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吉祥文化论(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吉祥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G232〔文献标码〕A 〔文章编号〕1002-3887( 1999) 01-0067-71
中国吉祥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时期就有记载。《诗经·豳风·七月》就有“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的句子,同样在《大雅》和《小雅》亦有“天子万寿”、“南山之寿”的吉祥语,这些均表示当时已出现祝寿形式和祝寿语言,从而构画了一幅早期人们吉祥文化的图案。
到了战国时期,吉祥文化的内涵愈加丰富,出现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吉祥物,以表达人们避邪求吉的心理。战国时期,在南方许多国家的丧葬习俗中,经常有鹿、虎、鹤等动物形象的随葬品,这说明吉祥文化已从日常生活中外延到阴曹地府里,但其内在的预示意义始终未变。
吉祥的预示意义何在?如果用一句来说,那就是预示着好运。除了预示好运之外,吉祥还预示着幸福、长寿、加官晋爵、子孙满堂等等。凡是人们认为好的东西、追求、向往的理想,都会表现在吉祥文化之中,成为吉祥文化的永恒的主题和美好的画面。
从文字学的角度来观察,吉祥二字又表示福与善。据许慎《说文解字》曰:吉,“善也,从士口。”祥,“福也,从示,羊声,——云善。”祥的偏旁为示,而示在《说文解字》中称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二,古文上字)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也。凡示之属皆示。”由此亦可得知,祥字表示某种自然界的预示。既然吉祥原义为福与善,那么其预示的当然是好的征兆,这是没有疑义的。福、禄是吉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亦为示字旁,同样有预示作用。《说文解字》云:福,“祐也,从示。”禄,“福也,从示。”这些都表示出吉祥是一种预兆,是一种象征,是人们对未来的企盼,对美好的向往。
一、五个层面
吉祥文化是五个层面构成的。这五个层面为物体吉祥、行为吉祥、语言吉祥、文字吉祥和数字吉祥,基本概括了吉祥文化的重要方面,反映了吉祥文化的大致面貌。
1.物体吉祥 指某物体所表现出来的吉祥含义。此外所说的物体有动物、植物的有机体,亦有石、木、砖、瓦、纸、砚、笔、墨等无机体。无论是有机体,还是无机体,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只要附着了人的吉祥意识,就能渗透出吉祥文化的韵味。
例如用动物来表示吉祥的就有很多。在这中间,又分单体和复合体。所谓单体,是说某一动物形象表示一种吉祥内容。鹿象征禄,象象征吉祥,蜘蛛象征喜事,龟象征长寿,鸳鸯象征夫妻和睦,等等。所谓复合体,是说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物组合。如猴子骑在马背上,表示马上封侯之意。小猴骑在大猴肩上,表示辈辈封侯。用龟和鹤来构成一幅龟鹤齐龄的图案,象征延寿吉祥。龟称“万年”,鹤称“千代”,因此,这两种动物自古被视为长寿瑞祥的仙禽、仙兽。
