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延缓的现代化-东帝汶危机对印尼经济现代化的影响(1974—1977)论文

被延缓的现代化-东帝汶危机对印尼经济现代化的影响(1974—1977)论文

被延缓的现代化
——东帝汶危机对印尼经济现代化的影响(1974—1977)

吴耀庭,谭阳红

(福建师范大学 社会历史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摘 要: 20世纪70年代前期,印尼经济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速,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苏哈托政府的经济改革。尽管印尼经济在这一时期存在不少问题,但它无疑使得印尼成为东南亚地区经济现代化的一个样板。1975年印尼入侵东帝汶,随之而来的是印尼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东帝汶危机遂成为印尼经济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转折点。1977年,印尼经济呈现下滑趋势,贫富差距、腐败等问题进一步显现。总而言之,鉴于东帝汶危机、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印尼经济结构等问题,印尼经济开始走向下坡路,最终在东南亚经济危机中损失惨重。

关键词: 东帝汶危机;印尼;经济现代化

2002年东帝汶独立后,有关东帝汶危机(1) 1975年的东帝汶危机指的是在葡萄牙在准备放弃东帝汶(葡萄牙帝汶)过程中,印尼军队强行占领的东帝汶的事件。“东帝汶危机”一词是跟随现有的国内外学术著作的称呼,与2002年的东帝汶危机,2006年的东帝汶危机区别开来。 的真相逐渐为世人所知。各个领域的学者针对这一时期的历史问题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分析:美澳在印尼入侵东帝汶前后扮演的角色、印尼在入侵东帝汶前后所做的政治努力以及印尼在东帝汶所犯下的反人道主义罪行。这些不同的研究角度都有专门的著作,让世人进一步了解东帝汶危机。然而,从现代化的角度探究东帝汶危机对印尼影响的专门研究较少(2) 因为笔者能力有限,对于印尼入侵东帝汶前后印尼的经济现代化的了解多集中在一个更为宏观的角度,相关学者的著作也都把它放在印尼经济现代化的整体框架之中。详细参见:Yasuyuki Matsumoto,Financial Fragility and Instability in Indonesia ,NY:Routledge,2007;H. W Dick,The emergence of a national economy -An economic history of Indonesia , 1800-2000,North America: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2002;Hal Hill,The Indonesian Economy ,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Jan Luiten van Zanden, and Daan Marks,An Economic History of Indonesia , 1800-2012,NY:Routledge,2012;M.C. Ricklefs,A History of Modern Indonesia Since c .1200,UK: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等。东帝汶危机前,印尼的经济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与入侵东帝汶后的几年形成反差。东帝汶危机使得印尼深陷战争泥潭,最终在1997年东南亚经济危机中大吃苦头(3) 在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印尼损失惨重,多项经济数据呈现负增长,从此印尼的经济一蹶不振,陷入低谷。详情数据可参见世界银行数据库:世界银行数据库:印尼发展数据(1960-2017年),https://data.worldbank.org.cn/country/%E5%8D%B0%E5%BA%A6%E5%B0%BC%E8%A5%BF%E4%BA%9A ,成为损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考察1975年东帝汶危机前后印尼经济的发展状况,有助于发现20世纪70年代后期印尼经济现代化进程迟缓的原因。

上述三种方法中,最简单用时最少的是方法3,根据要解决的问题的要求,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出规律,从而迅速解决问题,体现的是综合应用能力。其次是方法2,它是化学学科思想中整体思想和化学学科观念中守恒观的有机结合的应用。方法1,是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应用。

一、东帝汶危机前印尼现代化发展概况(1965—1974)

1965年,苏哈托依靠军事政变上台,在国内大力清除敌对势力在印尼的影响。同时,苏哈托政府对印尼经济实行改革,印尼进入“新秩序”时期。在苏哈托执政的前几年,印尼经济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苏哈托在政治上积极向西方靠拢,获取大量的美国援助资金。作为对西方援助的回报,苏哈托政府顺应世界银行的一系列改革,通过严格的内部管制及自由开放的外来投资政策,苏哈托政府逐步建立起“新秩序”时期的国家经济结构[1]342。1967年,苏哈托政府颁布一系列新的投资法案,鼓励外国资本进入印尼。面对严重的通货膨胀,苏哈托政府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协商,对印尼的财政预算、出口等进行严格的管制,以保证降低通货膨胀率[1]343

