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第二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甘肃兰州 730000
摘要:近些年来,国内建筑行业的规模如同雨后春笋茁壮成长,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受民众关心,我们必须要意识到现代化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施工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在整个混凝土施工的行业中,商品混凝土具有经济、环保、技术等方面的优越性,受到整个行业的一致好评。然而目前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还是存在着许多的质量问题,针对这些技术上的缺陷,文章将从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入手,展开深入研究,全面提高建筑行业的质量问题。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土木工程;重要性
1、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的重要性
混凝土裂缝对工程产生重大影响,一些程度较轻裂缝有可能使使用性能下降,导致渗漏发生;比较严重裂缝直接影响结构安全,严重威胁生命安全。目前我国市场房价居高不下,住宅工程出现问题影响巨大,问题较轻者可能会使交房延期,需要限期整改;问题严重者则会导致合同纠纷,涉及赔偿,不但对开发商造成损失,对广大业主也会引起伤害。因此在开发建设中要充分重视混凝土裂缝控制,明确其重要性所在,尽量避免此类事件发生,防止工程质量出现问题。
2、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
2.1、建筑结构的设计不合理
如果不能对建筑结构进行合理设计也会导致裂缝产生,主要表现在:对结构构架的预应力施加不当,令结构构件产生裂缝;由于结构中断面发生变化而加重应力,使构件出现裂缝;未能对混凝土构件的变形收缩进行考虑;构造所配置的钢筋过少或者过粗;使用等级过高的混凝土,增加了用灰量,对混凝土的收缩产生负面影响;在混凝土的硬化过程中,由于其体积不断减小、收缩产生,板约束力会由于混凝土的收缩而超出正常值,这样就会使现浇板产生裂缝。
2.2、混凝土配合比例的控制不当
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就是未能对混凝土的配合比例进行合理控制。如果水灰的比例过小,而水泥用量过多,那么极易使水泥在凝固过程中出现水化热的现象,从而破坏了水泥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导致裂缝发生。如果水灰的比例过大,在混凝土结构中会残留大量水泥水化后剩余的水分,形成水泡,使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大大地降低。同时,混凝土结构内存在的过度集中的水泡和气孔极易在荷载作用下产生裂缝。因此,在配制混凝土的时候,要对其材料的配制比例进行严格控制,水泥的用量不可超过500kg/m3,水灰比应维持在0.4~0.6范围内。
2.3、施工工艺和养护不合理
混凝土的运输时间以及拌和时间过长,加上搅拌不均匀,还有浇筑的顺序不合理,未能对浇筑速度进行控制等,这些不合理的施工工艺都会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造成影响,降低其性能,极易令浇筑后的混凝土结构或构建出现裂缝问题。在混凝土的振捣过程中,若振捣轴的撤离过快,或者振捣幅度过大以及有漏捣等情况的发生,捕入与振捣方式不当均会降低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匀称性,这是诱导裂缝产生的原因。另外,在混凝土的养护过程中,若养护不合理也会改变其水化反应速度,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技术
3.1、塑性收缩裂缝的防治
①水泥应选择干缩量小的硅酸盐水泥;②为了保证混凝土沉降的均匀性,应将模板与底层在生产混凝土前进行沉底浸水;③制作混凝土时要对灰量和水量的比值进行严格控制,由于过量的水泥和水会导致塑性收缩裂缝的产生,因此,为增强其沉降性和可塑性,可适当地添加减水剂;④应对混凝土表层湿度的保持给予重视,通过在其表面铺盖湿润的麻垫、草席或者包裹塑料膜等措施使其湿度得以保持;⑤注意对混凝土的保养,避免长时间的暴风和暴晒,只有提高养护工作的规范性才能预防裂缝的产生。
3.2、温度裂缝的防治
温度是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的最主要原因,其防治方法主要有:①水泥应选择低热或者中热的,混凝土的材料尽量选择热值较低的;②使灰量和水量的比例减小,水灰的比值应等于或者小于0.6;③对水泥的使用量进行控制,若使用量过多就会增高混凝土的热敏性,将其严格控制在450kg/m3为宜;④在正式施工前要对混凝土的应用环境的湿度与温度等进行考察,对热胀冷缩的条件给予充分考虑,对混凝土的体积变化范围进行预先设计,预留收缩缝;⑤可采取贴膜、覆盖等方式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尤其要注意极端天气和极端温度差的情况下的养护。
3.3、沉陷裂缝的防治
不均匀沉降是沉陷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针对这一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①重视对土质和土地基的选择,在施工前必须考察施工区域的土地结构,根据情况进行增修。②要对混凝土模板的刚度给予保证,这样就可减缓裂缝在沉降过程中的产生,保证各个方向的受力均匀性,避免集中在某一处着力,从而导致沉降压力致使裂缝产生的情况发生。土地在浸水情况下会变得非常松软,极易发生沉陷,应该要避免在该类环境中施工。③在浇筑完成后应尽量维持模板一段时间,并且在拆除的时候严格按照步骤顺序进行。另外,在搭建冻土模板时要对冻土融化后所产生的沉降问题进行考虑。
4、防止混凝土裂缝的有效控制措施
4.1、完善结构设计
在混凝土结构的实施过程中,应当对施工过程中裂缝出现的允许范围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而将土木工程每一个位置上的荷载程度都能够与需求相符合,并且将建筑整体的刚度大大增强。如果要将长度过长的问题加以避免,就需要在设计的过程中注重沉降缝的设置。而且,还需要对建筑结构的设计原则加以重视,降低对周围建筑产生的不利影响。所以,就需要设计师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对施工周边的环境进行综合分析,这样的话才能够将混凝土的质量大大提高。
4.2、选择合适的材料
在进行材料的选择过程中,可以可以选择低热的水泥,比如大坝水泥、矿渣水泥等等,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可以有效避免混凝土温升问题。降低裂缝形成的概率。因此,在保证混凝土与设计相符合的前提下,应当尽量的采用低水热化的水泥。然后,对混凝土的配合比加以改善,从而将混凝土的强度加以保证。此外,还可以利用混合材料,对水泥进行节约,减少对水的需求,将混凝土的抗裂能力降低。
4.3、加强养护
在混凝土的施工后期,其主要的目的是就是能够充分的保证混凝土的强度,降低环境对混凝土产生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将混凝土的温度慢慢的降低,然后使其达到与外界温度相适合的程度。一般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对混凝土浇水。然而,一些混凝土出现开裂问题,是由于内外的温度不一致造成的,所以这种方法所达到的效果也不是很好。因此,在进行混凝土的拆模的时候,在模板拆除完之后,应当尽快对其进行回填与覆盖,将其与外界环境进行隔离,以免对混凝土产生不利影响。
总而言之,工程的质量好坏表现在设计、施工、监理等方面,施工团队必须在这几个方面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认真落实到位,才能保证土木工程的安全稳定进行。有关部门也要配合施工团队,严密监控市场上的建筑材料是否合格,制定相关质量标准,对违法的行为追究到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防治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出现裂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余虹君.土木工程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与应用策略研究[J].科技展望,2016,26(09):23.
[2]吕华宁.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07):30-32
论文作者:张兰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0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水泥论文; 过程中论文; 土木工程论文; 土木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