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初探
谢海琼 贺再新
(怀化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怀化 418000)
摘 要: 职业道德培养是高职专业建设的应有之义。加强高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可全面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行业情结与责任担当。我们可通过各科课程教学、校内外各种活动、实践实训实习环节,以及完备的学生专业考核体系,将职业道德培养贯穿于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丰富该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认知,激发其职业道德情感,磨砺其职业道德意志,最终形成自觉的、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关键词: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建设;职业道德培养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的发布,21世纪以来的第16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诞生,由此可见“三农”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为了使中共中央的政策文件精神得到全面、深入的贯彻落实,自上而下各相关部门纷纷行动,采取各种措施促进“三农”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为“三农”发展培养经济管理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更应不断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将“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要求理解深透并贯彻落实到位,努力提高该专业毕业后留在“三农”领域工作的比例,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发展持续提供“质优量足”的“敬农、爱农、安农”高素质人才。
一、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及其培养
(一)职业道德及其理论渊源
1.职业道德的概念
职业道德的实践与理论研究自古就有,且随着岁月的更替与时俱进,无数学者、专家从不同视角对它做出过界定。《辞海》将“职业道德”定义为:“从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在职业生活中形成和发展,以调节职业活动中的特殊道德关系和利益矛盾。是一般社会首先在职业活动中的体现。……各行各业都有各自不同的职业道德。”[1]马永庆等编著的《中国传统道德概论》这样定义“职业道德”:特定职业的人们工作时遵守的各方面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是社会公德在各行各业中的发展与具体体现。[2]关于职业道德的概念,国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职业道德,即各行各业从业人员在其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狭义的职业道德,指特定的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其职业特征的、维持或调整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职业道德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分工的发展,并出现相对固定的职业群时产生的,各种职业活动实践是其产生的基础。国外对职业道德的含义有着各种各样的理解,比较有代表性的有Miller和Coady提出的观点:职业道德即信仰、价值观和原则。[3]
2.职业道德的理论渊源
追溯职业道德的理论渊源,首先必须提到道德,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维持和调整人们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之和。早在中国夏商时期,为了使奴隶更驯服,奴隶主提出了“殷人尊神,……先鬼而后礼”的天命道德理念;到春秋战国时期,统治阶级对道德教育之于统治的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认识越来越深刻,因此诞生了诸多有关道德教育的思想。如管仲提出了“礼义廉耻”的思维道德教育,在当时不但起到了治国安民的作用,对社会的物质基础也产生着深远影响;孔子在《论语》《礼记》等著作中阐述了关于道德教育的很多思想观点:以“绅士”为道德教育目标的,以“人的道德”为核心的,以“乐道、安仁”为境界的“言必信,行必果”“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其令不从”等道德教育方法主张;还有孟子在“得民心、得天下”道德教化重大意义基础上,提出的“养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道德意志锻炼方法;韩非子在批判道德教育基础上提出的法治道德观;东汉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以仁安人,以义正我”等道德教育原则与方法;南宋朱熹强调的“穷理”“致知”等德育过程与伦理道德认知相互促进。马克思主义在总结以往各种德育论的基础上,把道德归属于了社会意识范畴,提出了“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的道德观等等。
由以上不同时期、不同朝代与道德相关的理论观点,可以看出:道德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内涵与外延,并被打上了深深的阶级烙印。儒家将道德教育的功利论和道义论结合在一起,认为集知情意行于一体的道德是主心轴;新时代规范道德论的创立则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将行为功利论与规范道义论再度相结合。
古代文献也早有关于职业道德规范的记载,如公元前6世纪的《孙子兵法·始计篇》就将“智、信、仁、勇、严”列为中国古代兵家“将之五德”;明代兵部尚书于清端提出了封建官吏道德修养六标准:勤抚恤、慎刑法、绝贿赂、杜私派、严征收、崇节俭;“疾小不可云大,事易不可云难,贫富用心皆一,贵贱使药无别”是中国古代的医学伦理格言;古希腊希波克拉底誓言被认为是西方最早的医学职业道德;“实现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完美”则是贯穿于马克思和恩格斯职业道德教育思想始终的职业道德教育目标。[4]
5.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1.通过各科课堂教学,增强学生职业道德认知
(二)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及其培养
