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话题结构的研究现状、问题和展望
周 敏,周一桃
(湖南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
摘要: 现有文献从认知语法、二语习得、语义语用、生成语法等不同视角对汉语话题结构进行了研究,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汉语话题结构的习得研究应考察学习者口语中对二语话题—述题结构的习得情况和影响因素。汉语话题结构可以在最新语段理论框架下合法生成:汉语话题在主语或宾语位置基础生成,为满足语段不可渗透性条件和使不可解释性话题特征得到赋值,最终移位到CP的标志语位置。
关键词: 汉语话题结构;二语习得;生成语法
赵元任最早使用话题—述题这一概念,他提出汉语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话题和述题之间的关系。[1]此后,话题结构研究成为近几十年各语言学派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Li和Thompson依据[+话题优先]和[+主语优先]把语言分为四种:话题优先型、主语优先型、话题和主语均优先型、话题和主语均不优先型。[2]457-489汉语被认为是话题优先型语言的代表。有关汉语话题结构的研究涉及了认知、习得、语义及句法等不同方面。不同领域的语言学家提出了不同的分析方法,但学界对汉语话题结构的具体分析仍存在争议。鉴于现有研究的局限性,本文总结汉语话题结构的句法特征及分类,综述现有文献对汉语话题结构的多维度分析,指出其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一、汉语话题结构的定义及分类
在综述现有研究对汉语话题结构的多角度分析前,首先介绍现有的有关汉语话题结构的定义和分类研究。
(一)汉语话题结构定义
石定栩提出话题和述题小句组成话题结构,话题出现在述题小句前面,话题一般是名词词组或相当于名词词组的成分,与之后的述题小句中某一个位置有着密切关系。[3]
(1)弟弟今天逃学,这件事我要告诉爸爸。
例(1)中,话题“弟弟今天逃学”与述题小句中的“这件事”同指。
徐烈炯指出话题和述题构成话题结构,他提出话题句要合乎语法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述题的句法条件;二是话题的语义条件。[4]述题的句法条件是指述题必须独立成句。
(2)*李四,我劝明天来。
没过多久,因为换工作,我有几个月没事干,真可以到乡间小住一阵。朋友把钥匙拿来,让我一个人在那儿修养身心,说是“换换脑子”。虽没有湖,住的也不是木屋,但确实幽静,也有大片的草地。不怎么有蛐蛐,但能听到远处村子里的狗叫。每天,我都散步到几百米外的小卖部买点吃的喝的,然后端着易拉罐啤酒坐在院子里听狗叫。按理说,这是内省的好时机,离开红尘的喧嚣,擦拭心灵上的灰尘,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我安静地坐在那里,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却是:“要是能上网该多好呀!”
(3)*一张报纸,他抢了小王。
(17)这部电影我看过。
云梦怒不可遏,冲呼伦的屁股踢了两脚,然后抱起枕头,转身就走。这是他们吵架的固定程序,先斗气,再揭底,然后云梦要出家,然后其中一个人抱了枕头去客厅睡沙发。不过换在以往,睡沙发的多是呼伦。
(二)汉语话题结构分类
语言学界对话题结构的分类并非完全相同,分类的视角存在差异,但也有几种类型存在重叠。陈平提出汉语中的话题结构可分为三类:话题化话题结构、左偏置话题结构和悬垂话题结构。[5]在话题化话题结构中,述题部分存在一个空位,并且话题与该空位同指,如例(4)所示。左偏置话题结构的特征是,述题部分不存在空位,话题与述题部分的复指代词同指,如例(5)所示。在悬垂话题结构中,述题部分既没有空位也没有复指代词,如例(6)所示。
化合物1:白色粉末(氯仿-甲醇)。[α] −8.6° (c 0.10, MeOH);HR-ESI-MS m/z: 525.311 6 [M+Na]+(计算值525.313 1),确定分子式为C30H46O6,不饱和度为8。UV吸收峰λmax (log ε): 241 (3.97), 205 (4.12) nm。红外光谱显示结构中存在羟基(3 480 cm−1)、甲基(2 934, 2 878 cm−1)、羰基(1 706 cm−1)、双键(1 636 cm−1)等特征信号峰。
