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叩问教育管理漏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管理论文,漏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备受关注的海淀区名校长延迟退休制度已悄然启动。记者近日了解到,中关村中学校长邢筱萍和六一幼儿园园长刘燕成为首批入围的名校长,去年年届退休年龄的两位女校长均被区教委正式延聘三年。
按照规定,目前本市中小学校长一般按女性55岁、男性60岁退休。近两年来,北京中小学校长已步入“退休高峰”,仅城六区这两年退休校长至少有300人,其中海淀区约有50人。
去年海淀区率先建立延迟名师、名校长退休制度,此举在全市首开先例。海淀区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对少数名校长、名教师延长退休年龄,有利于充分发挥优秀教育人才的辐射带动作用。
——《北京晨报》
随着北京海淀区“名校长延迟退休制度”的“悄然启动”,“名校长是否应该延迟退休”再一次成为当前教育管理界热议的话题之一。
有专家认为,名校长是学校教育的宝贵财富,“延迟退休”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专家们还进一步提出建议名校长退休的时间。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专家指出,这种“后继乏人”的现象是教育行政部门在人才培养上的管理缺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本就应该确保辖区内每一个学校都有一个具备良性循环能力的人力资源生态系统。
那么,名校长是否应该“延迟退休”,这种“后继乏人”现象的背后究竟又缺失了怎样的管理呢?
观点
“退”与“不退”的思辨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彭芝,是一位典型的“名校长”,在谈及“名校长延迟退休”的问题时,她指出现在优秀教师和名校长都是社会的稀缺资源,即使不延迟退休,很多人也在退休后被返聘。延迟退休既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也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具体举措。刘校长的这段话,道出了海淀区推行“名校长延迟退休”制度的原因所在。然而,要想更深刻的认识这个问题,还是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看各方的阐述吧。
1.名校长到点就退,纯属教育资源浪费
“优秀的干部队伍是宝贵而稀缺的资源,让名校长延迟退休是对优质资源最大化的利用。”这是北京市第一幼儿园园长冯惠燕在面对记者采访时的回答。她认为,一个好校长的成长需要很多年的积淀,一位校长的办学理念与其所在学校的发展也需要长时间的磨合,因此,适当地对名校长进行延聘,是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的。
从相关媒体的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一观点代表了相当一批校长的看法。如北京市朝阳区永安里小学校长赵军也同样认为,名校长们在治学办校上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沉淀和积累,往往有着一套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不仅符合客观规律,还具有可持续发展性,“这样的校长如果到点就退了,着实是有点浪费。”
与此同时,不少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对此也表示赞同。他们指出,从职业特点来看,在教育、医学等属于经验积累型的行业中,高水平的业务骨干和管理者属于宝贵的财富。名教师和名校长的成长需要长时间的积淀和丰富的教育经历。严格执行退休年龄的规定,对于一些真正的名校长而言,是种财富的浪费,也不利于区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校长不是终身制,让出空间也是贡献
河南沁阳市永威学校校长蔡林森认为,校长不是终身制,名校长也不是终身制。因此,在国家出台新的法律之前,名校长的退休时间不该推迟。但如果学校有特殊情况,事业有特殊需要,而且名校长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无家庭负担(配偶身体健康,无需名校长照顾),且本人愿意并能再创奇迹,那么就可以推迟退休时间。
江苏无锡市滨湖区教育局局长钱江在这场辩论中坚持认为,公民的退休年龄是国家法定的,在此基础上,由有关部门规定某些人延迟退休时间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倘若要求国家对名校长给予特别政策,那么在维护公平的前提下,还得兼顾其他各个群体和各群体之间的特殊对象的平衡问题。
对于名校长是否该延迟退休,上海建平中学校长程红兵有着独特见解,他指出所谓名校长,一定是在校长的工作岗位中产生的。如果没有校长岗位,就不可能有名校长产生。到龄校长的按时退休,其实就是给新的名校长诞生提供一个必要的岗位条件。让出空间也是一种贡献。
3.名校长发挥作用,缘何非要延迟退休
蔡林森还认为,名校长退休后发挥作用的途径有很多,例如:可以到教育学会工作,培训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可以兼任省、市督学;可以当原来学校的名誉校长或顾问;可以到民办学校工作,甚至到外省、市开辟新天地,改造薄弱学校;可以写书,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等。
中南民族大学教育系主任王世忠教授表示,“名校长发挥作用,不一定非得延迟退休。”不管多么优秀的名校长,到了规定时间,必须按时退休,毕竟年龄大了,精力差了,越来越难以承受领导工作的沉重负担,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对身体健康并愿意工作的名校长,可以返聘为“名誉校长”,为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学校的决策提供咨询和参谋,但不能直接参与学校的具体管理工作。有关部门还可以视具体情况,设立一个过渡性质的机构,系统整理和挖掘名校长的办学经验与办学思想。“年龄到了,就该退下来,但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为教育服务。”
反思
“后继乏人”OR“名人效应”
据有关媒体报道,海淀区教委相关负责人在阐述推行“名校长延迟退休”制度原因时,曾指出名师名校长延迟退休,首先是由于其所在岗位特别重要,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接班人;其次是因为这个人确实很优秀。
由此,我们不难判断,在推行“名校长延迟退休”制度的背后,隐含着两重矛盾——后继乏人和名人效应。
1.“后继乏人”的无奈?