苏哈托政府经济上的改革取得成效,印尼货币允许在国际市场上进行自由浮动,1970年印尼通货膨胀率较1967年减少100%[1]350。作为印尼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业—石油工业在这一时期得到发展,印尼的资本家与外国企业联手,对印尼的石油资源进行开发。20世纪60年代末,印尼的石油开采量以每年10%以上的增长率发展[1]351。1969年,印尼经济发展开始转向平稳,苏哈托政府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发展计划”,这一计划主要以国外资本为主,力求让印尼的经济发展转向投资利润更高的行业[1]354。由于石油收入的提高,印尼政府的财政收入比重开始倾斜,并利用石油利润进行进一步的公共投资,进一步加大石油工业的发展[2]207

专家系统是一类具有大量专业知识的计算机智能程序系统,能运用特定领域一位或多位专家提供的专门知识和经验,采用人工智能中的推理技术来求解和模拟通常只能由专家解决的各种复杂问题,并达到与专家相同或者相近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专家的特长不受时空的限制[7]。白酒发酵智能专家系统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涉及到生物、化学、电子和计算机等专业知识,能够以白酒专家的水平完成白酒发酵检测的专业任务,实现类脑的劳动自动化。

2.装置中导管处空气对实验会造成影响,为了追求实验的准确性,需事先将导管处装满水,但显然操作起来麻烦。

1974—1975年间,印尼政府对于东帝汶的兴趣与日俱增,不仅在于冷战环境的转型,更因为印尼在1974年进入一个新的石油繁荣期。20世纪70年代中期,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开始削减石油出口,使国际上的石油价格因此翻了两倍[2]228。印尼石油资源成为西方国家重要出口资源,石油收入迅速增加。1974年开始,印尼的石油利润占印尼政府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印尼石油繁荣期,不仅推动了印尼的国民收入增长,也助长了印尼吞并东帝汶的野心[2]230

这一时期印尼的经济发展并没有惠及到整个国家,却催生印尼腐败现象进一步严重。经济发展所积累的财富,被新兴的中产阶级及官僚阶层所垄断。腐败现象引起地方政府管理上的混乱,滋生大量的社会矛盾。教育事业并未随着经济发展而得到更多的好处,优质的教育资源仍然集中在爪哇岛上,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并未随着经济的发展得到稳步的提升。印尼人民的生活质量没有得到显著提升,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带来生活质量的差别。如爪哇岛内平均21.7万人拥有一个医生,岛外居民平均每17.9万人拥有一名医生,但因为岛外面积远远大于岛内,岛外的群众没有办法更加及时地接触到医生[1]356

经济迅速发展隐藏的社会矛盾在20世纪70年代逐渐显现出来,潜在的印尼民族主义开始对外国投资以及华人资本的强大表现出强烈不满[2]208。苏哈托政府的经济改革一开始就依托外国资本的强势介入,当外国资本侵占印尼本土资本势力时,本土的资本家无法提供强有力的回击。印尼社会存在一种对非本族群过度投资的不满情绪[2]228,这种不满情绪引起一系列的反抗活动。

印尼的经济现代化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间取得巨大的突破。经济现代化的发展促进印尼城镇化的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初,印尼的城镇化人口比例达到17.3%。以印尼主要区域爪哇为主,该区域在这一时期的城镇人口比例达到60.4%[3]

1974年以前,印尼经过苏哈托政府“新秩序”时期的发展,已经成为东南亚发展的一颗新星。高速的经济发展,放低外国资本的投资门槛、严格国内的经济政策为特点,对外依靠美国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援助,为印尼在东南亚国家的发展中树立起一个模范作用。政治上的高压,文化上的管控,让苏哈托政府在实施经济政策的过程中畅通无阻。但印尼的现代化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财富累积在少数人手上,腐败现象严重,引起国民的不满。生活质量迟迟未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让印尼国民怀疑政府许诺的繁荣何时可以真正到来。

二、被东帝汶危机拖缓的现代化(1974—1977)

20世纪70年代中期,葡萄牙逐步放弃自己在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地,东帝汶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首当其冲。1974年前,印尼政府没有表现出对东帝汶的兴趣,印尼政府接受殖民地自决原则,反对大国的横加干涉[4]

1974年,对东帝汶领土的归属,东帝汶内部提出三条道路:继续与葡萄牙结盟、独立或者归属于印尼。当东帝汶内部三个党派为东帝汶的未来发展发生争斗时,印尼政府开始在国际上活跃起来,争取到美国对其的支持。美国对印尼吞并东帝汶的想法表示默许,一方面美国将注意力放在其他地方,另一方面美国不想让东帝汶成为不可控制的因素[4]