(4)书i,我喜欢读ei。
(14)张三,电脑送去修了。
(6)水果,苹果最好吃。
1.2.5青县苤蓝 叶丛较直立,有叶15片左右,灰绿色,有蜡粉,长圆形;叶柄细长。球茎扁圆形,皮浅绿色,肉质白色,细嫩,水分较多,味稍甜,适于生食、熟食及腌渍加工。该品种早熟,从定植到收获50~60天,宜作秋季栽培。单株球茎重700克左右。
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的江西地域文学无论是作者的人格魅力,还是作品所展现的精彩的艺术世界、思想情感都可以使青年学生增益心灵与情操之美,如欧阳修、晏殊、王安石、杨万里、汤显祖关怀国计民生、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襟,辛弃疾、文廷式等爱国志士的报国赤诚,陶渊明等隐士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自己浚洁人格的气度节操,可以培养青年学生忧国忧民的情怀,激发他们献身国家的豪情壮志,树立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操。而无数精美作品所展示的人们对幸福安宁生活的憧憬与追求可以培养他们的正确的人生观和理想信念,山水诗歌对华夏美好山光水色、人文胜境的讴歌,咏史诗悠久历史的咏叹,可以培养他们对中华大好河山与文化传统的热爱与自豪之情。
徐烈炯、刘丹青依据话题和述题之间的语义关系,把汉语话题结构分为四类:论元共指性、语域式、拷贝式和分句式话题结构。[6]论元共指性话题结构是指话题跟句子谓词的某一个论元或与之相关的一个空位同指。这一类话题结构广泛存在于不同语言中。论元共指性话题结构也就是陈平所提出的话题化结构和左偏置话题结构。语域式话题结构与述题之间的语义关系较松散,话题一般是为述题提供一个范围。语域式话题结构也就是陈平提到的悬垂话题结构。拷贝式话题结构是指述题中的谓语动词在话题位置的部分或全部拷贝。分句式话题结构的形式是有话题标记的小句,与述题之间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
二、研究汉语话题结构的多维度
根据不同的分析视角,现有的汉语话题结构文献可大致分为认知语法研究、二语习得研究、语义语用研究和生成语法研究。
(一)认知语法研究
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为汉语话题结构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对汉语话题结构的探讨可以从认知语法视角来研究,应用认知语言学的参照点理论对汉语话题结构进行解释,可以将话题看成是一个认知参照点。[7]考察汉语的受事话题构式可通过构式语法的整合路向,在归纳构式语法的基本特性、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构式语法的整合路向,因此汉语的受事话题构式可概括成话题/受事/名词短语+述题/复合谓语。[8]构式语法近年来也开始试图解释一些复杂句法现象,构式语法提出的“背景构式是岛屿”假设可以用来解释话题化结构的提取限制,提取限制受到构式信息结构特征的影响。[9]
(二)二语习得研究
田启林提出汉语领有话题结构是通过领有名词提升移位生成的。[18]受到韩语研究的启发,讨论汉语领有话题结构是如何生成的。
(三)语义、语用研究
语义、语用研究主要关注动词语义如何影响话题代词的回指以及话题结构的允准条件。动词语义指向的差别会影响话题代词的回指。[13]
本研究表明,索拉非尼对于转移性肾癌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虽然本研究中没有出现完全缓解病例,但肿瘤控制率和PFS均较好。对于低ECOG评分或预后较差患者而言,该治疗方案耐受性好,安全性亦可接受。尽管新型分子靶向药物如贝伐珠单抗、帕唑帕尼、依维莫司、阿昔替尼已逐渐应用于临床,但至少目前索拉非尼仍是不可替代的转移性肾癌治疗药物。肾癌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未来发展趋势,将是依据预测因子(如HRSF、血压升高)或生物标志物(如血清VEGF水平)选择对索拉非尼有良好反应的患者进行精准医疗,或序贯使用针对VEGF主要信号通路和针对mTORC1、MET、IL-8次要信号通路的抑制剂或抗体药物进行联合治疗。
