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PPP融资模式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论文_杨晓庆

浅谈PPP融资模式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论文_杨晓庆

广州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广州 510006

摘要:由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筑周期比较长,我国的投资方式主要还是以国家和地方性的财政资金为主,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目前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社会发展组成部分。城市基础设施的融资问题一直都是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需要在公共设施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发展多种融资渠道。而在基础设施领域应用PPP融资模式,可以加大对私人投资的吸引力度,减轻公共财政的压力。本文以北京地铁4号线为例,归纳了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引进PPP融资模式的现状,探究了PPP融资模式在我国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分析了PPP项目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优势劣势,同时提出了几点促进PPP融资模式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城市基础设施;PPP融资模式;态势分析;改进措施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城市中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也不断地增多,由于前期的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一部分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再加上基础设施自身对资金的需求量比较大,因此也加大了政府和国家的投入力度,造成基础设施不完善、投入不足的现象。想要完善基础设施就需要利用好民间资金来投入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中,目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正在使用这种新的融资模式,简称为“PPP模式”。总体来看,PPP模式在中国的发展是顺利的。私营企业参与公共项目建设与运营减轻了我国的财政压力,同时也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带动了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

二、项目PPP融资模式的内涵

PPP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字母缩写,通常译为“公共私营合作制”,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这是一种以各参与方的“双赢”或“多赢”为合作理念的现代融资模式,合作各方参与某个项目时,政府并不是把项目的责任全部转移给私人企业,而是由参与合作的各方共同承担责任和融资风险。

三、以北京地铁4号线项目为例论述PPP模式的实际应用

北京地铁4号线是北京市轨道交通路网中的主干线之一,南起丰台区南四环公益西桥,途经西城区,北至海淀区安河桥北,线路全长28.2公里。4号线工程概算总投资153亿元,根据合约内容将总投资划分为两部分,由政府部门和民营企业分别承担。其中,由政府部门的投资公司出资约107亿元,约占总投资的70%,完成包括地铁洞体和车站结构等土建工程。由项目公司出资46亿元,约占总投资的30%,完成包括车辆、信号灯、自动售票检票系统等机电设备的投资和建设。四号线全部建成后,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由项目公司负责运营地铁四号线,协议期满后再将四号线的经营权移交给政府。在此期间,项目公司需要通过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赚取利润,回收投资,如果在协议期限内没有收回投资或是净利润未达到预期目标,公司需要自行承担后果。

北京地铁4号线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首个PPP项目,该项目由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具体实施。2011年,北京金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和天津理工大学按国家发改委和北京市发改委要求,组成课题组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了专题评价研究。评价认为,北京地铁4号线项目顺应国家投资体制改革方向,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首次探索和实施市场化PPP融资模式,有效缓解了当时北京市政府投资压力,实现了北京市轨道交通行业投资和运营主体多元化突破。从实际情况分析,4号线应用PPP模式进行投资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功,项目实施效果良好。

四、PPP模式的态势分析

(一)PPP项目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优势

(1)可以利用民间资本市场弥补政府资源的不足。目前,我国的基础设施项目基本上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拿出相当比例的财政资金来建设,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然而PPP融资模式中资本来自那些以前未发掘的、规模庞大的投资者,这能极大地弥补公共资金的不足,并提高政府的信誉等级。

(2)私营企业的管理可以作为一个标杆,用来衡量类似基础设施项目的效率。采用PPP融资模式,企业成了基础设施的投资者之一,他们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必将利用自身丰富的经验加强管理,降低不必要的开支。政府部门可以从中学习到有益的经验,这最终将有助于提高未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公共管理绩效。此外,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采用PPP融资模式,还可以为政府增加税收,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1]。

(3)私营企业由于运作更加灵活,不受政府采购条款的限制和官僚规则的约束,通常可以使项目的建设周期缩短。这样可以使得基础设施项目早日建成并投入使用,及时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PPP项目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劣势

(1)政府投标选择合作伙伴不仅只考虑企业的报价,还需要对企业进行综合考量,条件比较苛刻。首先,被选中的民营企业必须要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水平,这样才能够将项目高水平完成;其次,被选中的民营企业要有良好的资信和融资能力,这样在面临市场的波动以及突发的风险状况,企业仍有能力继续运转资金[2]。

(2)PPP模式普遍采用的特许经营制度可能导致垄断。一方面,在PPP模式下,居高的投标成本和交易费用以及复杂的长期合同,导致很多规模较小的私营机构对PPP项目望而却步,使招投标过程不能实现良好的竞争性。另一方面,PPP模式普遍采用的特许经营制度,实际上使中标的投资运营商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垄断性,利益基本上能得到合同保障。这种缺乏竞争的环境在某些情况下会减弱私营机构降低成本、提高服务品质的动力[3]。

(3)如何有效的风险管理始终是道棘手的难题。不论是政府还是民营企业,双方都对风险的承担比较敏感,对于项目损失承担也都是首当其冲的。利益是任何盈利机构第一守护要素,即使是政府在财政压力下也害怕承担损失,如果没有明确的划分风险承担义务,项目进程肯定会受到干扰。

五、PPP融资模式的改进措施

PPP融资模式在中国的发展还是处于比较稚嫩的阶段,机会与风险是并存的,我个人认为政府和民营机构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来规避风险,实施改进措施:

(一)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

PPP模式作为一种有效的投融资方式,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对它的运作过程进行监督,以确保PPP项目能够更好的开展。为了更好的实施PPP模式,我国应该建立完整的关于PPP模式运作的法律体系,从法律上进行约束。

(二)对政府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的规定

在PPP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对政府各个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的规定,哪个部门负责哪一块都要进行明确的规定,并且进行系统的培训,防止运作过程中出现不专业的情况。

六、结论

PPP是基础设施融资领域的一个新兴概念,除了解决城市基础设施资金短缺问题外,同时也引入了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理念。PPP融资模式的应用推动了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随着目前我国城市建设的领域越来越多,PPP模式会参与到我国的更多的建设项目当中,推动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曾黎黎.基于PPP模式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0.

[2] 张秋菊.基础设施项目PPP模式的风险分担研究[D].重庆大学,2011.

[3] 晁岱壮.基于PPP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2.

论文作者:杨晓庆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2

标签:;  ;  ;  ;  ;  ;  ;  ;  

浅谈PPP融资模式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论文_杨晓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