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中国制造业前景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制造业论文,未来论文,前景分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制造业是现代工业的主体,从国外一些国家的发展经验看,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增长加速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制造业的高速增长。因此,为了使中国经济增长走上持续、健康、快速之途,分析制造业的现状,判断制造业的发展方向,选择制造业的增长点,采取正确的政策措施,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一、中国制造业现状
(一)制造业(工业)结构的演变
仔细分析改革以来中国工业结构的演变趋势主要有如下两个特征:
1、工业产出结构具有较明显的高加工度化趋势, 这种趋势主要是由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重加工业支持的;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原料工业的产出比重则均呈现出程度不同的下降趋势。如果从轻重工业的产业结构看,轻工业的产出比重持续上升,重工业的产出比重则相应下降。很明显,轻重工业产出结构的这一变动态势是对改革以前重工业产出比重过大的某种调整。总的说来,工业产出结构的上述变动适应了这一时期人们消费需求结构中耐用消费品需求迅速上升的要求。
2、工业的投入结构变动与产出结构变动存在着较大的偏离, 不论是资本结构、劳动力结构均出现了某种逆加工度化趋势。在资本结构的变动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原料工业的资本比重在波动中均有所上升,重加工业的资本比重则持续大幅度下降。劳动力结构的变动趋势与资本结构相同,但变动幅度较小。如果将资本结构与劳动力结构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轻工业相对劳动力装备程度有所上升,而重加工业和原料工业则有所下降。工业投入结构的这种变动态势降低了整个工业的技术层次,对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将产生某种不利的影响。
(二)中国制造业结构与全球的比较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结构已发生了较大改变。与1980年相比,1994年技术密集型行业占制造业增加值的份额提高到17.3%,钢铁工业比重提高较快,纺织、化工和非电机类机械行业的比重有较大下降。但与世界制造业的结构相比,中国技术密集型的资本品制造业的比重仍旧偏低。钢铁工业、非金属材料等中间投入品行业比重较高。消费品制造业的比重与世界平均水平基本接近,但在其内部纺织业的比重较高,食品工业比重较低。这种结构反映出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仍不够强。另外,资源消耗强度大、污染排放强度也大的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其他非金属材料等原材料工业等部门的比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有些低污染的产业,如印刷业、塑料等,其比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三)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技术装备落后,新增设备对进口的依赖程度较大。 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我国工业企业的装备水平相对落后。根据全国第三次工业普查对1180种主要专业生产设备技术水平的调查,按设备原价计算,达到国际水平的仅占26.1%。由于装备技术水平落后,不仅产品质量和档次上不去,而且劳动生产率低下、物耗高,从而影响国民经济整体效益。随着国际竞争日益加剧,国内产品结构不断升级,设备更新速度加快,而新增装备尤其是新增的大型成套装备大部分靠进口。据1990—1996年的统计,每年进口的机械设备占当年固定资产投资中设备购置费的2/3左右,1995年高达72%。
2、经济效益不佳。由于片面追求数量扩张, 妨碍了我国工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工业经济效益低下与工业经济增长相对较快形成很明显的反差。1996年,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资金利税率为7.11%,成本费用利润率为3.05%,其中制造业资金利税率为6.85%,成本费用利润率加权平均为3.15%,分别比1993年下降了3.22%和1.41%。在制造业中食品加工和纺织业是全行业亏损的。除烟草加工业的特殊性质外,其他行业的资金利润率基本上均在5%以下(医药制造为5.16%,略高于5%)。
3、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在一些经济规模要求较高的行业, 企业规模小而分散,多数企业没有达到合理的经济规模,规模经济效益差。同时,企业间、地区间缺乏合理分工和协作,企业间的“大而全”、“小而全”,地区、部门的相互分割、自成体系,以及地区间结构趋同化也很严重。1996年,制造业企业平均每个单位的增加值仅为316.7 万元。
4、负债率偏高。1996年,制造业各行业平均负债率为66.93%,其中最高的是纺织行业,负债率达到78.3%,最低的石油加工及炼焦业也达到57.1%。不可否认,负债率高并不意味着一个企业在发展中就会面临种种困难,但是在高负债率的背景下,必须要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作保证,这样企业才能健康地发展下去。可是目前我国制造业的现实情况却是一方面经济效益低下,一方面又是负债率畸高不下,企业发展陷入简单的再生产过程,无力开拓新产品,产品质量无法提高,创新能力严重不足,这样就不能不说偏高的负债率对制造业的发展形成了极大的障碍,使制造业的发展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
