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摩擦背后的根源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美论文,探析论文,摩擦论文,根源论文,贸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和美国经济之间存在着较强的互补性,中美经贸关系也呈现出迅速发展的势头,然而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和贸易地位的不断提高,中美经贸关系也没能逃脱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阴霾,近年来贸易摩擦频繁不断。
一、目前中美贸易摩擦的表现与特点
近年来,随着中美经贸关系的不断发展,关于农产品、纺织品、知识产权、技术壁垒等方面的摩擦从未间断,两国贸易摩擦明显增加,形式也更加多样,表现出了新的特点和趋势:
首先是生产贸易摩擦的产品逐渐由轻工、化工等低附加值产品扩大到机电等高附加值产品。截至2003年6月,在美国对华反倾销的97件产品中,轻工、纺织和化工产品在美国对华反倾销中所占比重由20世纪80年代的88.8%下降至90年代的70%和近期的22.2%,而同期,机电产品在美国对华反倾销的比重由80年代的5.5%上升到近期的16.66%。
第二是贸易亲近的形式多样化。反倾销、技术性贸易壁垒等是中美贸易磨擦的主要形式。目前,已向“特保条款”与保障措施的运用方面转移。由于“特保条款”启动程序简单,导致中国产品出口很容易受到限制,并将可能长期成为美国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
第三是贸易摩擦由微观向宏观层面转化。从2003年初开始,美国认为对华贸易1,000多亿美元的逆差导致美国一些企业倒闭,失业人口增加,并以美中贸易收支平衡为由要求人民币升值,并改变现有率制度。
由于中国部分产业与产品(如服装、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较大,贸易摩擦的不断增多,使主要从事对美出口的众多中国企业蒙受相当大的损失,从而会抑制我国外贸经济的快速增长。
此外贸易摩擦的“溢出效应”,还波及到政治领域。如扩大美国国内的“中国威胁论”市场,增强美国对中国崛起的防范心态,使目前处在“历史上最好时期”的中美关系受到抑制性影响,从而给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带来新的压力。
二、传统的国际贸易分工理论与世界经济的拉锯战
传统的国际贸易分工理论认为,各国依据本国的资源要素禀赋,选择比较优势产业,参与国际分工,进行专业化生产,就可以从因际分工和贸易中获得利益。但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和规律表明,一个国家要实现和维持经济较高的增长,就必须不断地改变自身的产业结构,从单纯农业状态到举办轻工业,再到重、化学工业,使生产向多元化发展。
这是因为传统的国际贸易分工理论所提倡的单一经济所代表的专业化和贸易,确实带来了国际分工的好处,可是它所提供的利用资源的机会是以适合某种生产力为限的。而生产多样化则为充分利用那些完全没有被利用或利用得不完全的别种资源提供更多的机会。此外多样化还有依赖进口程度较低而稳定和对经济景气变动的适应能力较强等好处。所以在要素禀赋比率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如能缩小农业,实行工业化,摆脱单一经济,实行多样化,就会进一步加速经济的增长。
考察世界经济的发展历史,我们同样也会发现,在各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都经历了一个由单一的产业结构到生产的多样化的转变。在这一转变中,就会涉及到国家间产业结构的耦合问题。一个国家为了维持自己的优势地位,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把本国的产业结构、出口结构尽快地改变为能够出口各贸易对方国家进口需求增长的那些商品。但是对方国家进口需求本身,一部分决定于该国兴趣、爱好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决定于该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这就是世界经济发展中的拉锯战,也可以认为是一种产业结构变化的拉锯战。而这一拉锯战是否协调,成为国际贸易能否顺利协调发展的关键。
三、国际产业结构的同质化与贸易保护主义
通过考察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我们还可以发现这样一种现象:由于某种重大的刺激发展因素——技术革新、战争、开发新边疆以及欧盟之类的经济一体化——就会出现国际产业结构的同质化、异质化的更替与自由贸易思潮、贸易保护思潮的反复。在第一次产业革命之前的17—18世纪,绝大多数国家都是自给自足的农业国,经济结构基本上是同质的。因此重商主义的贸易保护思潮居于统治地位。而自从第一次产业革命后,出现了“世界工厂”,产生了工业国同初级产品生产国对立的世界经济异质,当时和自由贸易思想呼声甚高。而由一次产业革命引起的世界经济的异质化,因为后进国家的追赶,不久又归于同质化。接下来原有的先进工业国或追赶上的新的先进国,对更高级的产品取得第二、第三次产业革新的成功,世界经济又产生新的异化现象,自由贸易主义盛行。20世纪30年代是世界经济的同质化,各国的保护主义激烈冲突、世界经济处于崩溃状态的典型时代。50至60年代是美国产业革新居于优势和领导地位的贸易自由化时代。
这一现象背后的主要原因就是存在着世界经济发展的拉锯战。当这一拉锯战比较协调时,国际产业结构趋于异样化,自由贸易主义盛行;不协调时,国际产业结构趋于同质化,则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也就会容易产生为了扶植和扩大幼稚产业或新兴产业的幼稚产业保护论和对失去优势地位的产业加以保护以便阻止衰退的停滞产业保护论。
目前世界经济的发展正处于国际产业结构逐步趋于同质化的时期。二战后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谋求自身经济的发展,正逐步改变过去依靠单一初级产品制造和出口的经济结构,转向走工业化和多样化发展的产业结构升级道路。在这一过程中发展中国家中的新兴产业就不可避免地会与发达工业国一些传统产业产生趋同。由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比较低廉,使得发达国家在这些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失去优势并开始走向衰落。而从理论上讲,发达国家由于在高附加值产业及新兴产业方面比较优势更大,它们就应该放弃这些低附加值产业和传统产业产品的生产,否则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具有比较优势的低附加值产业和传统产业的产品,就会与发达国家的同类产品发生竞争。然而发达国家往往不会轻而易举或心甘情愿地退出一些低附加值产业和传统产业,反而采用各种措施对其加以保护。正是由于在这种产业结构拉锯战中产生的不协调,使得贸易保护主义盛行,贸易摩擦就无法避免了。目前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正是在这样的国际产业背景和作用机制下产生的。