1.2.2.1 选择体重20 kg左右健康波尔山羊27头,随机分为3组(1、2、3栏),每栏9头(公母比例一致),按配方D加工山羊全混合颗粒日粮,卫生管理方式不变,开放式水桶自由饮水,羊群换颗粒饲料舍饲,进行投喂观察,观察羊的采食行为。
(7)a. 李四1担心王五2,所以他心情不好。
b. 李四1批评王五2,所以他心情不好。
c. 李四1见过王五2,所以他还有印象。
例(7a)中动词“担心”语义偏向NP1,因此话题代词与NP1同指。例(7b)中动词“批评”语义偏向NP2,因此话题代词与NP2同指。而例(7c)中动词“见过”看不出明显的语义偏向,因此话题代词既可与NP1同指,也可与NP2同指。
在汉语中,话题不仅可以被句法允准,也可以被语义变量允准。话题提供了一个语义变量集,而述题从句中的主语代词则属于这个语义变量集。[14]话题与述题之间的这种从属关系是允准话题的语义条件。
(8)他们,一个人都没有来我家。
例(8)中,话题“他们”提供了一个语义变量集,而述题从句中的主语代词“一个人”从属于这个语义变量集。
(四)生成语法研究
近年来,在生成语法研究领域,许多学者对话题句的句法推导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现有的关于汉语话题结构的生成机制研究主要有三种分析方法,即移位生成、基础生成和混合生成。
现有研究大多分析书面语中学习者对二语话题—述题结构的习得情况以及习得过程受到的影响因素。首先,很少有研究考察学习者口语中对二语话题—述题结构的习得情况和影响因素。其次,很少有学者考察两到三种母语属于同一种语言类型的语言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话题结构时是否表现相似。母语是两种语言类型的语言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话题结构时又是否具有不同的特点?对母语相同的语言学习者来说,是否还有其他的因素会影响到第二语言话题结构的习得?母语迁移对二语学习者习得话题结构有多大的影响?这些都是习得汉语话题结构研究有待解决的问题。
黄正德认为汉语的话题结构与英语的疑问结构是相似的,并且都是通过移位生成。[15]因此他假设汉语的话题结构中也存在类似于英语wh-的疑问词,话题从动词后宾语的位置移至句首。这种移位被称为疑问词移位。根据管辖与约束理论,判断是否存在疑问词移位的关键在于是否遵循孤岛条件。[16]凡是疑问词移位,必然遵循孤岛条件。
水污染即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受到生活垃圾的威胁,此外还有部分非法企业,为了逃避环保支出,故而直接将生产废料排放至河流之中。在污染当地水域的同时,对部分可饮用的地下水也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尤其是在某些偏远地区,地下水是许多农村居民赖以使用的生活水源,对于水源的污染,极为可能危害当地居民的健康。
(9)水果,我们都喜欢。
(13)他啊,喜欢苹果。
陈宗利和温宾利对一些不同类型的汉语关系进行了测试,通过应用移位岛条件、重构效应等方法来探讨这些汉语关系的生成过程是否需要用到句法移位。[17]研究结果表明话题结构需要遵守移位岛条件,话题结构存在重构效应,因此推断话题结构是通过移位生成的。
(10)张三看很奇怪的那些书。
例(10)中,“张三看”从主语从句中移位而来,违背了主语从句移位岛限制,结果句子不合语法。
二语习得研究主要关注母语的话题结构对二语习得话题结构所造成的影响。母语为汉语的学生在英语表达过程中会出现母语迁移的情况,在汉语中主语可以不出现。许多母语为汉语的学生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受到汉语的影响,对英语中主语的缺失现象不敏感。[10]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会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而从对主语优先话题结构的使用过渡到对话题优先结构的使用,汉语类型学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会对英语的习得产生一定的影响。[11]母语为英语和日语的学习者对汉语话题—述题结构的使用会受到学习者母语和二语水平的一定影响。研究发现母语不仅影响了学习者对汉语话题结构的使用情况,母语为汉语语言类型相近的语言学习者比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对汉语话题结构使用更多。还对学习者使用汉语话题结构的种类有一定影响,而这种影响是母语迁移的结果。[12]