二、中国制造业前景分析
1、制造业在GDP中的位置。
1996年,依照全国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口径,制造业增加值为14457.6亿元,占整个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增加值的80.2%,当年工业增加值为29082.6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为42.4%,假设全口径工业增加值与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增加值差额部分中制造业所占比例也为80.2%的话,则1996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为34%左右。
分析未来20多年中国经济发展,我们认为制造业的发展大约会经历三个小的阶段:第一阶段即从目前到2005年为止。在这一阶段中,由于受东亚金融危机的冲击,世界经济增长放慢,中国经济增长也将受到一定影响,世界各国特别是作为大国经济特征明显的中国,扩大内需、走内需为主的扩张政策成为必然的政策选择。从目前情况看,据有关领导在不同场合的讲话,在1998—2000年期间内,中国基础设施投资将达7500亿美元(尽管由于口径概念不同,也有不少专家对此提出疑义,我们认为光从目前中国基础设施投资概念出发,7500亿美元这一数字也偏大,很有可能领导讲话的基础设施投资概念与大家日常的认识不同),可见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配之以灵活的货币政策,从而加大投资特别是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以此拉动经济增长的意图已十分明显。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认为制造业的投资份额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少,且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一般会延续比较长的时间,因而我们预计这一局面将维持到2005年左右。到那时,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投资将基本告一段落。由于受投资需求的影响,制造业的生产能力大力扩张显然不大可能,而鉴于这一时期是中国改革措施出台比较集中的一个时段,如国有企业改革、教育、医疗、保障体系的改革等,因此居民消费需求增长将比较平稳,受改革影响,居民收入预期和支出预期的不确定因素大大增加,因而居民消费结构变化也不会太大,对制造业产品需求的力度不会太大。因此,在这个阶段,制造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将呈稳中略降的态势。第二阶段为2005—2015年。预计在这个阶段,制造业将会有比较好的发展。一方面在经过近十年的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后,制造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将会有明显的改善,同时,随着基础设施投资多年大幅增长后,投资重点将向制造业转移,制造业发展的资金环境也将大为改善;另一方面,在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后,改革对居民消费的不利影响将逐步消失,取而代之是一些新的举措将反过来促进居民消费的增长,居民的支出预期也将趋于稳定,因而一些像汽车等10万元级的产品将逐步进入城镇普通居民家庭,一些高档耐用消费品也将大规模地进入农村居民家庭,从而对制造业的发展形成有力的需求拉动,制造业发展速度加快,占GDP比重有所上升, 竞争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第三阶段为2015-2020年。这个阶段由于居民收入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对服务性消费将显著增加,从而居民消费结构会发生较大变化,而对制造业产品的需求将进入平稳期, 因此这个阶段制造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将趋于稳定并逐步略有下降,制造业的结构将更为合理,企业组织结构也将得到明显改善,制造业企业素质提高,科研开发能力增强。
2、制造业中主要行业的增长前景。
食品加工、制造业:按独立核算口径计算(下同),1996年食品加工制造业占制造业比重为6.93%,比1993年高0.64%。展望未来的发展,尽管城乡居民食品消费支出比例均会呈稳中趋降态势,但是城镇居民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闲暇时间享受需求的提高以及家务劳动时间的缩短,居民对方便食品、快捷食品的需求会大大增加。另外,随着小城镇建设浪潮的到来,农村居民的食物消费习惯也将会改变,由于其人口基数大,这对食品加工、制造业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因而预计食品加工、制造业占整个制造业的比重在前段时间会稳中有升,但随着小城镇建设浪潮的结束,其占制造业的比重将趋于稳定并开始下降。
饮料制造业:饮料制造业产值1996年所占比重为3.1%,比1993 年提高0.59个百分点,表明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家庭用饮料大幅增加,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交际增多,非家庭用饮料更是增加较多。未来20年,由于水资源短缺日益明显,因而水价将呈上升之势,这必然一定程度上使饮料产品价格也呈上升之势,因而饮料制造业产值占制造业比重会稳中有升。但是,由于目前我国饮料生产厂家众多,加上国外著名厂商如可口可乐等的广泛进入,因此饮料行业竞争激烈。