同样,用植物来表示吉祥的图案,亦不胜枚举。岁寒三友、天地长春就是用植物来表示吉祥内容的。前者大都用梅、竹、松来表示,后者则多数用天竹、南瓜、长春花来寓意。杞菊延年的吉祥图,画的是菊花和枸杞。菊花又称长寿花。相传饮菊花水可去疾长寿。《太平广记》记载:“荆州菊潭,其源傍芳菊被涯澳,其滋液极甘。深谷中有三十余家,不得穿井,仰饮此水,上寿二三百,中寿百余,其七十八十犹以为夭。菊能轻身益气,令人久寿有徵。”枸杞则寓意延年益寿。菊花与枸杞画在同一画面上,构成了绝妙的吉祥图案,更是一幅传统的祝寿图。此外,槐象征长寿,红豆象征思念,栗象征立子,石榴象征多子多福,橘象征大吉,佛手象征幸福,芙蓉象征荣华富贵,如此等等。
一般而言,用植物来象征吉祥的图案,大多采取多种题材,而后加以巧妙构思,或植物与动物组合,或植物与其他非生命体相配合,从而设计出一幅幅别具匠心的吉祥图案来。例如,牡丹与长春花(或白头鸟)结合,表示富贵长春;牡丹配以十个古钱,表示十全富贵;蝙蝠、桃和两枚古钱,表示福寿双全;仙人持桃立于桃树下,表示蟠桃献寿;荔枝、桂圆和核桃,表示连中三元;芦苇、莲和鹭,表示一路连科;葱、藕、菱及荔枝,表示聪明伶俐,寿石配合菊花、蝴蝶和猫,表示寿居耄耄,等等。
此外,无机体的石、瓦等表示吉祥的例子,亦比比皆是。如太湖石、英石(广东英德县产)、建石(福建产)常在吉祥图案中出现,因其皱、瘦、透,寓意长寿,故最为人们赏爱。一些爆竹与花蓝中的鲤鱼,构成一幅年年有余的情景。其中爆竹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因为爆竹象征着新年时节,同时爆竹在民俗学中又有驱邪辟鬼的含义,因此它在《年年有余》的图纹里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虽说,爆竹是一无生命体,但在画中可表露出的语言是多彩的、丰富的,这是有目共睹的。
2.行为吉祥 行为吉祥,亦就是说用行为来体现吉祥的内涵。行为吉祥又可分为祈求吉祥的行为和包藏吉祥的行为两种。前者是为了达到吉祥的目的而有心求神拜佛的行为,后者则是某种行为中包藏着吉祥的内涵。
在山东泰山顶上,为了后嗣的妇女将红线、红布条结在小树枝上,或将石子放置在小树杈上,表示向山灵祈求后代;此外,还有向泰山老奶奶求子的活动,均属于吉祥行为。
在行为中包藏着吉祥内涵的民俗活动,亦有很多,同样表现了行为吉祥,比如婚嫁时就更多。旧时山东费县,男女定亲后,男家送女家以“包袱”,里面有布料和其他物品,象征着“包福”。如果同一条街有两家娶媳妇,谁早发轿谁为好,这叫“抢福”。出嫁那天,新娘落下的眼泪,称为“金豆子”,流的越多越好。入洞房后,新娘要喝面汤,叫吃宽心面。吃红皮鸡蛋,称“一口咬到鸡蛋黄,明年生个状元郎。”此外,还要撤栗子、枣、花生,象征早生贵子;同时,不仅生男,也要生女。(注:《费县婚礼》,载《山东民俗》1996年第4期。)
每年农历三月三,或在清明节里,壮族人家家户户要吃五色饭和五色蛋。五色饭就是染上五种颜色蒸出来的糯米饭。五色蛋有鸡蛋、鸭蛋、鹅蛋,将这些蛋分别染上五种颜色,每人吃一个有色蛋,小孩每天在胸前挂一串五色蛋。吃了五色饭和五色蛋,表示这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老幼安康。
应该说,在行为吉祥中,所谓的祈求吉祥行为和包藏吉祥行为,有时两者是难以分别的,或者说两者均有对方的一部分。
乞巧活动,在每年的七夕,唐朝时此风尤为盛行。这天夜里,家家在当院架设穿针织女台或彩楼,并且摆上美好的食物、花束和瓜果等。姑娘、媳妇们暗自祈祷,互相祝福。若是夜里有喜子(一种长脚蜘蛛)张网于瓜果、花束上,便认为是得到了织女的青睐,手艺必定大长。宫廷内亦同样流行这种风俗,宫女们将蜘蛛装入小金盒子中,第二天清晨打开,以蛛丝的疏密,确定得巧的多少。人们对蜘蛛是如此看重,却淡忘了在天河上为牛郎织女相会去架桥的乌鹊,因而李商隐在《辛未七夕》中幽然地说:“岂能无意酬乌鹊,谁与蜘蛛乞巧丝?”(注:武复兴:《唐长安旧事》,上海文化出版社1987年版,第206页。)
乞巧活动是一吉祥行为。在此行为中,蜘蛛同是一种吉祥动物,我们从其别名里可以得知。在民间,蜘蛛又称壁钱、喜田、亲客、喜子等,表示其受民众所喜爱。陆玑《毛诗草木鸟兽鱼虫疏》云:“蟏蛸长跨,一名长脚,荆州河内人谓之喜母,此虫来著人衣,当有亲客至,有喜也。”古人以为蜘蛛出现为喜事的吉兆,因而蜘蛛又有“喜蛛”之称。由此可见,乞巧里不仅有着祈求吉祥的行为,同时也有着包藏吉祥的行为,两者统一附着在同一民俗活动中。
