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环境污染不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更制约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必须采取有效的治理方法控制水环境污染,实现水污染整治的社会化、多元化及效益化。
关键词:水环境治理;水利措施;实践
1 我国水环境现状与问题
据我国国家环保局公示的水环境监测数据显示,目前有大部分地区地表水已出现断面现象,同时各地区水质急剧下降,水环境岌岌可危。地面表层水是获取饮用水的主要来源,地表水的大规模断面意味着日常生活的饮用水供给将日趋紧张。水质的下降一方面使有害物质有机会危害人类以及其他动植物的生命健康,另一方面超过生态的自我调节能力,破坏生态平衡,造成环境越来越恶化,鸟语花香、环境优美从此只能变成一种愿景。此外,各地污水处理设施不到位,致使一些污水处理不达标即被排放,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治病讲究对症下药,同样地,若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先要找到其症结所在,而明确影响水环境的因素不容小觑。
2 水环境治理的水利措施
2.1 政府应该提高对水环境整治的资金投入
要制定有利于水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和法律政策,实现环保投入的多元化、社会化。比如,制定排污企业和治污企业在污染治理中的相关法律责任,污染治理规范化后,针对不同的委托方式,都能找到法律的责任主体;加大国债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环保的投入力度,从而解决跨行政区的水域污染治理问题;建立水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并合理规划和利用这笔资金,严防盗用、滥用;可以对收益性较低、需要政府扶持的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进行补贴,给污水处理行业一些优惠的政策等。
2.2 加大技术和设备方面的投资。加大人力、物力投入,提高水质污染控制工程的技术水平和水质保护方面的科学研究,强化水质自动远程实时监控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工作。首先,国家相关部门、企业和科研人员应该研发新的污水处理工艺,争取做到专业处理设备和仪器的国产化,减少维修、维护及产品换代等方面的资金浪费。应该由相关部门对水环境治理企业进行审查,防止不必要的浪费,使相关基金用到实处,发挥更大的价值。其次,政府对于经营、区域性环境保护建设工程及经营、水污染技术及相关产品的前期开发等进行补贴。
2.3 力推进循环用水,开发新水源
循环用水是根据不同的用水对象对水质不同要求,根据优质优用的原则,然后对其排水不经处理或适当处理。再用于水质要求低的用户,通过增加水的使用次数减少新鲜水的使用量。发展循环用水符合循环经济的“3R”原则,减少社会经济系统流人和流出的物质量,实现水资源在空间上、时间上和数量上的最佳运用,从而推动生产方式从粗放式向集约型转变,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现阶段来看,我国自来水价偏低,从市内河道里取水进入自来水厂进行净化的自来水与从外省市经长途调来的水从价格上区别不大,人们对节约用水的意识淡薄。特别是我国北方城市的淡水资源更为匮乏,但国家为了保障人们生活稳定,政府有关部门每年向自来水费中投人大量的补贴,淡水资源的真正价值未能在水价中准确体现出来。物以稀为贵,只有彻底将自来水价格推向市场,才能体现出淡水资源的真正价值来,才能刺激消费者水的忧患意识和节约用水的实际行动。我国的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的节约潜力不小,需要抓好节水工作,减少浪费,达到降低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用水量。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对于缓解山东华北地区严重缺水有重要作用。修建水库、开采地下水、净化海水等可缓解日益紧张的用水压力,但修建水库、开采地下水时要充分考虑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水环境实践治理技术
3.1 河流水环境污染治理对策
必须在全社会树立水资源保护的忧患意识,研究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条件环境保护的要求,合理确定与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加快发展,根据河流水资源条件确定重点发展区域和发展重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排入河道的污染物要全面实施总量控制。污染物总量控制就是以区域水环境承载能力为依据,控制区域排污总量,使污染物排放控制在区域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从总体上将水体中的污染物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内,并且通过对水环境容量的分配,可以避免区域因新污染源而对水体造成污染。
3.2 稳定塘治理技术
稳定塘旧称氧化塘或生物塘,是一种利用天然净化能力对污水进行治理的构筑物的总称。其净化过程与自然水体的自净过程相似。通常是将土地经过适当的修整建成池塘,并设置围堤和防渗层,依靠塘内生长的微生物来治理污水。主要利用菌藻的共同作用治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稳定塘污水治理系统具有基建投资和运转费用低、维护和维修简单、便于操作、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病原体、无需污泥治理等优点,在缺水干旱的地区是实施污水的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方法,所以稳定塘治理污水成为我国农村着力推广的一项新技术。稳定塘缺点在于:占地面积过多;气候对稳定塘的治理效果影响较大;若设计或运行管理不当,易造成二次污染。
3.3 人工湿地净化技术
人工湿地净化技术是一种最常见的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主要是指模仿天然的湿地来构建一个人工湿地,其具有和天然湿地一样的功能,可以净化水资源,是一种污水处理的良好方式。在众多的污水处理技术中,采用的方法按照污水处理的不同可以分为物理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和生活处理技术,而人工湿地净化技术就是一种综合技术,其同时使用了化学、物理和生物处理技术,其消耗的资金和各种材质非常少,但是污水处理的能力却很好。利用人工湿地,可以对废水进行综合处理。人工湿地净化系统主要分为填料表面、生物膜等,其中废水经过生物膜,污水中的一些有害物质就会被生物膜中的填料或者植物的根系拦截,并且生物膜还会吸收有机污染物,或者通过生物反应来将其消除。人工湿地系统中的植物根底可以释放出一定的氧气,所以周围的环境中,在靠近植物根系的部分,就可以存在好氧菌,在原理的位置,就可以存在厌氧菌,废水中的氮和磷元素就可以通过微生物的营养吸收和硝化或者反硝化的作用去除。
3.4 水生动物修复技术
水生动物的食物种类比较多,像水里的藻类、有机物都可以当做水生动物的食物。在提升水体的透明度,减少水中悬浮物等方面作用显著,水生动物可以把水中的食物链进行延长,这样净化效果就比较好,再配合比例合理、防止过度的繁殖,除去水体中过度的有机物,调控水生生态系统,增加系统的安定性,改善物质循环,这样下来就一定能够达到净化水体的目标。
结束语:
我国的水环境的持续恶化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实现合理的有效的水循环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协调的有效途径,是控制水污染、恢复良好水环境、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正确道路。
参考文献:
[1]我国水环境标准现状分析[J].唐良建,张皓,曾曜,蹇川. 三峡环境与生态.2014(01)
[2]王明军,包广来,许月光.中小河流治理与管理问题[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01)
[3]水环境与水资源管理体制探究[J].杨祥宇,薛楚楚. 科技资讯.2014(29)
[4] 王祖强,刘磊.水资源环境治理的机制与路径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6(08)
[5]保护水环境 保障水安全[J]. 上海水务.2014(03)
论文作者:刘国梁,朱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5
标签:水环境论文; 技术论文; 湿地论文; 污水处理论文; 水体论文; 水资源论文; 水质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