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及其现代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基本原则论文,模式论文,科学社会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466(2009)02-00004-05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这为我们确立了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就是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既要坚持与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要根据中国国情与时代特征创造性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构造现代社会主义模式。
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及其经典模式
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这是根本指导思想,也是实现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相统一的基本前提。离开这一前提,就抽掉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灵魂,就偏离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那么,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呢?早在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向世人明确指出了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就是说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将是一个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基础的“自由人联合体”。对此,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充分肯定并且给予高度评价。当恩格斯在1894年1月3日为《新纪元》周刊题辞时,需要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恩格斯认为除了《共产党宣言》的这段话以外,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显然,在恩格斯看来用“自由人联合体”来表述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是最合适不过了。由此可见,马克思恩格斯所阐明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走向自由人联合体,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所在。[1]
自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高放指出,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宗旨,就是使全人类每个个人都能免除繁重艰险的劳动,摆脱自然和社会任何形式的奴役,达到全面自由的发展,最终建立“自由人联合体”,实现人的彻底解放。正是为了解决人类解放这个大问题,马克思才去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及其规律。所以,把马克思主义定义为“人的解放学说”是科学的,它反映了共产主义的本质和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是实现人的彻底解放,使人成为“完整的人”、“真正的人”、“自由的人”;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就是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马克思、恩格斯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创始人,始终把自由作为他们终生理论探索和在实践上为之奋斗的主题。1841年3月马克思写的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异》是他从哲学上探讨个人自由的开端。伊壁鸠鲁是第一个用原子解释万物起源的人,他认为原子在无限的“虚空”中不断垂直下降,由于自身不同重量,原子在下降时“自发偏斜”,进而相互碰撞形成万物。马克思非常重视伊壁鸠鲁这个观点,认为原子“自发偏斜”运动体现了原子对命定式直线运动的独立,体现了原子的独立性和个体性的自由。马克思就是从对个体自由的探讨,走上了为广大劳动者的自由辩护的道路,进而提出并推进“自由人联合体”的社会理想。1842年马克思写的《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是一篇批判普鲁士政府压制言论自由、大搞文化专制主义的战斗檄文,这是他的第一篇政论文。马克思指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能要求玫瑰花和紫罗兰散发出同样的芳香。普鲁士政府把自己的意志封为“精神的太阳”,但是“无论它照耀着多少个体,无论它照耀着什么事物,却只准产生一种色彩,就是官方的色彩。精神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欢乐光明,但你们却要使阴暗成为精神的唯一合法的表现形式,精神只准披着黑色的衣服,可是自然界却没有一支黑色的花朵。”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对未来社会的本质特征作了表述:“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本质特征便是人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自由是全部精神存在的类的本质”;争取自由的过程,自由化过程,就是争取人的本质的复归过程,也是人的解放的过程。共产主义的目标就是人的解放,实现自由。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写成《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他们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自由发展”的情景:“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由于消除了那种强制性的、固定性的分工,每个人作为个人参加共同体,个人的存在摆脱了对人与对物的依赖,成为独立的、有个性的个人,成为全面发展的自觉自由的个人。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更是明确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后来的《资本论》中,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级、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是人类社会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可见,自由在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描述中一直处于显著地位。他强调共产主义社会将“以自由的联合的劳动条件去代替劳动受奴役的生产条件”,将建立起“广泛的、和谐的、自由合作劳动的制度”,即“自由平等的生产者联合的制度”。这个社会是由“自由结合的人”构成的,是一个“自由平等的生产者的联合体所构成的社会”。从这一简要的考察可以看到,《共产党宣言》关于“每个人自由发展”的命题并不是偶然的观点,而是马克思恩格斯一脉相承的思想主题。自由是科学社会主义最核心的价值观,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与基本目标。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自由人联合体”这一命题具有重要意义。科学社会主义所追求的是“每个人的发展”,所以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必须尊重个人的权利、尊严和价值,维护平等反对特权,建立保障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制度;科学社会主义所追求的是人的“自由发展”,所以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就是创造条件使人的个性、人格、创造性“不受阻碍地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所追求的是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就是努力促进人的个性、能力和知识的协调发展,同时保障人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其他社会权利的充分实现;科学社会主义所追求的是人的“自由的社会联合”,所以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就是努力促进人的社会联合,不断促进自由人联合体的形成与发展。