3.语言吉祥 恭喜发财、长命百岁、开门大吉、岁岁平安、万事如意、子孙满堂、双喜临门、荣华富贵、天长地久、吉庆有余、三阳开泰、加官受禄、连升三级、三元及第,等等,这些都是吉祥性的语言,反映了人们向往幸福、追求理想的思想境界。
语言吉祥表现的是特定场景中的祝颂性的语汇。例如在喜庆时节,人们往往忌讳不吉利的话语,生怕不吉利的话语会成为现实,为此人们喜欢祝颂性的语言,以增加祥和的气氛,更重要的是人们相信在喜庆的时刻,语言会有灵验。
有一则民间笑话,很能反映人们对语言吉祥的心态。从前,有个买卖人最迷信吉利话,而他的夫人说话又偏偏好直来直去。年五更说话最灵验,常能关系到来年的运气。买卖人怕夫人说出不吉利的话,便提前嘱咐:“等煮出饺子发现有破的时,千万不能说破,要说挣了。”夫人把话牢牢记在心里。谁想这年的饺子包得结实,煮熟后一个没破。夫人揭锅一看,高兴地说:“今年好,一个儿也没挣。”
过年不准说不吉利的话,这是一种千百年来中国人恪守的文化传统。买卖人希望来年多挣钱,因此过年时关照其夫人,饺子破了,只能说“饺子挣了”。言下之意,将不吉利的话说成吉利的话。哪料,那位夫人却不理解,饺子没破,照直说成了“一个儿也没挣”,因此,闹出个大笑话来。没挣,这是买卖人一大忌讳。其“卖笑点”也在于此,原本想讨句吉利话,谁知却弄巧成拙,变成了一句不吉利的话语,因此,引得人们会心的一笑。
吉祥的语言要运用于合适的场合,否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过年时,人们见面时要相互道贺“恭喜发财”、“大吉大利”。祝寿时,要说:“长命百岁”,“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子孙满堂”。商店开业,要作揖祝贺:“四方来宝,八路进财”,“财源茂盛,生意兴隆”,“汇川纳海,聚福生财”,等等。在此喜庆之日,绝不可说不吉利的话,相反的,如遇悲痛的事情,则绝不能说吉利话;否则会被人认为,不是精神有病,就是存心不良。
4.文字吉祥 其中同时亦包括用文字构成的短小句式,例如寿联、寿诗、寿谜、寿匾等。为女寿星写的匾额有:蟠桃献寿,福禄来崇,瑶池春水,寿域天祥,萱庭日丽,寿寓添筹,宝婺星辉,萱草长妍,榴花献瑞,慈讳长春,设蜕佳辰,北堂永寿,开北海樽,等等。为男寿星写的匾额有:天地为寿,椿庭日永,庚星耀彩,以介眉寿,人寿年丰,永享遐年,九如诗诵,眉寿未艾,日月齐光,寿考康强,加增福寿,晚景堪娱,星辉南极,共颂期颐,等等。
此外,人们亦喜欢用文字来表达祝颂之意。在古代,祝寿时,文人雅士相聚,更是以赋写寿诗为一大快事。《七修类稿》卷三十六记载:“杭刘菊庄泰,成化癸已六月,适当六十,同时诗人皆以诗祝。”据统计,这些寿诗不下数十篇。由此可见,人们喜欢用文字来表达吉祥祝福的雅趣,是何等盛行。
相传,郑板桥年轻时一次访友,中途遭雨,躲进一庄户人家。时值主人古稀庆贺,板桥被邀入席共宴。席罢,板桥便向主人拱手作揖道:“晚生为表老先生款待之情,愿写几句以示答谢。”主人命备笔墨,只见板桥写道:“奈何奈可奈何”。众人一见,面面相觑。第二句是“奈何天上降滂沱”。主人见了真感晦气,但见其笔法奇特,又碍于面子,只好默不作声。第三句“千家万户檐前滴”刚写完,最后一句又跃然纸上:“寿比檐前滴更多”。众人见了齐声喝彩。(注:《寿俗与长寿之道》,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3~24页。)
很显然,这是一则民间传说。文中的寿诗并没有妙言佳句,但朴实无华,近几口语,通过前三句的层层铺垫,终于奇峰突起,在第四句中将所要表达的祝寿之意,和盘托出,顺理成章,一气呵成,可谓精彩十分。
类似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表现了民众驾驭文字的超凡能力,和重视吉祥文化的传统心理特征。文字吉祥还表现在创造奇特的文字,以达到显现吉祥的效果。
