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与思考_政治论文

云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与思考_政治论文

云南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云南省论文,思想政治论文,高校学生论文,状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调查概述

为了了解我省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情况,为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依据,我们结合教学需要,于1999年末对我省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这次调查的对象是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调查的目的是摸清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总体情况和特征。调查采取随机抽样方式,即首先在全省20多所高校中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四所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学院),然后在被抽中的这四所大学中,按文理科相兼顾的原则,分别在一至四年级的在校本科生中按比例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学生作样本(调查对象),并以对他们相关情况的了解来推断认识全省大学生的总体情况。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640份,回收有效问卷635份,回收有效率99.2%;因为是通过本系学生直接送卷给被调查者,故回收率和有效率都比较高。全部问卷的分布是,云大157份,师大166份,理工大152份,民院160份,分别占24.7%,26.1%,23.9%,25.2%。按文理科分配,文科236份(37.2%),理科399份(62.8%)。按年级分配,一至四年级各占25%。以上情况说明,问卷发放数量较多,分布均匀,有较好的代表性,也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

问卷回收后,我们进行了认真的整理和统计分析。主要是进行单变量和双变量的描述分析,以单变量分析为主。单变量分析,主要是对每个指标进行加总,并计算出各项比重。因为都是定类和定序变量,无法进行平均数的测定。在双变量分析中,主要是进行文理科学生情况的比较。因怕引起矛盾,未进行校际间的情况比较。虽然如此,本调查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

二、调查结果

经过我们对所有问卷的统计分析、归纳整理,目前我省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如下特征。

(一)政治行为具有积极性,政治观念具有模糊性

所谓政治行为具有积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多数学生都对民主政治较感兴趣,并能积极参加学校各项集体活动。如当问及学校和社区民主选举人民代表的时候自己所持的态度时,在613 个回答者中,表示积极参加和能够参加的有414人(67.5 %), 表示无所谓的有199人(32.5%)。其中文科生愿参加的65.4%,理科生愿参加的68.9%。 文理科差异不明显。再如,在回答对学校集体活动持何种态度时的617人中,愿积极参加的有569人(92.1%),认为与己无关的仅49人(7.9%),其中,文科生愿参加的97%,理科生愿参加的89%。说明文科生的积极性略高于理科生。

第二,多数学生都愿意和正在积极申请入党,并有较正确的入党动机。如在被调查的627 个大学生中,申请入党并已获批准的有54人(8.6%),正在申请的有267人(42.6%),准备以后申请的有154人(24.6%),三项相加为475人(75.8%),而不想入党的仅152 人(24.2%)。在此项指标中,文理科没有明显差别。当问到入党动机时,在所回答的601 个学生中,表示主要是为国家作贡献有200人(33.3%), 表示为了“好名声,多出路”的有78 人(13%),表示既为国家, 也为自己的有323人(53.7%)。 说明多数人的入党动机基本是正确的。

所谓政治观念具有模糊性,就是说学生们的政治观点还不十分鲜明,存在许多不正确的认识。如在回答我国应坚持由哪个政党来领导的 603个学生中,有436人认为应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72.3%), 而认为我国应实行多党制的有64人(10.6 %),

认为何党领导无所谓的有103人(17.1%)。在回答对我国社会性质看法的592人中,认为我国应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有461人(77.9%), 认为应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70人(11.8%), 表示走什么道路无所谓的有55人(9.3%)。在回答中国应实行什么政治制度的596人中, 认为应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有434人(72.8%),认为应实行西方“三权分立制”的有106人(17.8%),认为无所谓的有56人(9.4%)。在回答对邓小平理论地位看法的610人中,认为坚持邓小平理论很有必要的有541人(88.7%), 认为没有必要的有31人(5.1%),认为无所谓的有38人(6.2%)。在回答对市场经济主要作用看法的608人中,认为市场经济将使我国富强的有329人(54.1%),认为只会发生两极分化的有67人(11%),认为难以预测的有212人(34.9%)。 在回答对当前消除党内腐败现象,使党风根本好转的看法的589人中,对党风好转表示有信心的有350人(59.4%),表示无信心的有117人(19.9%),认为难预测的有122人(20.7%)。而以上各项指标,文理科都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别。

