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初中语文教师面临一种不尴不尬的境地:老师把语文当一门学科教,学生当一门学科学,老师体现不出自己的文学素养,学生体验不到那种饱读诗书的喜悦,家长要求高分,社会要求高素养……面对这样的情形怎样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语文教师呢?
笔者拙见,作为一个普通的初中语文教师没有必要贪大求洋,可以创新,但是要明确教学目的,围绕教学目标,创造一些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做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就会得到学生认可。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丰富自己的知识修养和道德修养,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学生就会喜欢你。
初中语文的教学目标如下所述: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文字虽不多,但真正落实好需要老师付出心血,需要老师把大纲要求的教学目标融于日常的教学中。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理解为:中学语文课首要的任务在于学习语言运用,在于打好语文运用的基础;把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语文能力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放在重要位置;使学生学习和积累一定的语文知识,包括汉语知识、文学知识、文化知识、文体知识、读写知识,乃至课文涉及的一些其他相关知识;在“文道统一”的原则精神指导下,学习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意义和人文精神,其中包括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人格修养教育、健康的审美教育、情感教育,以及有关的意志、态度、心理等非智力教育。
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应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不应拘泥于课本、教材,要通过教材这一载体带领学生遨游于语言文字的海洋,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可通过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如课本剧表演、参观、访问、辩论、写作、课外调查实践等,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要将课本与社会较好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明白到:只有学好了语文,才能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可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团体活动,如成长文学、中午广播、读书比赛、演讲比赛等,锻炼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让他们体会到学好语文、成功飞翔的乐趣。
如果语文教学不再枯燥、不再乏味,学生乐学语文、勤学语文,那么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成绩就应该能达到非常理想的效果。
其次,要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语文成绩的关键。从初一开始,语文教师就应该教给学生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
1.培养学生朗读的能力,要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每一篇文章的朗读都要在老师或指定的同学那里检查。
2.让学生准备好一本精美的摘抄本(最好是能用三年,至少要能用一年),勤于积累字词句和文言、诗词,这是对祖国文化的传承,也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所谓“死去活来”,就是说要有扎实的“死记”的语文基本知识,才会有“灵活”的语言实际运用。同学在课余时间互相学习,看谁的板面设计好、谁的内容精彩,并相互传读。
3.教会学生作笔记,让他们上课听老师讲课,学会自主探究的同时还应多作笔记,把作者的意图弄懂,明白他写的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进而掌握阅读的思路。平时精做课外阅读,增加自己的阅读经验,这样就不会在考场中产生对阅读的恐惧感。要重视老师的阅读评讲,善于归纳各种文体的解题方法,如阅读解题步骤:(1)读选文;(2)审题意;(3)找位置;(4)筛信息;(5)组答案。再如类比归纳:散文家笔下的“莲”常是“高洁的君子”的化身……这样才能切实提高阅读能力。
4.让同学们积累初中的习作,并经自己、老师、同学认真修改满意后抄上专门准备的一本精致的“作文集”。也就是给自己出一本书,像杂志一样编辑封面、卷首语、目录、正文,同时做好各类插图。经过这样反复修改,学生的作文水平能有较大的提高。平时要多看作文书及健康有益的课外书,增加自己的阅读量,积累好词佳句。善于观察生活,勤于课外练笔,日积月累,作文水平自然会得到提高。
在作文后面可写上自己本次作文最成功之处。如:在第几段第几行用了哪个绝妙词语,在第几段引用了哪些经典句子,本文的结构与情节安排巧妙之处,本文的主题是如何设计的等。
要每周坚持练笔,写读书笔记,用课文后的词语连词成句、连句成段。同时,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良好的上课纪律习惯、良好的听课习惯、良好的自我学习习惯,迈好初中生活第一步。
5.重视优差生的个别辅导。要和学生谈心、交心,和他们一起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解决他们面临的一些困难及后顾之忧,使他们享受成功的快乐。这样在和教师亲近的状态下学习是会有很好的效果的。
明确的目标加科学的方法定会实现素质教育和优秀成绩的同步发展。
论文作者:王美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7月总第2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6
标签: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自己的论文; 老师论文; 知识论文; 课文论文; 语文教师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7月总第21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