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专家论旅游业发展——“旅游业与新的经济增长点”专家座谈会发言摘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专家论文,经济论文,增长点论文,旅游业论文,座谈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中国经济成长新阶段的高度认识旅游业
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魏礼群同志首先提出:中国经济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成长阶段
这个新阶段的主要特征有:(1)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1996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67795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近6000元人民币;(2)人民生活水平由温饱向小康转变,市场态势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新的变化,服务性消费需求日益旺盛;(3)国民经济已由封闭半封闭经济向开放型经济转变,随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外国投资者、商人、旅游者大量进入中国,国际间联系进一步加深,世界经济、贸易、服务一体化趋势明显。这个阶段是一个进行战略性改组和调整的阶段,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社会就业的稳定,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缩小,都是在这个阶段要研究和解决的战略问题。在中国经济成长的新阶段,如何选择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新兴产业非常关键。要站在中国经济成长的新阶段的高度和角度来认识旅游业。旅游业是服务性的产业,但也带动着物质生产部门的发展。中国经济成长进入新阶段后,国民经济将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由温饱向小康转变,对整个经济结构调整会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消费需求的多元化,特别是服务性消费需求日益旺盛,旅游业可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张立群研究员说:国民经济进入新的成长阶段,居民消费水平及结构也在发生新的变化。在调整生产结构难度大、见效慢的条件下,寻找新的消费热点,必须考虑一个效果明显的带动行业,成为新阶段经济增长的源泉。旅游业具有这方面的作用。在工业化进程中,旅游业对经济的影响力不断提高。目前,工业增长速度降低,旅游业发展速度稳定。同时旅游业在稳定就业、调整社会经济结构和推动市场发育完善方面的作用也比较突出。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要结合我国经济成长新阶段的特点,与住宅业、电子信息业为主的新兴产业紧密联系起来考虑。
魏礼群同志认为:旅游业在新的经济成长阶段能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旅游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不是泛指一般的经济发展,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中国经济进入到新的成长阶段,要使旅游业成为迅速带动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产业,必须考虑以下要求:第一,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度高不高,能不能促进和带动经济全面发展;第二,市场需求量和发展潜力大不大,能不能成为新的、持久的消费热点;第三,技术含量水平高不高,应用广不广,能不能使我国经济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旅游业在这些方面的作用是很突出的。
北京大学教授肖灼基:旅游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点,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相关度非常大,涉及到各行各业;其次,发展潜力非常大,是“朝阳产业”;第三,符合国情需要,物质消耗少,劳动力使用多,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时期的社会稳定,这是其他行业所不能比的;第四,效益比较好,国家投入少,产出大,开发了旅游资源,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南开大学教授李天元:我国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得天独厚,我们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众多的劳动力资源,充分利用现有优势,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已经具备。国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成长阶段,使得经济结构的调整成为必然。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非常突出,旅游业在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增长中的龙头作用,会使旅游业成为经济结构调整中的新的经济增长源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国家体改委市场流通司张春生博士:国民经济进入新的成长阶段,旅游业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市场结构调整、组织结构调整的良好机遇。在国家明确的以居民住宅业为主的建筑业、以电子信息业为主的新兴产业等支柱产业中,都包含着旅游业构成要素(行、游、住、食、购、娱)的内容,为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打下了基础。旅游业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中要把握机遇,更新观念,确立重点,转变职能,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调整中成为重点产业、先导产业。
