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与政治文明_政治论文

“三个代表”与政治文明_政治论文

“三个代表”与政治文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文明论文,代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919(2003)06-0005-0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政治文明这两个新概念同时出现在党的十六大报告的文件中,这本身就表明这两个思想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我们可以这样说,“三个代表”思想是政治文明概念形成的理论基础,而政治文明建设则是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政治保证。当前只有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才能搞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政治文明进步的产物

建国50年来,我国在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在向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在经济上,我们正在逐步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变化已经引起我国社会和国家关系的巨大变化,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独立的市民社会正在国家组织以外成长起来。与此同时,我国的政治文化也正在打破传统的模式,出现了新的理论与观念。随着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我们的政治生活和政治体制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政治生活在民主和法制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进步。我们的政治理念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不仅表现在我们人民的政治民主观念和法治观念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更表现在我们党在对自己的历史方位、性质、历史使命和执政观念的认识上的根本转变和重大进步。正是我们党所处的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的这种巨大变化,和我们党的政治观念的巨大进步,才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进入新世纪之初被提出来。首先,我们党已经从一个以承担革命任务为己任的革命性的政党,逐渐变成一个以承担社会主义建设任务为己任的政党。其次,我们党正在从一个以实现伟大政治理想为主要目标的政党,变成一个以既要实现伟大政治理想,又要为人民争取最大利益为目标的政党。我们党的历史使命与奋斗目标的这种重大变化,必然要求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组织和制度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正是这一系列发展变化的必然结果。

另外,我们还应该看到,建国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20多年来,由于政治文明的进步,我国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已经从传统的政治体制中走了出来,进入到民主政治的发展阶段;我们已经从革命时期的阶级斗争的政治中走了出来,进入到全体人民参与政治的发展阶段;我们已经从以政治理想为目标的政治阶段,进入到以国家、民族、人民的实际利益为目标的政治发展阶段。我们的政治文化也已经改变了马克思主义一花独放的局面,现在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各种学派同生共存、百家争鸣的局面。我们国家的社会和政治生活越来越民主和宽松。这就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与时俱进,创造了良好的政治和文化环境。我们现在喜欢讲与时俱进这个词,然而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做到与时俱进须要两个条件:第一,它要随着客观实际的发展而发展;第二,它要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而发展。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不能脱离客观世界的发展历程,也不能脱离人类科学的发展历程。从60年代到“文化大革命”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之所以被教条化和僵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它把当时国内外的一切科学发展成果都作为批判对象而排斥在自身之外,因而阻碍了自己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以后,这种情况才得到了根本的改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我们党吸收了国内外科学发展的优秀成果而形成起来的。有人说“三个代表”与西方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想有相似之处,而我们说这正是我们党吸收了社会民主主义理论中的优秀成果的结果,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二、政治文明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保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是我们党的理论基础和政治宣言,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是我们党进行党内建设和执政行为建设的指导思想。我们要把它落实到每个党员和党的各级干部的执政理念、执政行为和生活、工作的实践中。要做到这一点,如果还像过去那样只做些宣传鼓动、思想教育、树立榜样这类的事情是远远不够的。这是因为我们当前的政治环境与过去相比已经有很大的不同。改革开放以前,我们的社会比较传统、单一,党内和社会上充满了革命的精神和热情。这种充满革命精神的政治环境就为党的理论和思想的贯彻落实起到了政治保障的作用。而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社会和政治条件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社会正在变成现代化的社会;革命精神正在被个人的利益追求所代替;革命的、简单化的、具有强烈集权倾向的制度和体制,正在被更加科学和民主的政治制度和体制所代替。这正是政治文明进步的表现。在这种条件下,贯彻党的思想和理论也就要从寻求革命的精神保障过渡到寻求政治制度与体制的保障。上面我们讲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政治文明进步的成果,我们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候,就不能再用过去那些传统的、陈旧的、很难再代表文明和进步的方式来进行。我们要用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去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贯彻和落实的工作,用政治文明来保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贯彻与落实。

第一,遵循政治民主的制度和程序是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途径。过去,我们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时要走群众路线。现在这个方法我们仍然要坚持。但是现在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群众路线的存在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的群众路线主要是一种工作的方法,现在的群众路线则已经渗透到我们的政治民主化的各种制度中,成为我们的政治民主体制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现在我们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不仅要注意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更应该遵守政治民主制度和民主程序,把政治民主作为我们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保证。要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就需要我们每一个党政工作人员真正了解在他的工作领域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究竟是什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究竟是什么,人民的根本利益究竟是什么。而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求我们掌握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在现在的情况和环境下,更需要我们坚持让人民广泛参与,由人民严格监督,能够表达人民意志、愿望和要求的民主制度,坚持能够真正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民主化、公开化的民主决策制度。如果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只是空讲道理而忽视现有的民主制度,我们又怎么能够把它落到实处呢?