1.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及其培养概念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是高职学生职业生涯中一般社会伦理的具体表现,是高职学生在未来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它体现特定的职业特征;维持与调整相关的职业关系;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实用性、继承性和多样性特征。[5]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即根据高职学生毕业后就业的各职业特点,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在籍高职学生,分专业施加独具职业特色的、系统职业道德影响,促使其树立应有的职业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的过程。
2.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内容
建设具有医学特色的计算机基础新形态立体化教材。首先,突出医学特色,借鉴国内外优秀教材建设的经验和理念,结合医学专业的发展实情,新增医院信息化、医学图像处理、数据库管理等内容,以提问式、案例式等组织教材内容,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计算思维能力。同时,将慕课平台的微课视频、单元测试、素材库多媒体教学资源与纸质教材相结合,实现“线上线下互动,新旧媒体融合”。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内容相当丰富,概括起来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归纳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社会、团结协作、敢于创新”24个字的大众化职业道德培养内容。有些专家将之归纳为“敬业、诚信、规则与合作意识,奉献、钻研及创新精神”四种意识和三种精神;还有些将它们归纳为五种教育:职业情感教育、道德教育、精神教育、纪律教育和理念教育。
其中,爱岗敬业,即热爱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匹配的职业岗位,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保持发自内心的、应有的认同感、自豪感和敬畏心理,并志愿以自己的不懈努力和持久付出,成就在该专业领域的一番事业。诚实守信,是在追求事业成功的路上,忠于事物的原始面貌,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不掩饰其真实感受,不撒谎,不伪造,不欺瞒他人;信守承诺,忠实于自己的义务,答应了别人的事尽最大努力做到。办事公道就是在做事和处理问题时,始终坚持按照相关的社会标准热情待人、客观处事;不论对谁都遵照同样的标准,立场公正、公平合理、不偏不倚。服务社会,即在准确把握服务社会的重要性、必要性基础上,自觉树立应有的社会服务意识,秉承真诚的服务态度,掌握高超的社会服务真本领,立足本职岗位无怨无悔贡献自己的一切。团结协作,即在明确团队共同目标和具体工作任务基础上,互相支持、配合,顾全大局;尊重他人,虚心诚恳,积极主动配合他人完成好各项大小事务等。敢于创新,就是始终愿意、主动,且有胆识运用现有的理论知识和物质条件,随时大胆突破思维定式、常规戒律,改进或创造新颖、独特的,有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
另一类是各具体专业的行业职业道德培养内容。它具体包括诸如舰艇、旅游、会计、医学、护理、幼教等更具鲜明行业特色的高职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内容,以及其他各具体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内容。[6]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生除了要具有大众化的职业道德,还应具有“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敬农安农的职业品质,愿为促进农民增收及农业现代化做贡献而努力提升综合素质的职业情怀,以及较强的食品安全与绿色环保职业意识、立志为农业现代化而持久坚持的职业毅力”等等。
3.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方法
在“三农”人才奇缺,农业现代化建设遭遇人才瓶颈的时候,为农业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高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自然应该首先重视并行动起来,采取各种措施加强该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在确保该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基本及核心技能过硬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他们对农业经济管理领域的职业道德认知,增强他们的职业道德情感,并进而转化为敬农爱农安农的职业道德行为,成为为农业现代化早日实现而奉献一生的中坚力量。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方法依专业不同而各异,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类: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这一方法首先要求高职教师具备较全面的职业道德理论知识,自觉用职业道德理论知识约束自己的言行,严以律己,充当表率;还要求高职教师把职业道德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与各具体课程教学、实训、实习深度融合,引导高职学生不断体验职业道德规范,增强职业道德情感;最后要求高职学院构建合理、公平的专业评定体系,将实操性课程考核分为“操行评定、职业测试及动手能力”三块,用考核激励学生依据专业标准的行为准则严格要求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二是科学灌输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当前,完全有必要契合当前行业形势与高职学生思想观念发展需要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结合现代教育方式方法的科学性,讲究将职业道德理论的适度灌输与职业道德能力培养相结合。在实际的职业道德培养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充分发挥高职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在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时,适时结合科学的职业道德灌输培养进行,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提高职业道德培养的实效性。通过让高职学生走进企业组织、扮演职业角色等方式,促进其个人职业道德的不断发展。
二、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应该贯穿育人的全过程,在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建设中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人才培养要求的具体体现,更可全面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行业情结与责任担当,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的优质人力资源支撑。
除专业学历教育外,为相关企业提供岗位培训、继续教育,联合企业研发新技术、新产品等,也是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内涵建设的应有重要因素。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7]