在文字吉祥方面,还有一种将字倒放,以表示吉利的形式,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将“福”字倒置,表示福到。此外,还有将字故意少写个笔划,以求吉祥的做法。
5.数字吉祥 在中国文化中,数字不仅仅表示多少,同时隐含着吉祥。例如,一被我国古代哲学家称为太极,而万物始于太极,因此一为吉祥之数。“汉族的大多数地方都认为‘三、六、九’是吉利的数字,有的地方作为出门的好日子,有的地方作为喜庆的日子,有的地方作为送礼物的数量,有的地方则兼而有之。”(注:曲彦斌:《中国民俗语言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第185页。)俗话说:“六六大顺”,是指“六”是个吉利的数字。近年来,“八”这个数,随着广东话的北上,与发财的“发”相谐,故成为一些人的争宠对象。每逢8月8日,上海众多公司于此日签约挂牌,为的是讨个好口彩,图个大吉利,此风至今不衰。“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表示天,是崇高的象征,表现为无限之大。因此,九就成了一个吉祥的数字。十三在西方文化里常与灾难、恐怖联系在一起,被认为是个不吉利的数字。人们对此讳莫如深,大楼往往不设十三层,房间没有十三号,以表现拒绝十三这个不吉利的数字。然而,在中国,十三却作为吉祥数字而出现的,古籍就有《十三经》。云南纳西族男孩或女孩到了十三岁要举行成丁仪式,即“穿裤子”和“穿裙子”。相传,古时候天神要给各种动物规定一个生命的年限,并先将消息告诉人类,要求人类在半夜注意倾问他的呼声以求得长寿。是夜,天神叫“一千岁”,白鹤答应,得了一千岁;叫“一百岁”,野鸭答应,得了一百岁;叫“六十岁”,狗吠了一声,得了六十岁;叫“十三岁”,人类在睡意中答应了一声,得了十三岁。人类醒后,感到十三岁寿命太短,祈求天神添寿。天神与狗商量,同人类换了寿数。从此,十三岁就成了纳西族新生命开始的象征。
数字吉祥起源于巫术文化。在原始人看来,数字是神秘的,往往与现实联系在一起。有的数字与喜庆联系起来,就成为吉祥数字;有的数字与灾难联系起来,就成为不祥数字,例如日本人的“四”与死相谐,被认为不吉利,巴比伦人认为“七”是不祥之数;与此相反,意大利人把“六”比作维纳斯,以为吉祥,印度人却迷信“七”,认为此数吉祥,如此等等。由此可见,数字吉祥是数字崇拜的产物,是数字信仰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与不祥数字相对立的文化现象,因此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欢迎。
二、表现手法
吉祥文化是一种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现象,需要有特定的表现手法来表示主观的美好的愿望。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吉祥文化形成了一套固定的表现手法;这些手法逐渐为广大民众所接受、所认同,并积极参与其中,而成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1.谐音法 谐音是语言学中的名词,以表示两个字的声母与韵母相近。在吉祥文化中,某个字(词)的相谐,是有特定的组合,不是随意搭配的,这是吉祥文化里的谐音法的一个重要特点。例如“鹿”谐“禄”,“冠”谐“官”,“鱼”谐“余”,等等,这些所谐对象都是固定搭配,久而久之,人们都知道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了。
