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消费与可持续生产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基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战略论文,基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类的经济活动不断重复进行,经济活动中的物质消耗要不断地得到补偿,而部分人类经济活动是以牺牲环境这一不可替代资源为代价实现其自身发展的。人类这一传统的生存模式,已经得到大自然的报复,人们已经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协调是生存的必然选择。
1987年7月, 前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了公平性、可持续性、共同性三项原则,主张:资源的公平分配,兼顾当代与后代的需求建立保护地球自然系统基础上的持续经济增长模式,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她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1992年在巴西环境与发展会议上,上升为国家间的准则:“各国拥有按其本国环境与发展政策开发本国自然资源的主权,并负有确保在其管辖范围内或其控制领土上的活动,不致损害其它国家或在各国管辖范围以外地区的环境责任”。
1992年巴西会议之后,可持续发展已被世界各国所接受。随后,绿色生产、绿色产业、绿色标签、绿色设计、绿色消费、绿色能源、绿色包装……,风靡全球,而这些“绿色”即和可持续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绿色”是可持续发展的代名词。
一、可持续消费与可持续生产是环境管理进入到新的阶段的重要标志
什么是可持续生产?它的定义是:“力求满足消费者对产品需求而不危及子孙后代对资源和能源的需求。”他的主体思想是,对每一种产品的产品设计、材料选择、生产工艺、生产设施、市场利用、废物产生和售后服务及处置都要有环境意识,都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可持续生产是“源头控制”概念的补充和完善。
正像防止污染(源头控制)的趋势已经取代了优先进行废物处理(尾部控制)一样,当今可持续性生产是污染防止策略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可持续消费与可持续生产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举措。
什么是可持续消费?当人们生活水准,随着富裕程度的增加,消费需求的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递进。由简单稳定向复杂多变转化。这种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和商品的多样化体现着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带有实质性的变化。多样化发展意味着人的价值观念演变。在购买物品时,一方面人们更注意对自身健康有益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社会将负担过度消费引起的负效应。因此,市场不但要适应这种变化。同时也有责任引导消费向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生态平衡的方向发展。
企业对消费的引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向消费者提供有关产品、服务和企业的信息,引导消费者的购买方向;二、向消费者灌输、宣传、渗透某种有关产品、服务或企业本身的观念,促进消费者对于产品、服务和企业、技术的正确认识以及对自己需求的认识,刺激和创造消费者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对消费的引导已不局限于传统的产品信息传播方式。通过微观的、单纯产品性能的传播促进消费者加深对企业整体形象的正确认识,更具有宏观效应和长远社会效应。因此,“绿色消费”观念在现代企业经营观念的基础上,更强调对生存环境的保护、对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影响。
二、可持续性生产的主要内容
可持续生产主要包括:环境设计,毒物使用减量化和寿命周期分析。
1、环境设计
在环境设计中要最大程度的考虑资源的循环利用,把废物产生量降至最低,减少对有毒化学品的使用。减少产品的生产周期。
2、清洁生产
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对生产全过程进行“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控制。
3、市场和售后服务
产品进入市场后,研究产品的归宿,最大程度的使产品能够回收和提纯,能够拆卸或循环使用。
减少包装量,增加包装材料的重复使用部分,节约原材料并降低产品的价格。除外,还需要考虑到包装材料本身是否可回收,印刷油墨、包装形状和尺寸,以及在产品中间运输过程中的包装材料是否可回收。
开展产品的售后服务,延长产品使用寿命,尽量使产品能够再回收。
三、可持续消费和生产的模式
可持续消费和生产模式,目前已成为国际环境与发展议程上的重要问题。在1994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会议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号召对可持续消费和生产模式提出一个可行的工作计划,并对其中的基本要素作出详细阐述。在这个问题上普遍认为发达国家在改变消费和生产模式方面必须起到带头作用。
1.制定可持续消费和生产议程。可持续消费和生产并不是新问题,二十一世纪议程中第四部分描述了可持续消费的模式,关于改变消费模式的磋商,曾一度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产生严重的分歧。最近各国政府、商业界和非政府组织把可持续消费和生产看作是一个战略问题,认为消费和生产模式的改变,可以在维持生活水平的同时,通过加强竞争力和经济行为加以实现。
人们已意识到最终的消费者并不仅仅是个人和家庭,商业界和政府对改变消费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对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的联系作认真的研究。实现可持续消费和生产的关键是要重视机遇,而不是面临的威胁,要重视提高个人对责任和选择的认识,而不是降低认识水平。对改变消费模式的社会因素、人口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和技术因素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对一些政策,如能源政策、运输政策、废物和产品政策所要实现的目标要作明确的说明。
一般来说,消费者看不到因为消费而造成的环境影响,因此在公众中要大量收集、分析和交流有关的信息,使消费者对自己的消费能做出有意识的决定。传统的政策是通过提高消费者的意识和适当的经济刺激手段来促进消费行为的转变,但收效有限。因此要特别重视目前制约消费者作出非可持续消费选择的自然因素(如交通),以及能促进消费者习惯的社区网(例如全球生态小组行动计划)。人们已认识到目前的成绩,并且力求提高消费者的经验和意识。
