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园林绿化是一项具有很高系统性与综合性的建设工程,工程建设过程复杂繁琐,无论前期整体规划设计到栽植,还是后期养护管理都有相当大的难度,必须立足于城市园林绿化的实际需要,同时做好园林施工及养护的各项日常管理工作,以此有效增强园林绿化效果,为城市居民生活创造优美的绿化环境。本文探讨了如何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养护措施。
关键词: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管理;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绿化的重要性已被政府和市民所共识。城市绿化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反映出城市的环境质量和风貌特点,从而直接反映出城市的发达程度和文明水平。只有在园林工程内容上不断发展创新,才能满足人们对城市绿化环境质量更高层次的要求,进而提高和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
1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暴露的不足
1.1 园林绿化形式多元化不足,绿化水平良莠不齐
城市公园是一个城市绿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但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很多设计师原有的设计意图被曲解,整体的规划设计欠缺完整性,造成实际效果差强人意。还有一部分公园只是单纯地在地面的灌木中点缀花朵,欠缺层次美感和立体美感。
1.2 植物栽植不合理
城市绿化在进行植物栽植时需要格外注意地下的管线距离,在进行栽植工作时一定要合乎技术标准,如果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不但会加大工作的难度,而且对植被的生长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1.3 没有充足的绿化资金
在某些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中使用的植被花草很多都没有按照绿化建设的规划设计来种植,相反却使用一些价格低廉、来源多的绿化植被,更有甚者还会假公济私、以次充好,完全达不到原有规划的要求。事实上,乡土树木的树种是比较好的选择,在特殊地点需要种植名贵树种,如果以次充好,大大降低原有绿化的规划水平。所以,园林绿化质量不断降低的重要原因就是资金不足。
1.4绿化可持续保护意识不强
园林规划设计能否可持续的进行,园林绿化的生态和人文价值能否得以延续都取决于园林养护工作的可持续性保护。园林绿化养护工作并不是单指专业人员的保护,而是全社会人民共同的责任。在实际生活中大多数群众的保护意识较为薄弱,所以市民的绿化保护意识需要不断加强,只有市民从心底里产生认同感,对绿化保护工作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园林绿化植物的种植技术
2.1 树种和种植时间的选择
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特性,对其生长的环境要求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树种的选择要依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土壤性质等,不可盲目看中其绿化效果和美观程度等因素。如果种植了与当地气候与土壤性质不符的植物,不但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等资源,还会严重影响到绿化的效果。选好了需要种植的植物后,还需要严格把控其质量和外形。尽量选择苗壮通直、无枝干损伤、根系发达和无病虫害等优质树苗。必要时需要对树苗的枝叶和根系进行相应的修剪和处理。栽种时要充分考虑到树苗的生长规律和习性,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宜栽种的时间,制定详细的栽种计划,做到最大限度提高树种成活率。
2.2 土壤的选择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条件之一。植物能否健康、快速生长和土壤性质息息相关。不同的植物对土壤的性质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种植植物前一定要调查和分析土壤性质,比如,土壤的透水性、酸碱度等。在掌握土壤性质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例如,当发现土壤中缺少植物生长必须的矿物质时,需要施予一定量含有该矿物质的肥料。在掌握土壤性质的同时,还需要使客土的质量、基肥的腐熟程度以及土壤的翻挖深度达到相应的标准。
2.3 施工的处理
一般情况下,根据相关设计要求进行植物的种植,并起到绿化、美化作用的过程叫做绿化施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换句话说,就是相关施工人员在明确设计意图的情况下,依据相关设计图纸对现场进行核查,并对施工计划书进行编制。同时,还需要做好相应的排水工程和定点放线等准备工作。在植物种植的过程中一定要定位准确,严格遵循设计图纸进行操作。还要注意的是,如果多种植物需要同时种植的话,要按照一定的次序进行。
3 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的措施
3.1浇水
城市园林绿化施工中,绿化养护是最容易忽视的部分。造林是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重要过程,养护是保证绿化工程发挥预期作用与效果的关键,如果缺乏有效的养护,将会造成大量资源浪费。由此可见,城市园林绿化养护至关重要,必须得到高度重视。
水是万物生长之基础,其在园林绿化养护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因此怎样进行浇水是影响植物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浇水量与浇水时间的确定需根据土壤、气候与绿化植株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而定。通常情况下,若土壤为砂性土,则需适当增加浇水次数,但要控制浇水量,浇水量不宜过大。此外,还需根据天气条件灵活制定浇水方案,如果天气较为干燥,则需增加次数与水量,且尽量在清晨或傍晚进行浇水,以免水分因温度升高而过快蒸发。在对坡地草坪等实施浇水时,需将水速有效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以确保土壤不因浇水出现水土流失。
3.2 施肥
有了充足、优质的肥料作保障,才可促进园林植物健康快速生长。一般而言,园林植物施肥频率为2 次/ 年,春季施肥,需在园林植株萌动前进行,冬季施肥,需在停止生长后进行。过早施冬肥会延长植物生长期,不利于防寒越冬。
3.3 除草
杂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若园林中杂草数量较多,则会使大量养分被杂草抢夺吸收,严重影响绿化苗木花草正常生长,乃致缺肥缺光而死亡,因此,必须对除草工作高度重视。城市园林的最佳除草时机是在夏季,这是因为夏季高温强光照,杂草容易死亡。根据营林需要与苗木花卉特性合理选定除草方式,避免除草对苗木花卉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3.4 预防处置病虫害
在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控过程中,需严格遵循预防为主,积极防控的基本原则。爆发性病虫害一旦发生,会在短时间内快速扩散,危害极大,不但影响景观效果,而且增大防治难度。对此,在实际养护工作中,必须根据不同园林绿化品种不同病虫害及时作好预测预报,一旦发生病虫害及时处置。同时还要通过分析与研究,掌握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采取有效措施切断病虫害传播途径,遏止其发展蔓延势头,为园林植物生长构建良好的防御屏障。
3.5 养护成本控制
园林绿化养护质量与成本控制存在一种制约关系,开展质量管理必须以妥善处理二者关系为前提,只有这样才能起到预期的管理效果,达到即保证质量与又缩减成本的目的。城市园林绿化养护工作是一项连续性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养护管理部门往往资金紧缺,需对有限资金进行合理计划,努力减少行政性支出,尽可能多的用到绿化养护实际中,以发挥最大的价值或效能。在实际工作中,养护管理不仅要对资金的使用进行严格控制,还要从养护环节上避免不合理行为的发生。积极研发、应用新型养护技术,以技术优势弥补资金不足,强调技术性养护理念,全面提升养护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和管理水平,确保城市园林绿化养护落到实处。
总之,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是城市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须从养护技术、养护认识、资金投入、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加大力度,确保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持续、规范开展。
参考文献:
[1]于华英.园林绿化工程中树木栽种技术与管理探讨[J].现代国企研究.2016(20)
[2]黄梅香.探讨园林绿化工程中的植物配置和养护[J].现代装饰(理论).2016(03)
[3]李洁.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与养护技术分析[J].现代园艺.2014(16)
[4]李院平.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中的植物配置分析[J].智能城市.2016(05)
[5]王祥.园林绿化工程树木反季节栽植技术的应用[J].中华建设.2016(09)
论文作者:东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2
标签:园林绿化论文; 土壤论文; 植物论文; 园林论文; 城市论文; 绿化工程论文; 病虫害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