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定会有这样的场面??一项对66家小型国有企业的调查_股份改制论文

今年一定会有这样的场面??一项对66家小型国有企业的调查_股份改制论文

今年“放小”肯定会有戏——来自66家国有小企业的调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企业论文,家国论文,肯定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作为中央“抓大放小”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各地已经不同程度地展开,部分地区初见成效。为了解国有小企业放开搞活的情况,我们联合15家省市工会进行了调查。本次共调查企业66家,职工2800人,资产总量32.19亿元。

“放小”遍地开花

国有小企业量多面广,在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产权关系模糊、技术水平低、经济效益不高、亏损严重等问题已严重制约了国有小企业的发展。1993年亏损的2.17万户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中,小企业达1.76万户,占81.1%;1994年亏损的2.4万户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中,小企业达1.97万户,占82.1%。而像江苏省在独立核算的亏损企业中,小企业占99.5%,亏损额占91.3%。1995年底全省停发、减发工资的职工已达50万人。而停发、减发工资的职工主要分布在小企业。1996年以来,这一态势有增无减。从中央“抓大放小”战略提出以后,各级政府的思想认识进一步统一,在改革的具体操作方式方法上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当前推进国有小企业改革的工作正在深入地发展。在所调查的15个省市中大部分国有小企业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革,如黑龙江省到1996年6月末,已有91.4%即2331户国有小型工业企业完成了改制;山东改制的国有小企业已有2.5万家,占到全省县以上企业的65%;湖南改制的国有小企业面也到了60%;安徽到39%;吉林也有1187家国有小企业改制,占计划改制的56%。

从调查情况看,目前各地在具体“放开”过程中坚持“三放、两不放”的原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三放”即:放开经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全由企业自主决定,主管部门不加任何干预,只是给予指导和协调;放开改制步伐,由企业根据具体情况自主选择,不搞一刀切;放开企业领导干部管理权限。“两不放”即:不放松对国有资产的监督,不论何种形式,都要搞好清产核资,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不放松对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的监督管理。

“放小”效果明显

调查表明,“放开”给国有小企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很多企业把改制与技术改造、加强管理、调整产品结构相结合以适应市场需求,取得了明显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权基本明晰,转换经营机制。进行改制的企业,通过资产评估,产权基本明晰。在被调查的35家实行股份制改造的企业中,股本总额为6.18亿元,其中国家股1.49亿元,占24.1%;法人股1.04亿元,占16.8%;职工集体股2.38亿元,占38.5%;职工个人股1.17亿元,占18.9%。产权的明晰,使企业开始以全新的运作机制进行市场竞争,强化了风险意识,克服了短期行为,建立了比较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监督约束机制。

2.企业发展较快,职工收入增加。改制以后,企业通过转换机制、强化管理、苦练内功,有了较快的发展。一是企业完成的增加值大幅度增长,66家企业完成的增加值由2.665亿元增加到2.88亿元,增长8.07%;二是企业资产总量增长很快,66家企业资产总量由改制前的15.1亿元增加到32.19亿元,增长113%;三是企业实现利税明显增加,66家企业实现利税由1.68亿元增加到3.37亿元,增加100.6%,其中上交税金由0.8亿元增加到1.57亿元,增长96.3%;四是国有资产实现了保值增值,66家企业共拥有国有资产19.25亿元,而改制前仅为9.39亿元,改制后比改制前净增加9.86亿元,增长105%;五是职工收入稳中有升,职工年平均工资性收入由改制前的2989元增加到5222元,增长75%。在被调查的2800名职工中,有25.5%认为企业的面貌比改制前好多了,有27%认为有所好转。

3.政府职能转变,加大服务力度。经过改制,政府已由过去的包揽一切,转向集中精力抓制定政策、抓规划、抓协调、抓监督与服务,为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解决关键问题。各地一方面出台了扶持企业解困的各项政策,解决企业的债务负担问题,改善宏观配套环境;另一方面始终把解决职工的安置和离退休职工的生活保障问题,作为首要问题来考虑,规定从出售或出租国有产权及企业破产转让土地使用权所得收入中划出一部分,用于职工的安置和离退休职工的社会保障。各地还制定了具体的优惠政策,鼓励支持下岗、失业职工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较好地解决了国有小企业改革中最重要的关键问题。

4.职工对改革的信心增强,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代表了广大职工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因而多数职工关注、理解、支持、参与企业改制。在被调查的2800名职工中,有58%的职工认为与企业改制前相比积极性有所提高。尽管在企业改制过程中,每个职工都有被调整下岗的可能,但在1963名下岗职工中,仍有30%的职工愿意“参加培训后再上岗”,大部分职工对改制充满信心,这也是企业正在平稳过渡,形势朝着好的方面发展的反映。

搞活国有小企业带来的新问题

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在给企业带来活力的同时,也给企业和职工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一)给改制企业带来的问题

1.政府干预过多。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改革的主体是企业,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按照企业的意愿,决定改制问题。政府的任务是加强领导,分类指导,调动企业积极性。但是,在实际运作中有的地方,仍然用指令性的手段,注重了积极推进,忽视了结合实际,在有的企业改制条件并不成熟且不自愿的情况下强行改制,限时收钱(收股份合作企业的股金),只改名字,未改机制,企业的很多困难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2.政策难以到位。国有小企业改制后,各地政府为了启动企业生产,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如黑龙江省对实行委托经营试点企业的历史包袱处理、陈欠贷款停息挂帐、启动资金补充等都作了明确规定,但由于有的部门不顾企业的长远发展,从中截留资金,有的甚至严重违反政策规定,把应返还给企业的职工认股基金用于买汽车、发奖金,使这些政策难以在企业落实。

