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论文_李健源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论文_李健源

身份证号:44142419911202XXXX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土地的使用问题越来越多,耕种土地被大量占用,引起了农业耕种面积的减少,并且同时起来的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情况。对土地的利用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土地的使用会受到人类的经济情况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关系到生态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性,因此,在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中,需要考虑到对生态的破坏等对人类不利的负面影响。本文对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总结,以期能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原因;对策

土地开发是一项系统性的复杂项目,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很好结合当地生态环境特征,进行合理规划,可能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不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可持续的土地规划利用,在进行土地开发整理时,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生态建设策略,在实现生产、生活良性发展的同时,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不断提升土地生产力,实现土地的集约化、高效化利用。

1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1.1生物的多样性遭到破坏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不断增长,人均土地资源占有率不断降低,建筑建设与农业生产上的土地需求日益增长,以科学合理的土地开发整理政策,推动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对于社会发展有着积极意义。但是,在此过程中,如若一味追求经济发展,忽略了生态环境,乱开乱垦,缺乏对于生态景观设计的合理规划,在生态环境建设中未投入足够的资金,可能会出现导致当地生态环境规划无法更上土地开发整理的步伐,原生植物与次生植物种类、数量减少,生物多样性被破坏。不尊重自然的人类生产活动,很容易破坏当地大自然发展规律及生物链,打破当地生态平衡,生物资源单一,生态恢复能力较差,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1.2土壤污染不容乐观

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土地资源被污染的情况,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土地资源被污染,主要分为以下类型:(1)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污染指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含量超标,最终会破坏土壤的结构,使土壤肥力下降。重金属污染主要通过矿山开采、大气中的重金属沉降、污水灌溉、塑料膜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一些固体废弃物的农用等途径进入土壤,而且重金属污染在土壤中呈现垂直递减分布,随着时间的推移,污染程度会越来越深,很难从根本上治理。据统计,我国超过10% 的耕地受到重金属污染,直接导致每年粮食产量减少约1000 万吨,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也对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2)化学污染。化学污染又分为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农业化肥、农药等的使用对土壤造成的污染;一种是化工企业的污水排放,导致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增加。这两种情况都会改变土壤的酸碱度,影响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3土地退化导致生态环境受到威胁

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人们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对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导致土地的物理形态发生了很大改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壤坚实度增大等,使农业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此外,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也造成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现象。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40% 左右,在我国一些地区,人为破坏植被、开山采矿、陡坡开荒等都不同程度地造成了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主要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大约占到了国土总面积的27.3%,土地荒漠化不仅使土地的生产力下降,而且会极大损害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破坏人们的生存环境。

2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2.1保护生物多样性,打造良性生态系统

在进行土地开发时,应该维护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确保生物多样性,从而保障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实,自然界是具有强大修复能力的,发生火灾的山林,能够在短短的五六年就恢复原有的生机,所以,人类的生产活动如果对于自然界产生的破坏力较小,自然还是可维持原有的平衡。在进行土地开发整理时,应该把控好对于各项活动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力度,加强对于当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重点保护当地的稀有物种,如若当地存在要害物种或敏感性物种,应该尽可能降低土地开发政策对于其生存空间的影响,在引入外来物种时,进行综合评估,以免当地生态平衡被打破。

2.2严格执行《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

我国1979 年制定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1984 年出台了水污染防治法,1987 年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法,1989 年正式颁布并实施《环境保护法》,1995 年制定了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表示了国家对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视。相比于以上法律来说,土壤污染相关的法律法规比较滞后。直到2018 年8 月31 日,我国首部土壤污染防治法才表决通过,并于2019 年实施。针对土壤污染方面的防治法律为何迟迟不出台,这是因为土壤污染有着隐蔽性、滞后性、

长期性、累积性等特点,土壤污染通常是由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造成的,大多情况下是“看不见的污染”,对土壤污染的科学认识也有待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法通过法律形式明确了土壤污染的责任人与防治人、土壤污染防治基金的来源,通过建立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强化信息共享,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的原则规范土壤治理行业。同时要不断调整农业的投入结构,增加有机肥的使用,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合理回收废旧地膜,保障好人民的米袋子、菜篮子。

2.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久的工作,需要后代子孙持续不断地努力。首先,应该贯彻生态环境保护理念,让每个人都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自觉地维护生态环境,并监督他人不得开展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活动。其次,综合采取生物、农耕、工程等措施等进行生态修复,使我国的可利用土地面积不再减少。再次,开展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用高科技手段来实时监测土地利用情况,发现高危环境风险及时预警,把风险遏制在摇篮里。最后,严格环境执法监督,对破坏环境的行为绝不姑息,不让一个违法犯罪分子逃脱法律的制裁。

2.4科学合理规划城镇

现阶段,我国城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同步展开,在这一过程中,为了减小城乡差异,必须采取协调统一的发展战略,结合城市、乡镇、农村现有资源,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开发整理方案,优化产业布局,寻求多元化发展。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应该站在前瞻性规划角度,根据城镇长期发展规划,与当地的资源承受能力、环境容量,在实施工业布局优化的同时,降低经济发展所牺牲的生态成本。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的发展已经较为完善,城市布局固定,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应该秉持持续发展的理念,逐步调整城市布局,统筹规划好住宅区、工业区及休闲区,这样能够保证各个区域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全面提升城镇生活水平。

3结束语

目前我过经济正处于良好的发展阶段,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中,应当注重对生态的保护,注重土地的合理化使用,避免造成土地使用的浪费情况,避免过度开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伤害,通过完善的土地法律体系,管理在土地使用中的不合理现象,并且加强对土地的生态补偿机制,注重对生态功能的开发和生态资产的管理,合理的使用土地,避免土地浪费情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郧文聚,桑玲玲.我国土地利用中的环境风险管控研究[J].环境保护,2018,46(1):26-30.

[2]刘明昊.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16,29(20):118-119.

[3]林杰.土壤环境保护与治理策略的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2):134-135.

[4]吴昊.浅谈环境保护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J].化工管理,2018(15):28.

论文作者:李健源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2

标签:;  ;  ;  ;  ;  ;  ;  ;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论文_李健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