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研究腹部外科护理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效果,文中从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堂互动等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践展开研究,并且分别叙述各个阶段的教学要点,希望借助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进一步提升教学的效率与教学质量,在课堂中通过学生与教师的良好互动来掌握更多理论知识,同时师生间的交流也可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使腹部外科护理教学的成效得到有效改善。此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打破了原有的课堂教学方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提升教学效率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护理教学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学工作的变革给予了一定的技术支持,在现阶段,教学改革工作正在逐步推进,慕课、微课以及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被大范围推广与应用,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成绩。本文就以腹部外科护理为例,对翻转课堂教学的应用成果展开分析。翻转课堂实际上就是一改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先学后教的方式展开的一系列教学工作,与原有的教学方式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教师的辅助作用下,学生可以完成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更有助于帮助学生消化知识,掌握课堂内容。
一、腹部外科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腹部外科疾病在临床方面较为常见,主要以腹部损伤、胃肠疾病和急性腹膜炎为主。在临床治疗中可以发现,腹部外科疾病之间存在特定的联系,且部分疾病在临床表现方面存在同一性,导致护理措施的选择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进行外科疾病护理教学时,是采取逐章讲解的方式,并未帮助学生构建全面的知识体系,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部分学生无法通过自身的努力对知识进行综合利用,这必定会影响腹部护理教学的质量。
二、翻转课堂教学在腹部外科护理中的实践运用
考虑到急性腹膜炎属于较为典型的外科疾病,且在临床表现和护理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为此,本文就以急性腹膜炎的护理教学展开研究。从视频制作、课前准备和课堂互动等多个方面对翻转课堂教学的相关方法进行研究,希望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可以学会自主思考和主动学习,保障对课堂内容的融会贯通,实现对课堂知识的深入了解。同时翻转课堂的方式,也可为学生营造更加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放松的心态进行知识探讨与学习,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这对于提升其他方面的学习成果也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1、课前准备
首先,要求教师仔细研读教材内容,确定最终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做好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工作。对于教学目标的确认,需要综合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差异,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完善教学计划。针对急性腹膜炎的教学目标设计主要包括:知识掌握目标。使学生了解急性腹膜炎的临床症状和病因,能够列举出术后恢复阶段应采取的护理措施;学习后应掌握的能力。能自主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并且依据此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且能够独立完成护理方案的制定;护理素质。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爱岗敬业的精神,能够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护理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其次,进行微视频制作。选择较为典型的案例,将其制作成微视频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观察来总结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心理状态,引导其对患者的病症进行分析,教师应对微视频的内容进行解读,通过指导和引导的方式,与学生共同完成护理方案的制定。在此过程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护理措施选择的要点,教师仅需要对其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着重讲解,并且帮助学生梳理护理措施选择的流程即可。同时也可制作完整的案例分析过程,让学生完成对护理知识的初步了解。
2、学生课前预习
(1)学习任务发布。一般在课前1天布置学习任务,通过班级微信公众平台发布教学微视频,发放导学案,提出学习路径和要求,指导学生自学。
(2)课前学习。学生利用自修课、课余或其他时间,结合书本和微视频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查找课外学习资源、相互交流讨论,达到掌握基本知识的目的,并完成微信平台和导学案上布置的作业。
(3)学习效果反馈。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可通过微信或者QQ等方式,向学习了解课前学习的进度,对于遇到阻碍的情况,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自主学习。在教学前也可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总结学习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在课堂中围绕难点问题进行讲解与探讨,保障学生对护理知识的全面掌握。
3、课堂互动
(1)知识巩固。课前学习,主要实现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但对还没有理解、掌握的知识点,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消除疑惑、理解巩固,这也是课堂上教师的首要任务。根据学生的课前反馈,在急性腹膜炎学习的课堂环节,教师着重分析、比较不同原因所致腹膜炎的病理变化,由此得出临床表现异同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病情观察、护理措施等方面的学习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2)梳理教学内容。微视频主要呈现的是重、难点,是碎片化的零散知识点,不少学生难以建构起系统的知识体系。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知识,系统整理,全面掌握疾病护理知识。在急性腹膜炎课堂教学中,以课前设计的典型病例为题材,以护理工作流程为主线,系统梳理了入院后的评估病情、提出护理问题、确定护理目标、拟订护理计划、实施手术前后护理措施等各个环节的知识结构与脉络,建成流程图、知识树,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
(3)知识拓展。为了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课堂上,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问题或疾病案例,让学生举一反三,活学活用,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在急性腹膜炎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了“视、触、叩、听”腹部检查技能实践,出院宣教的角色体验,“护考链接”实战演练,呈现了因膀胱破裂所致腹膜炎的病例,供学生讨论、实践,完成模拟的护理任务。
(4)知识探索。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探究推理可以激发思维,树立自信,让学有余力的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有关联性的学习内容和问题,一则满足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二则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薇,孙静,卢玉仙.基于云课堂的翻转课堂教学法在高职护理学生《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7,31(23):2904-2905.
[2]郭薇,于英,刘俊莲,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血管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旬刊,2016(11):162-163.
论文作者:温佃敏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9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知识论文; 外科论文; 腹部论文; 教师论文; 课前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