对物理核心素养进行简单归纳就是“物理意识”“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这四点。可是,我们应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对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呢?怎样才可以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把物理核心素养的教育融入到整个高中物理的教学课堂中?在出现众多问题的今天,笔者依据当今高中物理的实际教学情况,结合自身近几年的教学实际经验,对高中物理的教学目标和具体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握进行具体剖析,希望能给众多工作在高中物理教学前线的教师提供一些相关的启发。
(11)李四,说话的声音很动听。
例(11)中,首先领有名词“李四”与被领有名词“说话的声音”合并,合并两者之间加一个“的”,然后领有名词“李四”为了核查[Topic]特征,移至句首,而合并增加的“的”没有可落脚的位置,因此不会被拼读出来。
2.“基础生成”说
同时,我们还发现了神策门和玄武门上旅游项目单一,部分地段没有任何活动项目,参观的乐趣全靠游客自己挖掘;相比之下,解放门由于地势开阔、交通条件较好、旅游项目丰富等原因,常常游人如织。为此,我们建议在适宜的城墙段增加一些不破坏整体文化风格的民俗活动,以充分挖掘城墙文化内涵,增加城墙对各个年龄段的吸引力;加强神策门、玄武门、解放门等协调开发,同为整体,互为依托。
徐烈炯和Langendoen认为话题是在主语之前的位置上基础生成的。[19]他们提出话题与述题部分的空位之间的关系并不一定遵循邻界条件。邻界条件规定wh-移位时,不能一步越过一个界点以上(IP和NP是界点)。
(12)这个问题,我从没遇到能回答的人。
自2006年购机补贴政策实施以来,丽江市耕作机械和稻麦收获机械快速增长,机耕作业和机收作业日渐被农民所认可。受地理、气候条件和传统农艺要求所限,水稻机插秧技术的示范推广起步较晚,发展也很缓慢,严重制约了水稻种植的持续稳定发展。
假设例(12)中的话题是移位生成的,在移位时越过两个界点,违反了邻界条件,因此句子不合语法。然而例(12)却是合法的,表明汉语话题结构是基础生成。
梅德明和韩巍峰提出汉语话题结构由话题及话题标记构成,话题是话题结构的核心部分,话题是基础生成的句法成分,它一般不位于句末。[20]他们认为汉语话题句是TP,话题结构T和IP构成话题句TP。句首的话题结构T基础生成,然后与话题结构之后的述题IP合并生成TP。
例(9)中,话题“水果”从动词“喜欢”后的宾语位置移至句首处,话题与宾语位置的语迹同指,移位过程中遵循孤岛条件,推断话题结构同样也为疑问词移位。
例(13)中,“他啊”是基础生成的话题“T”,句子剩余部分为IP。T和IP组成这个话题句。因此话题句是基础生成的。
陆烁和潘海华发现用句法移位的方法分析汉语领属话题结构存在着许多问题。[21]研究结果表明,基础生成说比句法移位说更好解释汉语领属话题结构的生成。他们认为领属话题结构主要是由语义允准的。话题生成的必要条件就是语义交集条件。语义交集条件也就是说述题中的领有者空位形成了一个语义变量集,然后与充当话题的领有者之间产生了非空的交集。
(5)张三i,我给了他i两本书。
例(14)中,“电脑”的领有者空位形成了一个语义变量集,如{张三,李四,王五},与充当话题的领有者“张三”之间产生了非空的交集。
杨小龙和吴义诚提出赞同“基础生成”说或“移位生成”说的关键在于是否承认汉语中存在“汉语式”话题,如若承认“汉语式”话题的存在,则为基础生成,反之则为通过移位生成。[22]但汉语中存在的许多语言事实表明移位生成是不合理的。
3.“混合生成”说
陈国华和王建国提出“汉语式话题”是无标记的非主语话题,他们发现这种话题可以由主语的领属限定语、附加语、宾语和补语转化而来。[23]对于主语的领属限定语和附加语来说,话题化的路径是省略,即基础生成。而对于主语的宾语和补语来说,话题化的路径主要是移位。
(15)a.这个女孩,眼睛很大。
b.篮球,我打得不太好。
例(15a)中,话题是主语的领属限定语,生成方式是在“这个女孩的眼睛很大”的基础上省略了“的”,即基础生成。而在例(15b)中,话题是主语的宾语,生成方式是在“我篮球打得不太好”的基础上移出“篮球”,即移位生成。
