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写作素材的搜集论文_吴小静

浅论写作素材的搜集论文_吴小静

广东省湛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四小学 524000

摘 要:学生的写作素材不外乎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学生要积极投身于生活,注重实践体察;要培养情感,感受生活中蕴含的真善美,鞭挞批判社会中虚假丑陋的现象。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学生要积极投身于生活,注重实践体察;要培养情感,感受生活中蕴含的真善美,鞭挞批判社会中虚假丑陋的现象。

关键词:写作 实践 观察

一、重视实践,投身于生活

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是中学生写作素材储备的最好途径,也是写好作文的重要条件。“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中学生只有广泛地接触社会,投身于生活实践后,才能开拓视野搜集积累到新鲜素材,为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材料。我们先从小孩子说起,他起初必定是烫了手才知道火是热的,冰了手才知道雪是冷的,吃过糖才知道糖是甜的,碰过石头才知道石头是硬的。太阳地里晒过几回,厨房里烧饭去过几回,夏天的生活尝过几回,才知道抽象的热。只有投身于生活,身体力行,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有着属于自己独特感受的材料,才能为写作筹集大量的“储备物资”。

二、勤于观察,深入生活

勤于观察是文章写作的前提。鲁迅说:“要写作,第一须观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茅盾说:“学写作,技巧方面的问题固然不可不学,但尤其不得不下苦功夫的是观察力的培养……”契诃夫说:“观察是创作才能的重要表现。”巴尔扎克说:“文学艺术是由截然不同的部分——观察和表现所组成。”作为文章无论是写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还是写纷繁的社会生活,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要想写出的文章客观如实地反映生活,必须通过的渠道便是“观察”。所以要始终注意以陌生人的眼睛看周围的事物,仔细观察身边的人,观察其外貌、语言和动作,观察周边的事、身边的景,学会观察。这也是无数作家、不少写作成功者的经验之谈。

如何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做生活的有心人为写作提供更丰富的生活素材?首先,要细致地观察,抓住特征、细节。在生活中,每一个人物,每一件事,每一处景,都各有特征,需要我们调动多种感觉器官——眼看、耳听、手触等,获取最直接、真实和细致的感受,需要认真观察、体验、研究和分析,抓住其中的特征和细节。在这个错综复杂、变化莫测的大千世界里,时常保持一颗敏锐细致的心看待周边的人和事,才可以获取大量的写作素材。但是许多事实证明人们对陌生事物容易细致观察,而于熟悉、见惯的事物则容易马虎忽略。这是写作者要克服的缺点,即使是对一些再熟悉不过的人,只要注意在某个瞬间或某件事上对其仔细观察,同样可以获得某些写作材料,因为“自古春常在,一时人不同。”其次,发现别人眼中没有的世界。好文章就在于对事物的观察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发现别人眼中没有的世界。

三、培养情感,感受生活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古人所言,一语中的,只要下笔满怀深情,所吐言辞一定能感人肺腑。但是,现在很多学生作文中没有“我”,只有名人、伟人或古人,常常忘记“我”也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其实生活中的每一天,每一个人都经历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感受着属于自己的酸甜苦辣,如果从自身这些感受中提取素材,把这些丰富体验细致真实地表现出来,做到“我手写我心”,文章一定能因真情流露而精彩倍增。

1.从自身体会中获取材料。

人的成长经历是会留下痕迹的,亲身经历过凡有所触动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其动情之处依然生动。真实的七情六欲饱含着丰富的生活感触,包含着深沉的情感记忆,回忆最动情的瞬间则是文章的动情之处。例如贫困学生对父母辛勤劳动的体会是刻骨铭心的,感同身受的不用教育,他们也会自觉约束自己的消费,他们写起刻画父母的文章也会得心应手。

2.从感受自然的美中获取材料。

生活在大世界,无时无刻不接触着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感触于它的神奇魅力。“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投身于充满奥秘色彩的大自然,例如春游踏青、夏令露营、秋日登高、冬天赏雪,一定能欣赏到大自然的美,又如利用假期拜访祖国的高山大川、游玩于各处名胜古迹,学习了解当地的风俗文化、历史故事,大至国度,小至乡村小镇的历史故事就是取之不尽丰富的写作材料。

3.从感受生活中的人情冷暖获得材料。

现实社会是一个无奇不有的万花筒,而当今的人际关系更是错综复杂,有真心相待的人性美的一面,需要学生用那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看到社会的文明风尚,用他们的文章记下人的心灵美;但是生活中也不乏勾心斗角、趋炎附势的社会风气把一些人的丑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应该用他们的笔扬善抑恶,颂美挞丑。学生作文内容陈旧、低幼化,表现技法简单,语言乏味,缺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少年豪情,缺少“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鲜明时代感。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是学生必须是有话可说,有物可写丰富自己的材料仓库。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例如引导学生搞一些社会小调查,去了解社会鼓励学生把观察到的情况及时记录下来,或卡片、或小记事本由小组整理归纳进行交流反馈,相互交流资料丰富各自的材料库。

论文作者:吴小静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1月总第1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

标签:;  ;  ;  ;  ;  ;  ;  ;  

浅论写作素材的搜集论文_吴小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