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店街镇中心卫生院药剂科 浙江诸暨 311817)
【摘要】目的:调查社区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长期服药人群的抑郁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社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且长期服药的老年人224例,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判断抑郁的危险因素。结果:224例患者中,共有75人患有轻度以上的抑郁,抑郁患病率为33.5%,高于中国老年人抑郁患病率的平均值22.6%[1]。多因素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女性(OR:2.532% CI:1.257~4.608 P:0.012)、单身(OR:4.172% CI:1.687~10.456 P:0.011)、独居(OR:2.743% CI:1.674~4.527 P:0.001)、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OR:1.548% CI:1.036~2.462 P:0.003)是社区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长期服药人群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社区老年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且长期服药的人群相对正常老年人而言更容易患抑郁症,女性、独居、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是社区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长期服药人群抑郁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关键词】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抑郁;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3-0286-02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epressive statu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in the long-term and to analyze the related risk factors. Methods 224 senile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long - term medication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depression group and non-depression group by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HAMD). The scores were assessed by questionnaires. Risk factors for depression. Results Among 224 patients, 75 patients had mild depression. The prevalence of depression was 33.5%,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prevalence of depression in the elderly in China (22.6%) [1]. Multivariate logistic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women (OR: 2.57% CI: 1.257~4.608 P: 0.012), single (OR: 4.172% CI: 1.687~10.456 P: 0.011), and women living alone. (OR=1.548% CI: 1.036 ~2.462 P: 0.003) were the risk factors of depressive disorder in elderly people with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in the community for a long time, and the incidence of depression was 743% CI: 1.674 ~ 4.527 P: Conclusion The community of elderly people suffering from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and long - term medication for the elderly is relatively susceptible to depression, female, living alone, family history of depression is a community of elderly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long - term medication population risk factors for depression.
【Key words】Elderly;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Depression; Risk factors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周期长,疗效不明显,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3]。而随之出现的以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言语动作减少为典型症状的抑郁症会对患者的治疗、康复等产生诸多不利影响。本研究对社区患有心血管疾病且长期服药的老年人的抑郁状态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且分析了导致抑郁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从而对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的预防作出了指导。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选取社区里年龄≥60岁且资料完整的22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04例,女性120例,平均年龄为(65.08±4.86)岁,合并有高血压49例,糖尿病56例,慢性心衰61例,脑血管疾病58例。所有病人均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排除心肌梗死发作期或发作后伴有严重心律失常或心衰患者、排除不能配合调查的患者。
1.2 调查方法
确保知情同意及保密原则,对入选者使用统一指导语,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过去一周的情绪进行问卷调查,由被调查对象自主填写相关调查问卷,问卷具体项目包括一般资料、文化程度、抑郁家族史、婚姻状况、烟酒史、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肥胖、运动频率、有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抑郁状态评定标准:HAMD评分≤7分为非抑郁;8~16分为轻度抑郁;17~24分为中度抑郁;>24分为重度抑郁[4]。
1.3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处理,组间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抑郁组与非抑郁组结果
在224名调查对象中,抑郁状态75人,其中轻度抑郁48人,HAMD评分为(10.85±2.04)分;中度抑郁22人,HAMD评分为(17.28±2.15)分;重度抑郁5人,HAMD评分为(28.20±3.09)分;非抑郁状态149人,HAMD评分为(3.84±2.24)分。抑郁率为33.5%,高于中国老年人平均抑郁水平(22.6%)。
表1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2.3 影响患者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
将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与抑郁情况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抑郁组烟酒史、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与非抑郁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缺乏体育锻炼或体力劳动在抑郁组中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非抑郁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3.讨论
心脑血管疾病泛指由于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各组织发生的缺血或出血性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和肥胖的患病率持续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已经超过肿瘤,成为我国人群的首位死因[5]。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社区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长期服药人群抑郁状态的发生率为33.5%,高于中国老年人抑郁的平均发病率,这可能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后,长期合并多种并发症导致大脑皮层的损害、脑白质萎缩有关,有待更多影像学方面的证据进一步证实。
本次研究表明,女性、单身、独居、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是社区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长期服药人群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绝经后由于雌激素分泌不足,导致5-羟色胺减少,从而影响神经递质的产生和效能,并最终影响到人们的情绪[6],这可能是女性病人容易发生情绪低落的机制;单身、独居的人由于缺乏与亲人朋友的交流,病痛导致的负面情绪没有倾诉的对象,容易积累产生抑郁情绪;心脑血管家族史导致抑郁发病率增加的原因可能是患者在照顾自己患病的直系亲属的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精力、金钱,甚至影响到自己的日常工作、生活,进而影响经济状况和社会交往,最终导致抑郁情绪的产生。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是临床上使用最多的抑郁状态评定量表,具有评定简便、标准明确的特点,由经过培训的两名评定者对患者进行HAMD联合检查,一般采用交谈与观察的方式,检查结束后,两名评定者分别独立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可以评价病情的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发现社区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长期服药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在本次试验中,女性、单身独居、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的老年人更容易产生抑郁情绪,以轻度抑郁为主,因此医务人员、患者家属应该特别注意对这些人的关心、照顾,争取尽早发现抑郁情绪并进行早期干预。有研究表明[7],早期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实行预防性心理干预,可以明显减少抑郁情绪的出现,本次研究结果也提示我们,在社区老年心脑血管疾病人群中早期实行心理干预有利于减少抑郁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玲,徐勇,聂宏伟.2005—2011年中国老年人抑郁情绪的meta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7):3349-3352.
[2]纪艳珍,王阔,戴晓丽等.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与相关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
(14):1591-1593.
[3].中国医疗大数据:2020年人群健康状况预测报告[J].健康科学管理,2015,(7):20-23.
[4]马姗,范玲玲,杨永祥等.重症肌无力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析[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6,(3):185-187.
[5]隋辉,陈伟伟,王文.《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要点解读[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6,21(4):259-261.
[6]郝志,刘欢,乔明琦.雌激素及其受体介导的5-羟色胺能系统在情绪调控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23):45-48.
[7]王晓平.心理干预应用于心血管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人人医药杂志,2016,45(8):973-975.
论文作者:周红霞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6
标签:抑郁论文; 心脑血管疾病论文; 因素论文; 患者论文; 情绪论文; 老年论文; 老年人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