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绩效和全面质量管理模型

企业绩效和全面质量管理模型

一、企业绩效和TQM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施頲俊[1](2021)在《A公司轮式装载机箱桥产品质量管理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从国务院近些年印发的质量发展纲要和工作指导方针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正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其关键就是质量的管理和发展。本论文涉及的工程机械属于专用设备制造业,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该行业质量竞争力处于中等阶段。近五年工程机械企业产品的高质量已成为行业内各企业提升品牌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因素。本论文所指产品应用于装载机市场,在工程机械行业中是仅次于挖掘机的第二大市场。众所周知,整机设备的质量水平取决于核心零部件的质量管理水平。变速箱和车桥是轮式装载机的两大核心零部件。本论文以A公司轮式装载机变速箱及车桥产品质量管理为例,通过质量对客户满意度、销售、质保成本等造成影响的数据反映A公司质量管理的现状,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相关理论,创新质量管理理论和鱼刺图等相关工具方法,从人、机、料、法、环质量管理五要素的角度,基于五年的实际数据归纳和分析问题,并针对员工质量意识薄弱,外部供应商来料监管不严和产品研发团队研发能力不足三个主要问题分别构建了员工培训机制,供应商全要素变更控制管理,研发以客户为中心进行标杆分析和授权激励的解决方案。并运用PDCA培训法,以人为本的质量文化等措施来保障方案的实施。当前,中低端装载机主要采用国产品牌箱桥,高端装载机依赖于进口品牌箱桥。国产品牌箱桥的性能、质量还有待于突破。A公司进口品牌箱桥产品质量管理问题的分析、后续质量管理优化方案的实践,对A公司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希望能为其他箱桥制造企业或相近行业提供有价值的借鉴,为中国的制造业的高质量的创新发展发挥积极的影响。

罗庆伟[2](2020)在《OEM模式下品牌商质量管理与经营绩效的关系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制造型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面临缩短交货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改进服务的压力。OEM模式作为资源合理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为越来越多企业所采用。OEM最大的特点就是企业将产品生产外包,保留企业的研发、销售等其它核心竞争力。由于品牌商将产品外包加工,代工厂对产品质量直接进行管理,OEM品牌商要比传统生产模式的企业承担更高的质量风险,层出不穷的OEM代工不合格问题导致的“召回”事件,给品牌商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提升OEM模式下品牌商质量管理水平迫在眉睫。全面质量管理(TQM)是全球大多数企业认可的有效质量管理实践,但是学者们对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主要针对自产自销的传统模式下的企业提出具体质量管理办法,很少提到OEM模式下的品牌商该如何实施质量管理。如果能将TQM实践和OEM模式特点相结合,提出符合OEM模式的质量管理实践,从而提高品牌商质量管理实践水平,必能给品牌商带来长远的效益。本文以OEM模式下的品牌商为对象,在国内外文献资料以及已有理论基础上,论文提出了品牌商质量管理与经营绩效关系的研究假设,建立理论模型。接着,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对大量OEM模式下的品牌商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样本数据,建立了质量管理实践与经营绩效关系的结构模型,并将领导作用、人员管理、产品设计、过程管理、信息分析和改进、顾客驱动作为内部质量管理实践的影响因子。将选择代工厂、协同合作、管理代工厂作为外部质量管理实践的影响因子,将企业质量绩效、组织绩效、财务绩效作为经营绩效的评价指标进行研究。通过184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采用AMOS21.0和SPSS17.0分析工具,对所有研究假设进行了检验,大部分假设得到了验证,少部分被拒绝。经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品牌商内部管理实践与外部质量管理实践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2)品牌商内部和外部质量管理实践内部都有助于改善质量绩效和组织绩效。(3)质量绩效和组织绩效对财务绩效有直接的正向影响。(4)内部和外部质量管理实践都不会产生直接的财务效益,但可以通过提升质量绩效和组织绩效,提高服务水平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间接地提升财务效益。

韩磊[3](2020)在《企业质量管理实践与新产品开发绩效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时至2019年底,我国平均12s就有一家中小企业倒闭,8000多万中小企业中平均寿命周期在10年以上的不足1%,为了在这激烈的环境中能有一席立足之地,企业不得不产出高价值的、符合顾客期望的新产品和服务来维护自身利益。一方面企业需要一种能力去吸收转化外部的创新知识并将其融会贯通到自身产品的设计生产中,而这一过程离不开企业的开放式创新策略。另一方面,企业也需要一种持续改进的管理方法,使得新产品的生产得到一定控制和尽早投入到市场。而以上两方面对于企业提升其新产品开发绩效是不可缺少的。虽然大多数企业会选择质量管理实践来提升自身竞争力,但是其实践效果仍存在一定争议,质量管理实践与吸收能力的关系,以及这两者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研究较为少有。鉴于此,本研究基于质量管理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调查问卷搜集了苏州等部分地区的企业质量实施等情况,在175份样本数据的基础上,围绕“质量管理实践—吸收能力—新产品开发绩效”这一基本框架,运用文献研究、调查问卷、定量定性结合的分析方法和数理统计软件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以质量基础实践和核心实践为自变量,分别探讨他们对因变量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其次加入吸收能力作为中介变量,探讨其在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是否起到中介效果;最后引入开放式创新,将其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两种,探讨其在吸收能力和新产品开发绩效间是否具有调节效果。实证分析结果发现:(1)不论是基础实践还是核心实践,都能对新产品开发绩效发挥正向作用,提升基础实践和核心实践的水平能进一步促进新产品开发绩效的提升。(2)两种实践都能有助于吸收能力的实施,即两种实践都对吸收能力起到促进作用。(3)吸收能力能够显着促进新产品开发绩效的提升。(4)吸收能力在基础实践和核心实践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中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即质量管理实践可通过吸收能力这条路径来间接对新产品开发产生作用。(5)开放式创新的两种类型都能在吸收能力和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起到调节效果,即开放式创新能够对吸收能力和新产品开发绩效的作用关系进行强化。本研究的结论为企业提升新产品开发绩效提供了质量管理角度作为切入点的思路,可以丰富相关研究结论,并对企业提升新产品开发绩效起到一定启示作用。

