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耒阳市肾脏病医院 4218000
【摘 要】 目的:分析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素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 年1 月中2017年12 月来我院能接受肾性贫血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52 例,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促红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素可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左卡尼汀;促红素;血液透析;肾性贫血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levocarnitine combined with erythropoietin in the treatment of renal anemia patients o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ethods to collect 2016 1 month in December 2017 to the hospital to accept patients with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treatment of renal anemia,52 cases random divide for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control group patients use pure promote red element treatment,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using l-carnitine jointly promote red element treatment,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hemoglobin,red blood cell volume levels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Results:after treatment,the hemoglobin and erythrocyte cont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No obvious adverse reactions were observed during the treatment of the two groups.Conclusion levocarnitine combined with erythropoieti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renal anemia in patients with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without obvious adverse reactions,which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words] levocarnitine;Promote red element;Hemodialysis;Renal anemia
肾性贫血常见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终末期较为严重的并发症[1],患者病发时,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下降,因此临床多采用促红素进行对症治疗,但是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单纯进行促红素治疗,患者贫血的症状、体征无法得到彻底的逆转,同时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患者易出现肉碱缺乏的症状[2],进而加重贫血症状,基于此,我院在传统促红素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左卡尼汀进行治疗,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6 年1 月中2017年12 月来我院能接受肾性贫血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52 例,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促红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素进行治疗,观察组中男性15 例,女性11 例,年龄28~75岁,平均年龄58.96±10.94 岁,糖尿病肾病6 例,多囊肾7 例,肾小球肾炎12 例,梗阻性肾病1 例,对照组中男性16 例,女性10 例,年龄29~77岁,平均年龄59.11±10.86 岁,糖尿病肾病7 例,多囊肾7 例,肾小球肾炎10 例,梗阻性肾病2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 患者均为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且时间长于3 个月;② 患者在接受治疗前2 个月未接受过输血;③ 患者接受治疗前1 个月内未使用过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或ACEI;④ 患者无严重感染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疾病;⑤ 患者意识清晰,无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⑥ 患者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使用叶酸、富马酸亚铁和维生素B12进行对症治疗,同时对照组患者在对症治疗的使用促红素进行治疗,给药剂量控制在90~160 U/kg[3],在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分2 次注入透析管的静脉端,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左卡尼汀,左卡尼汀,静脉注射给药,于患者血液透析结束后,15 mg/kg 左卡尼汀+10 mL 生理盐水,静脉推注,2~3 min给药完毕,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 个月。
1.2.2 评价指标 以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水平(Hct)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作为评价指标。
1.2.3 统计学方法:各组患者的评价指标结果均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治疗前后Hb和Hct水平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χ2检验,α=0.05。
表1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水平比较(x±s)
2.1 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2.2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血液透析是肾脏疾病的常用治疗方式,但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体内的左旋肉碱水平会出现下降,且由于代谢产物的影响,会造成患者食欲减退。肾性贫血是血液透析治疗常见并发症,其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的红细胞量下降所致,肾脏疾病造成促血红素生成素分泌量减少,导致红细胞的寿命减短和数量下降,下降的红细胞会进一步诱发贫血[4]。目前临床上对肾性贫血的常用治疗方式是促红素补充治疗,但是单纯补充促红素无法改善患者贫血症状,研究发现,血液透析患者在补充促红素的同时,还应改善患者的肾脏功能,从而彻底改善贫血症状。左卡尼汀兼具维生素和氨基酸的特性,其对于白蛋白的合成和蛋白质代谢均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左卡尼汀有利于改变红细胞的脂质成分[5],从而有效延长红细胞的生存时间,有利于提升红细胞比容和结构的稳定性,再者左卡尼汀可有效缓解患者慢性炎症和氧化应激状态[6],与促血红素联合应用发挥协同作用,从而有效提高肾性贫血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说明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素两者发挥协同作用,前者巩固促红素补充红细胞的能力,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贫血状态,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进一步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素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优良。
综上所述,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素可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理想治疗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马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应用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素的治疗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3):163-164.
[2] 刘延.促红素联合多糖铁复合物及左卡尼汀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临床研究[J].河北医学,2016,22(4):529-532.
[3] 刘刚.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5):121-122.
[4] Arduini A,Mancinelli C,Radatti G L,et al.Role of carnitine andcarnitine palmitoy t-ransferase asintegral components of thepathway formembrane phospholipid fatty acid turnover in intacth umanerythrocytes[J].J Biol Chem,2002,267(18):12673-12681.
[5] Hassan A M,ALWheels J S,Alam A.L-camitine supplementation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J].Saudi J kidIley DisTransp,2005,16(1):17-22.
[6] 胡泳.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6):133-134.
论文作者:徐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2
标签:患者论文; 红细胞论文; 红素论文; 血液论文; 比容论文; 性贫血论文; 血红蛋白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