在吉祥图案中,人们往往利用谐音构画出一幅幅喜庆欢愉的画面,而且在这些吉祥图画中,表现的对象大都为动物或植物,以它们的名称或行为来谐所要表达的祝贺内容,这是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在《伶俐不如痴》的图案中,画的是菱、荔枝和灵芝三种植物。其中“菱”谐“伶”,“荔”谐“俐”,“芝”谐“痴”。虽说“菱”和“荔”都是吉祥之果,但都不如“灵芝”珍贵,寓意为“聪明伶俐不如痴愚些好”。又如,《状元祝寿》图,表现的是竹、香橼、绶带鸟。其“竹”谐“祝”,“橼”谐“元”,“绶带鸟”的“绶”谐“寿”,“带”意为官服的装饰物“玉带”,如此一来,将状元祝寿的吉祥之意含蓄又充分地表露出来。
2.象征法 象征是某物来替代某物,而两者之间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在吉祥文化中,象征和被象征物不一定都是吉祥的,但其间所表现的意义却应该是吉祥的,否则就不成其为吉祥文化。不过,在一般情况下,象征物多数是人们心目中的美好的东西,因而也更能烘托出喜庆、颂贺的气氛。
吉祥文化里的象征物,有许多都是现实生活中可以见到的有生命的或无生命的东西。比如佛手是芸香科植物柑桔类中枸椽的变种,是我国原产常绿果木之一,因其形状特殊,故有个神秘的名字。佛手在民间,被称为吉祥果,在广东、四川、福建、浙江及港澳地区,人们有这样一种习俗,将摘下的佛手摆在厅堂或窗台案头,既可观赏其奇物的外形,又可以闻到其甜润醇香的气味,实属极好的享受。(注:安铁生:《吉祥之果佛手》,载《新民晚报》1997年7月5日。)在《红楼梦》第十四回里贾母和刘姥姥在晓翠堂欢宴后,一齐到探春房中,就见过左边的一个紫檀架上放着一只官窑一盘,里面盛有数十只娇黄玲珑的大佛手作为清供。
龙是人们创造出来的吉祥物,其有鳞,有爪、有角,且会飞会走。《说文》曰:“龙,鳞虫之长。”《诗经·小雅·蓼萧》曰:“既见君子,为龙为光。”龙在中国历来被认为是天神的象征,而帝王则“受命于天”,因此帝王就成了“真龙天子”的化身。《帝王世纪》载:“有蟜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太平御览》引《春秋合诚图》载:“尧母庆都与赤龙合昏,生伊耆,尧也。”《竹书纪年》载:“帝舜有虞氏,母曰握登,见大虹(古时虹呈龙状),意感而生舜于姚虚。自重瞳子,故名重华,龙颜大口,黑色,身长六尺一寸。”母孕大都与龙有关,由此可以说阴帝王是龙的化身。所以,帝王的容貌被称为龙颜,帝王的身体被称为龙体,帝王的后代被称为龙子,或称龙种,帝王的威严被称为龙鳞,帝王的柩车被称为龙輴,等等。龙作为一种神灵,一种幻想中的吉祥动物,不仅作为帝王的化身而出现,同时亦作为民间吉祥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龙凤呈祥、乘龙跨凤、鲤鱼跳龙门等图案中都寄托了吉、寿、福的内容。
凤,又称凤凰,亦为吉祥动物。《说文》曰:“凤,神鸟也。”《尚书·益稷》中更有“凤凰来仪”的传说。旧俗,以为梦见凤凰展翅就意味着中举升官。在民间,有萧史吹萧,引来凤凰,与奏穆公女儿驾凤凰飞去的故事。在传说图案中,有丹凤朝阳、龙凤呈祥、凤麟呈祥的纹图,均表示吉祥意义。
3.寓意法 从广义上来说,吉祥文化大都表现为寓意性,从狭义上来说,这里所说的寓意是一种间接表现方法,即将吉祥之意蕴藏文字或图案中间,不过,并非藏而露,却可以通过表面的形象或行为探寻到其真正意义所在。
为表现《岁寒三友》的吉祥图案,一般用松、竹、梅的纹图来构画,或者说用松、竹、梅来寓意人之情节高超。梅寓长青不老,竹寓挺拔自立,梅寓冰肌玉骨,均有吉祥之意。旧时在浙江有一种迎春仪式,一般在立春之机。是日,各家各户置桌于门口,并将写着“迎春接福”四字的红纸放在桌上。桌上放一饭甑,左右各放新鲜青菜和豆腐干,豆腐上插有梅花、松柏和竹枝,象征洁净、长春和富竹。等立春时辰一到,鸣放鞭炮,礼行祀拜,然后把青菜栽到地里,寓意春天的到来。(注:刘锡诚等:《中国象征辞典》“接福”条,天津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140页。)