徐照光[4](2019)在《知识驱动的产品质量问题解决理论与方法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购买力的不断提高,消费升级成了消费市场的一个重要趋势。消费升级带来的从价格导向到价值导向的转变以及个性化消费的普及对产品的质量水平和产品种类的丰富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进而对制造企业生产制造体系及质量管理水平提出了挑战。不仅如此,《中国制造2025》明确要求制造业要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包括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加快提升产品质量、完善质量监管体系、夯实质量发展基础并推进制造业品牌建设。因此,制造企业亟需不断地提升企业管理尤其是质量管理水平,来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满足市场的需求。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以及不断发展,知识逐渐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知识在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性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一方面,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对质量管理中的知识管理提出了要求;另一方面,学者们也从各个角度对质量管理和知识管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然而,现有的研究鲜有关注知识发现技术在质量问题解决中的应用。为此,本研究以质量问题解决为研究对象,以质量管理和知识管理为理论基础,以知识发现中的技术和方法为手段,来研究如何从质量问题解决数据中挖掘质量问题知识,并将其反馈到质量问题解决流程中,以提高质量问题解决的效率和效用,进而促进产品质量的提升。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构建了知识驱动的质量问题解决研究框架。首先,分析和探讨了质量问题解决相关概念及质量问题解决流程。接着以系统的视角构建了质量问题解决系统结构模型,并深入研究该模型中的要素与关系。结合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知识分类,将质量问题与载体的关系表示为know-what知识,因果关系表示为know-why知识,问题与解决方案的关系表示为know-how知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知识驱动的质量问题解决的理论框架和应用框架,并研究该方法实施的保障条件。第二,质量问题解决的know-what知识挖掘。基于知识驱动的质量问题解决框架,分析质量问题和载体依附性关系,即质量问题解决中的know-what知识获取方法。根据产品质量问题解决的特点,提出以组件-失效模式矩阵来表示know-what知识。由于组件和失效模式之间的关联隐含在质量问题文本中,且失效模式的描述不一,进而研究了基于Apriori算法和WordNet的标准失效模式集构建方法,并设计了组件-失效模式矩阵挖掘算法。最后,基于汽车座椅模块数据进行了实例研究,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第三,质量问题解决的know-why知识挖掘。基于知识驱动的质量问题解决框架,分析质量问题解决中原因分析环节需要的know-why知识。提出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来从问题和原因数据中挖掘因果关系,即know-why知识,并利用数字化鱼骨图来表示该因果关系的方法。该方法将原始的问题和原因分别进行聚类,并将原因数据分类到鱼骨图的“大要因”,如“人”、“机”、“料”、“法”和“环”。基于聚类结果和分类结果,获得类问题的抽象数字化鱼骨图和具体数字化鱼骨图。最后,通过在某汽车企业真实数据集上的实例研究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第四,质量问题解决的know-how知识挖掘。基于知识驱动的质量问题解决框架,深入研究了从大量的质量问题解决文本中挖掘问题和解之间的关联,也即know-how知识的问题,并提出典型临时措施和方案的发现与推荐方法。以问题和临时措施的kinow-how知识挖掘为例,根据临时措施文本的特点,研究了基于动词聚类和名词聚类的两阶段聚类方法,来提取典型临时措施。接着构建问题类-临时措施类知识模型,来表示解决问题的know-how知识。最后进行案例研究,分析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并展示了典型临时措施知识推荐的过程。第五,知识驱动的质量问题解决方法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研究知识驱动的质量问题解决方法以及know-what,know-why和know-how的知识挖掘方法在汽车制造业的实际应用。构建了汽车质量管理中的决策支持原型系统,本文称之为知识驱动的质量问题解决系统(Knowledge-Driven Quality Problem-Solving System,KDQPSS)。最后,从模型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到应用及评价,来验证上述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的研究正是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的重要体现。从宏观的角度而言,本文的研究深化和推进了工业4.0及中国制造2025的进程。从微观层面而言,本文提供的知识驱动的质量问题解决框架,为管理者充分利用质量数据来生成质量问题解决知识,进而提高问题解决效率提供了一般性的思路和方法。提出的从文本数据中挖掘质量问题和载体关联知识的方法,一方面能为质量问题提供统计信息,另外一方面新创建产品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Design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DFMEA)时,能直接从该矩阵中获得相应的组件和失效模式的数据。提出的一种利用数据挖掘中聚类和分类的方法来挖掘因果关联,并据此自动创建鱼骨图的框架和方法,大大提高了传统的基于个人经验的原因分析方法,并将传统的鱼骨图的创建过程变为自动生成的过程。提出的从质量文本中挖掘问题与解决方案的关联并向典型问题推荐合适解的知识的方法,可以为问题解决团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提供依据。

王肖利[5](2019)在《制造企业质量创新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SEM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制造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微观基础。随着全球化质量竞争加剧、消费者质量需求多元化发展,以全面质量管理为代表的传统质量管理方法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质量环境要求。因此,在质量时代背景下,企业质量创新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认为企业质量创新的内涵是:为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质量需求,将战略、管理、技术、质量、文化和需求等全要素创新理念引入质量管理范式中,通过质量系统所有模块和环节的协同创新,实现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维度的延伸和扩展、过程的持续改进和企业绩效的提升。文章以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提炼了制造企业质量创新的战略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需求创新、质量文化、产品质量和企业绩效七个影响因素,确定了各影响因素的内涵及其测度指标,系统分析了质量创新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提出了12条研究假设,构建了质量创新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根据文中提出的质量创新影响因素及其测度指标编制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获取了355家企业463份有效问卷,样本数据具有广泛代表性,信度和效度较好。采用AMOS24.0对质量创新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性分析。实证分析发现结构方程模型与样本数据拟合较好,12个研究假设中8个假设成立、4个假设不成立。进一步分析实证结果,得出如下结论:(1)在质量创新的影响因素中,产品质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需求创新、质量文化、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战略创新。战略创新对管理创新影响显着,对技术创新影响不显着。质量文化对产品质量影响显着,对其他因素的影响不显着。表明企业层面的战略创新和质量文化对质量创新的引领和整合作用有待提升。(2)技术创新是战略创新和管理创新对质量创新发挥引领和推动作用的中介变量,当前制造企业技术创新对产品质量和企业绩效影响不显着,表明制造企业整体技术创新水平需要提升,技术创新对企业质量创新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且技术创新水平不高阻碍了战略创新和管理创新对企业质量创新的作用发挥。(3)需求创新是企业质量创新的重要环节。需求创新不仅直接影响产品质量,还通过影响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间接影响产品质量,表明企业质量创新的路径不只是自上而下的,产品服务层面的需求创新是沟通生产过程和产品服务两个层面的重要环节,制造企业应高度重视需求创新对质量创新的推动作用。(4)外因潜在变量战略创新、需求创新和质量文化之间的相关性较高,表明不存在独立发挥作用的影响因素,短期内企业可以优先选择路径系数较大的影响因素以促进质量创新,但是从长期看,企业质量创新需要质量系统所有模块和环节的协同创新。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提炼出制造企业质量创新的七大影响因素,并系统分析了各影响因素的内涵及其相关关系,构建了企业质量创新的概念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由于问卷数量有限,相关结论的精确度有待提升,研究的深度还有待扩展。