为什么会实行名校长“延迟退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没有优秀的接班人,学校没有培养出更加优秀或者适合学校更好发展的校长。从一把手到二把手、中层管理者之间,学校管理人员的培养出现了“断层”。
管理者是使其他物质资源和社会资源获得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机制与灵魂。有专家认为,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往往没有受到实质的重视,而只成为了一种权力的象征。在权威的笼罩下,许多学校的人力资源也没有充分地挖掘出来,没有制定围绕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措施。
2.“名人效应”的依赖?
名校长并不都是名校的校长,普通学校的校长同样可以成为名校长。校长所在的学校无非是一种外部条件,关键是校长自身素质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名校对校长成功与成名并不起决定作用,但名校能够有更多的资源和有利条件,因而更有利于校长的成功与成名;而普通学校则会使校长的成功与成名较难一些,需付出更大的努力和创造性。名校长比普通校长更容易让学校成为名校。所以,为了学校更有名或者成为名校,为了区域教育做得更有成绩,名校长延迟退休也就顺理成章了。
名校长延迟退休的理由,被归之为职业特殊性,因为“名校长的成长需要长时间的积淀和丰富的教育经历,同时一位校长科学准确地把握一所学校的发展,并形成学校的特色和品牌,也需要一个周期”。我们不禁想问,哪一个行业的项尖人才,不需要长时间的经历经验积累?因此,“名校长延迟退休”,从某些层面上可以说是校长“名气”的再次利用,学校太过于依赖名校长。
启示:不管是学校,还是其他组织,要想持续发展,靠的是机制,而不是仅仅靠领导者本人。把学校的发展完全寄托在一位或少数几位“名校长”身上,这是十分不明智的选择。
追问
“名校长延迟退休”背后的管理漏洞
1.后继乏人,名校长是否也难辞其咎?
在面对名校长是否需要延迟退休这一问题时,其实在人们的内心深处都隐藏着一个担忧——接班人能不能胜任,新任校长是否会导致学校的发展出现反复甚至后退。于是,教育行政部门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在没有合适的接班人的情况下,就不得不让名校长们“超期服役”。
有专家认为,培养合适的接班人,是校长更是名校长的分内事。于是,他们进一步提出疑问:如果在退休时没有培养出合适的接班人,名校长是否难辞其咎呢?
对此,江苏常州市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董事长庞荣瑞明确指出,如果校长到了退休的年龄,还没有人可以平稳接班,那么这应该是老校长的过错。他认为帮助年轻人有效接班,也是名校长是否真正有名的标志之一。
“如果校长是明智的,就应该在退休之前适度控制自己的行为,把更多的权力交给别人,让别人有更多锻炼和建立威信的机会,尽可能早些实现校长岗位的过渡。”庞荣瑞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表示,名校长如果没有按时退休,就会影响接班人的成长。
他认为,名校长们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游刃有余,可如果他们不及时退休,年轻人又如何能够走上一线得到锻炼?“这就像一个家庭,下一代已经成年,即使他们在处理有的问题的时候会表现得比较幼稚,也应该让他们独立处理问题。如果老人长期当家,后代就永远得不到锻炼。”
2.人才断层,教育行政部门干啥去了?
从1993年国家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决定实施“百万校长培训计划”算起,全国性开展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已经过去将近二十年。在这二十年里,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也争相启动“名校长培养工程”,那么究竟培养出了多少合格的校长人才呢?
按照国家规定,义务教育学校的校长统一归口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考核任命。由此我们可以确认,教育管理人才的缺失,尤其是校长后继乏人的现状产生,教育行政部门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中小学教育是一个专业化很强的社会公共事业,而中小学校长则是这一事业的具体领导者和组织实施者。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的管理队伍和实施队伍,是我国中小学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该高度关注中小学校长培养工作。
由于以往体制的影响,一些地方以加强中小学教育为由,赋予校长一定的行政级别,有的地方设科局级校长,有的地方设县处级校长,从而致使在不少地方,中小学校长职务行政化、官僚化。因此,也导致不少人千方百计想办法挤进校长队伍,看重的不是校长承担的崇高的教育责任,而是所谓的行政级别,把当校长作为解决自己升迁的机会。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很多地方在选调县处级干部时,就把中小学校长作为主要的干部来源。
孰不知,校长是一个专业化很强的岗位,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官职。我们都知道,师范类高校都设有学校管理或教育管理专业,但是这一类专业毕业的学生又有多少走上了校长岗位呢?又有多少校长来自于教育管理专业呢?
与此同样的追问还有很多——如果说,校长可以延迟退休,教师可不可以延迟退休?再有,教育机构可以延迟退休,其他机构为什么不可以?公务员可不可以?模仿效应一产生,延迟退休就会蔓延,都推迟退休,时下就业困难、特别是大学生就业困难,这一社会难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建言:我们不否认“名校长延迟退休”是解决当前部分地区学校管理人才断层的权宜之计,但我们也希望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能够正确的认识这一做法的局限性和负面作用。在推行这一制度的同时,多方纳谏,多去思考各界提出的追问,权衡大局影响。“名校长”对教育的贡献是巨大的,但却不是教育发展的全部,只有培养好优秀的继任者和接班人,这样才能促使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否则就如同蜀汉诸葛,绝代智慧,辛劳一生,只因后继无人,而最终蜀国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