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经济论文,教育改革论文,我国论文,基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知识经济是在工业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于最新科技和人类知识精华的经济形态。它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主要基础,是一种知识密集型、智慧型的新经济形态。各种迹象表明,在现代社会生产中,知识已成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以此为标志的知识经济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型经济形态。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企业界、科技界、高等教育界等迅速作出反应,纷纷提出对策,基础教育该如何办呢?诚然,基础教育是一种普及性的教育,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提高劳动者的全面素质,但是,基础教育的社会功能是不容忽略的,它在促进国家发展和个人发展上具有高度的统一性。50年代,苏联人造卫星上天,美国朝野一片震惊,认为自己的国防落后于苏联。原因是什么呢?他们首先在基础教育中找原因,通过颁布《国防教育法》加强基础教育。70年代,日本高速增长的经济向美国发出挑战,美国也是首先在基础教育中找原因,通过加强基础教育捍卫他们在经济上的霸主地位。冷战结束以后,世界的竞争集中表现在经济的竞争,经济竞争的背后是科技与教育的竞争,基础教育在竞争中担负着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打基础的重要任务。知识经济意味着知识与经济进入前所未有的一体化时代。因此,在知识经济扑面而来之时,基础教育也应该作出积极反应。
一、要积极实现教育观念的深刻转变
对于转变教育观念,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探讨了许多年,仍然是一个老大难问题。知识经济的兴起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对教育观念的转变具有釜底抽薪之功效。
当前,“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基础教育观念转变的重要课题。知识经济对知识的评价标准是知识向经济的转化度,知识经济占主导的社会是能力社会而不是学历社会。美国有许多软件公司都是由学历相对较低的小人物创办的,如红极一时的苹果公司、方兴未艾的微软公司。任何人只要他有能力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能够创造经济奇迹,他就会得到社会的认同。因此,知识经济一方面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创造了条件。因为实现学历社会向能力社会的转变,社会唯能力而非唯学历,“应试教育”则失去存在之土壤。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竞争的激烈,经济越来越依赖于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能力将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知识经济的兴起无疑会加速这一进程。社会由重学历真正转向重能力以后,将有助于推动教育观念的转变。但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并不是一个自然的自发过程,需要人们自觉的努力才能实现。对于我国基础教育工作者来说,应当更加自觉地实现这种转变,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育内容必须进行全面调整
根据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报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解释,知识经济中所谓的知识分为4种类型:知道是什么的知识(Know-what)、知道为什么的知识(Know-why)、知道怎样做的知识(Know-how)和知道是谁的知识(Know-who)。其中Know-what是指关于事实方面的知识,如中国的人口有多少等;Know-why是指自然原理和规律方面的科学理论;Know-how是指做某些事情的技巧、诀窍和能力;Know-who涉及谁知道和谁知道如何做某些事的信息,它包含了特定社会关系的形成,即有可能接触有关专家并有效地利用他们的知识。
前两类知识是“硬”知识,后两类知识是“软知识”知识。在知识经济时代,硬知识与软知识必须完整结合。硬知识的作用容易理解,技巧、决窍和能力知识在经济中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涉及谁”和“谁知道”作为知识的组成成分过去较少提及,这一类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方面是通过管理者的工作来体现,管理者知人善任可以提高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另一方面是通过科技工作者之间的相互协作来体现,因为现代大科学是多学科的综合,科技人员之间的有机组合能使知识产生倍增效应。
翻开我国基础教育教科书,不难发现,教学内容主要是硬知识,软知识十分薄弱。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内容必须从两方面作结构性的调整:一是调整硬知识与软知识之间的比例关系;二是调整硬知识的内部关系。