张海振[6](2019)在《质量管理实践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 ——员工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文中研究表明诸多学者发现质量管理实践与企业绩效有着重要的关系,但目前的研究结论存在分歧,针对研究结果的不一致,很多学者开始从权变角度进行解释。员工作为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质量管理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员工对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整体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探究企业在质量管理实践的推行过程中对企业员工的影响,为企业如何改善员工工作绩效提出有效建议,也为分析目前关于质量管理实践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结论的分歧提供一个新思路。人因视角越来越受学术界的重视,且员工的工作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而质量管理实践在推行过程中不仅会对客观环境带来变化,也会对员工的主观因素造成影响。为了探究质量管理实践对工作绩效内在的影响过程,结合自我效能理论,在探索质量管理实践与工作绩效的关系过程中引入自我效能变量,构建了质量管理实践、自我效能、工作绩效三者之间的理论模型。本研究通过借鉴国内外顶级期刊上关于质量管理实践、自我效能、工作绩效相关领域的测量问卷,讨论设计了本文所需要使用的问卷,以国内引入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的制造业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研究所需要的数据。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一共采用了212份有效问卷,基本满足实证研究的需要。借助SPSS、Amos统计软件进行实证分析,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信效度分析,分层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理论模型、假设、中介效应等进行了验证分析。最后得出以下结论:(1)核心质量管理实践和基础质量管理实践对工作绩效均有显着的积极影响;(2)核心质量管理实践和基础质量管理实践对员工的自我效能有着显着的正向影响;(3)自我效能对提高员工工作绩效有着显着的积极的作用;(4)自我效能在质量管理实践与工作绩效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其中自我效能在核心质量管理实践与工作绩效之间起着完全中介的作用,在基础质量管理实践与工作绩效之间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基于实证研究结论,一方面丰富了关于质量管理实践对工作绩效影响的相关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对企业如何通过质量管理实践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陈国卿[7](2019)在《精益库存管理、管理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 ——基于中国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文中认为随着德国工业4.0的提出,全球制造业面临新一轮的转型升级,我国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来加快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在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技术优势和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竞争优势的“双向挤压”困境,探索高效的生产经营管理范式,成为加快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增强我国制造业在世界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世界级制造的必然选择和亟需解决的问题。精益生产方式作为一种高效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在实践的检验中得到了世界企业的高度认可。本文以我国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分析了精益库存管理、管理创新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从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创新等几个部分,对为什么要研究本课题,研究本课题有着怎样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通过何种方法对本课题实施研究,本课题研究有哪些创新等内容进行了阐述。第二章为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首先,对本文研究所借鉴应用的精益生产理论、管理创新理论和库存管理理论等进行了阐述,这些理论是本文研究的关键理论支撑。其次,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在文献的梳理与综述过程中,充分把握与研究课题相关的研究进度与最新动态,提炼推断出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与迫切性。第三章为研究设计,首先,在文献梳理和理性推断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假设,即精益库存管理与企业绩效存在倒U型关系,精益库存管理与管理创新存在U型关系,管理创新与企业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管理创新在精益库存管理与企业绩效之间起到了非线性部分中介作用。其次,阐述了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各变量的定义与测度,并对理论模型实施构建。第四章为实证分析,采用回归分析对我国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究样本进行分析,并采用变量替换的稳健性检验方法和Bootstrap非线性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对回归结果的可靠性实施进一步确认,确保研究结果与假设的有效性。第五章为研究结论与建议,对研究成果进行简要总结与分析,指出本研究尚且存在的局限性,针对这些局限性提出未来可进一步深入探讨的课题。另外,以精益生产管理理论框架为依据,从精益管理的协同发展,精益生产的基础条件标准化,精益生产的两大支柱自働化和准时化,精益生产的核心思想持续改善和尊重人性等方面,提出了研究建议,期望进一步提升本研究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杨晓曦[8](2019)在《质量管理实践对制造企业服务化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面对顾客需求以及经营环境的不断转变,传统的制造模式已无法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通过服务化创新寻求新的市场机会,争取更多盈利空间,提升竞争能力。然而,在服务化实施过程中,如果新的业务无法满足顾客期望,反而会造成顾客流失,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积极的质量管理实践可以帮助制造企业更准确地了解顾客需求,更好地控制业务交付过程,提高顾客感知质量。因此,本文聚焦制造企业服务化,探讨当前服务化背景下,企业的质量管理实践如何影响其绩效表现。具体研究内容与创新如下:首先,基于代表服务化活动的关键词,对上市制造企业的信息发布数据进行文本分析和纵向研究,探索得到制造企业随时间演变的服务化模式实践特点。