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市农村公路管理处 河南永城 476600
摘要:公路是重要的交通要道,是经济交流发展的基础条件。因而,公路建设的发展是人们一直关注的焦点。现阶段,在公路建设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公路的质量,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我国对于公路建设投入得越来越多。在此背景下,新技术新工艺在公路建设中应用的范围逐渐扩大。因此,分析新技术新工艺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极为必要。
关键词:公路施工;新技术;新工艺;应用
一、公路施工新技术以及新工艺应用的必要性
公路施工新技术以及新工艺的应用,从本质上来讲是在传统施工技术缺陷的基础上进行的技术革新和工艺调整,或者是依靠全新技术系统,使得施工技术更加有效,工艺流程更加高效。这对于公路施工项目主体而言是提高施工质量,促进施工效率提升,增强自身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公众而言,公路施工新技术以及新工艺的应用,可以使公路性能得以发挥,使其处于相对安全的环境中,避免出现安全事故。由此可见,公路施工新技术以及新工艺的应用,不仅仅关系到公路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加关系到国计民生问题,由此在这方面加大研究力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公路施工中的新技术新工艺
1、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
与传统的热沥青技术不同,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不用添加热集料以及对集料进行烘干处理的步骤。也就是说,在使用泡沫沥青前,在热沥青中注入常温水,这就会使得热沥青经过发热膨胀,产生很多泡沫,直至泡沫破裂。泡沫沥青在破裂后会成为小颗粒,之后与集料接触,进入集料缝隙。简单来说,就是集料缝隙得到细料填充,提高了稳定性。此种集料常用来增加厚度,铺设在沥青层的下方或者是路面基层。使用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需要注意对再生混合料的配比,必须确保配比的合理性,如果配比不合适,就不容易实现对集料缝隙的填充,失去了该技术的使用意义。而使用此种技术,可以对能源进行有效节约,同时起到节能环保的作用,还能够使路面材料得到优化,实现对资源的再生利用。
2、柔性基层技术
公路路基往往存在很多病害,影响公路使用寿命。在传统的处理方式中,首先对病害进行确定,之后通过技术措施将原有基层去掉,并且在此基础上,重新铺设沥青面层,但是这种技术需要进行长期养护,这就会引发交通阻塞,因此,原有的技术手段使用效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柔性基层技术的使用,对病害路基进行处理,通过设置沥青上面层、沥青中面层、柔性基层的方式,改变路基结构,降低应力集中的情况,这样半刚性基层如果出现裂缝不会向上延伸。柔性基层通常是由大颗粒的沥青组成,因此,排水性能较好,使用这种技术不必担心残留的积水会对路面基层带来的冲刷影响。
3、喷锚技术
在公路工程中使用喷锚技术,主要是在路堑边坡施工中应用。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的确保路堑边坡的高度稳定。另外,对于路面施工来说,使用喷锚技术可以对路面进行良好保护。在公路施工中使用喷锚技术,需要注意支护喷锚网。使用支护喷锚网主要是为了防止岩层结构出现变形,确保边坡稳定。但是喷锚技术具有较为复杂的施工工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想要达到使用的目的,还需要一系列技术进行交互使用。
4、水泥粉煤灰稳定钢渣碎石技术
如果公路施工在现场实施阶段,出现石料供应不足的情况或者是石料质量较差时,可以考虑使用水泥粉煤灰稳定钢渣碎石技术进行建造。根据相关的技术要求、施工现场条件以及设计对混合料的配合比进行合理确定。笔者通过多年经验以及相关实验研究发现,将混合料的含水量进行控制,且控制在8%比较适宜,同时,应该将钢渣碎石与水泥和粉煤灰之间的比例控制在90:4:10比较合适,另外,应该注意混合料密度最好控制在2.20g/cm3范围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应用于公路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新工艺
1、应用于路基施工中
