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的岳阳市妇幼保健院 414000
【摘要】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CCA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87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均行超声检查,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13870例孕妇中,20例确诊为胎儿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经超声检查,18例确诊,2例误诊,诊断准确率为90.0%,其中4例为Ⅲ型,占20.0%,9例为Ⅱ型,占45.0%,5例为Ⅰ型,占25.0%,误诊的2例中,1例为CCAM合并隔离肺,占5.0%,1例为膈疝,占5.0%。结论:胎儿CCAM的超声图像表现具有典型特点,通过及时行产前超声检查,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超声检查、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胎儿
胎儿先天性肺囊腺瘤畸形(CCAM)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畸形,在胎儿先天性肺部疾病中占有较高的比例,约为76%-80%左右,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以肺泡发育不良和末梢气管生长呈腺瘤样状为主要病理特征,严重危害胎儿健康[1]。近年来,随着超声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产前超声检查因为具有操作简单、无创性、可重复性好等诸多优点,被广泛运用在临床上。因此,本文对胎儿CCAM产前诊断中运用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孕妇13870例为研究对象,孕周18-27周,平均(22.3±7.2)周,年龄24-40岁,平均(31.6±9.2)岁,产次0-3次,平均(1.4±0.7)次,其中3501例为经产妇、10369例为初产妇,所有产妇均自愿参与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所有孕妇均行产前超声诊断,即选择GE-E8、GE—E10以及Philips-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常规设置探头频率,一般为3.5-6MHz,检查时,指导孕妇保持仰卧位,经腹部进行常规超声检查,首先对胎儿的各项生物指标进行测量,包括股骨长、腹围、头围以及双顶径等,对脐带、羊水以及胎盘情况进行观察,然后对胎儿的胸腹腔器官、四肢、脊柱、颜面部 以及头颅等进行扫查,如果发现可疑胎儿胸腔异常回声肿块,应该运用多体位、多角度以及多切面等方面对胸腔进行重点扫查,对肿块的回声特征、位置、血供来源、形态以及大小等进行观察。同时,对有无羊水过多、水肿、胸腹腔积液、心轴角度改变、心脏受压移位以及胎儿纵膈等异常表现进行观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超声分型标准
按照Sanders病理分型标准将其分为三种类型:①Ⅰ型,即大囊泡型。囊腔具有清晰、光滑的边界,囊腔内可见正常分隔和肺实质,并且胎儿胸腔内的大无回声区以混合回声为主;②Ⅱ型,即中囊型。胸腔内的囊腔个数较多,直径均<20mm,囊肿间的肺组织呈现出不规则形态,且胸腔以混合回声为主;③Ⅲ型,即微囊型。可见胸腔内回声增强,表现为团块状,且囊腔直径<5mm。
2.结果
本次研究的13870例孕妇中,20例确诊为胎儿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经超声检查,18例确诊,2例误诊,诊断准确率为90.0%,其中4例为Ⅲ型,占20.0%,9例为Ⅱ型,占45.0%,5例为Ⅰ型,占25.0%,误诊的2例中,1例为CCAM合并隔离肺,占5.0%,1例为膈疝,占5.0%。同时,超声确诊的18例胎儿中,4例为Ⅲ型,占22.22%,8例为Ⅱ型,占44.44%,6例为Ⅰ型,占33.33%。15例继续妊娠至分娩,继续妊娠者,每2周进行1次超声复查,对肿块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发现随着孕周的增大肿块逐渐缩小,到33周后,10例持续存在,5例消失,并且出生后经MRI或CT检查,5例确诊为CCAM,其余婴儿期或新生儿期均没有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且未行治疗或手术。
3.讨论
CCAM作为一种错构瘤样病变,以末梢气管生长过度,并对肺泡造成损害为主要表现,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胎儿肺芽发育过程中受到未知因素影响,阻碍局部肺发育,从而使肺组织生长过度有关[2]。因为胎儿肺部不存在气体干扰,其回声均匀,透声窗较好,并且在产前超声检查中,可见胸腔内出现含有囊泡的类似实性或囊实性肿块的高回声表现。在本次研究中,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0%(18/20),2例误诊,其中1例为膈疝,1例为隔离肺,所以在检查时,要注意鉴别诊断:①隔离肺。在超声图像中,可见胸腔内包块具有清晰的边界,呈现出三角形或叶状,类似于CCAMⅢ型,不过两者的肿块血供来源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其中隔离肺来源于体循环动脉,而CCAM则由肺动脉供血,但是当包块具有较小的滋养血管时,则容易出现误诊[3];②膈疝。在超声图像中,可见心脏左后方出现肠管回声和胃泡,包块呈囊实性,左房与囊性包块相邻,但是无法显示腹腔内的胃泡,经持续观察,可见肠管蠕动、胃泡的排空或充盈等生理现象[4]。有研究发现,右侧膈疝通常位于肝右叶,类似于CCAMⅢ型,其回声较高,接近肺实质回声,但是通过CDFI检查,可以通过肝门静脉位置鉴别诊断[5]。此外,在超声检查中,一旦发现胎儿胸腔内肿块,应该每隔2-4周进行1次复查,对肿块变化进行动态观察,并且与CVR检查结果相结合,对其预后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有助于产前咨询和产后处理。
综上所述,临床上通过产前超声检查,能够及时发现胎儿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并且通过加强随访和观察,可以综合判断胎儿预后,可以为产前诊断提供有效依据,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吴壮雄,王家刚,孙晓丹,方燕璇,陈楚镇.超声对胎儿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的诊断价值及声像图特征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8,25(09):1143-1144.
[2]余海波,吴清武.MRI检查与超声在诊断及鉴别胎儿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病变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07):50-53.
[3]戴琴香,冯娟,边莹.实时三维超声对胎儿先天性肺囊腺瘤畸形的诊断及预后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12):111-114.
[4]王泽川,陈卫鹏,黄丹阳.产前超声诊断在胎儿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诊断中的价值及其预后探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6,25(03):551-553.
[5]张海春,田军章,陈钟萍,周苏晋,祁丹,邓雪红.产前超声测量肺头比评估胎儿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预后的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4(05):367-370.
论文作者:钟春香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3
标签:超声论文; 胎儿论文; 腺瘤论文; 先天性论文; 产前论文; 回声论文; 畸形论文; 《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