研究发现,服务化进程正在由产品导向型向使用和结果导向型不断深化,在这三种类型中各有其侧重发展的模式,并在服务化过程中存在多种运营挑战。从行业实践角度理解服务化推进过程,借助大数据驱动的方法为现有理论发展提供实践数据的支撑。其次,在制造企业服务化的市场趋势下,面对服务化实施挑战,从运营视角思考质量管理对企业转型效果的保障作用。根据服务化由产品导向型向使用导向发展的主流特点,以我国装备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结合服务化和质量管理实践的相关理论基础,建立了质量管理实践各要素与服务化绩效影响关系的模型,基于调研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整体的服务导向氛围能够促进制造企业的服务创新能力,进而提升顾客反应方面的绩效;同时,质量管理实践中的基础实践类要素在服务导向与服务创新能力之间具有直接影响和中介作用,而质量管理实践中的核心实践类要素在创新服务获得绩效提升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从企业行为角度揭示了制造企业服务化绩效实现过程中,质量管理各实践要素在不同阶段的作用机制。最后,在制造服务化背景下,进一步探讨了作为企业质量管理实践重要结果的服务质量的内涵与测量,并检验了服务质量与绩效的直接关系。首先从顾客感知角度出发,经过量表开发、提纯及检验等研究步骤,以汽车企业的信息技术类服务为例,形成了多维度的服务质量测量量表;而后构建制造企业服务质量与绩效的关系模型,通过使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服务质量直接影响顾客的服务满意度和品牌满意度,进而影响其对企业的忠诚度表现。从服务化结果角度,构建了与传统服务不同的服务质量测量量表,形成兼具服务特性与产品属性的服务质量概念,并确认了制造服务化过程中的质量与绩效的关系。

张可心[9](2019)在《基于中国制造业背景的全面质量管理软性关键成功因素框架体系建立》文中研究表明全面质量管理作为提升企业业绩及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备受世界各地企业的青睐,但全面质量管理的实践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全面质量管理关键成功因素受到普遍关注,被认为是企业实现质量提升及业绩成就的必要前提,但现有研究多聚焦于全面质量管理硬性关键成功因素而忽视同样重要甚至更具有基础决定性作用的软性关键成功因素,有学者指出这是导致很多企业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实践全面质量管理却徒劳无功的关键。因此本文决定针对全面质量管理软性关键成功因素进行研究,去划分它们的重要性等级,为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实践作出指导。本研究涵盖7个已发现、且关注度最高的全面质量管理软性关键成功因素,包括领导力、战略性的质量规划、供应商管理、客户导向、人力资源管理、持续改进、企业氛围,针对中国中部地区228家中国制造企业发放问卷,收集研究数据。结合过往文献及企业调研经验,本文提出了关于全面质量管理软性关键成功因素之间以及对企业成果影响的二十三个路径关系假设,并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该假设模型进行验证。最终,十一个假设证明是显着的,研究发现供应商管理、企业氛围会对多个软性关键成功因素及企业成果产生积极、直接、显着影响,因此将其划归为核心任务;领导力和战略性的质量规划则是通过核心任务因素间接促进企业成果,因此被划归为支持性任务,而人力资源管理、持续改进及客户导向因为对企业成果没有任何显着影响被划归为常规任务,此外,在各个任务类别内,根据因素之间的影响进一步划分了它的重要性等级,从而形成全面质量管理软性关键成功因素的实证框架。为验证及进一步探索结构方程模型所得结果,本研究引入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的方法,从组态的角度研究了软性关键成功因素的影响关系。通过对所得组态的分析发现,多数会带来积极企业成功的前因构型都包含供应商管理及企业氛围两个因素,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结构方程模型的数据结果。除此之外,本研究还进一步聚焦对企业成果产生显着影响的因素,即属于核心任务及支持性任务的因素,使用模糊集定型比较分析的方法总结案例,得出带来积极企业成果的全面质量管理软性关键成功因素的组态,为进一步探索多因素共存的影响关系奠定基础。

朱伟[10](2019)在《卓越绩效模式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质量强国(省、市)战略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和导入卓越绩效模式,将原本只关注产品或服务质量上升到企业经营质量的高度,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和经营绩效。截止到2018年5月,世界上已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依据卓越绩效评价准则设立了政府质量奖,我国也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超过100个市(地、州)以政府质量奖的形式引导和激励企业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在辅助北京银行、中关村软件园、中国国旅和泰德制药等企业导入卓越绩效模式的过程中,发现企业对卓越绩效模式的重视、理解和实施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无法充分发挥卓越绩效模式对企业经营绩效的促进作用。通过与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领导、中国质量协会专家交流,确定了本文研究内容——探究卓越绩效模式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机制。本文借鉴并融合质量管理、卓越绩效模式、组织学习、绩效管理、权变理论、企业生命周期等理论,构建了以组织学习(探索性学习和利用性学习)为中介变量、市场竞争强度和企业生命周期为调节变量的影响机制理论模型,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倾向匹配得分(PSM)、双重差分(DID)、问卷调查、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SEM)、多元层级回归等方法实证分析了卓越绩效模式对企业经营绩效的作用关系、中介机制和调节机制三大子问题,具体内容如下:(1)探索性地运用PSM-DID模型分析了卓越绩效模式对企业经营绩效作用关系及效果,有效地解决了内生性问题。以2014年导入卓越绩效模式的上市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卓越绩效模式对全样本、竞争强度弱、竞争强度强、成长期、成熟期样本的作用效果分别为13.3%、9.7%、14.1%、16.5%、7.2%,表明卓越绩效模式对企业经营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并且市场竞争强度和企业生命周期起调节作用。从动态视角分析了 2014-2017年经营绩效情况,发现企业经营绩效均有所提升,但提升速度逐渐放缓,即呈现边际效应递减趋势。(2)基于组织学习理论,构建了“卓越绩效模式——组织学习——企业经营绩效”的中介机制概念模型。通过企业调研、文献分析和专家访谈,筛选出领导支持、战略规划、顾客驱动、资源配置和过程管理作为卓越绩效模式的关键要素,以参评北京市政府质量奖的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卓越绩效模式关键要素对企业经营绩效均起正向促进作用;并综合运用SEM和Bootstrap法检验组织学习(探索性学习和利用性学习)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得出探索性学习在关键要素(领导支持、战略规划、顾客驱动)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利用性学习在关键要素(领导支持、战略规划、资源配置、过程管理)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3)基于权变理论,构建了内(企业生命周期)外(市场竞争强度)部双重情境视角下卓越绩效模式对企业经营绩效的调节机制概念模型。运用多元层级回归法验证市场竞争强度和企业生命周期在卓越绩效模式与企业经营绩效间的调节作用,得出市场竞争强度能够正向调节关键要素(领导支持、战略规划、顾客驱动和过程管理)对企业经营绩效的作用关系;企业生命周期负向调节关键要素(领导支持、战略规划、资源配置和过程管理)对企业经营绩效的作用关系。综上,本文首先以导入卓越绩效模式的上市企业为样本(全国),从整体上分析卓越绩效模式对企业经营绩效的作用关系及效果;其次以参评北京市政府质量奖的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微观分析了卓越绩效模式关键要素(领导支持、战略规划、顾客驱动、资源配置和过程管理)对企业经营绩效的中介机制和调节机制,揭示了卓越绩效模式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暗箱”,不仅丰富了卓越绩效模式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量化研究,还为政府和企业更好地开展卓越绩效模式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企业绩效和TQM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企业绩效和TQM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A公司轮式装载机箱桥产品质量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4 相关理论概述
