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基本矛盾对抗性非对抗性问题新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基本矛盾论文,性问题论文,对抗性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对抗的性质,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非对抗的性质,这是我们数十年来在革命主义环境中形成的传统思想。改革二十年来,我们许多重大的传统观念都改变了,这一传统思想是否也需要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来个再认识呢?
一、观察社会基本矛盾性质的方法
现行话语的社会基本矛盾,特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以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二对基本矛盾的构项概括了社会结构的主要内容,具有非常的复杂性和变化的阶段性。
哲学上的所谓对抗,就是不相容、不相适应,严重对抗就是严重的不相适应。
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对抗性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这种观念抛开了矛盾存在时空环境的复杂性变化性,把矛盾的性质单一化,把静止绝对化,明显地具有“形而上学”方法论特点。
在辩证法看来,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复杂的、具有二重性,在一定条件下其整体上其主导性质可以是非对抗性的或对抗性的,其局部其部分环节其次要性质可以是对抗性的或非对抗性的;在变化了的条件下,主次性质是可以互易其位的。总之,其主导的性质和次要性质都具有时空条件性。
观察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应该采用“形而上学”方法还是辩证的方法?一般而言,应该采用辩证的方法。
下面,我们用辩证的方法,具体地看看社会基本矛盾的复杂性变化性。
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复杂性变化性
1、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二重性质
市场经济就是以追求利润为直接目的的资本经济。以私人雇佣劳动为主导的资本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因此,资本主义经济就是以产权私有为基础的、以劳力雇佣为主导的市场经济。
产权私有带来了产权的极度明晰,在市场体制中,它带来了无穷的增殖动力和竞争压力,推动着生产力快速地发展,同时,也节约着交易费用。从另一方面看,生产过剩是市场经济因而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必然产物,它浪费着生产力。可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促进和浪费、阻碍的二重作用,具有相容和对抗的二重性。
2、在资本主义早期,其社会基本矛盾从主导面看具有显著的非对抗性
在资本主义的上升期——包括资本主义早期,其社会基本矛盾从主导面看是否具有非对抗性,判断的标准,要看构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权制度和市场关系在总体上是否促进着生产力的发展,要看资本主义上层建筑在总体上是否维护着其主导性生产关系的存在和发展。
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看,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市场关系赋予了生产力发展以巨大的动力,将人类从农业社会推进到了工业社会;生产过剩造成的浪费是一种发展的成本;是发展而不是这种成本才构成了生产力运动状况的主导方面。马克思说过:资本主义在十八世纪创造的财富超过了此前人类所创财富的总和。这句话,是对资本主义在早期其生产关系在总体上极大地解放了、发展了生产力这一事实的承认和感叹。可见,早期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从整体上看,绝对不是对抗性的。其实,一切具有历史主义性质的社会形态,在其上升期乃至“中年”期,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都具有解放性、发展性,这是历史主义的社会形态的存在根据。
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看,资本主义上层建筑对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在总体上是维护其存在和发展的。
资本主义的近代民主制,在数百年之久的时间里,规定男性富有公民才有选举权。这种中上层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将女性和劳苦大众排斥在政权之外,就是为了在社会大分化的背景下保证国家政权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维护性。以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为特征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也是维护其经济制度的。事实上,这种民主制、国家暴力工具和这种意识形态构成的新权威主义,保护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渡过了动荡不已的现代化早期,保护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在社会、在全球的扩张。正是资本主义国家武力的一次次侵略,打开了地球上一个个封建社会的大门,把人类普遍地带入到资本主义经济时代。
3、近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对抗性成份的增长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面向现代的改良