公路路基施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路基填压施工,二是路基排水。首先是路基填压施工。要保证路基填料达到设计标准的要求,否则,需填补一些其他材料(掺合粗粒料、石灰等稳定的材料)。在填料完成后,需进行路基压实。路基压实可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加固、轻质路堤、灰土挤密桩等新技术,以满足路基压实要求。针对浅层的软土路面施工时,填筑路堤之前要在地表上先铺土工布以防止地基不稳固。如果是软土层厚度达到3~5m的地基,单单铺设土工布是远远不够的,需与排水砂垫层结合在一起进行铺设。而为了达到保障地基稳固性的目的,也可选择另外一种方法,即在陆地下面与地表之间铺上土工织物。其次是路基排水施工。先开挖一条临时排水边沟以确保在施工期间地表无积水,之后可通过在路基底部加入低剂量石灰的方式建设一个稳定层,稳定层的厚度为40cm。
2、应用于路面施工中
现阶段,我国的公路路面分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两种。相比于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技术、装备水平以及稳固性能远远要高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在使用人工施工水泥混凝土路面时,计量误差往往与施工规范的精度存在一定的偏差。同时,面板的密度、材料的匀质性与标准中的要求存在一定距离。因此,路面遭到破坏的几率会大大增加。水泥混凝土路面采用滑膜施工技术,可实现路面的稳固性要求。采用滑膜施工技术时,一旦发现混凝土颜色存在差异,即表明水泥误差不小于5%,且单位用水量误差不小于7%。具体的实施工艺包括:①测量放线;②模体安装和调试;③安装钢筋;④浇筑混凝土以及模板滑升;⑤养生和拆模。
3、应用于路面维护中
路面维护包括两个方面的施工,分别是路面修复固定性施工和路面修复自黏性施工。前一种工艺主要针对公路进行大面积修复,后一种工艺主要针对公路局部进行修复。路面修复固定性施工需要通过固定法铺设玻璃纤维土工格栅,因而实施步骤分别是在洒布黏层沥青的下层结构上固定铁皮和钉子,将格栅纵向拉紧并分段固定。在此期间,要注意土工格栅搭接的距离是有一定要求的。通常,横向搭接距离不得少于10cm,且不得大于15cm;而纵向搭接距离同样不得少于10cm,且不能大于20cm。此外,还应注意,在进行固定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玻璃纤维,既不能将钉子钉在上面,又不能用锤子直接敲击。在完成一切固定工序后,为了防止土工格栅与原路面黏结得不牢固,需要通过胶轮压路机进行适度碾压。路面修复自黏性施工,由于此工艺主要负责填缝处补强、路基表面找平、坑槽处理后对其表面铺设加固等修复工作,因此,针对公路局部受损基层非常适用。路面修复自黏性施工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先要喷洒黏油层,将黏层油覆盖在已经处理过基层的道路表面,之后再进行土工格栅的铺设,铺设要注意土工格栅之间横向接缝沿摊铺方向搭接距离和纵向搭接距离,前一个距离为75~150mm,后一个距离为25~50mm。铺设完成后,用胶轮压路机进行碾压直至成型。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路施工新技术以及新工艺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的运用,是公路施下下程专业化发展的需求,是提升公路险能的客观要求。在此过程中,应该树立正确新技术以及新工艺理念,找到技术和工艺革新的切人点,从而以更好的状态参与到实际技术革新和工艺调整中。由此在公路施〔新技术和新〔艺的基础上,将迎来全新的公路施〔格局,这对刑足进我国公路〔程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言,是很有价值的。
参考文献
[l]王作圣.新技术新工艺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月.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6):82.
[2]许国庆.公路路面施工新工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田.科技展望,2016(7):40.
[3]郭艳颖.公路路面施工新工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月.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7):33.
[4]刘建伟.简述公路施工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5,41(25):154-155.
[5]罗安静,李效强.关于新技术新工艺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3(11):274-275.
论文作者:仲松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
标签:公路论文; 路面论文; 路基论文; 沥青论文; 新工艺论文; 新技术论文; 技术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