        1.4.1 全面质量管理
        1.4.2 创新质量管理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创新点
第2章 A公司外部环境分析和质量管理现状
    2.1 公司背景及轮式装载机箱桥产品介绍
    2.2 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2.2.1 宏观环境分析
        2.2.2 行业环境分析
        2.2.3 同行竞争对手分析
    2.3 公司箱桥产品质量管理现状
        2.3.1 公司质量管理部门组织架构
        2.3.2 公司现有质量管理流程
        2.3.3 质量管理问题对产品市场份额的影响
        2.3.4 质量管理问题对成本及利润的影响
        2.3.5 质量管理问题对客户满意度的影响
第3章 A公司箱桥产品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质量管理问题的诊断
        3.1.1 2015-2019年产品失效零件种类统计
        3.1.2 质量管理问题按五要素归类统计分析
    3.2 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3.2.1 装配过程人为差错率较高
        3.2.2 装配线工装不齐全
        3.2.3 供应商来料品质不良
        3.2.4 产品研发能力不足影响产品质量
        3.2.5 环境清洁度控制不达标
    3.3 质量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3.3.1 员工质量意识薄弱
        3.3.2 装配线工装配置缺少或不统一
        3.3.3 供应商来料监管不严格
        3.3.4 研发缺乏质量体系建设及授权激励
        3.3.5 环境清洁度控制不严及产品抗污染等级不高
        3.3.6 质量管理问题成因汇总
第4章 A公司箱桥产品质量管理优化方案设计
    4.1 提高员工质量意识
        4.1.1 选择适合的员工并加强培训
        4.1.2 完善KPI考核指标并给予及时的奖罚
    4.2 提高工装配置的一致性和及时性
        4.2.1 提高工装配置的一致性
        4.2.2 提高工装投入的及时性
    4.3 供应商质量控制流程的优化方案
        4.3.1 全要素控制供应商来料变更流程
        4.3.2 供应商来料检验标准的严格执行
    4.4 全方位提高研发能力以确保产品质量可靠
        4.4.1 研发组织质量管理体系优化
        4.4.2 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及全方位研究标杆产品
        4.4.3 研发团队授权与激励
    4.5 加强环境清洁度控制及提高产品抗污染等级
        4.5.1 加强装配环境清洁度控制
        4.5.2 提高产品关键零件防护等级以适应恶劣环境
第5章 A公司箱桥产品质量管理优化方案的实施与保障
    5.1 公司箱桥产品质量管理优化方案的实施
        5.1.1 实施目的
        5.1.2 实施计划
        5.1.3 实施重难点
    5.2 公司箱桥产品质量管理优化方案的保障措施
        5.2.1 强化管理层支持
        5.2.2 创造以人为本的质量文化氛围
        5.2.3 人力资源保障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基本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不足
        6.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索引

(2)OEM模式下品牌商质量管理与经营绩效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及研究问题的提出
        1.2.1 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综述
        1.2.2 OEM模式的研究综述
        1.2.3 OEM模式下的品牌商质量管理综述
        1.2.4 企业经营绩效理论的研究综述
        1.2.5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技术路线及论文结构
        1.3.1 技术路线
        1.3.2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理论假设推演和实证研究设计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品牌商内部质量管理实践要素
        2.1.2 品牌商外部质量管理实践要素
        2.1.3 评价经营绩效的指标
    2.2 理论假设的提出
        2.2.1 品牌商内部质量管理实践与外部质量管理实践的关系
        2.2.2 品牌商内部质量管理实践与经营绩效的关系
        2.2.3 品牌商外部质量管理实践与经营绩效的关系
        2.2.4 质量绩效、组织绩效、财务绩效的关系
    2.3 理论模型的提出
    2.4 研究变量的测量
        2.4.1 品牌商质量管理水平的测量
        2.4.2 企业经营绩效的测量
    2.5 问卷设计和有效性控制
        2.5.1 问卷的设计方法
        2.5.2 样本有效性控制
    2.6 问卷分析的工具和方法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实证分析与模型检验
    3.1 样本分析方法概述
    3.2 样本的具体分析
        3.2.1 样本数据的正态性检验
        3.2.2 样本数据的特征
        3.2.3 样本数据的信度检验
        3.2.4 样本数据的效度检验
        3.2.5 验证性因子分析
    3.3 理论模型构建、检验及修正
        3.3.1 品牌商质量管理与经营绩效的内部结构分析
        3.3.2 结构模型的检验
        3.3.3 结构模型的修正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果讨论及措施建议
    4.1 结果讨论
        4.1.1 品牌商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与各实践的关系
        4.1.2 品牌商内部质量管理实践和外部质量管理实践的相互关系
        4.1.3 质量绩效和组织绩效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分析
        4.1.4 品牌商质量管理实践对质量绩效和组织绩效的影响分析
        4.1.5 品牌商质量管理实践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分析
    4.2 措施建议
        4.2.1 OEM品牌商的质量管理实践要“两手抓”,内外兼顾
        4.2.2 重视经营绩效的“结果指标”的同时,要更加重视“过程指标”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问卷调查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企业质量管理实践与新产品开发绩效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图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质量管理理论
        2.1.2 资源基础理论
        2.1.3 动态能力理论
    2.2 质量管理实践
        2.2.1 质量管理实践内涵与维度
        2.2.2 质量管理实践与绩效的关系
    2.3 吸收能力
        2.3.1 吸收能力的内涵与维度
        2.3.2 吸收能力与绩效的关系
    2.4 开放式创新
        2.4.1 开放式创新内涵与维度
        2.4.2 开放式创新与绩效的关系
    2.5 新产品开发绩效