肖灼基教授强调:旅游业在经济成长新阶段能促进社会分工的深化和扩大就业
对旅游业的传统认识要变革。旅游活动涉及“行、游、住、食、购、娱”六要素,物质产品的内容非常丰富。过去把旅游业简单定义为非生产性质,现在需要重新认识。产品的营销工作是生产活动,创造价值,增加社会财富;旅游工作也属于社会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分工的必要。现在人们已达成共识,管理活动是生产性劳动,旅游业在满足人们的发展需要和享受需要的同时,强调管理,是经济活动,也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积累财富。应该明确在国民经济成长的新阶段,旅游业的产业性质是生产性的,其活动是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
旅游能解决就业问题。就北京的情况看,旅游业的就业人数占全市就业人数的4%左右,而旅游收入则相当于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13%,物质消耗少,劳力使用多,符合国情,今后还要继续发展。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邱晓华也看重旅游业的就业功能。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整个国民经济来看,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旅游业在带动就业方面作用显著,要大力发展。
李天元教授就此提出:“生产性、非生产性”的认识问题。旅游业在实际经济生活中起着经济增长点的作用。但其地位能否被决策部门肯定并取得支持,还必须有一个转变观念的过程。传统思想和习惯认识都把旅游业看作为非物质生产部门,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从国民经济成长的新阶段看,非物质生产部门同样创造价值。我们要在全面认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基础上,论述旅游业能否成为政府支持的经济增长点。
国家计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郭继严强调:旅游业的就业成本低。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大势所趋。发展旅游业最突出的就是对社会就业的积极作用。旅游业自身就业人数在1000万左右,带动就业人口比例为1:5左右,就业成本很低,国家投入也不大,经济效果比兴办工厂好得多。按现在的发展速度,到2000年,旅游业还能解决大约250万人的就业问题,有利于社会稳定。凭此一点,旅游业就可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财政部科研所教授项镜泉说:旅游业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首先要提高认识,要转变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的传统观念。旅游业的产业性质在九五计划中已经明确,但一些地区还存在着旅游是福利享受、吃喝玩乐的不足认识,认为旅游的性质与艰苦奋斗的要求不一致,从而不能对旅游业进行定位,对发展旅游业缺乏足够的认识。其次,旅游能够引导消费,分流社会购买力,如果每个人都能出门旅游一次,哪怕只花100元钱,也可以转移几千亿元的购买力,会极大的带动社会分工的深入和社会就业的增加。
国家计委副主任郝建委、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徐荣凯强调:旅游业在新的经济成长阶段能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郝建秀副主任说:旅游业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使贫困地区、中西部地区尽快脱贫致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必须充分发挥中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势,扬长避短,建立旅游业龙头产业。旅游业在国民经济新的成长阶段大有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对旅游业是压力,也是动力;是机遇,也是挑战。
要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做好升级换代工作,优化产业结构,突出建立一批重点旅游基地。国家正在考虑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资金投入,开发中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变中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进一步缩小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徐荣凯副主任说:要实现脱贫致富,达到共同富裕,旅游业的发展与繁荣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发展经济不只是发展工业,旅游业也可以发展经济。中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都富有吸引力,地区经济发展应该以旅游业为产业龙头。人来了,旅游发展起来了,就成了经济活动,就成了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手段,就会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和发展。
