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燕华
( 兴化市戴南人民医院;江苏杭州225721)
【摘要】目的:分析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及可行性。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分析,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成两组,其中30例应用丙泊酚与芬太尼麻醉设作对照组,余下30例应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麻醉设作观察组,手术中对比两组临床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应用效果较好,可以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而且术后恶心、呕吐等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瑞芬太尼;腹腔镜手术;麻醉;应用;可行性;
腹腔镜手术操作简单,而且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过程中要实施有效麻醉方法,对于手术过程中和手术后治疗具有重要作用[1]。瑞芬太尼为临床麻醉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新型阿片类镇痛药,起效快,而且作用时间短,可以持续给药,患者恢复较快[2]。本次研究中,随机抽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分析,分成两组应用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对比,分析差异以此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腹腔镜手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分析,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9~65岁,平均(45.5±10.2)岁;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9~65岁,平均(44.1±10.5)岁;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可以比较。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所选60例研究对象术前均未服用过阿片类药物,检测心肺、肝肾等功能、血清电解质指标正常。排除了高血压病史患者,排除了合并肝肾功能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在知情情况下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根据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分组研究[3]。
1.3方法
患者入室后,观察其生命体征是否正常,同时开放上肢静脉,然后再对患者施以气管插管麻醉诱导,所用药物包括:咪唑安定(0.03mg/kg)、芬太尼(3ug/kg)、丙泊酚(2mg/kg)以及顺阿曲库铵(0.13-0.15mg/kg)。对照组手术期间予以芬太尼(0.1mg)、丙泊酚(200mg),并以1ml/(kg*h)的速度予以微量泵输注,此后,再以0.5ml/(kg*h)速度对患者施以麻醉维持。术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考虑是否追加顺阿曲库铵,用药量为0.03mg/kg。而观察组手术期间则予以瑞芬太尼(0.2mg)、丙泊酚(200mg),于手术开始20min时,以1ml/(kg*h)的速率对患者进行微量泵输注,此后,再以0.5ml/(kg*h)的速率对患者施以麻醉维持,同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考虑是否追加顺阿曲库铵(0.03mg/kg)。
1.4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对照组与观察组麻醉后各项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4]。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一般指标变化情况
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对比两组一般指标变化情况
2.2对比两组不良反应
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1/30)与20.0%(6/30),观察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x2=13.4842,p=0.0002,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外科腹腔镜手术对患者临床安全性较高,而且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较少,疼痛时间较短,受到患者和临床医师的一致好评。但是,由于外科腹腔镜手术需要建立CO2气腹,取头低足高体位,对患者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等会产生一定影响。研究认为,选择气管插管全麻控制呼吸利于保护患者的安全,可以帮助患者术后及早苏醒和恢复健康,所以,全麻药物临床需要慎重选择,会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选择腹腔镜手术要选择麻醉效果好药物,提高麻醉效果,减少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术中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也会受麻醉药物影响,稳定病情从而保障手术成功率。本次研究中,取100例患者资料研究分成两组,分别应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方案以及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方案,对比患者生命指标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与他人研究相符[5]。可见,腹腔镜手术治疗以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进行复合麻醉,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平均动脉压、心率等指标,术后,患者可以尽快恢复意识,从而减轻患者痛苦,取得较好的镇痛、镇静效果。丙泊酚为常用麻醉药,在临床上有较广泛的应用。瑞芬太尼半衰期较短,不良反应较少,且基本不会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造成较大的影响。研究发现,将瑞芬太尼积极用于气管插管全麻患者的手术中,可显著提升其镇痛效果。而芬太尼的使用则会延长患者气管插管留置的时间,从而增加了其喉头水肿等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若情况严重,亦可引发低氧血症,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腹腔镜手术给予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既能起到镇痛效果,还能抑制手术引起的交感兴奋,但是,由于持续时间短,所以术后患者苏醒较快,利于术后及早恢复健康。瑞芬太尼在手术中应用时调整输注速度也能更好的控制患者血压、心率等指标,而且患者苏醒迅速、完全,术后清醒快,符合快通道麻醉的临床发展方向。
综上,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应用效果较好,可以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而且术后恶心、呕吐等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元.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应用的观察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10):125-126.
[2]刘秉成,杜春林.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1):7645-7647.
[3]刘文双.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麻醉处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102):170-171.
[4]王桂荣.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麻醉处理过程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4,33(03):84-86.
[5]闫承文.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药房,2014,44(12):4155-4157.
论文作者:杭燕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芬太尼论文; 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腹腔镜论文; 术后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