发达国家所采取的的一些措施对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造成的潜在影响需要在一个系统的基础上加以考虑。传统的环保措施,如生态标志、包装要求等,主要注重的是国内的需要,这对于一个全球化的经济来说已不再适合。因此对国际经济的发展来说,面临着新的挑战。
政府所采取的行动是改变消费和生产模式的一个杠杆。一些大公司把环境质量和人员素质的标准融进其产品政策之中,从而获得新的效率和市场优势。私有企业是新兴经济实体获得外来投资和技术转让的主要来源。国际上的大公司对全球环境标准的制定,为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提供了样板。消费者运动,如通过产品测试检验产品对环境的影响、教育消费者、提倡消费者利益,以及研究产品的寿命等对改变消费和生产模式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2.改变消费和生产模式的手段。将消费和生产模式同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就需要重新考虑传统的政策手段。有四项政策值得考虑:
(1)扩大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要制定适当的行动目标, 并对评价“非可持续”的行为提供资金、就要求对消费趋势和改变消费模式的驱动因素加以很好地认识。要在计多领域内更好地收集和分析信息,包括家庭、地区和各国的消费模式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同类产品不同的生产厂家和服务所造成的不同的环境影响等。各国在对需求方的管理、生态标志和产品政策方面的经验也十分重要。各国政府还应评价改变消费模式政策的有效性。
(2)改变消费行为的政策:要在规章、 经济和社会各政策之间达成协同作用。利用产品全过程控制方法及同消费者广泛联系的综合的产品政策是政府应重视的领域。应对引入经济刺激手段加以重视,以便使价格反映出环境费用,还应取消对非可持续消费模式的保护性补贴。要重视有助于改变消费模式的社会因素。
(3)监测、交流和改善性能:正如其它政策的讨论一样, 要选择明显的指标来衡量可持续消费和生产方面的进展情况。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制定宏观的方向,随后再作进一步缩小。
(4 )通过实践证明产生的效果:随着国际社会对改变消费模式的重视,这意味着要注意对成功的示范项目的加以支持和宣传,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加以推广。
四、我国可持续性生产的进展
长期以来,我国采用的是传统的速度型发展战略,经济发展速度虽快,但资源、能源消费大、劳动生产率低,不但造成环境污染而且不能持续发展。
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突出矛盾是,一方面能源、原材料短缺,建设资金十分紧张;另一方面,各种消耗指标很高,环境污染严重,资金利用率低,可以说是投入多,产出少。我们的发展战略要转到效益型上来,就是把各种消耗指标降下去,把各类效率指标提上来,使每一单位的投入能够得到尽可能多的产品。降低消耗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目的,也是解决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降低物质消耗,可用同样多的原料、材料和能源就可以生产出更多的产品;降低劳动消耗,即提高劳动生产率,意味着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产生出更多的产品。不论前者还是后者,都会使产品成本降低。发达国家工业生产成本是物耗占40~50%,我国高达80~85%,近年来且有继续上升趋势,这表明我们的经济效益太低。以我国现在的工业生产规模,物质消耗降低1%, 即可增加净产值30亿元左右,降低到1980年的水平即可节省上百亿元;工业劳动生产率每提高1%,即可增长产值100多亿元,并使单位产品成本降低0.2~0.3%。发展战略转向效益型,要做到同样投入其产出量越来越多,或同样的产出其投入量越来越少,投入少,产出多的产品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而环境污染也越来越轻。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加快,全国国民生产总值(GNP )年均增长率为10%,很多地方实际已经远远超过这一水平。从长远看,经济高速增长有利于增加改善环境的能力,但是,近期必然加大对环境的需求和对环境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环境投入却没有相应增加,抑制环境恶化的要求和环保投入的不足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据测算,要使污染基本得到控制,环保投入一般应保持在GNP的1~2%的水平。1993 年全国环保投入200多亿元,相当于GNP的0.7%。 由于环保投入明显不足,全国环境质量呈逐步下降趋势,加之环境法制不建全,执法力度不够,在一些省普遍出现老污染尚未得到治理、新污染又接踵而至的局面。国外不少报道认为,中国的环境污染已类似发达国家五、六十年代水平,称“中国正在成为公害大国”。。从发展趋势来看,能源、交通、原材料工业是制约国民经济的“瓶颈”,亟待发展,但它们又是重污染行业。如按现在的单位能耗、物耗和排放量计算,如不采取有效措施,达到2000年的生产规模时,我国脆弱的生态环境将面临难以承受的境地。因此,如此严峻的环境形势要求刻不容缓地正视环境问题,调整产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技术,进行技术改造,开发高新技术,切实增加环保投入,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994年我国召开了工业污染防治会议,明确了我国工业污染防治的方向,推行清洁生产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与工业发展走资源节约型、科技先导型和质量效益型道路相适应,中国工业污染防治策略也将实行三大转变:
一是在污染防治环节上,从以往侧重于污染的末端治理逐步向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
二是在污染物“量”的控制上,从侧重浓度控制逐步转向浓度和总量控制相结合方向转变;
三是在污染源治理上,从侧重于点源治理逐步向点源治理和集中控制相结合的方向转变。
落实以上任务,关键在于加强企业环境管理和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
五、可持续消费与可持续生产,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
树立可持续消费与可持续生产的观念,建立可持续消费与可持续生产的模式,是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我们要把关于可持续消费与可持续生产的迫切性,把消除贫困纳入实现可持续发展,使全球走向可持续消费的轨道。我国还有8000万人处于贫困状态,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首先是消除贫困才能可持续发展。我们愿意与各国朋友真诚合作,为推进可持续消费与可持续生产作出不懈努力。