李天元教授说:中西部地区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得天独厚,旅游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基本条件初具。如果国家和东部地区能投入资金,进行开发和管理,旅游业就可以发展起来了。这就为帮助老少边贫地区脱贫致富,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距开拓了新渠道。在可预见的情况下,旅游业是稳定的产业。中西部地区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的省区可以建立旅游支柱产业,启动地区经济发展。
项镜泉教授说:国民经济进入新的成长阶段,处理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尤为重要。要大力加快中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中西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风情独特,在接待人数和收入上都有提高的可能。把发展旅游业的重点放在中西部,可以迅速缩小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调节社会财富分配,避免引起大的社会震荡。
蓝世良、张广瑞、张春生等同志重点谈:旅游业在新的经济成长阶段可以推动服务贸易的发展
国家计委长期规划和产业政策司正司级巡视员蓝世良说:旅游业促进了对外开放,使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了中国,同时也加深了中国同世界经济的联系。中国正在积极争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协定谈判中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压力已迫在眉睫。旅游业必须做好准备,迎接竞争。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张广瑞研究员说:国际上的服务贸易日益广泛深入,在服务贸易中旅游业的比重占到四分之一左右。部分国家通过发展旅游业,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发展,很好地解决了国际收支平衡问题。我国旅游业虽有较大发展,但由于起步晚,总体规模小,科技附加值低,旅游收汇仅相当于同期商品出口额的百分之七到百分之十一之间,远远低于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水平。但就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看,旅游业收入又占到百分之四十左右,其突出地位不容忽视,必须予以稳定发展。
国家应从服务贸易自由化趋势的角度,对旅游业的发展进行科学、全面的认识。国际旅游业为国家带来了大量的外汇收入,应该享有和商品出口相同的待遇,在交通、出入境等方面采用特惠政策。服务贸易协定与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有一致性,无非是国际市场的进入和国内市场的开放。旅游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压力。国家政策中能体现旅游业是新的经济成长点,有助于旅游业上档次、上规模,推动国民经济成长和社会全面进步的作用。
张春生说:中国经济正在逐步走向开放,对外经贸活动强调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并重,要两条腿走路。服务贸易的内容主要有金融、保险、电讯、旅游和经济合作等。金融、保险、电讯的发展,要有大的投入,短期内效果并不明显。而旅游业已有相当的产业基础,在服务贸易的发展中,优先发展有基础的产业,为旅游业提供了机遇。服务贸易要大发展,就使旅游业突破了原有部门的界限,涉及到更多部门的利益。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会带动整个服务贸易的发展。
科学认识旅游业的产业群核心问题
徐荣凯副主任提出:旅游业是一个产业群的核心
一个产业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所应具备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应该具有某个产业群的核心地位,能够带动相关各业的发展,也就是产业的关联度比较高。打个比方说,经济增长点就象晶体的结晶,必须要有晶核。没有晶核就不可能有结晶体,有了晶核才能结晶,结晶以后就比晶核大得多。旅游业就好象是晶体的晶核,对相关各业具有很大的带动作用,它可以带动饭店、交通、吃穿、工艺美术、商务、就业等许多方面。
蓝世良说:旅游业的重要性和带动性是显而易见的,它对某些行业的带动作用,甚至是不可估量的。由于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我们座谈的课题实际上是旅游业群体的新增长点问题。如果大家都站在旅游行业群体的角度来考虑旅游业发展,而不是单独站在一个部门、一个行业的角度来考虑,许多问题可能就好解决了。依照小平同志“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思路,旅游部门的职责应该主要是制定竞赛规则和鉴定谁是“猫”,不管你是哪个部门的“猫”,都得参与公平的市场竞争,把旅游业带动起来,把外汇赚进来,把我国经济发展上去。