寓意在吉祥文化中是一种间接表现法,通过形象或行为,而发现其中所包藏的意义。桂,自古被认为是象征富贵的吉祥物。在日常生活和礼仪生活中,桂子、桂花常被寄以“贵子”的寓意。如吉祥图案《连生贵子》、《福增贵子》就是莲花和桂花、蝙蝠和桂花的纹图。婚礼撒帐、贺婴孩诞生用桂子,意在祝愿早生贵子,养成贵子。(注:乔继堂:《中国吉祥物》,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65页。)折桂, 如光从字面上理解,不可能是吉祥的代名词,然而它寓意着科举高中,隐含着及第非易、荣耀之极的意思。此说源于《晋书·郗诜传》:“郗诜迁雍州刺吏,武帝于东堂会送,向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第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由此之后,折桂就成了中举的同义语,以后又产生“月中折桂”、“折月桂”、“兰桂齐芳”等,均有吉祥寓意,都是折桂的引申词。
4.附会法 附会是将两者本不相干的东西说成有一定的联系,并通过想象或变意,使两者完美地统一起来。
发财一词,是常用的吉祥语,然而其最初意并非如此,而是一种附会。清·王有光《吴下谚联》卷三记载:“今人相见,不论官民士大夫,开口即道‘发财’。究之此字出于何典?尝读《大学》治平章,言‘不仁者以身发财’,朱子训为‘亡身以殖货’。当局者迷,乐此不疲。而旁观者,亦不思传即明斥‘不仁’,注:又指为‘亡身’,乃以此作颂词,大谬千古。”由此可知,发财如今已变成获得大量财产的词汇,与最初《大学》所说完全大相径庭。
此外,求签、占卜等一系列巫术活动,亦都附会性的祈福方法。人们企图通过这些活动,来避免灾祸,求得吉祥。
以相术为例,人们以为足心有黑子,必大贵。唐代郑处诲《明皇杂录》载:“安禄山初为张韩公帐下走使之吏,韩公尝令禄山洗足。韩公脚下有黑点子,禄山因窃窥之。韩公顾笑曰:‘黑子吾贵相,汝亦能有之乎?’禄山曰:‘某贱人也,不幸两足皆有,比将军者,黑而加大。’韩公奇而观之,益亲厚。”据敦煌写本伯二七九七《相书》载:“十指骨阔无节,富。”“手紫青色,富。”“手如绵囊,富。”“手中如涂血,富。”“十指大小如锥,贵。”伯二五七二《相书》载:“凡人而润泽,富。”“面似黄瓜色,贵。”“面似青瓜色,大富。”“凡人发长鸟细润,富。”“发如青丝者贵。”(注:高国藩:《敦煌古俗与民俗流变》,河海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56~60页。)
其实人的手、足、面是人体的组成部分,虽说会打上社会的或时间的痕迹,主要是生理的自然变化,但在相书上,却将其与凶吉、富贵联系在一起,试图告诉人们:人体不仅表现出其自然属性,同时更能反映出社会属性。人体所表现的富、贵征兆,完全是一种附会,是吉祥文化又一形态。
吉祥文化中的附会法除了充分地反映在人体方面之外,还表现物质的某些方面。
在民间喜庆活动中,米可作为吉祥物。在上海嘉定等地的婚姻风俗里,取稻谷色泽金黄、稻米洁白如玉之义,把米称作“金珠玉粒”,是女家回赠男家的必备吉祥物。石头是无生命的,但人们用它来镇宅,就产生魔法和神性,被视为吉祥物。
附会是一种寄托,是将精神的东西粘附在物质的东西上,即由此反映出吉祥的文化特征来。应该说;这种附会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逐渐为大家所趋同,符合一种共同的审美要求和思想基础。这种附会法,是吉祥文化的表现形式,而不是牵强附会的硬性搭配。由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一个毫无吉祥的东西会以吉祥的面目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了。
收稿日期:1998—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