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教学论文_刘莹莹

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教学论文_刘莹莹

辽宁省灯塔市烟台街道中心小学 111399

摘 要:新课程标准更注重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并灵活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体验数学的价值、形成个人的数学素养并转化为能力。为了帮助同学们理清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教师应加强数学应用教学,多让学生自主学习,重视课外实践,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课程标准 数学 应用 生活问题 课堂

在我们周围处处有数学,数学问题教学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中的。脱离生活实际的数学教学会使学生的思维因缺乏具体生动的信息的支持而阻塞。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在教学要求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新课标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点观察社会、思考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数学活动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熟知的生活现象走进数学课堂,使数学课变得生动具体,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近年来,我坚持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重视实践,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做了一些探索,在本文中我将谈谈对这一问题的一点思考。

一、结合生活实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们就应该尽量使问题更实际、更贴近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走进课堂。这样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例如: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选用同学们熟悉的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为背景,利用动画中的人物喜羊羊和暖羊羊分月饼来引出分数中的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和八分之一等知识点。整个过程中,同学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引导学生认识分数、了解分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习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时,买门票“闯数学广角的大门”,五角钱一张的门票,有几种不同的付款方式?1角的五张、2角两张和1角一张、3角的一张和2张一角的、5角的一张,有四种付款方式。选取贴近学生的事例——买门票,引导学生初步有顺序地进行简单的组合思想,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二、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方法,要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例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课时,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观察银行周围环境,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记的时候就开始产生问题了:“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啊?”……然后就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学生由于是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来解决问题,从而找到了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这样,学生培养了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又如,美国四年级“小数”单元的引言是这样的:珍妮·陈在一个体操队,她每周大约要训练15个小时。珍妮最出色的项目是平衡木。平衡木的宽度大约有2厘米。最初珍妮是在地上画的一条“平衡木”上开始练习一套新的动作,然后再到一个很低的平衡木上做这套动作。经过一段训练之后,她就准备好了在标准的平衡木上做那套动作。标准平衡木的高度大约是1.19米。珍妮平时训练得很辛苦,时常累得筋疲力尽,甚至她有时怀疑这样辛苦是不是值得。但所取得的成绩告诉她,努力没有白费。一次珍妮所在的那个队得了冠军。她的平衡木得了9.35分,自由体操得了7.95分。这时珍妮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比这更好。这是一个小故事,这样设计独具匠心,不但可使学生获取体操方面的知识,而且循序渐进的训练方式、孜孜以求的顽强意志对学生的学习又能起到启迪、激励的作用。

同时可以让学生衍生出多个数学问题,如:“平衡木有多宽?”“画一条与平衡木宽度相等的线段。”“珍妮的平衡木得了9.35分,自由体操得了7.95分,珍妮那项得分高?”“珍妮两项比赛的总得分是多少?”这样让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富有魅力,对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增强学生的积极性都十分重要。

三、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多是经过简单化或数学化了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听过这样一节公开课,在进行《年、月、日》教学后,可以出这样一道思考题:爸爸去外地出差了,王玲在家一天天地数日子,等着他快点回来。两个月后,爸爸回来了,猜猜王玲一共数了多少天?这里要结合生活实际,考虑到邻近两个月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答案也是多样化的。这样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解题的技巧,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论文作者:刘莹莹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7月总第2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4

标签:;  ;  ;  ;  ;  ;  ;  ;  

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教学论文_刘莹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