但印尼在这一时期,并没有因经济现代化的发展而推动国内政治民主化。苏哈托依靠军事政变上台,稳固自身政权后,并未放宽政治上的管控。印尼大量报纸被政府关闭,所有新闻报道都要经过政府部门审查。为确保政权稳定,苏哈托政府合并国内政党,推迟大选日期等行为,以确保无人可以挑战苏哈托政府的权威。

1974-1975年间,印尼的经济发展状况良好。印尼政府放松国内资本投资条件,国内外资本在印尼石油繁荣期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经济增长刺激印尼经济的现代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国际形势的变化,都为印尼经济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助力。

在得到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支持后,印尼开始实行吞并计划。1974年印尼的军费支出了2875亿印尼盾,到1975年,印尼的军费支出达到了4415亿印尼盾,军费支出占政府支出增长近7%[3],印尼增长的军费支出使印尼进一步加快计划的步伐。1975年初,印尼周边国际环境急转直下,印尼政府希望和平吞并东帝汶的计划受到新西兰及葡萄牙等国的抵制。但印尼政府企图通过武力手段兼并东帝汶的决心却越来越强烈。2月中旬,印尼政府计划在苏门答腊岛附近举行军事演习。但这一演习计划遭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方面的反对。印尼政府被迫出面,否认这一军事演习针对东帝汶[5]

印尼政府在入侵东帝汶前,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如1974年开始,美国对印尼持续进行军事援助。1976年,日本与其他发达国家承诺对印尼进行高达9.9亿美元的援助项目。在这一时期,随着GDP的增长,澳大利亚与印尼之间的经贸往来日益增长,澳大利亚对印尼的援助金额也不断提升。1974年,澳大利亚与印尼之间的双边援助仅为27万美元。1975年,这一双边援助金额提升至87万美元[3]。经过两国的外交协调,澳大利亚默许了印尼吞并东帝汶的想法。澳大利亚的默许,使印尼稳定住周边局势,为印尼侵入东帝汶创造了更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与此同时,印尼经济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却没有得到更好地解决。作为“新秩序”时期的最大受益者,官僚阶层与外国资本进一步扩大财富的掠夺范围。在石油的繁荣期中,印尼的经济发展并没有为整个国家的百姓谋取到更多的福利,1975年的人均居民消费增长率比1974年下滑近9个百分点[3]。因为经济发展迅速带来的一丝希望,让印尼政府可以从容地处理好这一情况,即使这一经济发展的大部分成果被少数人占有。但在威权体制下,印尼政府可以通过管控新闻媒体达到控制舆论的效果。

1975年12月7日,在取得美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的默许下,印尼政府军队强行登陆东帝汶,对东帝汶进行武力控制。1976年印尼政府宣布东帝汶为印度尼西亚的第27个省[6]203。即使在印尼宣布这一结果后,东帝汶始终没有放弃抵抗。印尼的军队在1975至1977年间实际上控制的东帝汶领土仅为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一仍然掌握在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手中。即使另外的三分之一领土,印尼也无法真正控制。印尼军队仅可以控制沿海地区和与印尼相邻的边境地区,但东帝汶的人口密集区仍未被印尼控制。印尼军队只能依靠美式武器对东帝汶地区实行斩首行动,企图通过对独立阵线领导人的斩杀,压制东帝汶反抗力量[7]。印尼在东帝汶运用饥荒政策、扫荡政策,迫使东帝汶的百姓顺从。通过种族屠杀、军事管控,让东帝汶成为当时世界上的一块焦土[6]242。同时,印尼开始陷入战争漩涡,持续了近30年。

印尼在入侵东帝汶的前两年,GDP仍在增长,但较之前已出现滑坡,1975-1976年间,GDP的增长率远远低于1975年前的水平,仅为5%上下[3]。在1975-1977年间,印尼的人均GDP增长率仅为2.36%、4.26%以及6.14%,这一增长水平远远低于1974年以前和1976以后的人均GDP增长率[3]。因入侵东帝汶,印尼的军费这一时期年均增长17%。1977年,印尼的军费支出达到6095亿印尼盾,占当年政府支出的26%[3]

印尼的高等教育入学率逐年走低,1977年较1973年下降近0.3%[3]。印尼的高等教育分为公私立院校,但两者的学费都较为昂贵,需要一定的政府财政补助,才能让更多适龄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这一时期入学率的下滑,是印尼政府财政无法更加有力地支撑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经费的体现,侧面反映了入侵东帝汶对经济发展造成的压力。