(一)加强职业道德培养,是全面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必须
职业道德素质是高职学生理应具有的基本素质,从高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对学生的各方面规定和要求可知,与其他专业相比,该专业毕业的学生须具有更高的综合职业素养,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可以有效提高该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在日常的教书育人各环节,有意识地融合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使学生在学好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其他文化知识同时,职业道德意识也得到有效的引导和培养,从而能尽快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准确定位自己的未来,懂得“更好地待人接物,更快地融入现实社会大环境,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中尽快地被社会所接纳”。所有这些对于他们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推动事业的较好发展,都尤其重要和也非常必需;通过相关环节的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进而形成良性循环,还可不断推动高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提高。
采集病料带回实验室后,进行细菌学检查,常规方法进行涂片镜检,未发现被阴性或阳性染色的致病菌。将病料粉碎后,划线接种到几种常见的培养基上,恒温箱内培养48 h,温度控制在37 ℃,在几种常见培养基上均没有出现致病菌生长。
(二)加强职业道德培养,是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品学兼优人才的必须
高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该专业学生必须具有优良的社会公共道德素质,勤奋协作、诚信朴实、敬农安农、为促进农民增收及农业现代化而做贡献的职业道德素养。但受传统“轻农”思想及教育理念陈旧、职业道德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形式与内容单一、考核评价体系不合理等因素影响,当前高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普遍职业道德意识模糊,职业道德情感淡漠,职业道德行为随性,职业道德水平能力良莠不齐,导致高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选择到与农业相关的单位工作的比例一直不高,无法满足当前越来越快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实际对相关人才的需要。
在我国大力提倡“立德树人”背景下,可高效整合高职院校校内外各种相关有用资源,全面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改革实践。以学生的可持续职业生涯发展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不断完善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实施方案、计划;通过改革,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加强职业道德培养和学生实践环节的联系,从职业道德认知、职业道德能力提升和职业道德实践拓展等方面加强职业道德培养;优化职业道德考评体系,确保职业道德培养实施方案落到实处,彰显成效、特色。从而使高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工作向着确定目标稳步前行,使他们尽快成长为不但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而且敬农、爱农,愿为我国的农业现代化事业奉献终生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三)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是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文件精神的必须
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既是高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全面发展的必须,可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敬农爱农安农、品学兼优的人才,同时也是对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精神贯彻落实的紧迫回应。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明确:应着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学生应具备未来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及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应有品格和核心能力,突出强调个人综合素养、社会关心爱护、爱国爱家情怀,更加关注自觉主动发展、团队协作参与及创新实践。《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学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使学生既具有较强的农业经济管理领域关键业务工作能力,又具有敬农爱农安农、扎实肯干、谦虚勤勉和互助协作的精神,扎根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基层工作。[8]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各级人才培养计划重点支持“三农”人才培育。建立县域范围内统筹使用人才制度和定向委培“三农”人才制度,探索通过适度分离岗位与编制、在职学历教育、职称评定创新等各种方式,吸引和激励各级各类优秀人才自愿献身“三农”建设和振兴,并对在“三农”建设中做出特别贡献的人才给予应有的肯定和奖励。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与健康成长工程,强力发展面向农业现代化需要的职业教育,对高等学校农业类专业建设给予特别重视和支持,尽快出台懂得农业、安心农村、热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建设政策意见。
在PLC的作用下,可实现给排水控制系统运行中的自动控制,使该系统的控制水平得以提升。因此,需要注重PLC在给排水控制系统实践中控制方面的应用,具体表现为:
三、进一步强化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路径分析
(一)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建设相关要素概述
2.实训基地建设
1.课程建设