烟草加工业:烟草加工业是中国制造业中利税最高同时也是利润率最高的一个部门,加上目前中国有3亿左右的吸烟人口, 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因而全国各地在利益驱动下竞相发展烟草加工业,国外一些烟商也紧盯中国市场,不法商贩更是将走私香烟作为牟取暴利的一个手段。1996年,烟草加工业产值占制造业的比重为5.24%,高于1993年1.34%,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吸烟有害健康,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世界发达国家烟草市场日益缩减便是很好的例证。据有关人士测算,烟草加工业创造的产值与由因吸烟而导致的卫生医疗费用增加相比相差很多。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对烟草工业课以重税,以经济利益规劝消费者的行为,阻碍厂商扩张。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在这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但是由于有3亿烟民这一巨大市场需求, 烟草加工又是各地方政府利税创收大户,因此烟草工业产值占制造业比重近期内显然还无法改变其上升趋势。但随着居民环保和保健意识的提高,烟草加工业的发展必然要受到一定约束,其产值比重在2010年后将呈下降趋势,并逐渐向世界平均水平靠拢。
纺织工业:8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纺织工业的资金利税率便呈下降趋势,全行业的盈利水平低下。1996年,纺织工业的资金利润率为 -1.50%,为所有制造业行业中最低,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也为负(-1.93%)。纺织行业一下子从80年初、中期的朝阳产业变为夕阳产业。究其原因,主要是纺织工业的盲目扩张,在高利益回报的诱使下,80年代全国各地都设置了大大小小的纺织厂,生产能力扩张速度过快;二是技术水平、产品质量低下,纺织工业在80年代一味地扩张规模,但与之相应的却是技术水平并未提高,相反由于众多小企业的参与,总体水平有下降之势,名牌产品极少,无序竞争激烈;三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在改革后也参加到世界市场的争夺中,我国纺织品外贸出口形势越来越严峻;四是企业负债率偏高,1996年纺织工业负债率为78.3%,为制造行业之最。展望未来,尽管中国人口众多,衣着消费是会有增无减,特别是农村市场潜力巨大,且中国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也会保持相当长的时间,但在居民追求名牌、讲究时尚的情况下,纺织业的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其占制造业的比重仍将会呈稳中略降态势。
服装及其他纤维制造业:1996年与1993年相比,该行业占制造业比重没有什么大的变动,基本维持在3%左右水平上。 尽管这一数值比世界平均水平要高,但鉴于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我们认为在近10年内将基本维持稳定,之后可能会出现下降趋势。
皮革、毛皮、 羽绒及其制品:受居民衣着穿着中对皮衣的钟爱, 1996年该行业占制造业的比重比1993年上升0.52个百分点,大大高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在气候逐渐有转暖趋势的大背景下,居民对羽绒制品的需求城镇呈下降之势,农村可能会出现上升,总体上将是呈平稳态势,而受对动物保护意识增强和人们崇尚自然以及追求快捷生活方式的影响,皮革生产将呈现前快后慢态势,该行业所占制造业比重前期趋高,后期趋于下降。
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1996年该行业占制造业比重比1993年略微提高了0.11个百分点,表明在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之后对家居装饰消费支出有比较大的增长。随着居民家居面积的逐步扩大以及人们崇尚自然和出于家居环保意识的提高,我们认为该行业发展前景看好。但由于中国林业资源日见缩减,木材国内可供量有限,因而这个行业发展也不会太快,占制造业比重呈现缓慢上升态势。
家具制造业:目前,全国各地家具展销会可以说是此起彼伏,遍地都是,但是由于家具制造业中质量、售后服务各企业参差不齐,甚至伪劣产品挤占了市场一部分,致使消费者购买时心有余悸,因而消费需求增长不太快。1996年家具制造业占整个制造业比重比1993年高0.11个百分点,为0.55%左右,比世界平均水平要低许多。随着居民家庭环境的改善,我们预计家具制造业所占比重会稳中有升。
造纸及纸制品业:随着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信息交流的增多,近年来新闻媒体迅速,因而对纸制品的需求大增,从而推动了造纸及纸制品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受到国外同行业的激烈竞争甚至是低价倾销,所以近些年中国制纸业的发展也面临不少困难。1996年,造纸及纸制品业占制造业产值比重为2.28%。尽管无纸化办公、网络产品的步伐日益清晰,但我们估计前期该行业产值所占比重仍将会是稳中有升态势,但随着网络的广泛普及,其产值比重将稳中趋降。