中美两国的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美国在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具有比较优势。因此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主要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美国对中国出口的产品结构理论上应该是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而现实中美国并没有向中国出口与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数量相匹配的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如下图1所示,虚线框部分说明在自由贸易条件下,美国对中国应该增加的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这样就使得中美贸易中产生了持续性的巨额贸易逆差。
附图
图1 中美双边贸易的产品结构
注:资料来源:于铁流,李秉样.中美贸易磨擦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管理世界,2004(9).
其背后的根本原因就是美国一方面出于遏制中国目的,限制对中国高技术的出口;另一方面,出于国内一些利益集团的要求,对传统衰落产业进行保护。正是由于这种贸易走向以及贸易产品结构的不匹配性,甚至是不合理性,使美国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在本国一些产业利益集团的作用下,通过反倾销、贸易壁垒等形式使得中美之间产生了频繁的贸易摩擦,我们可以将贸易摩擦产生的机制用下图2来表示:
附图
图2 贸易磨擦的形成机制
四、启示与对策
1.贸易摩擦形成的背后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具体而言就是由于各国在谋求自身的经济快速发展的拉锯战过程中,形成了国际间产业结构的同质化,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盛行。而要真正减少和避免贸易摩擦,实现国际贸易和谐地发展,就需要各国之间互相重视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寻求既能获得贸易专业化利益又能获得生产多样化利益的国际合作机制,建立基于国际分工能够得到贸易利益的国际分工和贸易结构。首先就需要先进国家与后进国家逐步实现工业化的进程相应地,或先行地向更高一级工业发展转变——高度异质化,通过双方的国际合作来调整国际分工和贸易。先进国家如果不谋求这种结构调整和高度化,将不可避免地陷入成熟过渡和停滞不前。而后进国家也在实现本国产业多样化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关注国际产业结构的变化,研究未来产业结构与发达国家推出某些产业后的耦合关系,适时调整其产业结构。
2.中美贸易摩擦是个长期问题,问题的解决需要在两国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调机制,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来实现两国产业结构的耦合和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
为此,站在我国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
首先,中国应该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诸多方面对美国进行深入而全面的了解,改变对美贸易思维,利用一切手段与美国建立沟通机制,促使美国在产业结构方面进行调整。尤其要重视与美国参众两院的接触,在贸易谈判中,争取美国议员的支持,这是因为他们背后所代表的利益集团才是影响美国产业贸易政策的关键力量。另外还可以通过中国的一些贸易协会团体向美国的相关产业集团耐心解释,向他们说明事实真相和利害关系。对那些支持中美经贸关系稳定发展、不希望美国政府对中国进口产品进行限制的人或者利益集团,中国方面可以呼吁他们在美国国内通过法律途径和政治游说途径,向政府施加压力,促进美国重视其在结构方面做出调整。
其次,政府还要不断关注国际产业结构的变化,把握国际新一轮产业分工的机遇,研究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发展的协调机制。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大力提升我国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
(1)实施跨梯度升级模式,加强行业的科技化和信息化进程。要注意国际分工与贸易的区域结构,开拓其他潜在市场。也就是说,既要借助国际产业梯度转移运动,改变相对单一的国际产业结构关系,同时又要密切注视国际产业层次及空间搭配,建立混合型的国际分工格局。对于具有劳动力优势的可替代性商品的生产行业,不能长时间满足于这种国际分工,应该加快科技化,掌握核心技术,实现深加工效益和多样化效益。同时把握全球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实现信息的对称流动,以出口导向作为发展的原则。
(2)政府所通过税收、法律法规等手段来相应限制企业对低端产品的进一步投入,而成鼓励企业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同时在树立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推进行业协会的建立,以提升该产业的整体力量。
第三,中国的企业也需要增强自身内力。中国入世后15年内仍会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一些行业还将存在特殊保障措施,加上其他一些因素,国外针对我出口产品的反倾销、保障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今后将会有增无减,企业应抓紧时间练好内功,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