张广瑞研究员说:旅游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度。现在有个说法,就是没有任何一个行业可以单独称为旅游业,也没有一种资源不可能成为旅游吸引物,这说明旅游业是一个天生的综合性行业。我们通常讲旅游的相关产业,大多是些与旅游业有直接关系的行业,如饭店旅馆、交通运输、餐饮服务、商业金融、景点景区等;此外,还有更深层次的相关产业,如加工制造、建筑、农业、渔业等;甚至,旅游业的发展还可能衍生出一个新的行业,如滑雪旅游的发展,就能带动滑雪器材业的兴起。旅游业也是高新科技应用的前沿。无论是旅游规划的制定、涉外饭店的设计建造、旅行社的运营、旅游交通工具的选用、旅游消费的结算、旅游通讯器材的应用,还是近年来人造景观的兴建,大都运用了当今比较前沿的高新科技手段。
邱晓华总经师、郭继严所长由此提出了旅游产业范围界定和健全旅游统计体系问题。
要论证旅游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可回避地是要界定旅游业的范围,使旅游业有比较明确的形象。旅游业与其它行业相比较,确实有很大的特殊性。一般产业的内涵大都比较明确,就象一棵树有主干、有枝条、有树叶,但旅游业则呈海绵状,与其它行业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到底把旅游业放在一个什么合适的位置,到底该产业应包括些什么,如果下功夫把这些问题搞清楚,将有助于比较公正、客观、科学地反映旅游业的业绩,也有利于将来科学地制定相关政策,以及与国际接轨。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邱晓华认为:由于旅游业是一种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产业,要考察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有多大、影响到了什么程度,虽然现在我们已初步建立了旅游业的统计体系,但一时还难以拿出一个定量的标准来衡量。主要问题有三:一是旅游业的范围界定问题。要搞清它究竟应包括那些方面的内容,是建立科学、全面的统计制度的最基本条件;二是投入产出的计算问题。现在方方面面对旅游业都有一些投入,由于现在没有对投入产出的统计,没有对中间消耗值的核算,很难计算出旅游业的增加值,也很难估测出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三是对旅游业影响程度的统计。旅游业涉及的行业和各方面的因素比较多,目前反映旅游业的影响程度主要是从接待人数和收入两个方面。但由于接待人数反映的只是旅游部门的工作量大小,对旅游收入的统计也并不是净收入的概念,因此不能准确地反映旅游业的贡献程度。目前,要将统计方式和口径转向一种新的比较准确的统计,还有许多问题要考虑解决,如旅游业对劳动就业的影响,旅游业对相关行业的带动,旅游业对国内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的促进,旅游业在对外开放中的作用等。当前应抓紧完善的统计制度有两套,一是国内旅游,二是国际旅游。要实现统计制度的完善,完全依靠统计报表是不现实的,主要还应通过对重点地区的全面调查和对非重点地区的抽样调查来实现。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旅游局已在此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今后重点要从国民经济核算角度进一步加以完善。
张广瑞说:旅游业要得到各方面的理解和重视,需要尽快用科学的统计方法推算出旅游业的产出。英国对旅游业影响的分析是有比较详细分类研究的,他们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来确定旅游业在民航、餐饮、就业等方面所占的比重。我们也应该借鉴国外的做法和经验,尽快建立健全一套科学的统计体系。
张春生说:加快旅游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要通过广泛的调研,从统计数字方面寻找一种支援,要体现出旅游业对就业的支持率,对GTP的支持率,对外贸的支持率,从而推导出以旅游业为龙头的产业化过程,必将再次掀起在有形的产业中确立这种无形产业的地位。
旅游业独具的产业优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交汇点
徐荣凯副主任特别指出:要站在推动全社会进步的角度认识旅游业。
旅游业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交汇点。物质文明体现在旅游业能够创造经济效益,精神文明表现在旅游业能够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五中全会以后,中央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旅游业对于陶冶人们的情操、宣传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反之,如果旅游业搞不好,则可能会危及精神文明的建设。因此,旅游业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是密切相关,它既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又能带动社会的进步,这是一般产业所不具备的特点和优势。
张立群说:发展一种健康向上的、文明的旅游业,与当前党和政府要求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并重的要求是一致的,是与我们的国情和基本国策联系在一起的。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应与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结合起来,一方面要立足本国实际积极发展旅游业,另一方面也要借鉴外国发展旅游业的经验教训,走有中国特色的旅游业发展之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邓寿鹏研究员说:旅游业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低污染、低消耗,高就业、高产出。它不仅有物质财富的产出,而且有精神财富的产出。中国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是令人骄傲的,中国的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也是值得自豪的。如果通过旅游把它们传播出去,这本身就是我们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成果。