第二,政治文明建设也可以为“三个代表”的实践提供制度和法律的保障。在当前的环境里,要真正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只讲党政工作人员的自觉性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我们的制度和法律建设,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法律变成人民的意志和要求,通过制度形成对党政机关干部普遍的约束力。通过制度和法律就可以把各级干部和公务人员的行动统一到“三个代表”的思想和要求上来。这是保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执行的根本方法,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而且,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贯彻执行法律化和制度化,也正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内容。总之,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贯彻和实践过程中,党政工作人员的自觉性和人民对党政工作人员的监督是相辅相成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宗旨,让人民来监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贯彻执行则是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保证,而建立和发展人民监督制度则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又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第三,政治文明建设还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障碍和阻力。这种障碍和阻力产生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的阻力是我们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存在的落后与腐朽的政治观念。这些政治观念表现为三种情况。一种是那些反映落后的生产力和经济体制的旧的观念。如反映自然经济、计划经济体制的那些旧观念,如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政治全能主义、关系网与人治等观念。第二种是那些与传统的专制政治文化相联系的政治观念,如官本位、特权、家长制、一言堂、个人迷信、奢侈腐败等观念。最后一种是那些与剥削制度相联系的腐朽的道德观念,如自私自利、升官发财、追求个人享受等观念。这些观念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倡导的观念是格格不入,甚至是完全相反的。这些陈腐的观念不仅是产生腐败的思想根源,而且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严重障碍。只有更加深入地开展政治文明建设,用新的权力观念代替这些陈腐的权力观念,才能有效地减少障碍,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得到有效的贯彻。我们应该充分估计到这些陈旧观念的阻碍作用和对我们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腐蚀作用。我们应该加大新的政治文化和政治观念的宣传力度,把这种新的政治观念灌输到我们党政干部的头脑中去。另一个方面的阻力则来自还没有来得及变革的那些传统的、陈旧的、不文明的体制和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建立了或正在建立能够代表人民根本利益和要求的政治民主制度和其他各项制度、法律、法规。但是还有不少陈旧的、脱离时代和人民要求的规章制度没有或没有来得及改变,而正是这些东西成了某些人借以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这些东西不仅助长了我们体制中的不良分子破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贯彻落实,也阻碍了我们体制中的好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工作和行为。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有力地推进政治文明建设,通过政治体制改革,革除那些阻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的旧体制,建立起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相适应的新的更加民主和文明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把我们的政治文明建设大大向前推进。

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进政治文明建设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行政治文明建设,首先就要明确经济与政治的关系,把发展经济作为政治文明建设的基础。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政治文明建设提供牢固的基础和健康的环境,在此基础上政治文明建设才能大踏步地前进。因此,在政治文明建设中我们应该注意这样两个问题:第一,我们的政治文明建设一定要适合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的程度。不能脱离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去构想理想的政治制度和体制,当然也不能离开经济发展的要求去固守过时的制度和规章。这就是说,政治文明建设要适度,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程度。第二,我们的政治文明建设要服务于生产力的发展。我们的政治文明建设要着眼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服务,要为经济的发展创造稳定和谐的政治环境。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政治文明建设,还要把发展先进文化作为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条件。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先进的政治制度与落后的带有浓厚封建主义色彩的政治文化的不相适应一直困扰着我国政治文明的发展。因此,我们不仅要进行制度和体制上的改革和创新,更重要的还要大力进行文化建设,用先进的政治文化对我们党政机关中存在的那些封建主义的落后政治文化进行根本性的改造,为我们的制度文明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从而使我们制度文明的优越性更大地发挥出来。

要把先进文化作为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条件,首先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要区别什么是先进文化,什么是腐朽的落后的文化。我们要敢于承认先进文化,敢于否定腐朽文化,我们还要敢于用先进的政治文化去指导我们的政治文明建设和政治制度改革。我们不能搞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上的双轨制,即一面承认先进政治文化的优越性,一面又不愿用它来指导自己的政治行为和政治体制改革。例如,承认公开性是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又偏爱秘密的政治行为方式;一方面承认法治,一方面又在搞人治的那一套政治运作。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政治文明建设,还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指导原则。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政治文明建设,最重要的就是要在政治制度和法治建设中真正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健全各项民主制度、法律和程序,以切实保障人民自由表达自己意志、愿望和要求的各项政治自由和权利;要坚持和完善人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各项民主制度,使人民通过参政、议政活动来表达和实现自己的意愿和实现自己的意愿和利益;要完善人民监督机制,并使之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使人民对不符合自己利益和愿望的行为行使否决权;还要改革和完善党和政府的领导制度和行政管理制度,使党和政府的工作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愿望和要求。

收稿日期:2003-09-10

标签:;  ;  ;  ;  ;  ;  ;  ;  ;  ;  ;  

“三个代表”与政治文明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