进入“十三五”后,相关部委着力推进绿色小水电发展。2016年11月发布的《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水电开发要遵循“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坚持协调发展,确保健康有序”“坚持创新发展,增强发展动力”“坚持共享发展,促进脱贫致富”“坚持开放发展,加强国际合作”五方面基本原则,并将“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列为基本原则的首位。2017年12月水利部发布《关于推进绿色小水电发展的指导意见》(水电〔2016〕441号)也进一步加快了我国绿色小水电创建步伐。
三、汉语话题结构研究不足之处
现有的话题结构文献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很少考察学习者口语中话题结构的习得情况及影响因素;二是汉语话题结构在先前理论框架下的解释仍有许多争议。
(一)习得研究的不足
1.“移位生成”说
(二)生成语法研究的不足
上文提到的三种生成句法分析虽然各持己见,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移位生成”说存在以下问题:第一,陈宗利和温宾利运用重构效应来测试汉语的关系结构,认为话题结构是移位生成的,然而事实表明汉语中并没有重构效应。反身代词“自己”有时可以单独存在,并不一定要被约束。
(16)成功与否取决于自己,而不取决于父母。
例(16)中,反身代词“自己”没有受到约束。
第二,移位说解释领有名词生成时存在一些不足,没法解释移位过程中“的”的消失。田启林认为助词“的”在领有名词移位后没有可立足的位置,因此未被拼读出来。然而根据“包含条件”(Inclusiveness Condition),运算过程中既不能随意添加词项,也不能随意删除词项,因此很难解释助词“的”的消失。[24]“基础生成”说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果认为例句(17)是基础生成的,那么话题“这部电影”与述题空位之间的同指关系是很难解释的。
例(2)中,述题“我劝明天来”本身不成立,无法独立成句,因此句子不合法。话题的语义条件是指话题必须定指或类指。例(3)中,话题“一张报纸”既不定指也不类指,因此句子不合法。
一种情况是假设述题空位也是基础生成,那么这个句子的深层结构中的空语类是非PRO,然而不是。第二种情况是假设空位是删除得到的,如例句(18)所示。
(18)*这部电影我看过这部电影。
按断裂的作用,区域性断裂可以分为三级(表2):一级断裂(F1)是华北地台与北祁连加里东褶皱系的界线;二级断裂(F2)为龙首山拱断带与潮水凹陷分界线以及(F3、F4)分割拱断带西、中、东三段的界线;三级断裂构造(F6、F7、F8)是导矿构造以及(F5、F9、F10)是菱形断块界线,各级断裂构造对相应的构造单元及地质体起到控制作用。
很明显例(18)违反了约束原则的第三条原则:指称语是自由的。“混合生成”说也并不是完美的,虽然移位生成说与基础生成说能够解释许多种语言中的语言事实,但是这种方法在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框架下没法进行统一解释,因此我们需要找寻到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如语段理论。
四、未来汉语话题结构研究的展望
鉴于现有汉语话题结构研究仍存有许多不足,未来研究可以往以下两个方面思考:一是考察学习者口语中对二语话题结构的习得情况;二是在语段理论框架下探究汉语话题结构的生成机制。
(一)汉语话题结构习得研究
首先,话题结构的二语习得研究大多是考察书面语中学习者的习得情况。未来可以尝试探究学习者口语中对话题结构的习得以及影响习得的因素。其次,研究的语言大多是英语、日语和汉语,仍有许多语言的话题结构习得研究未得到关注。现有研究大多是考察两到三种不同母语的学习者习得二语话题结构情况,可以尝试考察母语相同的学习者在习得二语话题结构过程中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未来的习得研究可以扩大实证研究的力度,多收集些可靠的语料,关注仍未被研究的一些语言,以便能更好地验证研究结论。
(二)语段理论下汉语话题结构研究