印刷业、记录媒介复制业:随着信息化浪潮的来临,印刷业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该行业所占比重前期有较大幅度上升,后期将稳中趋降。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从居民消费结构演化趋势后,居民对文教体育用品的需求将会不断增高,这是该行业发展的最有利因素,只要能够生产出符合居民需求的产品,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所占比重将越来越高。
石油加工业:1996年,我国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占制造业的比重为 3.87%,比民办平均水平略高一些。 从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趋势和中国目前探明的石油资源来看,我国石油加工业的优势很小,甚至可以说是处于劣势,因此石油加工业若无大的新的资源区发现,则发展难度较大,所占比重有下降的可能。
化学原料及纤维制品业:1996年,这两个行业产值占制造业的比重大约为9.57%,比1993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 其中主要是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比重提高所致,而化学纤维业基本上没有变化。从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和中国的发展阶段看,在未来20年中,前期这一行业的发展速度较快,后期将逐渐放慢,占制造业比重也将呈现前升后降态势。
医药制造业:1996年医药制造业产值占制造业比重为2.47%, 比1993年上升了0.36个百分点,发展速度略快于整个制造业,但近年来整个医药行业竞争激烈,特别是国外厂商的广泛渗入,使民族医药企业发展面临的压力较大。但是随着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比例的稳步提高,对医药制品的需求特别是对具有千年传统历史的中药制品的需求还是相当大的,中药制品如果能够更加有效地开拓国际市场,则前景更为光明,也很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增长作出更大贡献。预计医药制造业产值比重将稳步上升。
橡胶制品业:橡胶制品业所占比重尽管90年代中期我国与世界市场水平所差无几,但由于汽车工业预计在21世纪初发展较快,因此其所占比重将基本保持稳定,不会变化太大。
塑料制品业:塑料制品业是一种对陶瓷和木材具有代替效应的产品,1996年该行业占制造业比重比1993年上升了0.3个百分点, 呈现出上升势头。随着木材资源的减少和科技水平的日益提高,塑料制品的用途将越来越广,代替效应将越来越明显,其所占比重必将进一步上升。
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无论是黑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还是有色金属冶炼压加工业,1996年与1993年相比,其产值比重均有一定的下降,尤其是黑色金属,其产值比重下降了近5个百分点。 经过改革开放近20年的建设,我国的钢铁生产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已成为世界钢铁生产大国,但在品种质量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在发达国家,金属冶炼及压加工业已成公认的夕阳产业。由于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与其他国家有很大的不同,因而该行业发展特别是在品种、质量提高的情况下发展还有很大的潜力。但是,随着结构转换步伐的加快、科技水平的提高,该行业所占制造业的比重必然向世界平均水平靠拢,即会呈稳中趋降态势。
金属制品业:1996年该行业占制造业产值比重为3.40%,比1993年下降了0.28个百分点,参照世界平均水平,我们认为金属制品业占制造业的比重将大致保持稳定。
机械制造业: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装备部,它的强弱不仅关乎本行业本身的兴衰,同时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影响。经过改革开放的20年的建设,我国的机械工业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门类比较齐全,产品种类众多,基本上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由于机械工业技术水平不够高,产品工艺不够过硬,面对激烈的外部竞争,市场份额一降再降。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看,对普通机械制造业产品需求将比较平和,对专业设备制造产品需求增加较多。因此,如果政策措施得当,各厂商积极努力,那么普通机械业产值所占比重将维持稳定,专用设备制造业所占比重会扭转下降之势而转为稳中有升。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996年与1993年相比,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制造业产值的比重不仅没有上升,反而略有下降,这与整个世界制造业结构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未来若干年,预计该行业的增长前景十分看好,所占比重会稳中有升。原因一是90年代后期全国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城市公共设施如地铁等会发展迅速,客观上对交通运输设备的需求较大,会推动1998-2005 年交通运输设备的生产; 二是2005年后小轿车将逐步大规模进入普通居民家庭,对交通运输设备需求较大。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996年与1993年相比该行业所占比重略有上升,随着国有工业企业设备改造的深入,设备投资会逐渐增大,该行业在制造业中的地位会有所上升。