        2.5.1 新产品开发绩效内涵与维度
        2.5.2 影响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因素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3.1 直接效应假设
        3.1.1 质量管理实践与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关系
        3.1.2 质量管理实践与吸收能力的关系
        3.1.3 吸收能力与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关系
    3.2 吸收能力的中介效应假设
    3.3 开放式创新的调节效应假设
        3.3.1 内向型开放式创新的调节作用
        3.3.2 外向型开放式创新的调节作用
    3.4 研究模型构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问卷设计与收集
    4.1 问卷设计
    4.2 变量测量
        4.2.1 质量管理实践的测量
        4.2.2 吸收能力的测量
        4.2.3 开放式创新的测量
        4.2.4 新产品开发绩效的测量
        4.2.5 控制变量的选取
    4.3 预调研
        4.3.1 信度分析
        4.3.2 探索性因子分析
    4.4 正式调研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证研究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 相关性分析
    5.3 大样本信度分析
    5.4 大样本效度分析
    5.5 结构方程分析与假设检验
        5.5.1 直接效应假设检验
        5.5.2 吸收能力中介效应假设检验
        5.5.3 开放式创新调节效应假设检验
    5.6 检验结果讨论
        5.6.1 质量管理实践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结果讨论
        5.6.2 质量管理实践对吸收能力的影响结果讨论
        5.6.3 吸收能力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结果讨论
        5.6.4 吸收能力的中介效应结果讨论
        5.6.5 开放式创新的调节效应结果讨论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总结
    6.2 管理启示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4)知识驱动的产品质量问题解决理论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论文章节安排
        1.2.1 研究内容
        1.2.2 论文结构及研究思路
2 国内外相关工作研究进展
    2.1 质量管理方面的研究
        2.1.1 质量管理的概念
        2.1.2 质量管理的发展路线
    2.2 知识与知识管理研究概述
    2.3 质量管理和知识管理相关研究
        2.3.1 质量管理体系对知识的要求
        2.3.2 质量管理和知识管理关系研究
    2.4 智能质量管理
        2.4.1 宏观层面智能质量管理研究
        2.4.2 微观层面智能质量管理研究
    2.5 问题及问题解决的相关研究
        2.5.1 问题的概念
        2.5.2 问题解决的研究
    2.6 现有研究的评价与对本研究的启示
    2.7 本章小结
3 知识驱动的质量问题解决研究框架
    3.1 质量问题解决
        3.1.1 质量问题
        3.1.2 质量问题解决的六阶段模型
    3.2 质量问题解决关系分析
        3.2.1 质量问题解决的系统结构模型
        3.2.2 质量问题与载体的关系
        3.2.3 质量问题的因果关系
        3.2.4 质量问题与解决方案的关系
    3.3 知识驱动的质量问题解决理论及应用框架
        3.3.1 理论框架
        3.3.2 应用框架
    3.4 知识驱动的质量问题解决支撑条件
    3.5 本章小结
4 质量问题与载体的关联知识挖掘
    4.1 问题提出及研究框架
        4.1.1 问题提出
        4.1.2 研究框架
    4.2 标准失效模式构建
    4.3 组件-失效模式矩阵挖掘
        4.3.1 符号和形式化
        4.3.2 假设和算法
    4.4 案例研究
        4.4.1 实验数据
        4.4.2 失效模式标准化结果
        4.4.3 组件-失效模式矩阵构建结果
    4.5 本章小结
5 质量问题的因果关系知识挖掘
    5.1 问题提出及研究框架
        5.1.1 问题提出
        5.1.2 研究框架
    5.2 问题原因推理流程
    5.3 因果关系知识表示方法
        5.3.1 初始因果关系矩阵模型
        5.3.2 问题类-原因知识及表示
        5.3.3 问题类-原因类知识及表示
    5.4 案例研究
        5.4.1 案例背景
        5.4.2 问题和原因数据预处理
        5.4.3 问题和原因聚类结果
        5.4.4 原因分类结果
        5.4.5 问题类-原因的可视化
        5.4.6 问题类-原因类的可视化
    5.5 本章小结
6 质量问题的解决方案知识挖掘
    6.1 问题提出及研究框架
        6.1.1 问题提出
        6.1.2 研究框架
    6.2 典型临时措施提取
        6.2.1 数据准备
        6.2.2 临时措施文本表示
        6.2.3 临时措施聚类方法
    6.3 问题-临时措施知识模型
    6.4 案例研究
        6.4.1 实验数据
        6.4.2 典型临时措施提取结果
        6.4.3 问题-临时措施关系可视化
    6.5 本章小结
7 知识驱动的质量问题解决方法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研究
    7.1 应用背景
    7.2 系统整体框架
    7.3 问题解决知识库设计
    7.4 系统实施及应用
        7.4.1 系统实现
        7.4.2 效果分析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5)制造企业质量创新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SEM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 研究框架
第二章 质量创新文献综述
    2.1 质量概念和质量管理思想的发展与演化
    2.2 国内外质量创新研究现状
    2.3 质量创新研究文献评述
第三章 质量创新的研究假设和概念模型
    3.1 结构方程模型
    3.2 质量创新影响因素的内涵界定和测度指标
    3.3 质量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假设和概念模型
第四章 质量创新的数据获取与分析
    4.1 问卷设计与实施
    4.2 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
    4.3 数据信度和效度分析
第五章 质量创新实证研究
    5.1 质量创新模型构建
    5.2 模型识别
    5.3 参数估计
    5.4 模型拟合分析
    5.5 模型修正
    5.6 模型解释
    5.7 实证分析结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6)质量管理实践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 ——员工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及框架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创新点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质量管理
        2.1.1 质量管理的发展
        2.1.2 质量管理实践的概念与分类
    2.2 自我效能文献回顾
    2.3 质量管理实践与企业绩效
        2.3.1 质量管理实践与企业整体绩效关系研究文献总结
        2.3.2 质量管理实践与员工工作绩效关系研究文献总结
3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3.1 主概念的界定
        3.1.1 质量管理实践
        3.1.2 自我效能
        3.1.3 工作绩效
    3.2 理论模型
    3.3 研究假设的提出