(二)思想行为具有两极性,思想观念具有现实性

思想即思想品质。从内容上看,思想品质主要表现为世界观和人生观两个方面。从形式上看,思想品质包括思想行为和思想观念(认识)两种形式。调查结果表明,目前,高校学生的思想行为具有两极性,思想观念具有现实性。

所谓思想行为有两极性,是说学生思想品德行为表现中有好的一面,有不好的一面。第一,从好的一面看,多数学生能主动关心社会,体谅父母。例如:在1998年全国和我省发生特大洪灾的时候,大学生们都积极踊跃捐款捐物。在丽江地震等我省的历次自然灾害中,学生们也表现出同样的精神。因此,在本次调查中当问到“灾区遇到困难时,你采取何种态度”时,在620个回答者中,表示主动援助的有464人(74.8%),表示随大流的有104人(16.8%),表示事不关己的有52人(8.4%)。又如当回答读书期间父母和亲人在钱物上所给帮助时自己所持态度的618人中,表示尽量少要的有424人(68.6%),表示给多少要多少的有171人(27.7%),表示尽量多要的只有21人(3.4%),前两项合计为96.3%,说明大学生们不但关心社会,而且能体谅父母,这是大学生思想品质积极健康的一面。

第二,从不好的一面看,多数学生学习态度品位不够高,学习目的带有功利性。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也是学生思想行为的重要表现,但这方面的情况并不十分令人满意。例如在回答对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总体评价的619人中,认为学习积极性较高的仅143人(23.1%),认为不够高的有374人(60.4%),认为较低的有102人(16.5%)。在回答“你现在的学习目的”的617人中, 回答主要是为今后就业和前途的有275人(44.6%),回答主要是为国家前途的有71人(11.5%), 回答既为国家也为自己的有271人(43.9%)。 在回答“你自己的学习态度”的603人中,希望“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的有398人(66%),采取“知足常乐,合格万岁”态度的有205人(34%)。

所谓思想观念具有现实性,是说价值评价由社会本位逐步转向个人本位,价值取向由理论转向现实,偏重金钱和物质利益。例如对人生价值观的看法,在628个回答者中, 同意人生价值在于奉献的有191 人(30.4%),认为在于索取的有45人(7.2 %), 既奉献又索取的有392人(62.4%)。对人生态度的看法,在601个回答者中, 希望力求有功, 也求无过的有354人(58.9%), 希望“不求有功, 但求无过”的有145人(24.1%),“只求自己快活,不管是功还是过”的有102人(17%)。对个人与集体关系的态度,在586个回答者中, 认为应“先集体后个人”的有216人(36.9%),认为应先个人后集体的有41人(7.0%),认为应“个人和集体相兼顾”的有329人(56.1%);同样, 对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的关系的态度,在607个回答者中, “先他人后自己”的有192人(31.6%),先自己后他人的有51人(8.4%),自己与他人并重的有364人(60%)。 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否要提倡无私奉献精神的看法,在612个回答者中,认为应提倡的有333人(54.4%),认为超越现实不应提倡的有145人(23.7%),认为无所谓的有134人(21.9%)。 对金钱与精神相互关系的看法, 在594个回答者中, 认为金钱不是万能,没有金钱万万不能的有438人(73.7%), 认为精神不是万能,没有精神万万不能的有156人(26.3%)。 说明学生们更看重金钱的作用, 而且文科和理科生的态度没有明显差异。 从学生们今后择业的愿望来看,在被调查的613 个学生中,希望经济待遇好的有256人( 41.8%),希望社会地位高的有64人(10.4%),希望符合专业特长的有293人(47.8%)。说明大学生的择业标准也较注重实惠。