3.负担仍然沉重。除了老的负担外,又增加了新的税费项目。如苏州市企业的税费负担超过100种;连云港市企业的税费加银行利息,已占企业利润的99%以上,经济效益全面滑坡。湖南省也反映,企业改制后比改制前增加的税费,有的合法合理,有的合法不合理,有的不合法也不合理。在合法收费中,亦有层层加码的,如资产评估费过高,盘盈资产要交所得税等。这些不合法、不合理的税费负担压得企业喘不过气来,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4.难以独创市场。国有小企业大多集中在中小城市,技术力量薄弱,信息手段落后。改制后企业进入市场,不仅需要资金扶持,更需要社会提供包括咨询、教育(培训)、信息、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服务,但目前社会尚欠缺这类中介服务机构,企业难以独创市场。特别是实行股份合作制的企业,感到风险更大,担心一旦决策失误,企业重新陷入困境,对职工不好交待。

(二)给职工带来的问题

1.信心不足。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实践,大多数职工对各项改革已有了较充分的心理准备,也确实直接或间接地受益于改革。特别是在一些效益好的企业,职工对深化改革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一些效益不好的企业,职工也期望通过深化改革,提高效益增加收入。但是,由于近几年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的增大,停发和减发工资的职工逐年增多,企业存在着的诸多难以解决的具体问题,使职工对通过“抓大放小”改变企业现状缺乏信心,对依靠企业自身力量走出困境持怀疑态度。据这次问卷调查统计,认为改不改都可以和没有必要改的分别占24%和18%。

2.思想不稳。部分企业职工由于长期拿不到工资,基本生活没有保障,更担心企业破产,自己下岗失业,以致心理压力增大,思想不稳定。特别是中老年职工,身体弱、技术差、家庭负担重、竞争能力低,忧虑更为严重。近几年来,社会上有时会出现工资未涨,物价先涨;工资小涨,物价大涨的现象。这无疑使效益不好的企业和职工感到雪上加霜。而行政事业单位和效益好的企业涨一次工资就给困难企业的职工心理上带来一次压力,所以效益不好的企业和职工都怕涨工资,这也是造成部分职工思想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3.负担太重。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不论是实行租赁、承包,还是实行股份合作制,都需要职工交抵押金或者是认购股权,一般来说,多至万元,少至数千元。这个数额对于低收入的小企业职工来说,相当于6—7年的全部工资或积蓄,职工难以承受。而有的企业怕职工不认购,便规定了不认购股权的职工不能与企业签订长期合同,不是企业的主人是雇员,不能享受分房、培训、升职等权利,如果企业精简首先精简没有本企业股权的职工等土政策。于是职工东凑西借,个别无积蓄的职工甚至卖血以凑足股金。他们认为这是自己掏钱买个工作岗位。

4.分配不公。国有小企业实行股份制,一般情况下,经营管理者认购的股份比职工高出3—5倍,以体现风险投资。但有的企业经营者认购的股份却高达20多倍,甚至不封顶。认股差距悬殊,就意味着送股及红利的差距拉大,有损职工的经济利益,造成新的分配不公。如淮阴市一家企业,每个职工只允许认购3000股,而经理及中层管理人员分别为8万股、6万股。1995年分红标准为20%,职工实分红利600元,经营管理层则获1.6万及1.2万元,相差20来倍到近26倍。

怎样继续深化国有小企业改革

根据这次调查,我们认为继续深化国有小企业改革应该搞好以下工作:

(一)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国有小企业改革涉及全国职工总数的70%以上,这项改革搞得好不好,关系到整个国有经济的发展和职工队伍的稳定。因此,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离开广大职工的理解、支持、参与是搞不好的。改制方案应当通过职代会审议,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诸如股金分配、离退休职工养老政策、企业福利基金配股等问题应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凡是合理的意见,应积极想办法采纳落实。

(二)继续抓好配套改革,切实解决小企业改革面临的难点问题。国有小企业实行改制、改组、改造,在职工养老、富余人员分流、债务负担、资金来源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已成为全社会共识的问题。各地要继续抓好配套改革,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尽早建立与完善。对职工养老和富余人员分流问题,除了认真执行养老、失业保险政策外,应当按照有关政策,划出一部分企业资产出售或转让收入用于职工养老和生产自救。要抓好“再就业工程”,做好下岗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鼓励他们参加转岗培训或自谋职业,为企业和职工分忧解难,为社会稳定恪尽职守,作出贡献。

(三)坚持三改一加强,搞好企业管理。搞活国有小企业,不仅要进行改制,同时要搞好改组、改造,加强企业管理,才能逐步扭转小企业长期以来存在的产品缺乏竞争力,管理落后,职工素质低的现状。要尽快建立企业法人治理机构,加强企业的成本、质量、技术、生产现场管理,特别要投入更大的力量,开发新产品,以适应市场需求。否则,即使企业改制了,没有适销对路的产品,企业自然会陷入困境。要组织职工开展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攻关活动,激发职工的热情和创造力,在转换经营机制的基础上,促使企业在各项基础管理上上水平,出效益。

(四)搞好国有资产评估,确保公有资产保值增值。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涉及到资产流动和重组,涉及到资产经营权和部分所有权的变化,是一次利益格局的大调整。因此,各地必须规范动作、严格把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五)尊重企业和职工意愿,选择改制形式。国有小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采取哪种改制形式,要尊重企业和职工的意见,因地制宜、因行业制宜、因企业制宜,允许企业依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企业生产力水平的改制形式。当前小企业无论采取哪种改制形式,都要注重资本积累,积蓄企业发展后劲。

标签:;  

今年一定会有这样的场面??一项对66家小型国有企业的调查_股份改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