        3.3.1 主效应假设的提出
        3.3.2 中介效应假设的提出
4 研究设计
    4.1 研究对象的选取
    4.2 问卷设计与修订
        4.2.1 问卷的设计
        4.2.2 问卷的修订
    4.3 变量的测量
        4.3.1 质量管理实践
        4.3.2 自我效能
        4.3.3 工作绩效
    4.4 数据收集
5 分析及结果
    5.1 同源偏差的控制与检验
    5.2 样本特征描述
    5.3 信度和效度检验
        5.3.1 量表的信度检验
        5.3.2 量表的效度检验
        5.3.3 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
    5.4 假设检验
6 结论和启示
    6.1 结论与讨论
    6.2 理论贡献
    6.3 实践贡献
    6.4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企业调查问卷

(7)精益库存管理、管理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 ——基于中国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创新与框架
        1.3.1 研究创新
        1.3.2 研究框架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
        2.1.1 精益生产理论
        2.1.2 库存管理理论
        2.1.3 管理创新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精益生产研究综述
        2.2.2 精益库存研究综述
        2.2.3 管理创新研究综述
        2.2.4 文献述评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假设
        3.1.1 主效应假设
        3.1.2 中介效应假设
    3.2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3.2.1 样本选取
        3.2.2 数据来源与处理
    3.3 变量定义与测度
        3.3.1 因变量
        3.3.2 自变量
        3.3.3 中介变量
        3.3.4 控制变最
    3.4 理论模型构建
第4章 实证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
    4.2 相关性分析
    4.3 回归结果与分析
    4.4 回归结果检验
        4.4.1 稳健性检验
        4.4.2 中介效应检验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局限性
    5.3 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8)质量管理实践对制造企业服务化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基本概念与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文献综述
    2.1 制造企业服务化内涵与商业模式
        2.1.1 服务化的起源与内涵
        2.1.2 服务化模式分类及演化
    2.2 制造企业服务化的实践影响
        2.2.1 制造企业服务化的影响要素
        2.2.2 制造企业服务化的绩效影响
    2.3 质量管理实践及其绩效影响
        2.3.1 质量管理实践的内涵与构成要素
        2.3.2 质量管理实践与组织绩效
    2.4 服务质量内涵与质量评价
        2.4.1 服务质量的内涵与发展
        2.4.2 服务质量的测量
    2.5 现有文献评述
第3章 制造企业服务化模式选择与发展特点分析
    3.1 服务化实践关键词提取
        3.1.1 文献检索
        3.1.2 文献计量分析与范围锁定
        3.1.3 商业模式及关键词确定
    3.2 基于大数据的自动文本分析
        3.2.1 数据范围确定
        3.2.2 数据收集与清洗
        3.2.3 词频统计与检验
    3.3 文本分析结果
        3.3.1 数据分析结果概览
        3.3.2 分类别服务化模式实践特点
    3.4 研究结果讨论
        3.4.1 服务化商业模式的实践选择与发展特点
        3.4.2 制造企业服务化的挑战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质量管理实践要素与制造企业服务化绩效的关系研究
    4.1 理论基础与变量解释
        4.1.1 服务化绩效实现的理论基础与变量选取
        4.1.2 质量管理实践的理论基础与变量选取
    4.2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4.2.1 服务导向、服务创新能力、顾客反应之间的关系
        4.2.2 质量管理实践各要素的作用
    4.3 问卷调查与测量项修正
        4.3.1 初始测量项开发与问卷形成
        4.3.2 数据收集
        4.3.3 测量项修正
    4.4 研究模型实证分析
        4.4.1 测量模型分析
        4.4.2 共同方法偏差
        4.4.3 结构模型分析
    4.5 研究结果讨论
        4.5.1 制造企业服务化的绩效实现
        4.5.2 质量管理实践对服务化绩效实现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制造企业服务质量的评价及其绩效影响研究
    5.1 研究对象的概念界定
    5.2 服务质量测量量表开发与检验
        5.2.1 量表潜在测量项开发
        5.2.2 数据收集与测量项精炼
        5.2.3 测量量表确定
        5.2.4 服务质量量表可靠性评估
    5.3 制造企业服务质量的绩效影响
        5.3.1 假设提出与概念模型
        5.3.2 服务质量与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5.4 研究结果讨论
        5.4.1 制造企业的服务质量测量
        5.4.2 制造企业服务质量的绩效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
    6.3 局限性与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制造企业的服务化实践研究样本企业列表
    附录B:文本分析Python代码(以“建议与咨询服务”关键词列表词频统计为例)
    附录C: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与质量管理调查问卷
    附录D:关于车联网服务质量的调查问卷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基于中国制造业背景的全面质量管理软性关键成功因素框架体系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框架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全面质量管理相关文献回顾
    2.2 全面质量管理关键成功因素相关文献回顾
    2.3 软性关键成功因素相关文献回顾
    2.4 平衡积分卡相关文献回顾
    2.5 文献述评
第三章 研究假设
    3.1 关于领导力的研究假设
    3.2 关于战略性质量计划的研究假设
    3.3 关于供应商管理的研究假设
    3.4 关于组织氛围的研究假设
    3.5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假设
    3.6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假设
    3.7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假设
第四章 研究设计
    4.1 样本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4.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4.1.2 样本设计
    4.2 变量说明
    4.3 模型构建
第五章 实证分析
    5.1 数据处理
    5.2 信效度
        5.2.1 单纬度
        5.2.2 信度
        5.2.3 效度
    5.3 数据结果
    5.4 数据结果分析
第六章 组态研究
    6.1 变量的选取与校准
    6.2 变量的必要性分析
    6.3 fsQCA结果分析
        6.3.1 涉及七个变量fsQCA结果分析
