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视角下民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以雷山县达地水族乡为例
边孙宇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550025)
摘要: 全域旅游的目标是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民族聚居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由于地理空间位置限制,往往“藏在深山人未识”,民族地区发展文化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知名度不高、文化旅游产业不强等问题如鲠在喉。本文以雷山县达地水族乡为例,从全域旅游视角出发探析民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路径,提出从加大资金投入完善配套设施、加大宣传力度做好品牌推广、加大挖掘力度探索“文化旅游+”产业扶贫模式等三个方面提升达地乡文化旅游水平,以期许对推动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有所助益。
关键词: 全域旅游;文化旅游;旅游发展
2017年全域旅游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2018年3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全域旅游蓬勃发展。全域旅游是指将一定区域空间作为旅游目的地来建设和运作,实现区域资源归类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拉动和促进经济社会良好发展。西部民族聚居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民族文化风情浓郁,由于地理空间位置限制,往往“藏在深山人未识”,近些年来,文化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时代风尚,旅游业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动能,深入挖掘民族文化旅游,对于拉动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大有益处。但是,民族地区发展文化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知名度不高、文化旅游产业不强等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本文从全域旅游视角出发探析民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路径,对于提升民族地区文化旅游水平,更好的吸引和满足旅游消费群体,以文化旅游产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雷山县达地水族乡简介
雷山县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东临台江、剑河、榕江县,南抵黔南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西连丹寨县,北与凯里市接壤。雷山县总面积 1218.5平方公里。距省府贵阳184 公里,距州府凯里42公里。2017年全县总人口16.1万人,苗族人口13.4万人占83.2%,侗族0.4万人占2.5%,水族人口0.64万人占4%,瑶族人口0.1万人占0.6%,其他少数民族占1%。2018年全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9.05%,排在全省第三方阵乙类县第一位。雷山县的苗族建筑、服饰、习俗、歌舞、乐器、工艺等仍保留着传统、古老、原汁原味的丰富文化内涵,是活生生的“苗族历史文化教科书”。
达地水族乡位于雷山县东南部,地处两州四县六乡镇交界,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7个民族乡之一,是雷山县唯一的民族乡。达地水族乡距离雷山县城86公里,平均海拔825米,自然生态资源丰富,达地水族乡民族风情浓郁、文化底蕴深厚,节日丰富多彩,每年农历九月的瓜年是当地最隆重的节日。达地水族乡这里有被誉为活化石的“水书”,有精美绝伦的“百鸟衣”,巧夺天工的“古瓢琴”;达地水族乡辖10个行政村,135个自然寨,有保存完好的苗族和水族传统古村落,美丽的人造梯田风光。2018年贫困发生率为2.01%,主打产业有茶叶、小黄牛养殖、笋用竹种植、蔬菜种植等,达地火烧皮牛肉在全县乃至全州享有一定知名度。
A.现在大多采用灯丝、永磁电离室或RF射频波电离室(也有用潘宁源)产生等离子体,在加速电极作用下、行成正或负离子流,再通过中性化室,形成高能中性的原子、分子束流。能量转换效率可达30%,粒子能量可达10kev以上,流强可达20A。其能量、流强的范围很广,运动不受磁场影响。具有加热等离子体和输入燃料等作用。也是特殊热处理的工具(材料改性),空战中,也是一种武器。
二、达地水族乡文化旅游的现实问题
基础设施亟待完善。达地乡距离县城86公里,从县城驱车2.5小时方可到达,道路不宽且建在海拔较高的山梁上,行程颠簸。地理位置的束缚很大程度影响了经济发展,造成交通不便利,基础设施的落后性,影响文化旅游收益。完整的乡村文化旅游应包括文化体验、特色饮食、精品民宿、便利交通(物流)、通畅网络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不便将难以吸引到文化旅游消费群体,若能吸引到大量游客进入,食宿不便也无法满足接待需求。
