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因材施教论文_周朝平

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因材施教论文_周朝平

【摘 要】 因材施教是现阶段教学的一种育人理念,也是一种教育思想,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正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因材施教,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加强个别辅导,使他们具备一定的数学能力,让他们充分发挥学习的潜力。

【关键词】 因材施教;小学教学;应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9)08-028-01

因材施教最早见于朱熹的概括:"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因材施教是我们平时教学中要考虑到的教学手段之一,也是最主要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每一个学生的认识层次以及自身的综合素质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产生学习兴趣,然后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由于学生的潜能及其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再加上社会发展要求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就要求我们改变单一齐整的教学局面坚持因材施教。无疑,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对学生因材施教是很重要的,研究和探讨更是有必要的。

一、因材施教的原则

1.教师要留意观察分析学生学习的特点。发现他们独特的认知特征和动机倾向。教师要多提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会感到困惑,卡在哪里了?为什么老是出现同样类型的错?为什么会出现反常现象?学生学习中明显的顺利也是值得关注分析的。从中可以发现学生擅长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和学习的动力所在、分析学生在什么情况下特别顺利、在思维和理解方面有什么特点等。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学生的特性。

2.对待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要作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因材有的学生因为思维水平较低,有的学生因为学习风格的限制,有的学生因为动机的障碍,导致了学习成绩差。在实际情景中,动机因素和能力、风格的因素是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的。因此,必须从动机的激发、维持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等多方面入手。采取不同的措施使学生在自尊自信下学习,对于能力水平低的学生尤为重要。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因材施教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情感因素。

热爱学生、敬业爱岗,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是教育好学生的情感基础和内在动力。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师生情绪愉悦、亲密合作,学生只有在没有恐惧、焦虑的环境中才能乐于接受教导,积极思考,健康成长。

1.师生关系应是一种正常的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需要,防止学生因不平等情感而产生逆反心理。

2.建立师生间的信任关系。师生应当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沟通心灵的桥梁就是给予信任。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儿童不仅仅知道而且体会到教师和集体对他们的优点既注意到了,又很赞赏的话,那么,他就会尽一切努力变得更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如更多的强调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只要他做出努力,有一点出众的表现,就应让他获得教师的赞赏并让他有表现机会,即使水平在一般以下,仍然加以肯定,那么这对学生无疑是一个极大的鼓励。

3.以鼓励为主的情感导向。坚持正面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正面鼓励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形成正确的信念。在数学活动中,教师要善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产生与教师合作的愿望,使学生真正能放开手脚,生动活泼有效的进行学习。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因材施教策略

1. 及时肯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儿童不仅仅知道而且体会到教师和集体对他们的优点既注意到了,又很赞赏的话,那么,他就会尽一切努力变得更好。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如更多的强调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只要他做出努力,有一点出众的表现,就应让他获得教师的赞赏并让他有表现机会,即使水平在一般以下,仍然加以肯定,那么这对学生无疑是一个极大的鼓励。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喜欢聪明的学生,但任何班中都有几个怕学数学、学不好数学的孩子,因此我们要善于及时帮助他们消除失望的心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对他们适当降低要求,加强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采用正面激励的方法。

2. 引导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更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主体,教师要着力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变跟我学到我要学,以主人的姿态投入训练。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建立自主学习活动教学结构,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巧妙疏导,让他们积极投入学习的全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在教学中,我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在思考问题的角度等方面放权让学生独立自主,使学生的目标明确了,参与度深了,并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表现展示自己的学习能力。使学习数学的过程逐步成为学生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活动过程,同时让独立探索成为儿童个性自主性的强大支点。

3. 课堂提问启发有层次性。

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因此在课堂教学的提问时,不仅要问在点子上,还要因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而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思考,都能回答问题。

总之,因材施教是中国教育的传统,也是教育事业客观规律的反映。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展开教育活动,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既面向全体又注重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 尤佳."因材施教"教学原则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科学论坛.2011.07.

[2]卓晓静. 小学数学教学中因材施教的方法.《教育界.上旬》.2014.07

论文作者:周朝平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9年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8

标签:;  ;  ;  ;  ;  ;  ;  ;  

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因材施教论文_周朝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