电子及通信制造业:1996年与1993年相比,该行业所占比重上升 1.31个百分点。已经显现出该行业的快速发展态势, 随着知识经济浪潮的来临和加速,电子产品、网络运营将迅速增加,因而该行业在制造业中的地位将迅速攀升。
仪器仪表文化办公用机械业:1996年与1993年相比,该行业产品在制造业中的比重略有下降。展望未来,一方面随着文化用机械产品需求的增长生产要有一定扩张,另一方面仪器仪表增长比较平淡,所以该行业占制造业比重将保持稳定。
三、提高制造业竞争力、发展制造业的对策建议
从目前我国制造业占GDP的比例来看,已然不低, 制造业各部门也比较齐全,可以说什么都可以生产出来,但问题的关键是产业竞争能力低下,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使我国经济走上健康、快速发展之路,使制造业的发展步入良性循环,尽快完成工业化,我们认为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的日益开放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使资本的自由流动和全球流动日趋加强,国际游资也越来越多。强者衡强、弱者衡弱的市场经济游戏规则使得世界各经济实体间的实力悬殊越来越大,通过经济本身的方式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施加影响的能力大大加强。因此,缺乏科技优势的国家或地区,必然难以形成经济优势,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参与国际竞争,也就必然要挨打。面对即将到来的21世纪和世界经济向知识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为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2、加快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步伐。
当前世界经济的几个重要趋势是快速技术进步。资金流动国际化、贸易自由化、企业大型化、专业化和跨国化步伐十分必要。为顺利推进这一战略步伐,应该:(1)树立大行业观念,搞好整体规划, 在广泛吸取用户、制造企业和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实行计划统一归口,分段实施,动态调整。(2)落实资金和组织保障。 为了保证国产化战略的实施,应设立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专项资金。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国内研制和创新、以及市场开拓等各项与国产化有关的活动。根据具体情况,以贴息、拨款、注入资本金和政策性银行贷款等多种方式用活专项资金,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3、加快制造业结构调整步伐。
制造业结构调整,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主题。我们认为,在制造业经济调整中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在制造业结构调整中应以国有企业为主。因为国有工业结构调整是增强我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目前能够担当振兴民族工业的主导责任的这些企业绝大部分都是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如果国有工业调整改革取得突破,这些企业就有望通过资产重组,迅速壮大自身的实力,形成一批“航空母舰”级的企业集团,从而大大提高竞争能力。二是坚持增量与存量并举,以存量为主的原则,也就是说,既要靠增量的投入调节结构,也要靠存量的重组调整结构。但是,应该以存量重组为主。通过资产重组,可以使现有的资产在结构调整中发挥极大的作用。第三,市场需求与资源优势相结合,以市场需求为调整依据的原则。结构调整的基本依据是市场需求。也就是说,结构调整最终的依据只能是市场需求,而不是其他任何原则。第四,结构调整的目标应是产业升级。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已不在数量方面,而在提高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大力促进产业升级和工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这次结构调整的过程同时就是结构升级和产业整体素质和水平提高的过程。进行结构调整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是提高我国工业整体素质、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结构调整可以使我国的工业经济发展从片面追求量的扩张到追求质的提高转变,从重复建设、盲目投资到实现规模经济转变,从低水平发展到提高产业水平转变。第五,结构调整要整体推进,实施配套改革措施。结构调整的成败,除与内部诸因素有关外,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部环境,尤其是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外部环境就显得更加重要。因此,结构调整单项推进是困难的,必须有其他要素和领域的配合,需要配套改革推进。从外部环境来说,结构调整主要涉及到企业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和市场建设等方面。
此外,还应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政府主要起引导性作用,关键是创造环境,当好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