分布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或沼湖相沉积地层,埋深3m以内均为中~轻粉质壤土,棕黄色~棕褐色,局部夹深灰色淤泥质薄层;0.5m以下壤土可做为筑堤土料。
当下我国农村在水利、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在教育文化、看病就诊、娱乐消遣等公共服务水平,与乡镇城市相比较都还存在着不少的差距。文化旅游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优化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地方政府一方面争取国家财政投入,一方面拓宽融资渠道“PPP”模式吸收社会资本。进一步保障对农村的相关财政经费,重点投入在水电供应、公共交通、环境保护、通信物流等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修建一条高速道路(调研时获知道路正在筹划修建),打造一批精品民宿,挖掘一批苗族特色饮食,开发一批民族旅游商品……让旅客感受到文化旅游的价值,彰显文化旅游魅力,最大程度增强游客对民族文化和秀丽梯田风光的收益感。
最后,科学优化教学内容。在教材的组织编写上突出典型职业能力所需的理论知识,在教学上突出核心技能要求的传授。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场所来加大专业技能课程的比例;依托“校中店”实训基地开展实景教学的综合实训;通过“师带徒”的形式提升实习学生的业务能力;通过实习岗位分段监控指导,来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酒店则根据岗位生产实际运营情况通过“师徒制”有机地开展实践教学。
文化旅游产业不强。全域旅游情境下,文化旅游作为优势产业,拉动地区各个方面经济发展,从“吃住行游购娱”各项为游客增加体验感、获得感、满足感,为地区居民增加丰厚收入。达地乡文化旅游潜力很足,因地理位置等原因,目前文化旅游尚未形成真正的产业,更别提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贫困人口共享文化旅游红利。
三、达地水族乡文化旅游的发展路径
1.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各项配套设施
宣传力度不够。达地水族乡,作为黔东南州17个民族乡之一和雷山县唯一的民族乡,旅游资源禀赋突出,因位置较偏而完好保留了浓郁民族文化,秀丽梯田风光,高海拔的“绿水青山”,然而也因身处深山造成知名度较小。雷山县乃至黔东南州,少数民族文化资源都十分丰富,打造出了一系列品牌,如西江千户苗寨、朗德上寨、肇兴侗寨等。市场化情况下品牌能够转化成效益,文化旅游如同一张靓丽的地区名片,在一个民族文化丰富的大区域环境内,达地乡的品牌独特性明显打造不到位,知名度不高从而阻滞了文化旅游的发展。
2.加大宣传力度,做好品牌推广
以达地乡特色旅游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原生态的高海拔秀丽山水作为映衬,巧用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观赏性,充分发挥利用其自身禀赋,全力树立达地水族乡文化旅游优秀品牌;以水族、苗族节日庆典为切入点,结合民族历史传说为背景,引入农耕文化、节日文化、歌舞文化、酒食文化、礼仪文化,大力开展民族文化品牌活动。重点借助水族“瓜年”这张文化旅游“名片”和地理标志产品“达地火烧皮”牛肉,结合当地的优势资源如梯田风光、茶园景色,通过省内各人流量大的机场、车站宣传栏展示,电视媒体投放广告,互联网携程、去哪儿了、美团等平台推广当地特色旅游资源,破解“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尴尬处境,扩大达地乡旅游品牌知名度,以乡村文化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3.加大挖掘力度,探索“文化旅游+”产业扶贫模式
全域旅游的目标是文化旅游作为一项支撑产业拉动地区经济发展,达地乡本身就有优越的资源禀赋,关键是如何利用好自身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禀赋,将文化旅游以“资源”变“资产” 产业化。可借鉴朗德上寨模式,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文化旅游+”产业扶贫模式,多种途径方式促进文化旅游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发展“文化旅游+特色农业”方式鼓励村民种养殖水稻、茶叶、稻花鱼、小黄牛、笋用竹等,农业可以增收也给了游客返璞归真的民族体验感;以发展“文化旅游+特色手工业”方式鼓励村民从事茶叶采摘加工、银饰、服饰等行业,推动民族文化商品开发和展示民族文化,同时增加自身收入;以发展“旅游+特色服务业”方式鼓励村民积极从事民俗歌舞表演、打造精品民宿、农家乐或通过出租门面(房屋)等,充分分享文化旅游发展红利。
参考文献:
[1]郭明英,罗荣华.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探析[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9,27 (3).
[2]雷山县人民政府网.雷山简介[EB/OL].http://www.leishan.gov.cn/mlls/lsjs/,2018-05-02/2019-07-01.
作者简介:
边孙宇(1994.7- ),男,贵州省镇远县人,贵州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村发展。
标签:全域旅游论文; 文化旅游论文; 旅游发展论文;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