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需要国家产业政策和各方面政策的认同和支持
徐荣凯副主任提出:旅游业发展的政策要根据当前情况进行调整。
旅游业的发展,还是需要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有两个方面很重要:一个是投资体制,一个是管理体制。投资体制方面,国家在经济过热时肯定要对各个方面进行一些控制,而这种控制难免不会分得很清楚,可能正好需要的方面也限制了。必要的时候限制一下也是有必要的,但这种政策怎么能够经常地根据发展情况来区分一些政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业需要建立起一种多渠道、多种形式、而宏观管理又有力的体制。再回到计划经济体制下那种独家管理、独家限制的状况就不行了,因为现在发展很快。但这又不等于说不需要加强宏观管理。刚才讲到出境旅游要有计划、有控制地进行,一段时间内可以,但最终还是要靠改善我们国内的旅游环境,让大家多留在国内,这样可能更好。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旅游行业怎样提高自己水平的问题。现在大家都搞旅游,个体、集体、各部门都搞,这是个好事,全民办旅游。但是另一方面也可能带来混乱,这一方面国家旅游局和有关的部门在宏观指导上如何进行,怎么采取一些管理手段。所以我觉得研究旅游的产业政策,特别是投资体制,还有管理体制,还要继续探索。
各位专家认为:发展旅游业要有税收、投资、财政、金融、劳动、分配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
邱晓华总经济师提出:旅游业有这么重要的地位,又有这么好的发展前景,那么国家有必要在税收、投资、金融方面给以倾斜,扶植它、支持它,使之成为一个真正的发展得比较好的产业。从税收角度看,旅游毕竟是以服务为主的行业,应该以低税为主。香港、新加坡的旅游之所以能够发展,这和他们的低税政策有很大的关系。实行低税政策以后,综合性的旅游服务就能发展起来,如果没有低税政策,就不大可能。投资政策方面,对旅游业的投资也要区别对待。起步阶段,投向旅游方面的投资需要一些鼓励、支持的措施。国家需要的投资的安排里面分离出一块对旅游业进行支持。在贷款和金融方面,也要设立一个专项的贷款。旅游既然成为我们国家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就需要和工业贷款、农业贷款一样,作为一个专项列出来。如果没有这样一些政策,只是我们在需要的时候支持一下,或者在想到别的贷款时才想起旅游,这不行,需要有一个长远的考虑。
魏礼群副主任提出:要制定综合经济政策,多方筹集资金,刚才邱晓华讲从税收、财政、金融各个方面都要支持,我认为很有必要,特别是从金融政策、贷款各个方面的确也有必要。
项镜泉教授提出:发行旅游建设券,开征旅游税。
有重点地发行一些旅游建设债券,象现在的电力开发债券,有重点地一年搞几个地区。可以开征旅游税和旅游资源税,目前财政上有几种形式的发展基金,旅游业也要有发展基金,比较一下征税的办法更有利于保证旅游开发的资金来源。还提出:
1.对少数旅游资源比较集中、有开发前景、而又缺乏资金的地区是不是可以设立旅游特区,给予特殊的优惠政策,比如湘西提出湘西民族旅游区,再比如陕西太白山的开发是否可以考虑。
2.目前东部和西部已实现对口帮助,对口扶贫,在经济发展上已经采取了这种形式,在旅游发展上是不是也可以搞这种对口帮助,对口扶贫的旅游项目开发。
3.要多动员开发旅游的地区多增加劳动投入,比如修路,以劳动投入的形式参股。
4.价格政策:我感觉我们的价格是比较乱的,如乱收费等。应该提出来以旅游服务的劳动消耗和文物景点的维护需要为基本依据,按供求状况制定比较价格。门票这一类价格可以并轨,但不能并得太高。饭店要根据不同档次制订价格。
5.劳动政策:旅游服务质量不高和铁饭碗有关系,在旅游行业要彻底打破铁饭碗,采取完全合同制。
6.分配政策:坚持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国家、集体个人利益兼顾的原则,防止和克服目前不顾长远利益,不顾国家利益,不留集体,不提折旧的分光吃空的做法。
张广瑞研究员提出:国家从财政上要支持,我觉得中国旅游最关键的是国际旅游促销费用问题。这一点领导讲重视比较好讲,题词也比较好办,但要怎样才能真正拿出钱来进行国际促销。我觉得当代国际旅游的竞争,不仅是一个企业的竞争,而且是国家的竞争、国力的竞争。很多国家都在搞“旅游年”,“旅游年”不光是旅游部门的事情,这种竞争的胜败与否要靠这个国家真正拿出的钱来。从我们国家的旅游促销来看,第一个是力度小,实在是太小了,让马儿跑就要给马儿草吃,我们一年才5、6百万美元的宣传促销经费,周边国家如新加坡、菲律宾一年7、8千万美元,在国际上去竞争确实很寒酸,越舍不得花钱越形不成规模,这点钱也起不到作用。
魏礼群副主任、肖灼基教授等提出:旅游业要深化改革,推进股份制。
魏礼群副主任提出:旅游业从中央到地方各个方面都要支持,甚至包括利用国外。我以前认为旅游业在国外发股票,搞股份合作制很难,上次朱副总理的讲话我也很受启发,我最近考虑旅游业搞股份合作制、股份制,吸收国内外的一些资金,那是完全可能的,关键是把我们的点选好。这是多方筹集资金的一个重要方面。旅游业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不能光吊在国家财政上,国家财政现在肯定很少。旅游业发展的思路还要再开阔一些。
肖灼基教授提出:旅游业深化改革和加强管理要并重。
宾馆、旅行社等要加强改革措施,高级宾馆,中外合资宾馆从体制上已经跟国际差距不大了,但是我们还有一些低档的有好多还是属于招待所性质,旅游管理部门怎么样管理,怎样推进改革,有好多问题要研究。现在我们旅游宾馆中间股票上市的还不多,象东方宾馆等上市的只有几个,恐怕要有更多的企业、大的宾馆能够上市,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进行改革。内部的管理上有相当一部分招待所还是过去的传统管理,还需要在管理上提高。把旅游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既有宏观政策方面的问题,也有旅游部门改革和管理的;既有旅游硬件设施的问题,也有旅游部门改革和管理的问题;既有旅游硬件设施的问题,又有旅游的宏观环境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来解决,当我们看到旅游产业这几年发展很快,成绩喜人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我们差距不小,应该继续努力。