比如,以项目/模块为中心整合并形成独具农业经济管理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以岗位职责任务为中心推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改革,以“学历证书与从业资格证书”双证书为目标不断提升学生的各项职业技能。
1.2.3 色谱条件。Venusil ASB C18柱(粒径5 μm,柱长250 mm×4.5 m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22+78,流速 0.9 mL/min,等度洗脱;检测波长:绿原酸和咖啡酸330 nm,葫芦巴碱和D-(-)-奎宁酸210 nm;柱温35 ℃;进样量10 μL。
那么,什么是“创造力”?德国学者海纳特在《创造力》一书中指出:“创造力”一词来源于拉丁语,大意是创造、创建、生产、造成。它与“成长”词义相近。从词源上看,“创造力”指在原先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创造出新东西。青年时代是质疑、求索和发现的时代,是一个发展创造力和实现创造的阶段。“创造”本来就包含着“成长”的意思。每个青年在求学期间,既是在求知,也是在增强创造力,是知识和能力成长的时期。
在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深入开展市场调查,准确定位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初始就业岗位、职业迁移岗位和职业发展岗位,分析从业所需的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基础上,确定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具体建设主要包括以下五大要素:
即通过校企合作、校企共建共管等,在实训基地尽可能创设企业真实场景,充分发挥校、企双方优势,在实训基地开展产品生产、技术交流与开发,实现校企资源共享,既为农业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也为农业类相关行业、企业提供各方面的服务,以不断提高学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的成效、综合社会效益,从而使其综合效能最大化。
3.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要着力培养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以引领专业教学团队,其次要时刻注意引进熟悉农业行业企业工作流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的双师素质比例,最后要时刻关注专业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以确保师资队伍不同年龄教师比例协调,师生比控制在合理范围,职称结构科学,使师资队伍能永保活力。
4.教学管理改革
加大实践、实训教学环节改革力度,引进企业管理模式,融合企业管理文化,组建校企共建共管教研室,探索校企双向深入融合的路径、模式及具体操作方法等,构建刚柔并济管理体系,以满足或推动校企双方“个性化、多类别”的订单培养、跟岗认知实习、顶岗实习以及项目建设等。
某一职业道德多由其社会经济制度与分工所决定,经济制度与社会分工又反过来制约着职业道德的发展。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经济制度和等级制度不仅制约了各职业之间的交流,还阻碍了职业道德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利己主义与金钱至上观念,很大程度局限了职业道德作用的充分发挥,资本主义某些职业道德的虚伪性也是由其社会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受共产主义道德原则指导,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发展之需要,在批判继承各历史朝代的职业道德基础上发展起来,对各行各业的职业生涯发展作用越来越重要。
最理想的结果是投入尽可能低的肥料来获取高收成、高产产量,而且是在保证土壤肥力和土壤资源不被破坏前提下,提高农产品品质得到。我国作为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化肥利用日趋增多,这为增加农民的收成和产量,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因Java自有的卓越的通用性、高效性、平台移植性和安全性、动态web等优势,本平台的建设拟采取Java技术,同时插入适当的FLASH,以增强阅读推广平台的适用性和可参与性,使平台更能吸引读者、抓住读者的眼球。数据库拟采用SQL数据库。阅读闯关活动采用遗传算法自动组卷技术以及Android移动平台应用开发技术。
(二)进一步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路径分析
首先,为保证地理空间数据可批量、分幅提取,相关人员可依据数据基本信息命名规则,对现有数据进行定义,如数据范围、数据坐标系统、数据图幅、分幅比例尺等。同时依据现有分幅标准,相关人员可对现有分幅比例尺中图幅数量进行计算,并设定对应横、纵坐标名称。
课程教学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知识目标的核心环节,要想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应有目标,不但要求我们持续不断完善该专业的职业道德课程体系,根据导向明确的专业建设需要,增开“职业观与职业道德”等课程,建立起与时俱进又相对稳定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改进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手段,提高职业道德培养相关课程的吸引力;还要将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职业道德的相关内容融入该专业不同模块的各门课程教学,根据每门课程的具体内容融入与之相关的职业道德内容,使学生在接受各种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增进其对专业职业道德内容的认知。如:在讲授我国农业的辉煌历史时,应不但使学生记住那段能使其油然而生自豪感的历史,更要让他们认识到,要想使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尽早实现,对世界农业的贡献越来越大,永保我国农业在世界上的辉煌地位,需要一届又一届农业类专业大学生的前赴后继,从而强化学生的“敬农爱农安农”责任担当。
热力公司应以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不断健全组织体系,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热力公司应重视组织体系的建设,不断深化基层党建工作,建设一支作风过硬的工作队伍。第二,热力公司应注重基层党组织领导干部的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提升其抗腐蚀意识,从源头杜绝以权谋私的现象。第三,热力公司应注重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思想观念教育,提升其思想觉悟、文化素质和综合修养,使其能够更好地胜任各项工作,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进而推动热力公司的健康发展。
2.通过校内外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职业道德情感
