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早期哲学思想转变过程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哲学思想论文,探析论文,过程论文,毛泽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毛泽东早期哲学思想的形成过程中,从中国传统哲学到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转变是众所周知的。问题是在这个转变中,是否存在一个以接受西方哲学思想为主的过渡阶段?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其理由如下。
毛泽东自己对当年思想历程的回忆很能说明问题。他在1971年的一次谈话中说:我读了6年孔夫子的书,又读了7年资本主义的书,到1918年才读马列主义。显然,这里说的读孔夫子的书,是学习和接受以儒家学说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传统文化;读资本主义的书,主要是学习和接受西方思想文化;然后才是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50年,毛泽东在同周世钊的谈话中讲到当年读康德派哲学家泡尔生的《伦理学原理》,他说:“它使我对于批判读过的书,分析所接触的问题,得到了启发和帮助。”[1]这说明,在毛泽东早期哲学思想的转变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个用学到的西方哲学思想批判分析中国传统哲学的阶段。毛泽东当时读了不少西方哲学方面的书,作了不少批语和笔记,但只留下了《伦理学原理》这本原始记录。其中,大量的批语联系中国历史以及墨子、孔子、孟子、宋明理学、王船山、颜习斋、谭嗣同、梁启超乃至五四前夜的国事与思潮,展开分析、批判,或赞成、或怀疑、或否定、或借题发挥,生动地再现了毛泽东当年的思想历程。1965年8月5日,毛泽东在会见外宾时谈到了列宁关于“不读资产阶级唯物主义的书,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的观点。他还认为,不仅应该读唯物主义的书,也应该读唯心主义的书。他说:“我是相信过康德的。不读唯心主义的书、形而上学的书,就不懂得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这是我的经验,也是列宁的经验,也是马克思的经验。”
毛泽东学习和接受西方哲学思想的影响,这个阶段大约从1909年在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开始,这正是青年毛泽东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毛泽东在这个时期学习和接受西方哲学思想,主要通过这样几个渠道:一是梁启超等维新派思想家创办的刊物。1910年下半年,毛泽东在东山小学读到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该报发表的一系列鼓吹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文化、道德思想的文章,以及对达尔文进化论和边沁等人思想的介绍,对毛泽东产生了最初的影响。二是1912年下半年在湖南省立图书馆读书自学。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大量学习和接受西方思想文化,对亚当·斯密、达尔文、卢梭、斯宾塞、孟德斯鸠等著名思想家的著作,他都广泛涉猎,尤其是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对其影响更大。三是湖南一师读书期间向老师及其所讲授的课程中学习。特别是杨昌济先生,精通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又到日、英、德留学多年,接受了西方思想文化的熏陶,常常把自己接触到的新思想介绍给学生。泡尔生的《伦理学原理》就是他给学生讲授伦理学时采用的教材。四是《新青年》杂志的影响。《新青年》一创刊就高举科学和民主的大旗,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以前所未有之规模引入中国社会,毛泽东是《新青年》最热心的读者。五是从胡适、林威、蔡元培等人的演讲和著作中学习。毛泽东在《新青年》等杂志上读过胡适的文章,听过他的哲学讲演,在北平期间还向胡适当面请教过实验主义哲学。1919年下半年,杜威在北京大学讲学,其讲演稿在各种刊物上刊登,毛泽东都认真加以研究,还把杜威推崇詹姆士、柏格森、罗素的哲学讲演稿——《现代的三个哲学家》作为自己学习哲学的入门书籍。蔡元培以德国哲学家厉希脱尔的《哲学导言》为主,兼采泡尔生、孔德的《哲学入门》而编写的《哲学大纲》,毛泽东曾在杨昌济先生指导下认真阅读过。通过以上渠道,毛泽东对西方许多有代表性的哲学家及其思想都有了解,并接受过这些思想的深刻影响。这就说明,毛泽东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确有一个以接受西方哲学思想为主的过渡阶段。
毛泽东早期哲学思想的这种转变过程有着鲜明的特点。一是转变过程中各种思想的相互交融与渗透。毛泽东虽然在1909年到1918年期间是以学习和接受西方思想文化为主,但这只是相对的。实际上,在这之前他已读过郑观应鼓吹西方思想文化的《盛世危言》,正是这本书所展示的新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开阔了毛泽东的眼界,使他感到学习西方新思想、新文化的必要,从而激起他恢复学业、进一步学习新知识的愿望。在湖南一师期间,他在广泛阅读西方思想文化经典的同时,也读了大量中国古代经籍,学习和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直到1920年3月,他还认为“应先研究吾古今学说制度的大要”[2]。而在接触马列主义之后,他也仍然继续学习和接受西方思想文化。
二是思想来源上的综合性。毛泽东当时所接触的西方哲学思想,有些是西方哲学家原著,但更多的是经过中国人选择、综合过的,糅合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内容,加上了一些个人的理解。这些哲学思想也不限于某些著名哲学家,还包括一般的哲学流派的观点,可以说是汇集了百家之言。