调整硬知识与软知识之间的比例,重要的是增加软知识的比重。当然,关于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是基础教育的起点,是普及性和常识性的知识,每一个学生都必须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但是,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仅仅有这类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应懂得如何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使其产生经济效益。比尔·盖茨创业之初只有区区900美元,而且连大学本科文凭都没有,但是他拥有运用知识的高超能力,拥有高度的组织才能,软知识不仅使他在短短的几年内成为世界首富,更为重要的是,以微软公司为代表的知识产业开创了人类经济时代的新纪元。我国基础教育中学生对硬知识的掌握应该说具有世界水平,但是,运用硬知识的能力和组织才能,即所拥有的软知识与世界水平则有很大的距离。过去我们也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但往往把知识与能力割裂开来,知识的完整性由教学内容来保证,能力培养由教学过程来完成。从联合国经合组织提出的对知识经济中知识的定义来看,能力也属于知识的范畴,是软知识。那么,首先要从教学内容上保证能力的培养,其次才是考虑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能力培养。发达国家以及韩国、新加坡等广泛开展的综合课程是硬知识与软知识的有机结合,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案例教学等也是重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这些都是对过去纯粹硬知识教学的突破。当然,把软知识编进教学内容比硬知识要困难得多,有人把这类知识译为“意会知识”(tacit knowledge),意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知识经济时代,调整教学内容,就是要运用现代媒体,通过特殊的手段将意会知识转化为可编码的知识,融合和渗透到硬知识之中,从教学内容上切实增加软知识的比重。
关于硬知识内部的调整,要完成知识结构从印刷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过渡。在印刷时代,书本是知识的唯一载体,也是唯一的阅读材料,知识的结构是以印刷品为中心来选择要素和完成组合的。知识经济产生于信息时代,信息产业正在引发知识结构的裂变,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阅读方式:第一,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第二,从单纯(用眼)阅读文字发展到复式(用眼、耳、手等)“阅读”多媒体电子读物;第三,用电子资料库对话和高效率检索式阅读相辅相成。阅读方式的巨变必将对原有知识结构产生革命性的冲击,调整的任务就是对知识进行重新选择和重新组合。以物理学为例,过去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内容与时间的矛盾,运用现代媒体就容易解决,电子读物的快速查询为学生节省大量用以死记硬背的时间,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得以加强,多媒体的直观动画功能可以省去繁琐的文字叙述,甚至很多实验可以搬到计算机屏幕上来做,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经过重新选择的知识要素和重新组合的物理学知识结构,其面貌将是焕然一新。
三、教育手段与方法必须变革
在绝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中小学教育中传统教育手段与方法始终处在统治地位。由于知识积累越来越多,社会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育手段与方法已不能满足需要,提高教育的效率势在必行。认粉笔加黑板为主要手段的教师讲学生听,班级同步教学等传统手段和方法,一直是人们抨击和要求改革的对象,使用电化教育手段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小型、分散以致个体化的教学,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也一直是改革者所追求目标。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改革始终未能取得突破。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教育手段和方法的变革带来了契机。
知识经济的特点之一是信息产业大发展,计算机、多媒体、信息高速公路等先进技术和教育软件的大量问世,为教育手段和方法的改革提供了条件。
知识经济的特点之二是教育投资急剧增加,为运用先进教育手段提供了经费保证。目前我国城市的大部分中小学购置了计算机,也有专用教室,有的甚至联接了因特网,但利用率很低,学生很少有使用这些先进教育手段的机会,原因是教育经费紧张,学校把它们看得十分珍贵,计算机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装饰品。数量不多的现代教学手段不可能从根本上变革学校的传统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知识经济把知识推到了基础的位置,教育对经济的发展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要,那么,各国政府欲在知识经济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势必大幅度地增加教育投资,改善教育条件,用现代化的手段来武装教育。信息产业的发展为教育手段和方法的变革提供了可能,政府巨额的投资将可能变为现实。面对知识经济的兴起和挑战,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五大提出的要求,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逐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其中十分重要的是要从实际出发,实现规模、速度、质量与效益的统一。
知识经济的特点之三是社会将成为学习的社会,人们除了在学校学习,非正规环境下的学习和培训将成为更普遍的形式。同时,人们如果不继续学习就随时有被淘汰的可能。那么,学生在学校期间最关心的将不是学到多少知识,而是是否学会了学习,是否具备了自我学习的能力。掌握现代学习手段是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计算机网络为例,一旦学生掌握了这样的学习手段,从理论上说整个网络将是他的图书馆,网络上的信息就是他所拥有的知识,可供他任意调遣。掌握现代学习手段一旦成为教育内容之一,现代教育手段就成为学校办学的基本条件,否则学校难以为继。学校有了全新的、足够的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的改革就水到渠成,届时,传统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将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