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德阳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四川 德阳 618000)(2柳州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广西 柳州 545000)
【摘要】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为带状疱疹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最常见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本文记录笔者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收治的1例带状疱疹患者。患者为中老年女性,患病区域为会阴部,治疗采用超声引导下奇神经节阻滞的方法,经过治疗后患者疼痛得到明显改善,治疗后VAS视觉疼痛模拟评分(以下简称VAS评分)较初诊降低50%,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笔者记录了诊疗过程及奇神经节阻滞的操作方法,为临床治疗会阴部带状疱疹后遗痛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带状疱疹;奇神经节
【中图分类号】R75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2-0089-01
近日笔者诊断并治疗了1例会阴部带状疱疹,采用超声引导下奇神经节阻滞的方法,该患者症状已显著改善。现将诊断及治疗过程归纳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女性,58岁,平日体健,无手术史,无外伤史,会阴部疼痛6月余,发病初期局部皮肤变红,有成簇水泡,约半个月后水泡消失,呈持续性疼痛,机械刺激后疼痛加剧。VAS评分7分。曾于外院就诊,开服止痛药物,具体不详,疼痛缓解不明显,到我院门诊就诊。
1.2 诊治经过
查体疼痛部位皮肤无破溃,无水泡,有散在红点分布,皮温不高,刺激后疼痛加重。查心电图,血常规,盆腔B超,CT未见异常。会阴部疼痛明显,局部刺激疼痛加重,呈针刺样。初步诊断带状疱疹后遗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治疗采用超声引导下奇神经节阻滞。该患者检查无奇神经阻滞禁忌症,操作前向该患者告知奇神经阻滞的风险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在征得患者同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取俯卧位,臀部暴露,常规消毒铺无菌单,将高频线阵探头放置在骶管下端,缓慢向尾端移动,辨认出骶角,骶管裂孔和骶尾韧带,再将探头纵向放置,向尾侧移动,辨认出骶尾关节,即为穿刺点。采用平面内技术,用22G穿刺针与皮肤呈45度角进行穿刺,穿过骶尾关节会有突破感,用盐水阻力法可确认穿刺针到达尾骨前间隙,临近奇神经节,回抽无血液无脑脊液后,缓慢推注0.5%罗哌卡因5ml,退出穿刺针,并按压穿刺部位,预防血肿形成。操作结束后嘱患者平卧半小时,确认无特殊身体不适后可离开。每3日注射治疗一次,经过4次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最后一次治疗后VAS评分2分,一般临床疼痛治疗后VAS评分较基线降低≥30%即认为临床有效,降低≥50%为明显改善,本例患者VAS评分较基线降低50%,疗效确切。
2.讨论
带状疱疹是临床的常见疾病,人体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后,在防御功能受损或免疫力低下的时候发病。美国神经病协会定义带状疱疹皮损消退1个月后,仍存在局部疼痛就可以诊断为带状疱疹后遗痛(PHN)。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表现为持续性疼痛,也可变现为间断性疼痛。病变按照神经支配区域分布,多为单侧发病,以胸腰背部最多见,头颈部骶尾部次之。疼痛类型多样,可表现为阵发性枪击样疼痛,电击样疼痛,或对机械刺激特别敏感等情况。PHN的疼痛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前研究可能相关因素有:
(1)外周敏化:感觉神经损伤后,诱导初级神经元发生的神经化学,生理学或者解剖学等方面的改变。
(2)中枢敏化:脊髓及脊髓以上的痛觉相关神经元的兴奋性的突出传递增强或者兴奋性异常增高,从而放大疼痛信号。
(3)炎性反应:带状疱疹病毒可能激发神经周围的炎症,从而引起周围神经的兴奋性和敏感性的增加。
(4)去传入:初级传入纤维变性坏死,从而引起中枢神经元发生去传入现象,可引起继发性中枢神经元兴奋性升高。
奇神经节又称Walther神经节,位于直肠后方骶尾关节前部,来源于双侧骶交感干,是椎旁交感链的末端,奇神经节主要接收骶尾部和盆腔及下腹部的交感副交感神经,临床可用于治疗会阴部,下腹部及盆腔的顽固性疼痛。有文献指出,奇神经节阻滞可以阻断痛觉信号的传导,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调节植物神经功能,促进支配区的神经修复。
传统的奇神经节阻滞采用骨性标志定位下盲穿的方法,近年随着超声在临床神经阻滞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奇神经节阻滞的成功率也明显提升,而且可以避免进针过深误穿肠管。总体来说超声引导下奇神经节阻滞对于会阴部带状疱疹后遗痛疗效确切,成功率高,损伤小,并发症少,能切实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于生元,等,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国疼痛医学杂志[J].2016,22(3),161-167.
[2]廖立青.奇神经节的临床解剖学观测及临床意义,中国疼痛医学杂志[J].201622(11):868-870.
[3]姜源波.经骶尾关节奇神经节阻滞治疗老年会阴部PHN的效果观察,承德医学院学报[J].2014,31(6),478-480.
[4]申海燕.神经阻滞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研究进展,中国疼痛医学杂志[J].2017,23(1),59-63.
通讯作者:段宇非,地址:广西柳州市文昌路8号,柳州市人民医院麻醉科,邮箱duanyf26@163.com
论文作者:李文1,段宇非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8月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7
标签:带状疱疹论文; 疼痛论文; 患者论文; 神经节论文; 麻醉科论文; 超声论文; 神经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8月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