乔姆斯基在第一次提到语段这个概念时,提出v*P和CP是语段,而TP和VP不是。[25]大脑词库中的词项都是以特征的形式存在的。有些词项的特征值在句法推导之前已经确定,如时态特征。而有些词项的特征值要在句法推导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如表示人称和数的一致性特征。他提出赋值与未赋值的不同在于语法特征的可解释性和不可解释性。乔姆斯基提出语段中心语的一致性特征应得到继承,除C向T传递一致性特征之外,还有v*向V传递。[26]
(19)下雨天,张三很讨厌。
a.[v*P张三[v*[VP[V很讨厌][下雨天]]]]
b.[v*P下雨天[张三[v*[VP很讨厌下雨天copy]]]]
c.[CP下雨天[C[TP张三[T[v*P下雨天copy[张三copy[v*[VP很讨厌下雨天]]]]]]]]
例(19)中,动词“很讨厌”与基础生成的宾语“下雨天”首先合并成VP,VP再与v*合并,主语“张三”在Spec-v*P位置生成,如(19a)所示。根据语段不可渗透性条件,一个语段中心语的语域被移交后则不可以再参与到下一个语段的运算,只有边缘位置,如v*P中心语的标志语,才可以参与到下一个语段的运算。[27]因此,谓词宾语“下雨天”可移位至v*P的标志语位置,如(19b)所示。然后v*P与T合并成TP,TP再与C合并成CP,如(19c)所示。主语“张三”移位后留下的是拷贝,没有语音特征,不会被拼读出来。由于谓词宾语“下雨天”在宾语位置有不可解释的话题特征所以继续移位至CP的标志语位置。至此,话题句(19)在语段理论框架下合法生成。因此,运用语段理论解释汉语话题结构的生成机制是合理的。还需进一步探究不同类型的汉语话题结构是如何生成的。未来研究可以运用生成语法语段理论提出一个新的生成机制假设,然后通过理论假设演绎,探讨更多语言事实来检验该假设的可行性和解释力。
结语
通过综述现有的汉语话题结构研究,希望能达到以下效果:第一,向研究者展示现有国内外汉语话题结构研究的进展及不足,同时为对话题结构研究感兴趣的学者提供一些便利;第二,在综述先前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最新的生成语法语段理论,为汉语话题结构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问题提供一些思路。现有研究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很少考察学习者口语中话题结构的习得情况及影响因素;二是汉语话题结构在先前的理论框架下解释仍有许多争议。因此,未来研究可以在两个方面进行突破:一是可以考察学习者口语中对二语话题结构的习得情况;二是在语段理论框架下探究汉语话题结构的生成机制。
参考文献:
[1] CHAO Y R. 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M]. Berk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8.
[2] LI U, THOMPSON S. Subject and Topic: A New Typology of Language[C]//In Charles: Subject and Topic.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6.
[3] 石定栩. 汉语主题句的特性[J]. 现代外语, 1998(2): 40-57.
[4] 徐烈炯. 汉语是话语概念结构化语言吗?[J]. 中国语文, 2002(5): 400-410,478.
[5] CHEN P. Pragmatic interpretation of structural topic and relativization in Chinese[J]. Journal of Pragmatics, 1996, 26(4): 389-406.
[6] 徐烈炯,刘丹青. 话题的结构与功能[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
[7] 邓玲.从认知角度看话题结构[D]. 重庆:西南大学, 2007.
[8] 房战峰.汉语受事话题构式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 2015.
[9] 贾光茂.汉语话题化结构限制的构式语法新解[J]. 汉语学习, 2017(5): 20-28.
