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论文_邰鑫

黑龙江省第二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摘要:目的:探析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月,护理部随机选取我院的48名护理人员,将其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4名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24名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比两组的护理模式满意度、护理质量和护理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模式满意度为95.8%,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2%,对照组的护理模式满意度为79.2%,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8%,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护理管理质量;满意度

The effect of nurses'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mode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nursing management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nurses'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mode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nursing management.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7 to January 2018, the Nursing Department randomly selected 48 nursing staff from our hospital and divided them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numerical randomization method. Among them, 24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administered routine nursing management, and 24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implemented. The nurses'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model compared the nursing model satisfaction, nursing quality and nursing adverse ev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cores of nursing qualit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nursing mode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8%, and the incidence of nursing adverse events was 4.2%. The nursing mod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satisfaction rate was 79.2%, and the incidence of nursing adverse events was 20.8%. The comparison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mode of nurse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management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nurses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model; quality of nursing management; satisfaction

我国现阶段的护理实践仍旧存在不足之处,工作中不能有效落实“以患者为中心”,导致护理满意度降低,增加护理工作量,护理队伍缺乏稳定性[1]。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是临床最新提出的一种护理管理模式,该种模式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职务、职称进行整合后划分层级,在实施标准化管理,合理优化护理资源配置,提高护理管理质量[2]。本次研究选取我院48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管理模式,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7年1月~2018年1月,选取我院的48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将其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年龄20~38岁,平均(25.5±1.6)岁,工龄1~18年,平均(9.8±4.0)年。观察组24例,年龄21~36岁,平均(26.0±1.2)岁,工龄1~16年,平均(9.5±4.1)年。两组护理人员的各项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按照常规轮班制度与对应岗位的职责实施管理。观察组开展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具体包括如下。

创建分层级管理小组:将护理人员分成4组,每组1名责任组长,建立责任护士、责任组长、护士长三层的分层级管理模式,积极开展责任制护理管理。

明确岗位职责:护士长安排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且护士长可监督和指导护理人员,做好监督管理工作,提升整体护理质量。责任组长需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较为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并且具备组织和协调能力,负责传达护士长安排的任务,负责危重患者的护理管理,有效协调本组内各项护理工作,检查本组护士是否完成日常护理工作以及完成质量是否达标。责任护士是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根据患者的不同给予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强化培训考核管理:护士长制定护理人员的考核以及分层级培训,不同层级护理人员的考核内容和培训内容也各有不同,严格按照考核制度体系和培训计划进行培训指导,从而提升护理人员的业务技能水平以及职业道德修养。考核内容包括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培训结束后的考核等,促进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技术能力和业务素养,给患者带来更优质的服务。

观察指标:护理满意度包括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方面。护理质量采用本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基础护理、护理文书、病房护理、优质护理,满分100分,分值越高,护理质量越好。护理不良事件包括意外事件、护理差错、患者不依从、护患纠纷、延期出院等。

2.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模式满意度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下表。

3.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不断改变,临床对护理管理模式逐渐增加重视。临床认为,在开展护理管理模式过程中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不断增加护理人员工作的热情,积极开展护理作用,可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升工作效率[3]。常规护理管理模式是护理人员被动的实施护理,无法让护理人员产生主动服务患者的意思,且护患之间的关系维持较差,对护理质量的提升产生不利影响。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的实施基础是构建不同层级的管理机构,日常护理工作通过小组形式完成,实现了合理分配各个成员工作职责和任务的目的,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责任意识。各个护理人员的都有其明确的职责,各司其职,并且不同的层级管理模式在护理工作实施中更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保证了护理管理工作的整体性、连续性,进一步保证有效落实各项护理措施。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模式满意度95.8%高于对照组79.2%,观察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4.2%低于对照组20.8%。这充分说明给予护理人员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郭卫丽,吴帆,郭颖,等.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10):1401-1402,1403.

[2]郭艳阳.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4):61-61.

[3]张娜,张虹霞.浅谈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2):209-211.

论文作者:邰鑫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0

标签:;  ;  ;  ;  ;  ;  ;  ;  

分析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论文_邰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