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_王瑞卿

天津市河东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摘要:疾控信息化建设不仅是提升疾控工作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基础。本文重点以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为例,分析信息管理平台的重要意义、平台设计、目前完成情况,最后加以总结,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传染病信息管理、公共卫生

1 引言

疾控工作承担着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首要职责,其中包括传染病防控、疾病信息预警、风险因素监测等多个方面。近些年来,随着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任务的加剧以及海量传染病数据信息的堆积。对疾控体系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也日趋强烈。

2016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机制。有效应对流感、手足口病、登革热、麻疹等重点传染病疫情[1]。

我市、区卫计委积极响应国家关于疾病预防控制的各项要求,深入推进疾控体系建设,推动疾控各项措施落实,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建设了区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平台,通过对大数据整合,实现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强化区域疾控传染病信息科学化管理,为疾控管理体系提供技术支撑和信息保障。

2 平台设计

2.1 业务需求分析

协助区域内基层医院、三级医院、疾控中心与卫计委提高疾控业务工作效率,解决基层传染病报告卡手工上报、重复上报等实际问题;保障疾控工作质量,规范报表填写,减少报表漏填漏报现象,确保真实性、时效性,避免空缺和往复工作,落实责任到个人,支持责任倒追,实现疾控传染病工作全程监管。

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部分,加强疾控管理也是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的必行之举。通过完善疾控管理体系,实现疾控科学化管理,提高突发疫情应对能力、重大疾病防控能力及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为各有关部门针对疾病危险因素实施科学干预提供有力支撑,避免或推迟疾病的发生,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改善居民生活品质。

2.2总体信息架构

图1 河东区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平台信息架构

信息架构表示了平台中所有数据的存储、管理,确保一致、安全、和规范。信息架构分为三个部分,疾控信息管理平台数据库、数据交换库以及功能性的数据备份存储。

数据库是信息架构的核心部分,包括传染病数据等;数据交换库主要存储各机构需要提交的疾控管理数据信息以及异常数据反馈信息等。

2.3 应用架构及数据来源

图2 河东区疾病预防与控制信息管理平台应用架构

河东区疾病预防与控制信息管理平台应用架构细化了各个业务版块,功能设计完善并保留可扩展性。传染病大数据分析系统可实现全景概括展示、报表综合分析、疾病统计分析、健康危险因素分析、智能化比对、病例构成分析、疫情趋势预测和工作报告分析等功能。疾病预警与应急系统提供预警指标管理、预警监测服务、预警处置和风险评估。本平台数据主要来源于区域内的基层医院与三级医院。平台预留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和相关公共卫生服务平台的接口。

3 关键技术应用

3.1 采用HL7 RIM/HDF信息资源管理技术

HL7标准解决各个机构内部各系统之间(如CIS、LIS、PACS、EHR等系统)的数据共享,以及各机构之间的数据交换共享问题。HL7开发了一个基础模型(reference information model, RIM),RIM被定义为医疗信息静态的信息模型,它HL7 V3协议标准的核心。 HL7 RIM使用了风格化的参考模型标准,其核心类及其结构化属性是它的核心。

3.2 采用IHE XDS文档交换技术

采用IHE(医用信息系统集成)的目标是保证提供给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诊断确认信息是正确、可用的。IHE在现有消息通讯标准(如 DICOM 和 HL7) 的基础上定义了一个技术框架。当有必要对现有的标准进行进一步解释或扩展的时候,IHE的做法是向有关的标准组织提出建议。

3.3 基于面向服务的架构SOA

平台的系统架构需符合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SOA是一个组件服务模型,通过程序间的服务组件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协议。接口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独立于硬件、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

平台引入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思想,在技术架构上建立视图层。通过在视图层使用Web Sevices完成软件的调用,实现系统与其他软件间的业务逻辑集成[2]。

3.4 采用基于消息服务的设计实现接口服务异步高并发

随着分布式应用系统的逐渐普及,信息系统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平台都难以做到统一。软件、网络和系统的异构,带来了不同环境之间互联互通的要求[3]。

消息服务设计很好的解决了分布式环境下信息传递的问题,实现在异构环境下应用业务系统之间可靠的数据传输。技术特点是使用了消息和队列的机制,并提供一系列的保障技术和服务。

4 传染病信息管理功能实现及应用效果

图3 传染病控制信息管理示意图

4.1 传染病的识别上报

传染病的识别上报在基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HIS系统中实现。通过对传染病信息的收集、处理、上报、分析、审核等工作,实现法定传染病的日常监测。在登记就诊信息时,系统能根据疾控中心制定的疑似传染病病例的只能提醒规则和医生填写的诊断与症状进行疑似传染病病例的自动判断。如果判定为疑似传染病病例,则系统自动弹出《天津市传染病报告卡》窗口,医生填写完成后保存成功并选择提交,方可继续开具处方。传染病病例信息上传至预防科进行审核,审核通过之后上传至疾控中心,疾控中心可对报告卡进行查看、审核、分类汇总统计,并要求医疗机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上报。三级医院将传染病病例信息打包,通过平台界面直接上传至疾控中心。

系统支持对传染病疫情漏报调查情况进行汇总和审核。维护定期定点的系统监测工作,生成监测日志,为数据分析和工作效果评估提供有效依据。可实现传染病控制科日常流调表、住院筛查、住院病案首页查阅等功能。

在医生主诊断与次要诊断中以关键字时判定为疑似传染病病例,如常见传染病、法定传染病、甲乙丙类传染病等。

基层医院医生录入报病卡后,由基层医院预防科审核通过并进行上传。

4.2 信息上报及订正审核

疾控中心从本平台录入本机构发现的传染病病人信息报告卡,经内部审核后,上传到国家大疫情网上,实现与国家大疫情互联互通。疾控中心从国家疫情网查询各基层医院的传染病报告卡信息,进行区审。

4.3 信息上报监测

由疾控中心,通过平台访问各基层医院的数据库(实现与基层医院互联互通),定期筛查各基层医院的门诊日志、用药记录,对病人的体征、映像、主要诊断、次要诊断、发病时间等进行判断,检查是否有漏报情况。

4.4 应用效果

5 结束语

疾控信息平台属于多平台、多系统、多领域的信息协同处理的综合性平台。推进疾控信息平台应建立在顶层设计、统筹兼顾的原则下,分步骤推进各项功能更加完善。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实际区域或站点的数据型进行修改以满足不同的个性化需求。

参考文献:

[1]丁克勤,张良,董红军,等.传染病智能平台直报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7,(2):50-54

[2]王辉.基于Web Services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研究与实现[J].中国数字医学,2012,07(10):106-110

[3]许培海.我国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现状及趋势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16,11(5):23-26

论文作者:王瑞卿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2

标签:;  ;  ;  ;  ;  ;  ;  ;  

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_王瑞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