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对抗的成份,这种成份的增加,产生了十九世纪的几次经济危机、特别是产生了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私人自由放任型资本主义的危机推动了资本主义面向现代的改良,推动了社会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改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通过股份制的形式、通过接纳大众所有制成份、通过较大规模的资本社会化运动,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我超越。二是作为生产关系具体组织形式之一的垄断组织的发展,在行业生产上实行了较大程度的计划化。三是政府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和财政货币调控体制,加强了市场的平衡。这三个方面的改良,减少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不适应成份。应该说,现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现代生产力之间在总体上还是相容的,否则,就无法解释20世纪西方经济的飞速发展。
从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与资本主义上层建筑的矛盾看:以社会保障制度为核心性生存条件的普选制的确立,反映了也更好地保护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生存和发展。
可以说,20世纪的资本主义,经过具体形态的演进,还处在其运动的上升期;其社会基本矛盾,经过对抗性成份严重的转型期,走到了又一个对抗性成份较弱的阶段。当然,资本主义矛盾的螺旋式运动,并不否定资本主义制度在将来的衰落。资本主义运动到下降期后,其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就会难以调和地对抗化,那时,欧美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就会演进到以大众所有制为主体的历史主义的公民性的社会主义社会形态。
三、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性质的复杂性变化性
1、邓小平改革之为第二次革命论蕴含着传统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严重对抗性成份的思想
“改革是第二次革命”、“改革是解放生产力”,这是小平同志的名言。如果以国家为主导的传统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具有对抗的成份、在某些方面某些环节不具有对抗性甚至是严重的对抗性,那么,小平同志就难以讲出这种含义深刻、影响深远的名言了。
革命性改革的依据,就在于社会基本矛盾对抗性成份的严重化,即在于构成传统生产关系的产权制度及其具体运作形式的计划体制对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阻碍,在于传统的“左”的教条主义思想和传统的政治体制对于变化了的生产关系的严重的不适应性。
改革,就是打破对抗着生产力发展的种种桎梏,就是构造新的所有制结构、新的经济运行形式、新的意识形态、新的政治体制。
2、苏联东欧剧变说明传统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改革操作失误等条件下可能出现全面对抗化的形势
苏联东欧剧变这一震惊世界的大事,能够深化我们对国家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性质的复杂性变化性的认识。
戈尔巴乔夫改革前,苏联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都是斯大林模式的,二者具有高度的适应性。戈尔巴乔夫改革后,“新思维”成了新的统治性意识形态、多党制成了新的政治体制,于是,“民主社会义”的上层建筑对斯大林模式的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构成了脱位和对抗。可见,社会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可以由非对抗演变为严重对抗的。
此外,正如许多学者指出的那样,苏联的失败,根本的原因,不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而是苏联模式的经济体制和所有制结构对生产力状况的严重不适应性,换句话说,即严重的对抗性。
苏联模式的传统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在早期,对生产力状况具有复杂的影响。一方面,在农业领域,集体农庄制度压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发展,以致出现了1953年苏联粮产量低于1913年沙俄时代粮产量的怪事,严重的短缺成为经济的常态。另一方面,斯大林模式的产权制度经济体制又以巨大的资源浪费为代价取得了工业的高速发展,有着傲人的成绩。
由于缺乏动力机制,斯大林模式的生产关系,在苏联后期,由于无法适应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主题,无法适应新技术革命的新形势,导致了经济增长速度的日益下降,增加了其对生产力状态对抗的份量;在经济连年负增长的苏联末期,这种对抗显著地占居了主导地位,因此,苏联当局才急切地接受了市场化私有化的救治方案。
不了解苏联模式的国家社会主义社会之基本矛盾在苏联后期的严重对抗,就会无视苏联东欧剧变的深刻的内因性。
苏联消亡数日之后,小平同志就采取了勇敢的南巡行动,不久之后,掀起了又一次意识形态的解放浪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就迈入了全国建立市场体制和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的新阶段。在很大程度上,这是吸取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国家社会主义失败所含教训的结果。——“中国特色”本来就是相对于“苏联模式”而言的。
社会主义这个词,有着种种指称;马列主义的社会主义,其具体模式,也有着不同的类型。观察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性质,不能泛泛而言,要联系具体的类型、具体的模式、具体的国家、具体的时代。
任何社会的基本矛盾在对抗非对抗的性质上都具有复杂性变化性,这就是历史辩证法的结论。
标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