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资源研究综述_生态旅游论文

生态旅游资源研究综述_生态旅游论文

生态旅游资源研究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旅游资源论文,生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生态旅游已成为21世纪世界旅游的发展方向。2002年世界旅游组织明确指出生态旅游是旅游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预测中国在未来的20年里将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强国,即国际旅游的接待大国和重要的客源国。因此,全面探讨生态旅游资源的种类、特征及评价方法对持续健康地开展生态旅游活动非常必要。

一、生态旅游资源的概念

生态旅游资源一词是随着生态旅游活动的开展而出现的概念,它既是以生态美吸引生态旅游者回归自然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客体,又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生态旅游业的物质基础。桂林工学院旅游学院的程道品等人认为要对生态旅游资源下一个科学的定义,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是生态旅游资源应区别于传统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的核心是强调资源的原始性和生态性;二是生态旅游的对象不仅是指生态环境保护完好的自然生态景观,还应包括人文生态景观,它们都是开展生态旅游的客观物质基础;三是生态旅游的主体不应是大众旅游者的所有群体,而应是指旅游者中具有环保意识、生态文明和较强社会责任感的特指群体。由此可以将生态旅游资源定义为:生态旅游资源是以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生态景观为吸引物,满足生态旅游者生态体验的、具有生态化物质的总称。杨桂华认为,生态旅游资源是指以生态美吸引游客前来进行生态旅游活动,为旅游业利用,在保护的前提下,能够产生可持续的生态旅游综合效益的客体,其内涵包括4个基本点:吸引功能、效益功能、客体属性、保护需要。从生成机理考虑将生态旅游资源划分为两种资源,即内生型或原生型地域生态系统的生态旅游资源和外生型或延生型地域生态系统生态旅游资源,其资源载体在我国主要有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国家风景名胜区、海洋自然保护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旅游度假区以及动物园、植物园、野生动物繁殖中心、野生植物保存基地、生态研究站网体系等。对自然保护区与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资源类型研究一直是较为热门的探讨课题,从生态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和原则,到具体的开发措施等都有专题的研究报道。生态旅游资源类型繁多,据其成因可分为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人文(或人与自然共同营造)生态旅游资源和保护生态旅游资源。根据决定生态系统的主导因素,生态旅游资源可划分为陆地生态旅游资源和水体生态旅游资源。陆地生态旅游资源又可划分为森林、草原、荒漠三类;水体生态旅游资源又可划分为海滨、湖泊、沼泽、河流等几类。中南林学院的吴章文认为,良好的环境是旅游业建立和发展的前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生态旅游资源除了包括景观资源外,还应包括环境资源,而环境资源是生态旅游的主要资源,在国内首先将生态环境资源作为旅游资源引入到旅游规划中去,并作为旅游区项目建设的科学依据。北京师范大学的卢云亭等人将生态旅游资源定义为在自然场合或类似自然的场所中,可供生态旅游者感知、享受、体验自然生态功能与价值的资源。北京林业大学李俊清等人提出,生态旅游资源并不单单是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还包括一种“生态现象”,这可能是更具有生态内涵的旅游资源,从生态学角度来讲,能够吸引旅客前来观光并起到教育作用的各种物质、能量、空间、时间,以及多样性生态因子和生态现象,如大自然中的食物链、生物多样性、季相的变化、各种生长型及生活型等旅游吸引物都称为生态旅游资源。

二、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

生态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吸引游客的“资源”,待生态旅游系统运转后,必定给当地社区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影响的大小又和生态旅游资源本身的特征、性质相关。云南大学的杨桂华比较全面地总结了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认为生态旅游资源被旅游开发利用后应产生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然而其本身又源于自然,并在经济、社会、生态和自然四个方面都具有自己的属性特征:原生性与和谐性(生态美与可观赏性);综合性与系统性;脆弱性与保护性;广泛性与地域性;季节性与时代性;精神价值的无限性;特异的民族性;不可移置性和可更新性;市场需求的多样性;旅游经营的垄断性;动态性与进化性。生态因子是一种资源,生态旅游资源是生态因子的一部分,因此,生态旅游资源是一个不断进化的系统。部分学者提出生态旅游资源的自然性和文化性,原生性和人造性,并给其详细地解释,认为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生态旅游发展较早的西方国家更是把生态旅游的对象限制在“国家公园”、“野生动物园”、“野生植物园”、“自然保护区”等纯自然的区域。但是,对许多历史悠久的东方国家而言,这一定义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如我国以传统的儒家文化为主,历来强调“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许多著名的旅游区、自然保护区在悠远的历史文明长河中早已浸染了浓郁的文化韵味,同时这些地区大多数也早已成为自然保护区。因此,中国的生态旅游资源不仅仅是具有“自然美”的自然景观,还应该包括与自然和谐的充满生态美的文化景观。原生性的旅游资源是生态旅游资源,但对于许多依据生态学原理建造的人工生态系统是不是生态旅游的对象,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尤其是随着设施园艺的发展和城郊型观光生态农业的兴起,这一争论更加激烈。事实上,今天在地球上已经很难找到不受或很少受人类活动干扰的生态系统了,只要这些人造生态系统符合生态学原理,具有教育游客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功能,都应作为生态旅游的资源范畴。这也符合旅游活动和市场资源多样性的原则。