不能否认的是,印尼苏哈托政府的“新秩序”时期经济政策的成功的关键在于高度的政治集权[9]170。20世纪70年代,印尼的经济主义摆脱自由主义,民族主义重新抬头[10]。在入侵东帝汶后,印尼的军人势力、官僚阶层进一步控制国家经济发展的成果。

限于篇幅,本研究仅涉及了数学教材中平行四边形内容的正文,其实习题等内容的难度[19-20]也和螺旋式内容的广度、深度变化有着重要关联.如苏教版四下的相应练习中,就暗含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和不稳定性”内容.

这一时期,印尼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制造业,特别是军事工业在印尼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得到迅速发展。1974-1977年,印尼的制造业从年增长量10%提高到22%,增长近12个百分点。但制造业的提升并不能掩盖印尼农业经济的整体下滑,在石油繁荣期的前几年,印尼的农业实际GDP增量仅为16.4%,较“新秩序”前期的农业实际GDP增量下滑12%[3]

政府近三分之一的支出供给军队及战争支出,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因战争需要,导致青壮年劳动力的数量、增长比例出现下滑。以30-34岁的男性公民为例,1973年占总人口的6.21%,到1977年下滑至5.66%[3]

城乡收入的差距在这一时期继续扩大,1970年初城市的平均收入较乡村已然高出42%,到1976年差距扩大到84%[2]228。虽然苏哈托政府“新秩序”时期的扶贫工作为印尼消除了众多的贫困人口,但印尼政府的贫困线并没有采用国际通过的贫困线,甚至远远低于周边国家的贫困线标准[2]231。这种城乡差距在这一时期体现得更为明显,特权阶层继续保持在战争时期的财富掠夺,乡村贫困人口因战争损失的劳动力,进一步加大了原来的贫富差距。

三、东帝汶危机对印尼现代化的影响

1966年至1974年间,印尼接受来自联合国、世界银行以及其他国际机构的资金援助达数千万美元[3],这些援助为印尼经济腾飞提供了必要的外部条件。1974-1978年间,印尼的年均GDP增长率也达到7.7%以上[2]232,处在一个较高的发展水准。但在1975年12月,印尼政府入侵东帝汶后,东帝汶这一不稳定的因素开始影响印尼经济现代化的发展。

1974-1977年印尼的大部分经济数据出现了下滑,有些数据的下滑幅度较小,并没有被印尼政府重视。但印尼的发展已经逐步落后于东南亚的其他国家,这一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拉越大。以人均GNI收入为例,1974年印尼虽然落后于新加坡,但与马来西亚、泰国的差距较小。考虑到这几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差距过大,这一差距是可以接受的范围。但到1977年,与新加坡的人均差距进一步拉大,与马来西亚、泰国的差距也进一步拉大[8]。作为衡量经济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数据指标,GNI的差距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印尼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印尼这一时期的GDP与GNI的增长率出现下滑,与东南亚各国拉开差距。重要的原因在于印尼经济发展成果并没有真正惠及到印尼的百姓。受到战争影响,青壮年劳动力需要投入到战争中,国家需要为战争付出更多的财力,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现代化发展水平。这一时期,印尼的经济现代化水平开始与周边国家拉开差距,错过了进一步抓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机。

青壮年劳动力的减少,让印尼经济建设的进度放缓。1973年印尼农业原材料出口占商品出口的30.82%,1977年这一比例下降至14%[3]。印尼的农产品原料的生产、销售受到极大的打击。货物和服务进口也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1974年较1973年增长26%,但1975、1976年的仅为8%,远低于1974年[3]

“经过一年多来的共建,构建‘西江水上安全命运共同体’倡议获得广泛共识,政府、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水上安全治理架构正不断完善。”陈毕伍表示。