三是学习态度上的开放性、辩证性。青年毛泽东怀有强烈的救国热情和求知欲望,对古今中外各种思想流派,他都广泛涉猎、博采众长,同时又绝不盲从、不片面、不绝对化。特别是在对待中西文化的关系上,更显示出青年毛泽东学习态度上的开放性、辩证性。他说:“吾意西方思想亦未必尽是,几多之部分,亦应与东方思想同时改造也。”[3]他在读泡尔生《伦理学原理》时,既用西方哲学思想分析批判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又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分析批判西方思想文化。可见其恩师杨昌济“既广求世界之知识,复继承吾国先民自古遗传之学说,发扬光大之”,“合东西洋文明于一炉而冶之”[4]的一贯思想,对毛泽东影响之深刻。
四是研究方法上的合理性。青年毛泽东学习和研究学问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密切联系当时的国事和思潮进行思考,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且注意“将全幅工夫,向大本大源处探讨,力求掌握宇宙之真理”[5],从哲学世界观上寻找答案。这些特点使青年毛泽东能不囿于一家之言、一孔之见,从整个人类文明所创造的优秀成果中吸取养分。这也正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科学体系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愈经历史考验而愈显示其光辉的历史渊源。
毛泽东在哲学思想的发展过程中,曾用西方哲学分析批判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后来又用马列主义分析批判西方哲学思想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熔铸在自己哲学思想的科学体系中。这体现在许多方面,现仅举几例。
1.关于辩证法及其核心对立统一规律。中国传统哲学中具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特别是老子,提出了一系列对立统一的概念。老子认为世间事物都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而转化的方式是以退为进、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弱胜强。毛泽东接受了这一思想,又用严复《天演论》中运动变化、斗争发展的思想批判了老子辩证法中的消极因素。严复在译著中糅合了达尔文、赫胥黎、斯宾塞的观点,竭力强调“与天争胜”,不能甘做劣等民族,坐待灭亡,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强”、“自力”、“自主”,在斗争中求生存,在变化中求发展。毛泽东用这种积极斗争的思想补充了老子辩证法的不足。毛泽东对泡尔生关于“抵抗”及其积极作用的观点击节赞赏,认为是“至真之理,至澈之言”[6],这对他后来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学说,以至对他一生的斗争生活,都有重要影响。
2.关于实践观点。毛泽东对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船山、顾炎武、颜习斋等人经世致用、躬行践履的实学思想非常推崇,奉为立身行事的准则。毛泽东在读泡尔生的《伦理学原理》时,接受了其道德实践先于道德哲学的正确观点,指出:“伦理学之正鹄在实践,非在讲求”[7],对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已经有明确理解:先有实践,后有认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毛泽东青年时期曾受过胡适、杜威宣传的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到延安后,他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了实用主义关于“所谓真理,是主观的部分的真理,没有客观性与全体性”[8]的观点,认为实用主义的实质是主观的真理观,否认真理的客观性,但它也包含一些正确的因素,即肯定真理的有用性。毛泽东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也十分强调真理的价值性、有用性,还提出了人民利益标准,实现了真理的客观性与价值性、真理的实践标准与人民利益标准的辩证统一。
3.关于自觉能动性问题。毛泽东曾深受宋儒心学的影响,对谭嗣同推崇心力作用的观点十分赞同。单纯讲主观意志的能动作用,只是一种抽象的唯心主义,而青年毛泽东却强调“人之心力与体力合行一事,事未有难成者”[9],将人的主观意志同体力这种物质的力量相结合,体现在“行”即实践之中,就成为现实的力量,带有更多合理的因素,接近马克思主义对主体能动性的理解。青年毛泽东也接受过叔本华的唯意志论,但他又反对盲目的意志,提倡自觉的意志,认为“道德之实行,固赖感情与意志,而其前必于此将实行之道德,有明判然之意识,而后此行为乃为自动的”[10]。所以他对主体能动性的理解又带有自觉能动的性质,这些都体现在他接受马克思主义后对自觉能动性思想的创造性发展中。
4.关于唯物论思想。青年毛泽东学习的中国传统哲学主要是唯心主义的,但也有朴素唯物论思想;毛泽东当时接受的西方哲学思想主要是二元论,但也不能忽视其唯物论因素的影响。他曾说:“这本书(指《伦理学原理》)的道理也不那么正确,它不是纯粹的唯物论,而是心物二元论。只是因为那时我们学的都是唯心论一派学说,一旦接触一点唯物论的东西,就觉得很新颖,很有道理,越读越觉得有趣味。”[11]这说明当时唯物论思想对他的影响是很大的。他在读该书的批语中写道:“人类者,自然物之一也,受自然法则之支配,有生必有死,即自然物有成必有毁之法则。”[12]这当然是唯物论的观点。批语中还说:“一种行为,此客观妥当之实事,应当尽力遂行;一种思想,此主观妥当之实事,应当尽力实现。”[13]这里已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成分。毛泽东后来能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点对“实事求是”进行解释,并作为自己哲学思想的精髓,决不是偶然的。
从以上可以看出,毛泽东哲学思想并不是生吞活剥地从马克思主义那里抄来的,而是经过他在青年时代的反复研究和探讨,比较和对照,融合了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思想的精华。所以,一旦接触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就能立即掌握其实质,明辨真伪,坚信不移;就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灵活应用,从而产生改造世界的巨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