具体说来,马克思恩格斯所阐明的科学社会主义“自由人联合体”基本原则所包括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消除社会关系对人的奴役和压迫,使人从对抗性的社会关系下解放出来,实现人的经济自由与政治自由;消除旧的社会分工对人的奴役,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二是在人的解放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消灭阶级、消灭国家,建立社会性的自由人联合体。因此,“自由人联合体”包含着“个人自由”与“社会联合”两方面的内容,其中个人是主体,个人自由是基础;联合是社会纽带,社会联合是构成形式。“自由人联合体”的基本原则包含着“个人自由发展”原则与“走向社会联合”原则两个方面内容。这就是说,我们搞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与体现科学社会主义“自由人联合体”基本原则,进而言之,一是要坚持与体现“个人自由、全面发展”原则,二是要坚持与体现“实行社会联合”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不仅确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而且还提出了具体实现形式。从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出发,根据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了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勾勒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框架,从而形成了经典社会主义的理论模式。这种经典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内容包括:实行生产资料的单一社会所有制即“公有制”,对生产活动实行集中统一的社会经营即“社会大工厂”,资源配置实行直接的社会调节即“计划经济”,以劳动为唯一尺度进行个人消费品分配即“按劳分配”。
从总体上来说,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与“走向社会联合”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二是依据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所提出的经典社会主义模式。前者是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基本原理,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并努力体现;后者是马克思根据一定的历史条件所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实现形式的具体结论,我们不应当照抄照搬,而应当根据实际国情进行创新与发展。
二、传统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及其制度模式
从以往的实践经验来看,传统社会主义模式虽然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旗帜,照抄照搬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某些具体结论,但却从根本上忽视了马克思恩格斯所坚持的“自由人联合体”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实践中建立了以行政命令、高度集权、等级服从为特征的政治经济体制。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共选择中央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既是当时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历史背景下的必要行动,也是俄国自彼得一世开始长达二百年来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惯性使然,同时这种政治体制也是与俄国当时的自然经济状况相适应的。苏联中央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具有以下特点:其一,实行干部自上而下的委任制;其二,实行极为严格的统一领导和铁的纪律;其三,保持思想、理论、行动的高度统一;其四,党的理论权威、精神领袖和现实领导集中于一人一身;其五,采用行政命令方式管理社会和经济。而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的个人专制则给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带来了以言代法、家长统治、法制废弃和党内民主湮灭的流弊。斯大林模式最致命的弱点在于它的官僚特权现象,这导致苏共党内最终形成了一个具有特殊利益的不受党内外群众制约和监督的特权阶层。作为一项制度,为少数高官生活服务的“特需供应”从1918年一直实行到1985年,长达67年之久。正是这一制度,培养了苏联社会一个特权阶层,使苏共改变了性质,也是这个特权阶层,最终成为葬送社会主义的主要力量。
苏联模式的中央集权政治经济体制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比较适应于战争和非常状态,能够及时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服务于中心工作或军事工作。正是这种优势使苏联能够在十月革命后成功地进行三年国内战争,在外国资本主义包围中成功地实现了工业化和集体农庄化,以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中流砥柱。甚至在1945-1955年的战后重建期间,这种体制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另一方面,这种体制的弊端从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暴露。1961-1965年,前苏联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6.5%,以后除1966-1970年柯西金实行“经济改革”期间略有上升外,开始逐年降低。从1984年开始,苏美竞争的速度优势转向了美国,苏联的处境日益艰难。这个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的政治经济体制由于没有及时调整而走向了被淘汰的境地。
从社会后果来看,苏联模式一方面严重地抑制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个人自由和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严重妨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联合的形成和发展,因而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背道而驰。这不仅给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损失,而且还极大地损害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声誉,最终导致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严重挫折。沉痛的教训告诉我们:搞社会主义绝不能背离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走向“自由人联合体”这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更不能实行“国家本位”或“官本位”、以国家机构或政府官员为权利主体的“国家社会主义”的集权模式。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及其崭新模式
根据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基本经验,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就实质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在当代中国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走向“自由人联合体”的基本形式。具体说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当具有四个方面基本内容。一是建立以公民的经济权利与自由(投资自由、经营自由、就业自由与消费自由)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确立公民的产权主体、经营主体和利益主体地位,在此基础上广泛发展横向的社会经济联合,建立各种经济联合体。二是完善以公民政治权利与自由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落实宪法赋予公民的各项民主权利和自由,在此基础上广泛发展公民的社会自治和社会联合,实现公民广泛的、多层次和有序的政治参与。三是发展以培育公民的主体意识、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促进公民的社会联合的发展。四是构建以有力保护公民经济政治权利、积极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和有效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健全公民权利保护机制、社会关系协调机制与社会正义保障机制。