苏哈托政府的“新秩序”时期经济发展的成果,因腐败而逐渐为世界所知。苏哈托政府上台初期,通过改革,意图削弱军人势力在政治、经济中的作用。在试图控制东帝汶的这一年间,印尼军队在东帝汶犯下种族灭绝等反人道主义的罪行。但东帝汶危机,将原本已经稍微下压的军人势力解放出来,重新成为国家主角,对整个印尼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在国内,印尼的军人势力进一步掠夺财富,大发战争横财,对印尼原本不大的经济“蛋糕”进行垄断。腐败成为印尼经济的寄生虫,在1997年那场席卷东南亚的经济危机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印尼是一个农业型国家,在这一时期,印尼的农业生产出现滑坡,跟战争也有较大的关系。因印尼政府对东帝汶的战争,导致印尼青壮年劳动力减少,印尼农业生产水平下降,出口的农业产品数量直接下滑。作为直接利益相关者,印尼广大农业工作者的收入水平进一步下降。与大发战争横财的上层阶级相比,农业工作者缺少这种财富聚集的能力。印尼整体经济水平虽然在这一时期得到提升,但贫富差距大,经济体过于脆弱。印尼石油繁荣的经济发展,带来的只是更大的经济总量,而忽视了经济发展成果的公平分配问题。

尽管印尼政府1976年宣布东帝汶为印尼的第27个省,但这一决定始终未得到东帝汶的承认。在印尼入侵东帝汶后,东帝汶重要的一股反抗力量,即东帝汶革阵的反抗运动,让印尼政府陷入东帝汶战场中无法脱身。印尼国内同样存在着多股分离势力,1965年自由巴布亚运动成立,寻求西新西几内亚脱离印尼的统治。对印尼打击最严重的是自由亚齐运动,这一运动成立于1976年,正值印尼政府试图控制东帝汶的时期。印尼政府不得不将一部分军队调往亚齐省,以防止这一重要的地区脱离印尼独立。这一时期印尼政府面对国内外两线作战的压力,印尼经济发展遭到沉重打击。

吵吵嚷嚷,惊动了附近一幢楼的业主,推开窗户就骂人,深更半夜的,诈尸啊?那女的迅速尖声反击,你诈尸,你全家诈尸!楼上的说,你牛逼,你有钱买车,怎么不去买幢别墅,买了别墅就不用半夜诈尸了嘛。女的说,你从楼上跳下来,我替你收尸。

印尼政府入侵东帝汶的前几年,GDP还保持着一定增长,这是因为突如其来的石油繁荣以及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援助。但印尼的经济从一开始就是依赖外援,这就注定在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受到国外资本的牵制。东帝汶人具有与印尼人截然不同的历史经验和文化,将其成功并入印尼绝非易事[9]199。随着印尼军队在征服东帝汶的过程中犯下的反人道罪行被世界关注,印尼的国家形象受到损害。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重新审视印尼,尤其是澳大利亚,其态度发生极大转变。从1978年开始,澳大利亚逐步插手东帝汶危机的遗留问题,并在联合国等政府间的国际组织给予印尼政府压力。在双边援助中,澳大利亚重新审视有关印尼的双边合作。经过1975年的印澳之间双边援助的高峰后,1979年印尼与澳大利亚之间的双边援助净流量仅为37万美元,仅为1975年的42%[3]。东帝汶危机的处理不当,让印尼在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损失了大量的国际援助。这些流失的国际援助以及受损的国际形象,让印尼的经济现代化建设放慢脚步。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帝汶成为印尼政府的一块心病。游击战争让印尼军队在东帝汶无法脱身。进入20世纪90年代,印尼的经济现代化建设逐渐停滞,国内外的独立运动让印尼寸步难行。1993年,当世界银行提出将印尼列入“高绩效亚洲经济体”的国家名单中,引起大部分人的怀疑[5]。印尼高速增长的经济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印尼能否从国内外的独立运动的泥潭中走出来?199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显示出印尼经济的脆弱性。1998年,印尼的GDP增长率为-13.6%,通货膨胀率创“新秩序”时期的新高,多项经济数据呈现负增长[9]263。东帝汶在这一时期脱离印尼的掌控,联合国也积极介入,开始为东帝汶独立奠定基础。

从1974年印尼在国际上积极为入侵东帝汶造势开始,到1975年12月印尼企图速战速决,让东帝汶成为印尼的一块有价值的领土。至此,印尼被拖入近30年的战争泥潭,极大地消耗了整个国家的精力。这一时期的印尼经济数据,虽然没有出现大幅度下滑,但对比发展迅猛的“新秩序”前期的经济,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印尼全面的经济现代化在这一时期开始出现迟缓,军人势力的重新抬头,让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虽然印尼政府一直注重良好的经济结构,但始终没有真正实现。东帝汶危机在印尼经济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并不是拖垮印尼经济的关键因素,但却是压垮印尼的最后一根稻草。

依折麦布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对缺血修饰性白蛋白含量的影响 …………… 代云峰等(1):102