制定可持续消费与可持续生产的目标,要与各国经济发展的阶段和水平相适应。对许多国家来说,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过度消耗资源,大量排放污染物,造成了本国和全球的环境问题。发展中国家在努力实现工业化目标的进程中,应该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但是,不能忽视不同的发展水平对实现一个共同目标的差异性。国际社会只有作出切实努力,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在债务、贸易、资金等方面面临的问题,缩小发展阶段和消费水平之间的距离,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消费与可持续生产。
实行可持续消费与可持续生产,要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良传统相结合。各国和各民族的生产和消费者有自己的传统和特色。凡是有利于可持续消费与可持续生产的观念和模式,都应成为全世界共同的文化遗产。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水平不高,即使经济发展了,也不能采用高消耗和高消费模式。
推进可持续消费与可持续生产,发达国家应加快实质性工作的步伐。一个显然的客观事实是,发达国家不论是从总量还是人均水平来讲,资源的消耗和生活的消费都大大超过发展中国家。《二十一世纪议程》强调了发达国家率先转变的特殊责任。我们希望看到发达国家在提供资金、促进技术转让推进可持续消费与可持续生产方面采取实质性的行动。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中国政府在可持续发展领域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
一是制定环境与发展十大政策和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摒弃传统的发展模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是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能源利用率。主要进行的工作有:利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其多边、双边资金渠道,开发和引进清洁燃烧技术,建设一批示范项目;加快城市集中供热和煤气化的步伐,我国已有近一亿城市居民用上了煤气;制定电力工业2000年发展规划,发展大机组,对老火电厂进行改造;发展清洁能源,继续在东南沿海发展核电,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水电工程已经全面施工;加强法制,通过修改《大气污染防治法》,对燃煤造成的煤烟污染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都作出了严格控制要求,增加了选煤、脱硫、发展型煤和集中供热、热电联供等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法律条款。
三是破除资源能源低价的传统观念,开展资源核算和煤炭资源、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三类资源的定价政策研究,逐步使资源开发利用和资源定价真实反映环境成本。
四是把推进清洁生产作为九十年代工业污染防治的重要战略任务。从1992年起,国家环保局通过世界银行资助、联合国环境署技术咨询,积极而有步骤地推进清洁生产项目。到目前为止,清洁生产在中国数十个省市的不同行业有计划地推开。
五是开展绿色消费和环境标志,鼓励在满足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鼓励企业开发和生产有益于环境的产品,引起公众消费模式的转变。
六是开展生态农业县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消费与可持续生产。1993年,中国政府六个部门共同成立了全国生态农业县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了全国50个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工程。生态农业是把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先进技术相结合,利用各地自然和社会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综合农业发展体系。它体现了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水利建设等各业的互相支持、协调发展,促进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多层次利用和良性循环,从而实现农业可持续消费与可持续生产。
中国政府在推进可持续消费与可持续生产领域,将继续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行动:
首先实施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加速推进发展战略的转变。中国坚持将环境与发展一体化考虑,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中国正在制定1996年—2000年以及至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并将可持续消费与可持续生产目标纳入总体目标之中。
其次利用经济手段,促进可持续消费与可持续生产。改革现行排污收费制度,基本的思路是实现“四个转变”:由超标准排污收费向排污收费转变,由浓度收费向浓度与总量相结合转变,由单因子收费向多因子收费转变,由静态收费向动态收费转变,以此促使企业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适时开征“污染产品税”,对氯氟烃(CFC )和含铅汽油征收污染产品税,以促进CFC替代产品和无铅汽油的生产。同时, 坚持改革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改革重点为污染源头控制和推行清洁生产。
近十年来,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中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大胆借鉴各国的先进经验,孜孜以求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可持续消费与可持续生产的道路。中国在保护环境、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方面,仍然面临艰巨的任务。为了子孙后代的健康和幸福,为了维系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的生态系统,我们愿与世界各国一起,携手走向可持续消费与可持续生产的社会。
标签:可持续发展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中国模式论文; 企业环境论文; 中国资源论文; 控制环境论文; 环境经济论文; 战略控制论文; 战略实施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经济学论文; 发达国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