只有遵循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走向“自由人联合体”这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来发展社会主义事业,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传统社会主义的弊端,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获得更广大的发展空间与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而且必须适应我国国情与时代特征,形成鲜明的中国特色,这是实现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统一的客观基础。离开这一基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就成了抽象的教条和空洞的说教,不可能真正变成现实。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已经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就是说,搞社会主义不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而且还必须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当前,我国最大的国情就是我国仍然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比较落后、商品经济没有充分发展,承担的最大任务就是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加快实现工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和经济的现代化,其特有的生产方式就是以商品交换为基本特征的劳动交换形式和以市场配置为基本特征的资源配置方式。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社会体制的历史阶段。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生产方式是社会基本性质及其变革的决定因素,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商品生产与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产方式,它所要解决的就是生产什么和怎样生产的问题。商品化、市场化的生产方式,是社会生产方式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和历史形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在于:从劳动交换形式来说,它必须实行商品交换,发展商品生产;从资源配置方面来说,它必然实行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方式,由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引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由市场机制来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实行商品-市场经济的现代生产方式。在这个现阶段,商品化、市场化的生产方式是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性质与面貌的基本因素。从总体上说,科学社会主义确立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原则只能在市场经济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得到实现,而社会主义的自由人联合体也必须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得以建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实行市场化的生产方式。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由此可见,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最大特色,就是实行市场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市场化的改革取向,不断推进经济市场化进程,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化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决定了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性质与主要特征,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基础的主要内容。[2]市场化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不仅直接地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结构的基本特征,而且还进一步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结构的性质和面貌,从而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总体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以商品生产与市场经济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市场型社会主义模式。所谓市场型社会主义,就是经由市场来实现的社会主义,是以市场型社会结构形式来实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体现社会主义之本质特征。在这里,“市场”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既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也是手段与目的关系。“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可以说,市场型社会主义模式就是以解放与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核心、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一系列具体制度的总称。[3]市场型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经济特征是:市场化的社会主义生产形式,自主化的经济组织形式,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股份化的公有制形式;公司化的企业制度,科学化的管理制度;要素化的分配制度。市场型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政治特征是:以公民权利为基础、以民主法治和权力制衡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因而从社会政治形态看,市场型社会主义模式也就是实行“公民本位”、以公民为权利主体的“公民社会主义”模式。
总体来说,作为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之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与市场化社会形态相统一的新型社会主义模式——市场型社会主义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不断构建和完善市场社会主义模式。为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经历一个从行政型社会主义转变为市场型社会主义、从国家社会主义转变为公民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嬗变。以市场化为基点的经济改革,从根本上讲是社会基本构架的型构过程。商品-市场经济的发展会导致经济形态和社会基本构架的范式转换,在此基础上形成现代社会主义社会基本构架,这种转型和重构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意义。⑷在此,由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决不只是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运行机制的转换,而是一场全面、深刻的社会变革。市场化的体制转轨必然要求进行相应的制度创新,实现社会主义模式的更新,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扬弃和自我发展。从我国现实状况来看,中国特色的市场型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主义模式已经初具雏形,但还没有完全定型,有待于今后在实践中进一步发展、不断完善。作为当代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种具体模式,它的特殊的个性中包含着一般的共性并不断体现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乃是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巨大贡献,这一历史贡献的突出成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确立的现代市场型社会主义模式。
标签:科学社会主义论文; 恩格斯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公民权利论文; 本质主义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生产方式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