张广瑞、郭继严、张春生等提出:发展旅游要从更高层次来协调提高国家的整体吸引力
张广瑞说:国际旅游应该实行等同于外贸的政策待遇。
旅游业如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最重要的是国家对旅游业支持。政策上的支持来源于认识,没有认识提不出来政策。认识主要来源于对旅游业的科学的分析,到底旅游业对国民经济作了哪些贡献,这一点确实是需要我们下点功夫的。再就是定位,应该旅游业定一个比较适当的位置。我特别想从中国的服务贸易的发展来说,至少也应该给予国际旅游业和外贸一样的待遇。这一点我们呼吁了多少年,但远远没有得到认同。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应该至少是一样的,都是赚外汇的,无论是从国内赚,还是从国外赚,都是外汇的来源,应该有这个认同。
旅游业的发展要着眼于从整体上提高国家的吸引力,包括民航、简化签证手续等方面的政策。
一个国家发展旅游应该从国家整体考虑,而不是从一个行业来考虑。管理旅游是国家旅游局的事情,办旅游应该是各个行业的事情,全国的事情,包括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考虑国际旅游发展的时候,过去我们很多事情也不是特别清楚,一方面谈重视旅游,而有些政策却不是这样的。特别是航空问题,最明显的是“六四”以后大滑坡,民航仍然提价,而周边国家都在降低民航的价格,想把客人吸引过去。这不是一个民航部门本身的问题,而是一个国家得益的问题。如何使我们国家总体有吸引力,对于简化手续问题,我们国家差距也特别大。如果我们想发展旅游,那么在旅游者入境的签证、特别是短期签证问题上手续要简化。现在东南亚都解决了这个问题,一个礼拜两个礼拜只要是旅游的都可以简化手续。我们对自己主要客源国应该在签证上给予特殊政策,这样才能把人吸引过来。上午何局长谈的旅游汽车问题、楼堂馆所问题等,这些都呼吁多少年了,如果光从旅游部门来考虑,就解决不了。旅游是一个给全国赚钱,给整个国民经济增加力量的行业,有的时候就要牺牲一些部门的利益,这是个大政策的问题。
要实行旅游购物退税制度。旅游商品方面特别是欧洲比较流行的旅游购物退税制,我们国家还没有。这个政策已成为国际惯例了,我们完全可以采用。
蓝世良提出:发展国际旅游应该很好地扶持国有大型企业、骨干企业。
现在国际旅游竞争的集团化已经非常明显,经营实行国际化,集团化。我们再搞一些小的旅行社,进行一般性竞争已经不行了。只有培育我们大型的骨干企业、集团化企业,包括饭店企业,这样才能和国际竞争。如何培植大型国有企业,要给政策。
郭继严认为:旅游业发展要采取办法理顺管理体制。
发展旅游产业有很好的形势,但困难也很大。对于管理体制问题,这个问题总归要解决。这和旅游行业的特点分不开,旅游行业和相关行业交错太大,相互依赖太深,但是既然是这么一种行业,管理体制怎么把它理顺?各个方面可以用契约关系、行政关系等把相互的职能,责、权、利搞得分明一点。这不完全是从旅游局的角度出发,从国家发展旅游这个产业的角度来看是非常需要的。这个问题不解决,阻碍了旅游业的发展。很多地方有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主要考虑增加地方收入,但在资源开发、保护利用等方面从长远看是不是考虑得那么全面就未必,旅游局作为专业部门考虑得更周到,宏观一些。发展旅游离开地方不行,旅游景点都在地方,但是又怎么能够把这个关系协调好。
张春生博士提出:中央各部门要联合研究形成发展旅游业的纲要,地方政府要根据当地优势考虑旅游发展战略。
旅游业在夹缝中如何求得生存,的确需要政府在政策上大力支持。这种支持上中央政府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而地方政府又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对于中央政府讲,“九五”期间,中国的机构改革是稳中求进,不要期求政府机构的转变,通过强有力的领导,为旅游业创造一个很好的组织体系和领导体系,这是不现实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否能以国务院的名义,以几个部门联合的名义对当前的旅游业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这一课题,通过广泛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一套有理有据的办法,形成关于进一步发展我国旅游业的若干意见或者逐步上升为某种纲要。在当前的情况下,如果机构没有大的变动,这种纲领性文件的作用,这种跨部门协调的作用还是必要的。现在除了旅游局以外,国务院没有一个协调的部门,没有一个旅游管理委员会或诸如此类的机构,过去曾经有过,现在没有。地方政府都在谋求各自的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一个城市也在提出城市的发展战略,因此,中国的经济必然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格局,从全国的意义上看,谋求一个统一步调的做法是不现实的。这种区域化的表现给地方政府以更大的权威,利用地方资源和人才的优势,来造就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局面。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外围的宣传,通过各部门协调研究提出的方案,使地方政府在确定当地的经济发展战略时,能够考虑旅游本身具有牵动作用。
标签:国民经济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旅游产业论文; 社会管理论文; 旅游政策论文; 中西部地区论文; 张广瑞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