        6.3.2 基于核心任务与支持性任务的fsQCA结果分析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研究结论与影响
        7.1.1 结构方程模型结论分析
        7.1.2 模糊集定型比较分析结论
        7.1.3 对理论的影响
        7.1.4 研究结果对实践的影响
    7.2 研究结论与影响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10)卓越绩效模式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1 研究背景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方法及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图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卓越绩效模式研究综述
        2.1.1 卓越绩效模式简介
        2.1.2 卓越绩效模式研究现状
    2.2 企业经营绩效测度研究综述
        2.2.1 绩效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2.2.2 质量领域对企业经营绩效的研究综述
    2.3 卓越绩效模式对企业经营绩效作用关系的研究综述
        2.3.1 质量管理实践对企业经营绩效作用关系的研究综述
        2.3.2 政府质量奖对企业经营绩效作用关系的研究综述
    2.4 卓越绩效模式与企业经营绩效影响机制研究综述
        2.4.1 卓越绩效模式与企业经营绩效中介变量研究综述
        2.4.2 卓越绩效模式对企业经营绩效调节变量研究综述
    2.5 研究评述
3 卓越绩效模式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机制构建
    3.1 企业经营绩效概念界定及测度研究
    3.2 卓越绩效模式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机制概念模型构建
        3.2.1 卓越绩效模式对企业经营绩效的作用关系分析
        3.2.2 基于组织学习理论的中介机制概念模型构建
        3.2.3 基于权变理论的调节机制概念模型构建
    3.3 卓越绩效模式对企业经营绩效影响机制相关研究假设
        3.3.1 卓越绩效模式对企业经营绩效作用关系假设
        3.3.2 探索性学习和利用性学习的中介作用假设
        3.3.3 市场竞争强度和企业生命周期的调节作用假设
        3.3.4 研究假设汇总
    3.4 卓越绩效模式对企业经营绩效影响机制的研究框架
        3.4.1 总体理论框架
        3.4.2 总体研究框架
    3.5 本章小结
4 卓越绩效模式对企业经营绩效的作用关系研究
    4.1 基于PSM-DID的卓越绩效模式对企业经营绩效作用关系分析思路
        4.1.1 作用关系分析思路
        4.1.2 倾向得分匹配模型(PSM)
        4.1.3 双重差分模型(DID)
    4.2 研究设计
        4.2.1 关键变量测度
        4.2.2 模型构建
        4.2.3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3 基于PSM的样本匹配分析
        4.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3.2 匹配方法选择
        4.3.3 匹配结果检验
    4.4 基于DID模型的作用关系及效果分析
        4.4.1 卓越绩效模式对企业经营绩效的作用关系分析
        4.4.2 市场竞争强度和企业生命周期的调节效应分析
        4.4.3 动态边际效应分析
        4.4.4 稳健性检验
        4.4.5 实证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卓越绩效模式对企业经营绩效的中介机制研究
    5.1 基于组织学习的卓越绩效模式对企业经营绩效中介机制分析思路
    5.2 研究模型及方法介绍
        5.2.1 研究模型
        5.2.2 结构方程模型(SEM)
    5.3 问卷设计
        5.3.1 问卷设计思路
        5.3.2 测量题项设计
        5.3.3 问卷修改与完善
        5.3.4 预调研分析
    5.4 数据收集及质量分析
        5.4.1 数据收集
        5.4.2 问卷描述性统计分析
        5.4.3 问卷信度分析
        5.4.4 探索性因子分析
        5.4.5 验证性因子分析
        5.4.6 共同方法偏差分析
    5.5 卓越绩效模式对企业经营绩效的中介机制模型验证
        5.5.1 变量间相关关系分析
        5.5.2 卓越绩效模式对企业绩效作用关系检验
        5.5.3 卓越绩效模式对组织学习作用关系检验
        5.5.4 组织学习的中介作用检验
    5.6 实证结果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卓越绩效模式对企业经营绩效的调节机制研究
    6.1 基于权变理论的卓越绩效模式对企业经营绩效调节机制分析思路
    6.2 研究模型及假设
        6.2.1 研究模型
        6.2.2 研究假设
    6.3 调节变量量表设计及信效度分析
        6.3.1 市场竞争强度测度题项
        6.3.2 企业生命周期测度题项
        6.3.3 信效度分析
    6.4 卓越绩效模式对企业经营绩效的调节机制模型验证
        6.4.1 变量间相关关系检验
        6.4.2 市场竞争强度的调节作用检验
        6.4.3 企业生命周期的调节作用检验
    6.5 实证结果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企业经营绩效提升策略
    7.1 系统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绩效
    7.2 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持续提升企业经营绩效
    7.3 动态调整实施策略,稳步提升企业经营绩效
    7.4 政府科学激励引导,高效提升企业经营绩效
8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本文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四、企业绩效和TQM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 [1]A公司轮式装载机箱桥产品质量管理优化研究[D]. 施頲俊.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05)
  • [2]OEM模式下品牌商质量管理与经营绩效的关系研究[D]. 罗庆伟.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3]企业质量管理实践与新产品开发绩效关系研究[D]. 韩磊. 江苏大学, 2020(05)
  • [4]知识驱动的产品质量问题解决理论与方法研究[D]. 徐照光.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1)
  • [5]制造企业质量创新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SEM的实证分析[D]. 王肖利. 聊城大学, 2019(01)
  • [6]质量管理实践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 ——员工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D]. 张海振. 河南大学, 2019(01)
  • [7]精益库存管理、管理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 ——基于中国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D]. 陈国卿. 天津师范大学, 2019(01)
  • [8]质量管理实践对制造企业服务化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D]. 杨晓曦. 天津大学, 2019(06)
  • [9]基于中国制造业背景的全面质量管理软性关键成功因素框架体系建立[D]. 张可心. 合肥工业大学, 2019(01)
  • [10]卓越绩效模式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D]. 朱伟.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9

标签:;  ;  ;  ;  ;  

企业绩效和全面质量管理模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