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内科泌尿系统疾病临床分析论文_仇妍

儿内科泌尿系统疾病临床分析论文_仇妍

鸡西市人民医院 黑龙江 鸡西 158100

【摘 要】目的:本文对儿内科泌尿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以及疗效进行了分析。方法:研究人员采用了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某医院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收治的86例儿童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临床诊断以及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对采用药物治疗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在儿童泌尿生殖道感染菌中,革兰阴性杆菌有着较高的感染率,其次是大肠杆菌,最后是肺炎克雷伯氏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在不同的药物治疗中,表现出了不同的耐药性;医院采用药物治疗法,治愈率比较高,有84例患儿病情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治愈率达到了97.67%,在治疗的过程中,患儿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通过细菌培养以及药敏分析,对儿内科泌尿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有着较大的帮助,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具有安全可靠的优点。

【关键字】儿内科 泌尿系统 疾病 临床 感染

泌尿感染是指病原体通过尿路侵入人体,在尿液中细菌大量繁殖,对尿路黏膜造成了损伤。病原体侵入的部位不同,可以将泌尿道感染分为肾盂肾炎、尿道炎、膀胱炎等。儿童泌尿感染多为多部位感染类型,在治疗的过程中,有着一定难度,通过研究发现,儿童泌尿道感染多是由革兰阴性菌引起的,儿童的抵抗力比较低,在临床中有着不同的表现。一般1岁以内的儿童,女孩泌尿道感染的发病率高于男孩,到了1-2岁这一年龄段,女孩高出男孩的泌尿疾病发生率多达7.1%,所以,性别也是泌尿道感染的影响因素之一。本文结合某医院真实病例,对儿内科泌尿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某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6例儿内科泌尿系统疾病患儿,对临床质量效果进行了分析,这些患者中女孩有51例,男孩有35例,年龄在半岁-9岁之间,平均年龄4.9岁,患病病程为19.8d左右。感染病种分布构成:尿路感染55例(其中肾孟肾炎6例、膀肮炎11例、尿道炎38例),急性肾炎15例,其它16例。尿路感染患者最多,其发病高峰是夏冬季节。急性肾炎发病率居其次,发病高峰是冬季。发病原因都为非链球菌感染后发病,所有病例均经临床诊断。

1.2临床表现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有着不同泌尿系统疾病临床表现,而且病症的严重程度也有着较大差异,一般情况下,患儿会出现发热、呕吐、腹泻、面色苍白等症状,有的患儿病情比较严重,还会出现生长发育缓慢、体重减轻或者不增长,有的患儿出现了嗜睡现象,偶尔伴有抽风。有的儿童由于年纪比较小,家长缺乏经验,在病情比较严重时才进行治疗,使得患儿感染现象比较严重,一些婴幼儿会出现尿频、持续高烧等症状。有的患儿还出现了尿痛,出现了排尿刺激症状,还有的患儿高烧达到了38.5℃。患者在不同的年龄段身体有着不同的抵抗力,在发现这类问题后,一定要及时治疗,这样才能防止病情恶化。

1.3治疗方法

1.3.1实验室检查检测法。首先需要进行血液检查,医护人员要检测患儿的血白细胞总数,还要检查中性粒细胞以及血沉等,如果发现结果超过标准数值,血沉加快,则可以诊断为是急性肾炎。其次要进行尿常规检查,主要是检测白细胞的数量,当患儿的白细胞超过10个/HPF,则可以诊断为尿路感染,在检查的过程中如果发现白细胞管型,则可能是肾盂肾炎。再次要采用尿液直接涂片法进行细菌查找,借助油镜这一工具,如果在每个视野被都发现细菌,则说明患儿的尿液中细菌总数超过了105/mL。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最后要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主要是对患儿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进行判断。

1.3.2基础护理治疗。医护人员需要叮嘱患儿多休息,还要嘱咐家属让患儿多饮水,不能憋尿,要做好外阴部的清洁工作,在饮食方面,要嘱咐家属多做一些易于消化的食物,比如冬瓜、薏仁米等,还可以进食一些清热利湿的食物,比如茯苓、生甘草等。如果患儿的年龄偏小,无法正常饮水,则可以通过输液的方式调节水电解质的平衡。医护人员还要调节患儿的心情,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

1.3.3对症支持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采用药物,而且要做到对症下药,要根据试验的结果,对患儿的病情进行分类。在本次研究中,将患儿共分为了5组,分别是革兰阴性杆菌治疗组、大肠杆菌治疗组、肺炎克雷伯氏菌治疗组、L-型细菌治疗组以及其他组,在采用前四组方法进行治疗时,还需要进行K-B药敏试验,这样可以保证治疗的效果。前四组最后选用的药物分别是:青霉素、阿莫西林、红霉素与氯霉素组合、拉氧头孢钠。在治疗期间,要对患儿的病情体征进行观察与记录,还要对细菌的耐药性进行检测,用药物的用量进行调整。在其他组的治疗中,由于患儿多为多菌感染,所以医护人员要采用不同药物组合的方式对患儿进行治疗。在采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时,只有患儿病症全部消失,并且尿培养转阴后才能停药。

2、结果

在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细菌中,在经实验室检查检测确定革兰阴性杆菌的感染率为34.88%(30/86),大肠杆菌感染率为29.07%(25/86),肺炎克雷伯氏菌24.42%(21/86),其它菌类感染率为11.63%(10/86)、在K-B法药敏试验中,发现革兰阴性杆菌对头抱菌素类、呱拉酉林耐药率61%;对氨曲南的耐药率15%;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为20%。其它菌类对不同药物也表现出了不同的耐药性。

在对患儿实验室检查检测与K-B法药敏试验的基础上,然后采取分组治疗的方法不但疗效显著,而且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率较低。患儿的治愈率为97.67%(84/86),而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另外2患儿因为病情较严重,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了呕吐、重复感染等不良症状,经过10d的住院治疗也痊愈出院。

3、讨论

泌尿系统疾病是儿内科中一种常见的疾病,在婴幼儿时期,一般男婴出现泌尿系统感染的概率更高,而到了儿童时期,女孩患泌尿系统疾病的概率高于男孩。婴幼儿由于自身抵抗力比较低,所以在出现泌尿感染问题后,较难治疗,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医护人员要叮嘱患儿多喝水,还要加强营养,多吃清热利湿的食物;儿童期的孩子要加强锻炼,而且不能养成憋尿的习惯,要加强自身的预防。在发现泌尿系统出现感染问题后,要及早治疗,在采用药物进行治疗时,需要对患儿进行药敏测试,根据患儿的身体状况合理选择药物。

本文对儿内科泌尿系统疾病进行了临床分析,根据某医院真实病例,对患儿的临床症状、临床诊断以及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在治疗的过程中,要分析患儿出现泌尿疾病的原因,还要找到感染的根源,利用K-B药敏实验选出最佳的抗菌药物。在治疗的过程中,还要采用分组的方式,这样可以保证治疗的效果,不同病症的孩子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以及药物,而且可以降低药物治疗的风险,将病症以及感染部位作为分组的参考依据,可以做到对症下药,可以降低并发症出现的概率,是保证儿内科泌尿系统疾病临床治疗安全有效的主要措施,可以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苏铭.158例儿内科泌尿系疾病住院病例分析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1(31)

[2]曾利,张傅山,张靖宇.儿童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11)

[3]方彦成.磁共振对儿童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3(35)

[4]岳明.多排螺旋CT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03)

论文作者:仇妍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9/9

标签:;  ;  ;  ;  ;  ;  ;  ;  

儿内科泌尿系统疾病临床分析论文_仇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