(三)道德行为具有随机性,道德观念偏向自我,有时具有实用性

所谓道德行为具有随机性,是说在实践中能遵循基本的道德规范,但有时又表现出因人而异的特点。第一,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表现出对父母有爱心。在家庭生活中,68.8%的学生能在经济上尽量为父母节省,78%的学生表示父母是自己身边最可崇敬的人,说明大学生们对父母有爱心。第二,学校生活和社会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原则表现出一定的随机性。当问及处理同学关系的办法时,在被调查的598 个人中,能与同学平等相待,互相帮助的有413人(69.1%), 采取择其相好,区别对待的有139人(23.2%),自尊自重, 少与他人往来的有46人(7.7%)。当问及对老师的态度时,在被调查的605个人中,有365 人能主动关心老师(60.3%),有70人采取“需要时亲近,不需要时疏远”的策略(11.6%),有170 人采取老师亲近我亲近,老师疏远我疏远的策略(28.1%)。说明学生们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具有随机性。在社会公共生活方面,当问到在公共车上碰到老弱乘客时,616个回答者中, 表示主动让座的有433人(70.3%),表示视而不见的有33人(5.4 %),表示要区别对待的有150人(24.4%)。

所谓道德观念偏向自我,表现在个人与他人利益相兼顾的同时更多“以我为核心”。如当问及“你的道德生活基本准则”时,在585 个回答者中,有58人表示主要是“利己”(9.9%),有65 人表示主要是“利他”(11.1%),而表示利己与利他相结合的有462人(79%)。 当问及自己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原则时,601个回答者中, 表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有278人(46.3%),表示不苛刻自己, 也不迁就别人的有277人(46.1%),事事考虑是否对己有利的有46人(7.6%)。

所谓道德观念有时具有实用性,是说在某些事情上大学生们并不是没有道德判断能力,而是主要根据是否对自己有用来加以取舍。例如在回答对个人主义的看法时,620个被调查者中, 认为个人主义不道德的有358人(57.7%),认为个人主义也是道德的有154人(24.8%),认为不知道的有108人(17.4%)。 在回答谈恋爱时以什么为择偶标准的604个被调查者中,主要考虑经济收入高的有64人(10.6%), 主要考虑外观长相好的有39人(6.5%), 希望情投意合的有501人(83%)。问到恋爱中的处事原则时,585个回答者中,“诚实专一, 权利义务相结合”的有494人(84.4%),“普遍撒网,重点拿鱼”的有91人(15.6%)。 对未婚就过性生活的看法的605个回答者中,认为不道德的有265人(43.8%),认为很正常的有180人(29.8%),认为可以理解的有160人(26.4%)。对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评价,在被调查的617人中,认为不道德的有259人(42%),认为很正常的有85人(13.8%),认为可以理解的有273人(44.2%)。这些项目和指标说明, 大学生在这些问题上并不是没有道德判断能力,而是采取适用主义态度来看待问题。

三、调查后的思考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既不是“一片光明”,也不是“一片黑暗”;既不是“政治坚定,思想进步,道德高尚”,也不是“政治动摇,思想落后,道德败坏”;既不全是“希望的一代”,也不全是“垮掉的一代”,而是半斤八两,喜忧参半。这就说明,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无论在政治上、思想上或道德上,都还存在着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但是就整个思想政治状况的本质和核心来看,还是主要表现为偏重于“以我为核心”的功利性和现实性,缺乏献身精神和远大理想。因为从各项统计指标来看,能够把国家和集体利益放在首位的人较少,极端的个人主义也不多,而绝大多数人则是表现为希望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兼顾,甚至希望尽可能在不损害集体利益的前提下充分满足个人利益。这就说明,当前的高校德育工作决不能削弱,而应该加强,德育工作仍应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等多方面的教育,并且重点应进行理想和信念的教育。而理想,决不是“有利就想”,也不是“有钱才图”,而应当是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没有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就不会有个人的现实理想和近期理想;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就不会有个人的现代化;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就不会有个人的小康。这是已被我国近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证明了的客观真理,而决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

标签:;  ;  ;  

云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与思考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