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前臂贵要静脉转位-桡动脉建立自体血管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我科2015—2018年10例采用贵要静脉转位-桡动脉术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10例患者术后内瘘使用情况并总结该术式较传统标准内瘘的优势。结果:10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即刻通畅达到100%,6~8周后均顺利穿刺使用,且透析血流量均在200mL/min以上,使用中均未发生窃血综合征、肿胀手综合征及缺血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前臂贵要静脉转位-桡动脉自体血管内瘘术与标准内瘘透析效果相当且并发症少,是维持性透析患者无法建立标准内瘘时的一种良好替代。
【关键词】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贵要静脉
【中图分类号】R4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7-0091-02
理想的血管通路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重要前提,临床常见的是桡动脉-头静脉自体血管内瘘,即标准内瘘。但终末期肾病患者由于长期输液治疗或外周血管病变、糖尿病等因素,导致头静损耗严重,难以施行标准内瘘术或原内瘘失功[1]。针对上述情况,我科于2015年开始利用贵要静脉转位桡动脉建立血管内瘘,现就我科目前已开展的10例较为典型的贵要静脉转位术进行回顾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15—2018年对1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贵要静脉转位-桡动脉建立自体血管内瘘术,患者性别、年龄以及原发病等基本情况见表1。10例患者均为首次行内瘘手术,均因头静脉纤细、分支多、多发狭窄、纤维化、闭锁等原因无法建立标准内瘘,所有手术均由我科同一手术团队协作完成。
1.2 手术方法
术前彩色超声多普勒辅助下检查贵要静脉走行及标记手术切口。臂丛麻醉后于标记处沿贵要静脉走行向尺侧平行移位约1cm的位置纵向手术切开,翻开皮瓣后经皮肤、皮下组织,逐步分离贵要静脉至静脉外膜,结扎静脉属支,分离贵要静脉长度8~14cm。于前臂腕部分离出桡动脉约1~2cm,将分离出的贵要静脉远心端结扎并剪断,近心端用肝素生理盐水液压扩张,拟桡动脉吻合处与贵要静脉近端建立皮下隧道,将贵要静脉通过皮下隧道移至桡动脉处,用7-0血管缝合线行端侧吻合。
1.3 术后观察及随访
术毕及术后3d内见内瘘血管充盈,并可闻及杂音、触及震颤,提示内瘘通畅。术后6~8周后复查瘘口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指标,8~12周内内瘘成熟后开始用于透析治疗。10例术后即开始连续随访观察,观察终点为2018-12-31,随访期间要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并注意监测透析血流量及有无血管狭窄、血肿、假性动脉瘤、血栓形成及内瘘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2.结果
10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均即刻通畅,均行端侧吻合,吻合口直径0.4~0.6cm;术后6~8周,转位的贵要静脉均有不同程度扩张,启用时,透析护士内瘘穿刺均顺利,内瘘管径3.9~4.7mm,超声示瘘口处血流频谱形态良好,均达到治疗需求;启用后观察至今,术后2月透析流量均≥200mL/min,其中1例患者使用5个月时瘘口处血栓形成导致瘘口闭塞而停止使用,1例患者使用23个月时因脑血管意外死亡,其余患者均透析使用至今,见表。
3.讨论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不断的提高与普及,以及慢性肾病患者生存年限延长,传统头静脉-桡动脉吻合标准内瘘的建立面临更多的复杂情况,诸如高龄、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血管病变、多次穿刺输液以及头静脉分支多血管纤细等现实问题[2]。前臂贵要静脉因其解剖学位置特殊,临床上很少用以进行穿刺、抽血、输液等有创操作,在建立自体血管内瘘上有较大利用价值[3]。本研究中10例行贵要静脉转位-桡动脉术建立血管内瘘的患者,术后均取得较好的透析效果,且术后并发症较标准内瘘更少见,是尽量利用自身血管条件,建立自体血管内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笔者认为该术式较标准内瘘术还有以下几点优势:①选择“闲置”的前臂贵要静脉则可保留近肘部的头静脉、正中静脉,为患者输液、抽血等穿刺操作预留充足的静脉资源[4];②即便贵要静脉手术失败或该静脉重建内瘘在以后失功,还可往近心端再行造瘘,一般不需要另选肘部其他静脉,节省了宝贵的上肢静脉资源;③与采取贵要静脉-尺动脉建立内瘘相比,方便透析护士的穿刺护理;④与采取人工血管内瘘相比,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综上,选择前臂贵要静脉转位桡动脉吻合造瘘,可预留头静脉、正中静脉作为其他诊疗之用,特别是当头静脉条件差,无法行标准内瘘术时,贵要静脉转位-桡动脉建立内瘘可成为维持性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重要选项。
【参考文献】
[1]佚名.血液透析患者前臂贵要静脉转位内瘘与标准内瘘应用的比较[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4,23(4):337-341.
[2]褚志强.前臂头静脉或贵要静脉近180°转位建立高位自体动静脉内瘘[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7,32(10):890.
[3]颜建华,张以勤,陈燕真,等.前臂贵要静脉转位建立动静脉内瘘在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0):74-77.
[4]张丽红,王玉柱.超声引导PTA在动静脉内瘘狭窄中的应用[J].中国血液净化,2016,15(6):321-323.
论文作者:喻邦能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4
标签:静脉论文; 桡动脉论文; 血管论文; 患者论文; 前臂论文; 术后论文; 标准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17期论文;