保存。而将血液样本分离成血清、血浆后,则需要在冷冻条件下保存,保障血液标本的质量,保障临床检验过程安全、顺利的进行,减少其中的干扰因素。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x±s)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χ2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1520份血液标本的临床检验中,不合格标本为74份(4.87%)。其中,标本采集不规范7份,占比9.46%。送检不及时10份,占比13.51%。标本污染8份,占比10.81%。发生凝血35份,占比47.30%。发生溶血8份,占比10.81%。其他原因所致不合格6份,占比8.11%。比较两组的血液标本临床检验情况,观察组、对照组血液标本临床检验的不合格率分别为2.67%(21/784)和7.20%(53/736),对比差异显著(χ2=16.765,P<0.05)。
3讨论
加强血液标本临床检验的质量管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确保临床诊疗工作安全、顺利的开展。在血液标本临床检验的质量管理工作中,需要考虑到临床检验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分析不合格标本的产生原因,采取有效的管理对策[2]。采血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严格核对患者信息。在检验人员指导下,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检验工作。采血过程中,检验人员能够正确、规范的进行采血操作,加强对凝血的预防。采血容器需要经过严格的消毒,同时保持周围环境的清洁,避免血液标本受到污染。妥善保存标本,并及时送检,能够减少血液标本临床检验的误差[3]。
综上所述,加强血液标本临床检验的质量管理,减少检验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得到合格的血液标本,进而提高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李仲来.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和对策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7):60-61.
[2]曾海波,丁懿.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和对策分析[J].青岛医药卫生,2017,49(03):199-200.
[3]王小芳.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甘肃科技,2017,33(02):97-98+74.
论文作者:蒲丹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2
标签:标本论文; 血液论文; 不合格论文; 过程中论文; 因素论文; 患者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