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杂交水稻(Oryzasativa L.)-再生稻(Oryzasativa L.)高产栽培技术_再生稻论文

中杂交水稻(Oryzasativa L.)-再生稻(Oryzasativa L.)高产栽培技术_再生稻论文

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稻论文,栽培技术论文,高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杂交中稻——再生稻是目前浙江省生产上应用的水稻再生利用主要形式。以“多桩、高桩、高肥、争多穗、夺高产”为主攻目标,打好头季稻基础,提高再生季产量。其关键栽培技术是:1.选用再生力强的优良杂交稻组合。海拔300米以下地区可选用汕优669、Ⅱ优2070、汕优63等;海拔300米至500米的地区,可选用Ⅱ优92、威优64、温优3号等,以确保再生季能在9月15日前安全齐穗,夺取两季高产稳产。

2.旱育早播。提早播种并采用旱育秧配施壮秧剂培育壮秧,浙南山区一般在3月10日左右播种,其它地区可根据当地温光条件及所选组合的生育期长短来倒推确定播种期。

3.施足基肥。头季稻要多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施足基肥。一次性亩施栏肥或紫云英1000~1500公斤,碳铵25公斤左右,过磷酸钙15~20公斤,氯化钾7.5公斤。

4.畦栽密植。再生季主要靠多桩多穗夺高产,所以头季稻必须适当密植。中等肥力水平的田块种植Ⅱ优2070等迟熟组合,株行距6×5寸左右、亩插1.8~2.1万丛、6~8万落田苗;种植Ⅱ优92、Ⅱ优64等中迟熟组合,株行距7×4寸至5×5寸、亩插2.1~2.4万丛、落田苗8~10万。为避免因田间郁蔽而生长不良,可实行畦栽沟灌,严格烤搁田。不便推广畦栽的田块,可挖深四周排水沟。

5.适时搁田。头季稻每亩苗数达到20万(丛均11~12苗蘖)时开始搁田。达到有脚印但泥不粘脚的标准后,灌“跑马水”一至两天,继续再搁。多次间歇搁田直到无效分蘖不再发生,再改为沟灌。抽穗后坚持干干湿湿灌溉,齐穗后15~20天结合灌水施促芽肥然后让其自然落干,直到收割后3天内复水,可以水调气,以气养根,达到活根壮秆护芽之目的。

6.重施促芽肥,适施壮苗肥。头季稻齐穗后15天左右亩施尿素15~20公斤作促芽肥,同时亩施5公斤氯化钾。并选择晴天下午无露水时分两次施(一次不超过10公斤)。头季稻收割后3~5天亩施5公斤尿素作壮苗肥。

7.切实防治病虫害。综合防治“两虫两病”,采用低指标(二化螟枯鞘率3%,稻飞虱8~10只/丛,纹枯病丛发病率10%和稻瘟病发病初期)、早防治,把危害率降到最低程度。

8.适时收割,适当高留桩。头季稻成熟度达到95%以上时收割。一般的杂交籼稻组合蓄留再生稻可留头季稻株高的三分之一,约35厘米左右。平割齐割,保护好留桩叶片,防止践踏稻桩和稻根。

9.适时喷施“920”和进行根外追肥。再生季始穗至齐穗期间,亩用2克“920”加150克磷酸二氢钾兑水50公斤进行全面喷施,以利于抽穗整齐、增加穗数、提高结实率和粒重。

标签:;  ;  ;  ;  

中杂交水稻(Oryzasativa L.)-再生稻(Oryzasativa L.)高产栽培技术_再生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