四、结语

鉴于经济腾飞和有利的国际环境,1975年印尼侵入东帝汶。从印尼的角度出发,如果东帝汶成为该国领土,便可以源源不断地为它提供经济现代化建设所需的重要自然资源。意想不到的是战争漩涡,在这个弹丸之地不断深陷。即使在石油繁荣期,印尼的财政收入也未见起色。印尼政府的过度自信,让东帝汶成为经济现代化发展中的一个拦路虎。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不仅让印尼损失惨重,更是直接成为东帝汶独立的重要因素。在苏哈托下台后,印尼走上政治民主化的建设,但经济现代化的发展不复以前的荣光。这场经济危机造成的惨重损失,让印尼至今仍然在经济现代化的路上举步维艰。或许,在当时看来无比正确的东帝汶决策,在现今看来是极其失败的。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让曾经支持印尼的欧美大国瞬间掉转枪口。经济现代化的建设,并非一朝一夕,需要一个和平的国内外环境,而非一个动荡不安的东帝汶。现今,印尼与东帝汶这三十年已成为历史。而印尼需要做的是,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不要再出现第二个“东帝汶”。

陈桥驿著《水经注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1985年)一书,收集了他的系列论文:《〈水经注〉与地名学》《〈水经注〉记载的同国异名》《〈水经注〉记载的一地多名》《〈水经注〉记载的异地同名》《〈水经注〉记载中的有地无名》 《〈水经注〉地名错误举例》;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0.0统计处理,计数资料以n(%) 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若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参考文献】

[1]M.C.Ricklefs,A History of Modern Indonesia Since c.1200[M].Redwood City: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

[2]H.W Dick,The emergence of a national economy-An economic history of Indonesia,1800-2000[M].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2002.

[3]世界银行数据库:印尼发展数据(1960-2017年)[EB/OL].(2018-5-1)[2018-8-10].https://data.worldbank.org.cn/country/Indonesia.

[4]Brad Simpson,Illegally and Beautifully’ The United States,the Indonesian I-nvasion of East Timor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1974-76[J].Cold War History,2005,5(3):281-287.

[5]Tim Lankester, Asian drama’ the pursuit of modernization in India and Indo-nesia[J].Asian Affairs,2004,35(3):298-304.

[6]马克·塞尔登,埃尔文·Y.索.战争与国家恐怖主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7]Christopher Paul,Colin P.Clarke,Beth Grill and Molly Dunigan,Paths to Victory[M/OL].California:RAND Corporation,2013:376.(2013-1-10)[2018-8-10].http://www.jstor.org/stable/10.7249/j.ctt5hhsjk.44.

[8]世界银行数据库:印尼、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文莱发展数据(1960-2017年)[EB/OL].(2018-5-1)[2018年8月10日].https://data.worldbank.org.cn/?locations=ID-MY-BN-SG-TH.

[9]Jan Luiten van Zanden,and Daan Marks,An Economic History of Indonesia,1800-2012[M].New York:Routledge,2012.

[10]Fiona Robertson-Snape,Corruption,collusion and nepotism in Indonesia[J].Third World Quarterly,1999,20(3):589-602.

Delayed Modernization :the Impact of the East Timor Crisis on Indonesia ’s Economic Modernization (1974-1977)

WU Yao-ting, TAN Yang-hong

(College of Society and History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117,Fujian )

Abstract :In the early 1970s,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Indonesian economy continued to accelerate thanks to the economic reforms of the Suharto government. Although Indonesia’s economy has many problems during this period, it has undoubtedly made Indonesia a model for economic modernization in Southeast Asia. In 1975, Indonesia’s invasion of East Timor was accompanied by a slowdown in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East Timor crisis became an important turning point in Indonesia’s economic modernization. In 1977, the Indonesian economy showed a downward trend, and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and corruption became more apparent. In view of the East Timor crisis, the changes in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and the economic structure of Indonesia, Indonesian economy began to go downhill and eventually suffered heavy losses in the Southeast Asian economic crisis.

Key words : East-Timor Crisis; Indonesia; economic modernization

中图分类号: K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1730( 2019) 04- 0056- 05

收稿日期: 2018-10-14

作者简介: 吴耀庭(1995—),男,福建莆田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国际关系史和东南亚史研究。

【责任编辑 张 韬】

标签:;  ;  ;  ;  

被延缓的现代化-东帝汶危机对印尼经济现代化的影响(1974—1977)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