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方向论文,未来论文,家禽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目前生产的禽产品,仍然以满足国内消费为主,禽产品主要是禽肉和禽蛋中初加工、深加工、精加工产品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加,原始产品的市场需求日益减少。绿色食品需求日益增加,而药物残留超标食品滞销。
家禽产品深加工是刺激消费增长的重要措施,也是家禽产业化经营的核心。禽肉产品中,可利用鸡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和易快餐制作等特点,改进加工工艺,改革烹饪方式,促进国内消费。
转变生产方式
家禽业产业化的发展将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主导,以合作服务组织和专业市场为中介,把分散的农户与国内外市场连接起来;坚持分类指导,系列开发,确立和开发主导产品,发挥比较优势;在家禽业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和社会化的基础上,重点突破规模养殖、加工储运、市场营销,以利益互补的形式将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连接起来;建立教、研、推相结合的科技增长机制,贸工农一体化的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从而实现家禽业的可持续发展。
完善良种繁育体系
良种繁育体系是解决家禽生产的遗传基础,是十分关键的工作。通过引进国外优良基因库与国内培育商业配套系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准确、系统的生产性能测定技术体系,遗传评定新技术、新方法,大规模联合育种技术以及繁殖生物学技术的应用等,培育推广新品种,进行繁育体系优化育种规划,建立由曾祖代、祖代和父母代种鸡场和商品种鸡场相结合的适合不同需要的鸡良种繁育体系。水禽生产也将借鉴养鸡生产的经验,建立相应的良种繁育体系。
加强疫病控制
禽流感的侵袭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因此,在生物安全预防措施、免疫程序、疫苗生产等方面将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在场地选择、饲养工艺确定、饲养管理规程等方面,将采取综合防制措施,预防烈性传染病的发生。良好的环境控制不仅能有效地改善禽舍内的温湿环境和空气质量,从而提高家禽的生产性能,而且是防治疫病发生的重要措施。主要技术体现在以湿帘降温设备、纵向通风技术、热风和换热器等为标志的环境控制技术等。另外,通过一些微生物制剂改善禽舍内空气质量。
提高生产环境控制技术
目前我国养殖业中规模化生产程度最高的是家禽业,由于生产规模大而且集中,由此所产生的粪便、污水、病死家禽的量也很大,对家禽养殖场及其周围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十分突出,应该加强综合治理、改善家禽饲养环境条件、加强疫病控制。严格限制对人体有害的添加剂的应用是提高家禽产品卫生质量的关键。
使用现代养禽设备进行有效的环境控制。主要发展的现代养禽设备包括鸡笼、饲料加工机组、乳头式饮水器、料线、刮粪机、断喙器、鸡舍环境控制仪等设备,可满足现代家禽生产的各种需要,主要设备将实现国产化生产,并且性能可靠,价格便宜。电气孵化器技术发展更加迅速,如巷道式孵化器、微电脑模糊控制孵化器等先进设备,使孵化操作智能化。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提高家禽生产效益。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加强,促进了禽场环境保护技术的发展。以粪便为主的废弃物处理受到高度重视,通过干燥、发酵等方式处理鸡粪的技术不断成熟并普遍推广。通过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以减少磷排放、添加微生物制剂减少氨气等技术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生产国际化、标准化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家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了良好条件。国内家禽生产过剩、出口量少是影响家禽生产效益的重要因素。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间的贸易壁垒会逐渐消失,但各种技术壁垒会增加,要求我们更应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产品出口。应重点扶持几个大型的外向型家禽企业集团,按照规范化的生产和卫生管理要求组织生产和加工,增强产品的出口竞争力。需要注意的是对禽产品质量控制,尤其药物残留和烈性传染病方面的控制。
在生产环节上,将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减少生产过程的污染。在流通环节,则应加快周转,并建立合理的冷冻、冷藏保存和运输体系。针对中高档消费市场,要推广品牌优质蛋和禽肉产品,对鸡蛋进行清洗、分级、包装,并实行冷链运输和储藏,对禽肉则要进一步深加工,开发出多种多样的禽肉产品,以扩大消费,促进生产的发展。将出台与国际接轨的肉品检疫、检验规程及相关的技术标准,实行强制认证制度;健全检验检疫体系和疫病防治体系,加强对兽药、饲料生产使用的监督管理。
联系电话:0371-65795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