[10]蔡芸. 话题结构迁移:英语表达中主语丢失现象分析[J]. 外语教学, 2002(4): 1-6.
[11]YANG L R, LI S P. Topic Prominence in Typological Interlanguag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tudents’ English[J]. Journal of Cambridge Studies, 2012, 7(4): 126-141.
[12]胡丽娜,常辉,郑丽娜. 母语为英语和日语的学习者对汉语话题:述题结构的习得研究:可加工性理论视角[J].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8(3): 17-28.
[13]徐晓东,陈丽娟,倪传斌. 汉语话题回指如何受动词语义关系约束:来自脑电研究的证据[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7, 49(3): 323-334,479.
[14]PAN H H, HU J H. A semantic-pragmatic interface account of (dangling) topics in Mandarin Chinese[J]. Journal of Pragmatics, 2008, 40(11): 1966-1981.
[15]HUANG C T. Logic relations in Chinese and the theory of grammar[D]. Cambridge: MIT Press, 1982.
[16]CHOMSKY N. A Minimalist Program for Linguistic Theory[C]//In Hale and Keyser: The View from Building. Cambridge: MIT Press, 1993.
[17]陈宗利,温宾利. 移位还是不移位:汉语关系结构生成方式探讨[J]. 现代外语, 2013, 36(2): 143-149,219.
[18]田启林. 领有话题结构的生成与处理机制研究[J]. 现代外语, 2016, 39(3): 293-304,437.
[19]XU L J, LANGENDOEN D. Topic structures in Chinese[J]. Language, 1985, 61(1):1-27.
[20]梅德明,韩巍峰. 主题—主语之辩[J]. 外国语文, 2011, 27(3): 63-69.
[21]陆烁,潘海华. 汉语领属话题结构的允准条件[J]. 当代语言学, 2014,16(1): 15-30,124.
[22]杨小龙,吴义诚. 论话题结构生成的线性机制[J]. 外国语, 2015, 38(1): 55-63.
[23]陈国华,王建国. 汉语的无标记非主语话题[J]. 世界汉语教学, 2010, 24(3): 310-324.
[24]CHOMSKY N. Derivation by Phase[C]//In Kenstowicz and Hale: A Life in Language. Cambridge: MIT Press, 2001.
[25]CHOMSKY N. Minimalist Inquiries: The Framework[C]//In Martin, Michaels and Uriagereka: Steps by Step:Essays on Minimalist Syntax in Honor of Howard Lasnik. Cambridge: MIT Press, 2000.
[26]CHOMSKY N. On Phases[C]//In Otero: Foundational Issues in Linguistic Theory. Cambridge: MIT Press, 2005.
[27]CHOMSKY N. Beyond explanatory adequacy[C]//In Belletti: Structures and Beyond: The Cartography of Syntactic Structures. Oxford: OUP, 2004.
Research Status ,Problems and Prospects of Chinese Topic Construction
ZHOU Min, ZHOU Yitao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uzhou ,Hunan 412007 ,China )
Abstract :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studies Chinese topic construction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such as cognitive gramma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emantics, pragmatics and generative grammar,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The research on the acquisition of Chinese topic constructions should focus on learners’ spoken acquisition of the second language topic-comment construct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Chinese topic construction can be generated grammatically under the latest phase theory framework. Chinese topic is firstly generated at the subject or object position, and finally moved to the specifier position of CP in order to meet the PIC condition and make the uninterpretable topic feature valued.
Key words : Chinese topic constructi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generative grammar
中图分类号: H0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365( 2019) 05-0088-07
收稿日期: 2019-03-15
基金项目: 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项目“语段理论下英汉小句的生成语法研究”(XSP18YBZ159);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语关系结构的语段生成研究”(13YBA393);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工科’背景下工程科技人才外语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湘教通〔2017〕452号:297)
作者简介: 周敏(1984-),女,湖南岳阳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句法学研究;周一桃(1995-),女,湖南永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句法学研究。
〔责任编辑:许 洁〕
标签:汉语话题结构论文; 二语习得论文; 生成语法论文; 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