积累了一定的专业职业道德认知后,就需使这种专业职业道德认知转化为职业道德情感。将专业职业道德元素悄无声息地与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相融合,无疑是激发学生职业道德情感的有效路径。第一,通过校园文体活动,尤其那些具有校园文化特色的艺术节、运动会等,有效激发学生的公共职业道德情感;第二,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独具专业特色的科技创新与技能竞赛活动,如:区域性专业技能选拔赛、专业知识抢答赛、辩论赛等,使学生于潜移默化中,对自己所学专业产生特有的职业道德情感。
上课打瞌睡的孩子,也许他昨晚病了没睡好;将课本落在家的孩子,也许他晚上临睡前把书放在床头了;看着学生课间编着小玩意儿,也许是为你编的呢……
3.通过实践实习环节,规范学生职业道德行为
实践是推动学生职业道德情感转化为自觉地职业道德行为,并规范学生职业道德行为的最有效路径。我们首先应在校内的各实践教学环节中,有意识地对学生提出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如课堂案例教学或讨论时,要求学生从职业道德视角进行分析,对能从职业道德视角进行思考或要求自己的学生予以肯定、嘉奖等,以此巩固学生对专业职业道德内容的理解,强化其职业道德意识。其次在认知实习、专业课程实训,以及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中,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职业道德行为方面的要求,并要求学生撰写的实践、实训、实习报告必须有“努力提升职业道德素养,做单位满意员工”的总结与思考,使学生能通过专业实践、实训等,领悟到良好的职业道德对组织,乃至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愿意自觉约束其职业道德行为。最后,学生的专业职业道德认知、情感还需一段时间的顶岗实习——完全“员工”体验才可能完全转化为自觉的职业道德行为;也只有在顶岗实习中,学生才能完全将职业道德认知与职业行为融合在一起,并通过或多或少的试错、反复,最终形成相对规范、相对稳固,也相对自觉的良好职业道德行为。
从根本而言,规范药品交易账期,缩短公立医疗机构回款期限是缓解药品批发企业资金压力的最有效途径。但是,由于药品批发企业相比医疗机构较为弱势,仅靠企业自身努力很难达成目标,还需要卫生、医保等管理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及监督措施,进一步规范公立医疗机构结算行为。现阶段,药品批发企业可以通过银行信贷、资本引入等途径,增加自身现金流。同时,在与药品生产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后,凭借自身信用度,药品批发企业可要求适当放宽付账期,以缓解自身压力。
4.通过完备的专业考核,磨砺学生职业道德意志
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为大血管病变,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可以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1],提示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患心脑血管风险更高。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约2/3的人合并NAFLD,NAFLD患病率是一般人群的5~9倍[2-3]。然而,有关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NAFLD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少。
学生的专业职业道德行为要转化为坚定的职业道德意志,从而实现其职业道德行为水平的不断提升,还少不了科学、完备的学生专业考核体系。第一,通过建立健全的学生专业职业道德理论课程考核体系,使学生在脑海里构建起相对全面、完备的职业道德理论认知体系,形成正确的专业职业道德是非观,对自己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形成相对到位的认识,并树立起一定的职业理想和追求。第二,通过构建并切实执行专业课程学生职业道德目标考核体系,将具体的专业课程教学融入特定的专业职业道德氛围,促使学生巩固专业职业道德认知,激发职业道德情感,陶冶职业道德情操,从而坚定专业职业道德意志,形成较好的专业职业道德习惯和行为。第三,通过建立、健全专业实践、实习环节的学生专业职业道德目标考核体系,促使学生主动养成规范、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尽快成长为令单位满意的员工。
总之,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是高职专业建设的应有之义,在我国“轻农”思想仍一定程度存在,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缺口大的大背景下,加强高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尤显重要和紧迫;通过各科课程教学、校内外各种活动、实践实训实习环节,以及完备的学生专业考核体系,将职业道德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可不断丰富学生的专业职业道德认知,激发其职业道德情感,磨砺其职业道德意志,最终形成自觉的、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音序[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2191.
[2]王伟.“双创”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212.
[3]袁力,秦斌.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的中外比较及启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1):33.
[4]张排房,李洪荣.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路径探析[J].江苏高教,2018(11):105.
[5][7]王会江.刍议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修养[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5):29.
[6]贺超才,欧阳叶.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理论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5(6):85-87.
[8]李丽君,黄惠云.浅议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0(3):60.
作者简介: 谢海琼(1969— ),女,怀化职业技术学院环境与生物科技系副教授;贺再新(1963— ),男,怀化职业技术学院环境与生物科技系主任。
基金项目: 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2018—2019年度科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代农业专业群建设”(XH2018075),主持人:谢海琼;怀化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教研教改立项课题“基于职业道德培养的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建设研究”(YJ18004),主持人:谢海琼。
标签:农业经济管理论文; 专业建设论文; 职业道德培养论文; 怀化职业技术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