三、生态旅游资源分类

为了有效地、科学地经营和保护生态旅游资源,有必要对其进行合理分类。总结部分学者的观点,较为突出的是根据成因、主导因素、人类利用、保护性旅游价值五个分类依据,将生态旅游资源划分为3个大类、8个中类和26个小类。如下表:

生态旅游资源分类系统

第一级(大类)

 第二级(中类) 第三级(小类)

自然生态旅游资源

陆地生态旅游资源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草原生态旅游资源、

荒漠生态旅游资源

水体生态旅游资源海滨生态旅游资源、湖泊生态旅游资源、

温泉生态旅游资源、河流生态旅游资源

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田园风光生态旅游资源、牧场生态旅游

人文(人与自然共同营造)生态 资源、渔区生态旅游资源、农家生态旅游

旅游资源

资源

园林生态旅游资源中国园林、西方园林

科普生态旅游资源植物园、天然野生动物园、自然博物馆、

世界园艺博览园

保护生态旅游资源

自然保护生态旅游资源

北极生态旅游资源、南极生态旅游资源、

山岳冰川生态旅游资源

文化保护生态旅游资源

宗教名山生态旅游资源、水源林生态旅

游资源

法律保护生态旅游资源

世界遗产、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森

林公园、风景名胜区

1990年,中科院地理所作的“普查分类表”中,将中国旅游资源划分为二级8大类108种。此后,1992年编制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中,将上述旅游资源体系进一步浓缩,形成了二级6大类74种。1997年对《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方案提出修订,旅游资源可分为景系、景类、景型三个包含或从属层次;景域、景段、景元三个并列关系的级别。此外还有二分法、三分法等。吴章文等将生态旅游资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生态环境资源,包括大气资源、水资源、旅游气候资源、空气负离子资源、空气细菌含量、环境天然外照射贯穿辐射剂量水平和宁静幽雅的环境资源;第二部分是森林植物资源。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郭来喜按生成机理把生态旅游资源分成两大类型(内生型和外生型)。内生型(或称原生型)生态旅游资源,指纯天然生态系统,如原始森林、苔原、湿地等;外生型(或称延生型)生态旅游资源,指人工干预而形成的生态系统,如人工森林、植物园、历史文化遗产等。有的学者从不同的方面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从生态旅游资源的范畴来看可分为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从生态旅游资源的成因来看可分为原生生态旅游资源和次生生态旅游资源;从资源作用于旅游者的表现形式来看可分为可视生态旅游资源和可感觉生态旅游资源;从生态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和目的来看可分为度假型生态旅游资源、探险型生态旅游资源、保健型生态旅游资源、观光型生态旅游资源等。从空间分布角度对生态旅游资源分类有:山岳生态旅游资源、滨海生态旅游资源、河湖生态旅游资源、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草原生态旅游资源、荒漠中绿洲生态旅游资源和冰雪地带生态旅游资源;从旅游产品开发角度对生态旅游资源分类有:生态观光旅游资源、生态运动旅游资源、生态休闲旅游资源、生态度假旅游资源、生态科考旅游资源、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和生态探险旅游资源。2003年《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出台,将旅游资源分为主类、亚类和基本类型三个层次。

四、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2003年《自然科学学报》上刊登的题为《国外旅游资源评价研究进展》一文,对旅游资源做了视觉质量评价、旅游资源的人类文化遗产价值评价和旅游资源的货币价值评价,较全面地概括了国外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的整体水平,笔者不再赘述。马乃喜等人也给出了国内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体系,共有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生态旅游资源的质量评价,包括自然景观评价、人文景观评价和环境质量评价;第二部分为生态旅游资源外部开发条件评价,包括客源条件评价、建设条件评价和旅游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分五级列出旅游资源评价标准。有的学者根据生态旅游的可视因子、可感觉因子和价值因子,提出生态旅游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分五级评价。笔者从国内期刊网上收集到的103篇旅游资源文章中,发现对自然旅游资源直观评价的较多,对旅游资源文化遗产价值的研究较少,多数都是从实际案例出发,没有系统的理论和技术,只有两位学者应用层次分析法对旅游资源作了定性定量分析。

五、结语

1.国内外旅游业的经验表明:对生态旅游资源破坏严重的原因是当地居民的生态意识薄弱和社区的管理水平低下所致。根据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旅游地区的实际情况,应当积极探讨生态旅游的开发与社区发展的关系,以及社区参与的模式,充分调动社区的积极性,保护现有的生态旅游资源,促进生态旅游持续健康的发展。

2.开展生态旅游资源的研究将成为今后生态旅游系统理论研究的重点之一。生态旅游资源是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基础,在某种程度上,生态旅游业是资源导向型产业,只有将优质生态旅游资源建造成优质生态旅游产品,才能吸引生态旅游者,发展好生态旅游业。

3.必须继续强调,实施生态旅游必将对生态旅游资源(自然和人文历史)产生负面影响。如何使这种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是旅游供给方和旅游需求方共同的责任,也是生态旅游科技工作者要研究的课题。

4.关注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加强对生态旅游区环境容量的研究,对该旅游区永续开展生态旅游更为重要。但是针对脆弱性的科学研究成果十分罕见。

5.分级评价生态旅游资源的方法是将生态旅游资源的定性转向定量评价,应多做些尝试。

6.对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时,不应忽略对旅游资源文化遗产的评价,特别是更不能忽略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丰富的旅游资源文化遗产的评价。

标签:;  ;  

生态旅游资源研究综述_生态旅游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